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596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倍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具,特别是拆装轮胎紧固件时所用的套筒扳手。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轮胎上的螺栓螺母必须有足够的紧固度。为便于车载和方便使用,现有技术中已出现行星齿轮减速的增力扳手,其筒内壁制有直内齿,始动轴与安装在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筒内齿啮合。由于筒体固定,则传动齿轮的转动带动行星齿轮架继而带动套筒驱动轴转动。但这种结构的缺陷之一是增力倍数尚不足够大,有时不能胜任特殊紧固度的场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明显增大扭矩力且方便携带和使用的倍力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始动轴内端制有外齿,并与安装在行星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啮合,齿轮同时与筒体内齿啮合,筒体与定位横杆固连,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架内端也制有外齿,与下一级行星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啮合,最末一级的行星齿轮架内端与套筒驱动轴制成一体或固连。两级啮合的行星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均与同一筒体(3)的内齿啮合。每级行星齿轮架上安装2~4个传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多级齿轮架串接,可实现每单节增力的相乘,扭矩力适应范围大,除了能轻松拆装车辆轮胎外,还可应用到大型机电设备的制造和维修行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行星齿轮架9的主视图。
图3为图2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施力轴即始动轴10内端制成直齿齿轮,并伸入到行星齿轮架9内。行星齿轮架9相对偏心位置开轴向孔,各安装传动齿轮8及其轮轴7,两传动齿轮8与始动轴端齿轮啮合,如图2、图3所示,同时其外侧各与筒体3内壁的直齿啮合。因为筒体3与在使用中固定不动的横杆1焊连,故传动齿轮8的转动带动行星减速齿轮架9绕主轴2作行星旋转。为了倍增扭矩,行星齿轮架9的内端也制成与始动轴端形状相同的直齿,并伸入到二级行星齿轮架9′内。行星齿轮架9′形状与一级相似,所不同的是其对称安装了4个传动齿轮8′及其轴7′,其内端与套筒驱动轴6制成一体。故行星齿轮架9的转动,通过传动齿轮8′与筒体3内齿啮合减速传动,驱动行星齿轮架9′减速增力转动,从而使初始力矩得到成倍放大。
图中其他标记说明4—弹簧,5—钢珠,11—衬套,12—端盖,13—弹簧,14—入力套筒,15—安全栓,18—套筒。
权利要求1.一种倍力扳手,始动轴(10)内端制有外齿,并与安装在行星齿轮架(9)上的传动齿轮(8)啮合,齿轮(8)同时与筒体(3)内齿啮合,筒体(3)与定位横杆(1)固连,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架(9)内端也制有外齿,与下一级行星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8′)啮合,最末一级的行星齿轮架(9′)内端与套筒驱动轴(6)制成一体或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扳手,其特征在于两级啮合的行星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均与同一筒体(3)的内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每级行星齿轮架上安装2~4个传动齿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倍力扳手,始动轴内端制有外齿,并与安装在行星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啮合,该传动齿轮同时与筒体内齿啮合,筒体与定位横杆固连,行星齿轮架内端也制有外齿,与下一级行星齿轮架上的传动齿轮啮合,最末一级的行星齿轮架内端与套筒驱动轴制成一体或固连。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由多级齿轮架串接,可实现每单节增力的相乘,扭矩力适应范围大,除了能轻松拆装车辆轮胎外,还可应用到大型机电设备的制造和维修行业。
文档编号B60B31/06GK2637216SQ0321001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0日
发明者林智敏 申请人:林智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