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198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具有二进水口及二出水口,配合柱塞往复作动时均可产生吸、排作用,而使使用效率及出水量增加。
动力喷雾机大致可分成落地式或背负式,以落地式而言,可使操作人员不必背负机体负重工作,藉输送管可拉引到较远距离处作业,较不浪费体力,但对机体的控制上则因操作位置与机具位置相距太远,而经常造成操作控制上的不便,尤其当油料、水量不足时,或欲做出水量调整控制时,便须操作人员的来回奔波,造成操作上极大的不便,因此以落地式的使用上通常须较多的人力方可实施,对单人操作或人力不足时极不实用,故而一种背负式的喷雾给水设计便应运而生。
而以背负式设计,如图6所示,由泵6驱动汽缸体61内的活塞运动,使引入贮液筒62内的水或药液加压后送出,此种汽缸体61的加压结构如图7、8所示,由本体7、套体8与顶盖9所构成,当柱塞71往前呈压缩行程时,如图7所示,液体受单向止回阀92的限制不得回流外出,其压力经由锁定体72的贯穿孔73冲开顶块74并压缩弹簧75,经柱塞71的贯穿孔76沿出水口81导出高压液体;而当柱塞71作回复行程时,顶块74受弹簧75及内存液体抵压,使其紧贴于锁定体72下端内侧而使贯穿孔76与贯穿孔73间形成断路,使锁定体74外侧的液体无法进入柱塞71内部;同时此动作对止回阀92产生吸力,使顶盖9的进水口91水被吸引进入容置于锁定体72前端的容置空间内,通过后退时迫紧77的驱使及顶块74封闭锁定体72、贯穿孔73及柱塞71、贯穿孔76的作用,使压缩后留存于套体8内的液体外排到出水口81外。
而上述背负式的喷雾机设计与早期的柱塞往复运动为一吸一排的方式虽略有不同,即柱塞71的往复均有排水的作用,但实际上对汽缸内的单次进水量而言,实际上是相同的,只是在排出时为一次排出或二次排出的差异,前述结构以两次排出,为的是使柱塞71的往复作动压力较均衡避免噪音及震动产生,但是对排水或供水量的增加并无助益,其更可能产生给水压力降低的情形,故汽缸的使用效率实亟待改进。
有鉴于常用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使用上的诸多缺点,经积极的研究改良后,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的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供有效地改善实际使用上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柱塞与汽缸内往复作动时,无论往、复均为压缩行程,且前进、后退均具吸水、排水作用,达增加吸水、排水量及使用效率提高的目的的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包含由设有进水头及出水头引连进、出水口的上盖;相对进、出水口设通达汽缸室的进、出水孔,并于其间容设单向止回阀的本体;锁设于本体一侧的侧盖;容置于本体汽缸室内的套筒及一端套设V状迫紧于套筒内作动,另端穿出本体汽缸室的柱塞所构成;其特点上盖进水头连引两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出水头亦连引两相连通的出水口,互呈两列独立相对形态与本体进、出水孔相通,而本体汽缸室内设为三段式阶级孔,中间阶面抵顶套筒一端,套筒另端则顶于侧盖的内阶面上,该侧盖内阶面具一位差,且较大口径的外阶面对称的设环槽与内端面相通,使本体较大内孔与套筒间自然形成贮液室连通,于柱塞作动往复时,来回均有进出水,达高进出水量的加压效率。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实用目的,以下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及本体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盖、柱塞套及柱塞部份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示动作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示动作示意图(二)。
图6为已知动力喷雾机结构立体图。
图7为常用动力喷雾机汽缸结构动作示意图(一)。
图8为已知动力喷雾机汽缸结构动作示意图(二)。
本实用新型的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如
图1~3所示,由本体1、上盖2、侧盖3及容置于本体1内部的套筒4,于套筒4内作动的柱塞5所共同构成;其中上盖2由一进水头21连引两相连通的进水口22、23,由一出水头24连引两相连通的出水口25、26,而形成两列独立相对的状态,而本体1上端相对位置亦设有进水孔11、12与出水孔13、14通达汽缸,并于两相对进、出水孔道中间设有单向止回阀15,使液体只能由进水口22、23进入进水孔11、12而无法回退,而且只能由出水孔13、14出水到出水口25、26再到出水头24,无法反向流回,本体1汽缸室内为三段式阶级孔,中间孔恰套入套筒4,并以阶面16顶住其一端,又套筒4的另一端则顶于固定在本体1侧的侧盖3内阶面31上,该侧盖3内阶面31与内端面32仍有段距离,且较大口径的外阶面33于对称位置剖设环槽34通达内端面32;而柱塞5于一端套设两端外径较大的V形状迫紧51,供于套筒4内作动,其另端则穿出本体1汽缸室作为动力源。
配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柱塞5作动远离侧盖3一侧时,由于侧盖3内端面32与套筒4端部抵住的内端面31仍有一段阶差,且与环槽34相通,又它与本体1内孔均较套筒4外径为大,乃自然形成一贮液室17,此时由进水头21进水入进水口22、23,对进水口23而言,因柱塞5压缩至此位置恰于汽缸室内产生一外挤力量,与进水冲力相互抵销,使进水口23的进水冲力无法推开单向止回阀15,但是所有进水量则由进水口22推开止回阀15进入进水孔11到贮液室17,并因环槽34的通道而进入套筒4内;而相对于出水的状态,则因柱塞5所产生压缩力量而使水由出水孔14上推止回阀15,由出水口26挤出到出水头24的外侧,但对出水孔13而言,因进水孔11进入的水压大于出水的压力,而使止回阀仍呈封闭状;再如图5所示,当柱塞5压缩到侧盖3侧时,则将套筒4内的水压缩由出水孔13外排推开止回阀15,进入到出水口25外排出,相对的进水孔11因水外排的水压而无法进水,但是另一端的进水孔12则可进水,同样的出水孔14则无法出水。
上述汽缸加压作动,柱塞5的往复均对水产生进、出的作用,毫无效率损失,使进水量或加压送出的出水量在相同的动作行程下均为常用的倍数,同时因柱塞5的往复均有进水或出水,在汽缸内的压力将可获致平衡,因而不会有噪音或震动的情形发生,更不会影响到整个进出水的效率,为一极富创新的实用性改良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包含由设有进水头及出水头引连进、出水口的上盖;相对进、出水口设通达汽缸室的进、出水孔,并于其间容设单向止回阀的本体;锁设于本体一侧的侧盖;容置于本体汽缸室内的套筒及一端套设V状迫紧于套筒内作动,另端穿出本体汽缸室的柱塞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上盖进水头连引两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出水头亦连引两相连通的出水口,互呈两列独立相对形态与本体进、出水孔相通,而本体汽缸室内设为三段式阶级孔,中间阶面抵顶套筒一端,套筒另端则顶于侧盖的内阶面上,该侧盖内阶面具一位差,且较大口径的外阶面对称的设环槽与内端面相通,使本体较大内孔与套筒间自然形成贮液室连通,于柱塞作动往复时,来回均有进出水,达高进出水量的加压效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水喷雾机加压结构,尤指一种其汽缸室上盖具两独立相连通的进水口与两相连的出水口,于进水口与出水口分设单向止回阀与本体相通,本体内柱塞作动的往复行程均可给水、出水而无动力浪费,以增加水压及给水效率。
文档编号B05B17/00GK2164917SQ9320222
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29日
发明者陈荣基 申请人:陈荣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