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177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温度水溶性共聚酯的总量为10-50 份。
[0022] 所述的交联剂为部分甲基醚化三聚氰胺树脂。
[0023] 所述的触媒为氰特氨基树脂。
[0024] 所述的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是由20份间苯二甲酸、80份对苯二甲酸、50份 乙二醇、50份二甘醇进行共聚形成。
[0025] 所述的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是由80份间苯二甲酸、20份对苯二甲酸、10份 乙二醇、90份二甘醇进行共聚形成。
[0026]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涂布液的成分 为: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20份、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15份,高玻璃化温度水 溶性共聚酯与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总的固含量为20%、水性纳米硅酮0. 2份、去离子 水75份、交联剂1. 5份、触媒0. 3份。
[0027]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涂布液的成分 为: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25份、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15份,高玻璃化温度水 溶性共聚酯与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总的固含量为20%、水性纳米硅酮0. 3份、去离子 水85份、交联剂1份、触媒0. 3份。
[0028]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涂布液的成分 为: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25份、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20份,高玻璃化温度水 溶性共聚酯与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总的固含量为20%、水性纳米硅酮0. 5份、去离子 水88份、交联剂1. 5份、触媒0. 3份。
[0029]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涂布液的成分为:高玻璃化温 度水溶性共聚酯22份、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20份,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与 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总的固含量为20%、水性纳米硅酮0. 4份、去离子水86份、交联 剂1.4份、触媒0.3份。
[0030] 实验对比 实验对比是随机抽取5组本发明所生产的产品和1组普通的用于UV印刷的薄膜产品 作为对比,选用薄膜为相同同材质,厚度为25微米。
[0031] 表面张力检测结果见表1,附着力检测结果见表2。
[0032] 表I :UV印刷增强结合力涂布膜产品表面张力检测结果
【主权项】
1. 一种可增强UV印刷结合力的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510 :涂布液配置; 511 :按照以下质量份数准备原料 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5-30份、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5-30份、水性纳米硅 酮0. 1-1份、去离子水50-90份、交联剂1-2份、触媒0. 1-1份; 512 :依次将去离子水、水性纳米硅酮、交联剂、触媒、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高玻 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进行混合均匀,形成涂布液; 513 :生产薄膜铸片; 514 :将薄膜铸片进行纵向拉伸; 515 :将完成纵向拉伸的薄膜铸片进行涂布液的在线涂布,所述的在线涂布方法为采用 D棒和喷液模头进行在线涂布,涂布液厚度为湿涂层厚度10-15微米; 516 :再进行涂布液烘干,烘干后涂层厚度0. 5-2微米; 517 :将烘干后的半成品进行横向拉伸、定型,形成可增强UV印刷结合力的涂布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薄膜在UV印刷结合力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步骤S12 中所述的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是由20份间苯二甲酸、80份对苯二甲酸、50份乙二 醇、50份二甘醇进行共聚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12中所述的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是由80份间苯二甲酸、20份对苯二甲酸、10份乙 二醇、90份二甘醇进行共聚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UV印刷结合力的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2中所述的交联剂为部分甲基醚化三聚氰胺树脂;所述的触媒为氰特氨基树脂;所 述的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与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的总量为10-50份,固含量 为 20%。
5. -种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 料组成: 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5-30份、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5-30份、固含量20%、 水性纳米硅酮0. 1-1份、去离子水50-90份、交联剂1-2份、触媒0. 1-1份; 按照依次将去离子水、水性纳米硅酮、交联剂、触媒、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高玻 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进行混合均匀后获得。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交联剂为部分甲基醚化三聚氰胺树脂。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触媒为氰特氨基树脂。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与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的总量为10-50份,固含量为 20%。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是由20份间苯二甲酸、80份对苯二甲酸、50份乙二醇、50份 二甘醇进行共聚形成;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是由80份间苯二甲酸、20份对苯二甲酸、10份乙二醇、90份二 甘醇进行共聚形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增强UV印刷结合力涂布聚酯膜的制造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5-30份、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5-30份、固含量20%、水性纳米硅酮0.1-1份、去离子水50-90份、交联剂1-2份、触媒0.1-1份。将上述原料依次以去离子水、水性纳米硅酮、交联剂、触媒、低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高玻璃化温度水溶性共聚酯的顺序进行混合均匀后获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出的薄膜具有较强的表面张力,能与UV油墨紧密结合,印刷后的产品上的UV油墨不容易脱落,解决了UV油墨与现有的PET薄膜结合力差,表面张力容易衰减的技术问题。
【IPC分类】C09D167-02, C09D183-04, C09D7-12, C08J7-04, C08L67-02
【公开号】CN104530929
【申请号】CN201410522806
【发明人】洪锭新, 陈磊, 陈斌, 蔡剑云, 黎旭锋, 林创文, 邱玉文
【申请人】厦门海洋南方特种聚酯薄膜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9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