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发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165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视镜发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器,尤指一种车辆后视镜壳体镜面外框边缘套装一内埋设数单色或多色发光二极管的导光环,使后视镜镜面周围能发单色或多色光,以提高警示效果的后视镜发光器。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于夜幕低垂或夜间行车时,除使用大灯照明外,同时必须使用尾灯及角灯提醒同向或对面来车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以保行车安全。
然而汽车角灯通常平贴在车体靠下方的四个角落上,故侧面的警示效果较差,尤其是夜间,在狭小道路上会车时,车辆后视镜不容易被对面来车所发现,因此容易发生擦撞的情况;为改善夜间会车时,后视镜不容易被对面来车看清楚的问题,有的在后视镜前方装设小警示灯,如此,即可使后视镜有明显的提醒及警示效果,以提醒对面来车注意。
但习知有小警示灯的后视镜,仅在后视镜壳体前方装有发光的灯泡,并于灯孔前方设有固定形状灯孔的灯罩,如此一来,仅在后视镜前方有光点提醒对面来车注意,对于同向来车则无法提醒其注意后视镜的位置,故习知装有小警示灯的后视镜,亦仅有单向警示效果,故警示效果较差。
再者,习知装有小警示灯的后视镜,在后视镜的壳体上设一灯孔,并于灯孔内装设灯泡,再于灯孔上装设灯罩,其外观十分普通并无新意,且由远处观之仅有一光点,警示效果并不佳,亟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人有感于习知装设于汽车后视镜上的警示灯存在的缺失,因而乃思及改良,着手构思,经反复研究、设计及试验,终于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视镜发光器,其在车辆后视镜壳体的镜面外框边缘套装一内埋设数单色或多色发光二极管的导光环,使后视镜镜面周围能发单色或多色光,以提高警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后视镜发光器,其于车辆后视镜的壳体上装有发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器为一环状导光环,该导光环套装固定于后视镜壳体的外框边缘与镜面间,该导光环内埋设有数个单色或多色的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导光环的周缘凸出于后视镜壳体的外框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装在后视镜壳体上的发光器为一环状导光环,该导光环套装在壳体外框边缘与镜面间,凸出于壳体的外框边缘外,各发光二极管埋设在导光环内,使导光环可发出均匀的单色光或多色光,形成明显的环状彩色光圈,向前、后两方向发出警示,更容易引起同向和对面来车的注意和警惕,提高其警示效果和更佳的使用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光环局部组装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见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后视镜发光器,其于车辆后视镜1的壳体11上装有发光器2;其中该发光器2为一环状导光环21,该导光环21套装固定于后视镜1的壳体11的外框边缘11a与镜面12间(如图3所示),该导光环21内埋设有数个单色或多色的发光二极管22(如图4所示)。
工作原理由于装在后视镜1的壳体11上的发光器2,为一环状导光环21,该导光环21套装在壳体11的外框边缘11a与镜面12间,各发光二极管22埋设在导光环21内,各发光二极管22所产生的光线由导光环21向外发光,使后视镜1的镜面12周围均匀发亮,使发光器2形成环状的光圈,夜间后视镜1周围形成较大的光晕面积,可引起同向和对面来车的注意,提高其警示效果,故有较佳的使用效果。
再者,该导光环21的周缘凸出于后视镜1壳体11的外框边缘11a,使后视镜1的前、后方皆可看到导光环2 1所发出的光圈,故可提供前、后两方向的警示作用,因而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
另外,由于各发光二极管22为单色或多色,故该导光环21可发出单色光或多色光,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举凡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原则,所作出的各种不同变化及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专利保护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后视镜发光器,其于车辆后视镜的壳体上装有发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器为一环状导光环,该导光环套装固定于后视镜壳体的外框边缘与镜面间,该导光环内埋设有数个单色或多色的发光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发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环的周缘凸出于后视镜壳体的外框边缘。
专利摘要一种后视镜发光器,其于一车辆后视镜的壳体上装有发光器;其发光器为一环状导光环,该导光环套装固定于后视镜壳体的外框边缘与镜面间,该导光环内埋设有数个单色或多色的发光二极管,通过导光环在后视镜周围形成均匀的环状彩色光圈,后视镜能向前、后方同时发出警示,引起同向和对面来车的注意,提高其警示效果。
文档编号B60R1/06GK2649418SQ0326357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3日
发明者陈冠旭 申请人:陈冠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