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786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手,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汽车、轮船或列车等交通工具内的拉手。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汽车、轮船或列车等交通工具内的横杆上都设有拉手。这种拉手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棒材制成,外形可以呈三角形、圆形或矩形等形状,拉手可通过带子悬挂在交通工具内的横杆扶手上。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乘客可抓住拉手来保持身体平衡,以防摔倒。但是,由于这种拉手的结构较为简单,且棒状结构的拉手表面积较小,因此,其外形单调,使用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大表面积,可用于广告宣传,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手柄部设置有发光材料,具有发光提示功能的拉手。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框架,框架的上沿处开设有吊带孔,下沿处开设有手握孔,手握孔外侧的框架构成手柄,在吊带孔与手握孔之间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可拆卸面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一种拉手,还包括所述手握孔外侧的手柄上设置有发光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拉手框架内设有较大表面积的可拆卸式面板,使面板具有广告宣传的功能,且更换方便;另外,在拉手的手柄上还设置了具有提示功能的发光体,乘客夜间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手的使用状态图。
1、框架,2、吊带孔,3、手握孔,4、手柄,5、通孔,6、面板,7、发光体,8、带子,9、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拉手,包括框架1,框架1的上沿处开设有吊带孔2,下沿处开设有手握孔3,手握孔3外侧的框架1构成手柄4,在吊带孔2与手握孔3之间开设有通孔5,通孔5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可拆卸面板6,手握孔3外侧的手柄4上设置有发光体7。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的外形为矩形,手握孔3、通孔5及面板6也均为矩形状,而在实际的设计使用中,也可将它们分别加工成圆形、三角形、梯形或其它任意形状。拉手手柄4上通常可开设若干小孔或凹槽,发光体7可嵌设在手柄4的小孔或凹槽内,该发光体7在夜间可自行发光,具有提示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面板6可以设计成单层结构,其表面上可粘贴或印制广告内容,更换广告内容时可将面板6方便地拆下;同时也可设计成双层结构,面板6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在透明面板6之间可嵌设广告页面或薄板,该广告页面或薄板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如图3所示,拉手通过带子8穿过吊带孔2后悬设在横杆9上,在交通工具的起步、停车或行驶过程中,乘客可通过拉手来保持身体平稳,以防速度突然变化而摔倒;同时,由于该拉手上设置了可拆卸的面板6,在该面板6上可设置广告画面或文字,从而使拉手增加了用于广告宣传的使用功能,;另外,拉手的手柄4处还设置了具有自发光提示功能的发光体7,这也使拉手增加了美观及方便使用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框架[1]的上沿处开设有吊带孔[2],下沿处开设有手握孔[3],手握孔[3]外侧的框架[1]构成手柄[4],在吊带孔[2]与手握孔[3]之间开设有通孔[5],通孔[5]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可拆卸面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6]为单层结构,面板[6]的表面可粘贴广告页面或印制文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6]为双层结构,由透明材料制成,两透明面板之间可嵌设广告页面或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孔[3]外侧的手柄[4]上设置有发光体[7]。
专利摘要一种拉手,包括框架,框架的上沿处开设有吊带孔,下沿处开设有手握孔,手握孔外侧的框架构成手柄,在吊带孔与手握孔之间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可拆卸面板;在手握孔外侧的手柄上还设置有发光体,其优点是拉手框架内设有较大表面积的可拆式面板,使面板具有广告宣传的功能,且更换方便;另外,在拉手的手柄上还设置了具有提示功能的发光体,乘客夜间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0N3/02GK2611214SQ0322031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1日
发明者杨柳康 申请人:杨柳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