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轿车的可缩进的顶盖,特别是用于双座或多座的软篷轿车、双门敞篷轿车等的硬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95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轿车的可缩进的顶盖,特别是用于双座或多座的软篷轿车、双门敞篷轿车等的硬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可缩进的顶盖,特别是双座或多座的软篷轿车、双门敞篷轿车等的硬顶盖,包括一个形状稳定的外壳,该外壳包括一个顶盖部分和一些后面的以钝角连接在顶盖部分上的支柱;还包括一个用于窗口的后窗玻璃,该窗口由各支柱从侧面和顶盖部分从上面限定;并且包括一个横向于汽车纵轴线直接位于座位后面的独立的第一和第二容纳室,一方面顶盖部分与其支柱而另一方面后窗玻璃借助导向和驱动装置可进入和离开该容纳室,其中,顶盖部分以其支柱在相应的容纳室内的轨道上被强制沿一条圆弧形轨道运动导向。
背景技术
由DE 36 32 058 A1或EP 0 261 379 A1已知一种轿车的可翻起的顶盖,其包括一统一的稳固的具有一在关闭状态下大致水平的上顶盖部分的翻转顶盖和一向汽车后面方向延伸的具有侧面部分的后面的顶盖部分,并且包括在向后的顶盖部分的两侧面部分的每一个上的各两个旋转滑动轴承,它们在翻转顶盖的关闭状态下以彼此间隔开稍微位于胸墙的下方,以及包括各两个在汽车的两侧壁的每一个上对称设置的导轨,其中嵌入旋转滑动轴承。各两个导轨以其上端位于配置的各旋转滑动轴承的间距内并在那里具有一直接指向下方的延伸,其中距离向下变得较小,从而形成翻转顶盖的一运动曲线,其在上顶盖部分开始开启运动时被翻起并且继续运动过程中以继续的垂直位置向下移到其终端位置。
旋转滑动轴承在第一运动阶段在导轨内沿一圆弧向下移动,借此翻转顶盖以其前顶盖部分向上而以其后顶盖部分向下转动。
由于两个在轿车内壁上固定的相互同心的导轨,其通过旋转滑动轴承强制引导各侧面部分的突起部,需要在座位组后面较多的空间直到部分地进入行李箱。此外,不能排除由于多个导向元件的歪斜引起的开启和关闭时不利的力作用。
DE 43 24 708 A1公开一种可缩进的顶盖用于汽车,特别是用于包括一具有一顶盖板和后面的顶盖支柱的顶盖外壳的双座软篷轿车,该顶盖外壳以顶盖支柱可在长度方面向前移进车身的各侧面的车身边板之间的一容纳室内,依此其竖立地保持于一汽车平面内,并且包括一后窗玻璃用于一由各顶盖支柱从侧面和由顶盖板从上面限定的窗口和包括各导向装置用于顶盖外壳和后窗玻璃的运动控制,其中后窗玻璃从其使用位置相对于顶盖部分受控地移到一不使用位置,在该位置其玻璃表面以微小间距对置于顶盖板。顶盖外壳经由在容纳室中侧面设置的滑动导轨受控地下降,其中滑动导轨与后窗玻璃的导向装置无关地经由其配置的滑动导向装置可纵向移动地支承在顶盖外壳上。
由于两个在轿车内壁上固定的导轨,其例如通过旋转滑动轴承或销强制引导各侧面部分,需要在座位组后面较多的空间直到部分地进入行李箱。此外,不能排除由于多个导向元件的歪斜引起的开启和关闭时不利的力作用。这可能产生过分高的表面压力,其导致顶盖操纵的困难性。
此外,按照DE 40 38 074 C1已知一种可缩进的顶盖用于汽车,特别是用于软篷轿车的硬顶盖,其具有在顶盖的后窗玻璃的侧面延伸的各顶盖支柱,后者由侧面看去与顶盖的位于前面的纵向部分包含一钝角并且在一关闭的顶盖中位于顶盖支柱下方的容纳室内具有缩进的顶盖的存放位置,顶盖在缩进时与顶盖支柱一起可在长度方面向前移进该容纳室内,依此其陡直地位于容纳室内。后窗玻璃在关闭的顶盖中经由其在各顶盖支柱间存的宽度构成顶盖的下面的终端并且可由该工作位置转到一存放位置,顶盖在缩进时其以对顶盖支柱的下端的一高度间距整齐地存放于该存放位置。为了强制的运动控制,顶盖在一操纵装置中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该操纵装置包括两个相对于汽车纵向中平面镜面对称的支承操纵杆,其上端铰接于配置的顶盖支柱的下端部中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平行于后窗玻璃的一倾斜线延伸的导向操纵杆,该导向操纵杆在后窗玻璃的上方铰接在顶盖上而在后窗玻璃的下方铰接在汽车的车身上。
在该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在下降和移出过程中由于仍比较操作不方便的操纵装置需要同一空间的多个零件。此外该操纵装置在机械上耗费是很大的并从而是易出故障的。
由US 2 191 269已知一种软篷轿车的无后顶盖支柱的可缩进的顶盖,其中经由一由一较小的和较大的滚子构成的移进与移出机构使顶盖可在座位组后面和部分地在座位组的下面移进和移出。
移进与移出机构通过滚子驱动操作是很不方便的并且占用座位组后面的全部空间。
全部已知的现有技术的可缩进的顶盖通过较大质量达到必要的结构刚度,在机械结构上耗费是很大的并且最终是昂贵的。

发明内容
面对该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一种开头所述型式的可缩进的顶盖,使其在较小的重量、操纵灵活性和机械简单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同时以节省空间的构造方式达到必要的结构刚度。
该目的通过开头所示型式具有权利要求1所表明的特征的顶盖来达到。可由诸从属权利要求得知顶盖的有利的构造。
本发明的顶盖的特征在于,顶盖部分和各支柱的容纳室一直敷设到贴邻座位组,其中各支柱在外面围绕座位组设置。这可以这样实现,即相应于运动曲线的容纳室大致保持顶盖部分的包络曲线的形状或结构并且各导轨大致竖直地并平行于汽车纵轴线牢固地安装在车身结构上安装的支承板上。本发明的顶盖只需要两个导轨,每一支柱用一个。借此节省空间和重量,从而甚至形成用于后窗玻璃的单独的容纳室。后窗玻璃可完全下降并且在顶盖已下降时可以被移出到一避风位置。
本发明的顶盖尽管其小的质量但达到一高的结构刚度,在关闭状态下在相当大程度上提供一关紧的两门的舒适装置。其节省空间、操纵灵活、可简单操作并且能够无限制地自由向后观看。本发明的顶盖是一两部分的构造,其中前部推到后部之上,特别适用于具有双排座位的软篷轿车。


以下将就两个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双座软篷轿车包括关闭的顶盖和圆弧形导轨的纵剖面图;图2软篷轿车在下降过程开始时的纵剖面图;图3汽车在下降过程终端和移出后窗玻璃时的另一纵剖面图;图4顶盖的容纳室的透视图;图5汽车包括后窗玻璃移出到避风位置的透视图;图6汽车包括关闭的顶盖的透视图;图7a支承滑座的一个设计方案,其包括四个滚子和支柱下端的宽度的小型构造;图7b支承滑座的另一设计方案,其包括四个滚子和支柱下端沿横向方向的小型构造;图8汽车包括部分下降的顶盖和顶盖结合的倾翻防护系统的透视图;图9多座软篷轿车包括关闭的顶盖和圆弧形导轨的纵剖面图;图10多座软篷轿车的前顶盖部分和后顶盖部分的接合点的纵剖面图;图11多座软篷轿车在下降过程开始时的纵剖面图;图12多座软篷轿车的顶盖的转动导轨的视图;图13支承滑座包括多座软篷轿车用的转动导轨的视图;图14a多座汽车包括已下降的顶盖的纵剖面图并示出导轨;以及图14b多座汽车包括已下降的顶盖的纵剖面图并示出后窗玻璃配置和顶盖的容纳室。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例1在例如图1中所示的双座软篷轿车中可以采用本发明的顶盖1。其包括一顶盖部分2、一形状稳定的外壳,在其下面的各角以钝角牢固连接指向下方并向外偏斜的各支柱3。各支柱3构成为细长的平面支架并且考虑到主要起支承作用。该支柱3的下端4设有固定连接的导向滑座5,其具有多个滚子或滑块。导向滑座5例如在四方形轨道或工字形轨道6上运行,后者大致竖立地并平行于汽车纵轴线牢固地固定在车身结构上安装的支承板7上。每一支柱3分别只在一个轨道6上由一导向滑座5强制引导。各轨道6为低磨损的和具有硬化的表面。
各轨道6在一圆弧形导轨FBK上绕一水平横轴QD延伸并且在侧面设置在座位组8的旁边。为两轨道6配置一在座位组8后面的容纳室9。其空间上的延伸得自顶盖部分2和各支柱3在下降或移出时的运动曲线。
在容纳室9的前面设置一第二单独的容纳室10,其直接位于座位组8的后面。该容纳室10用于容纳后窗玻璃11,后者成梯形向移出方向逐渐缩小地构成。后窗玻璃11绕软篷轿车的一水平横轴QH成小的圆弧形或旋转对称地弯曲。其凹面12面向座位组8并且按照本发明围绕一倾翻防护系统13设置。因此后窗玻璃11的容纳室10也具有空间上的延伸,其相当于后窗玻璃在移进和移出时的运动曲线。因此其同样绕横轴QH成圆弧形或旋转对称地延伸。
顶盖1以其前部连接到挡风玻璃的上框架上。通过已知的驱动装置实现顶盖1的可移动性并且可以完全自动地进行。
在该顶盖1的移出的位置各支柱3还通过支承元件14加固。这些支承元件14可下降、可翻转或可转动地设置在车身上或可向内翻转地设置在各支柱上。这些支承元件14优化空气动力学,由此降低空气阻力和风噪声并且还改善顶盖的双门式的构造。
在图2中所示的顶盖1的状态已开始顶盖1向容纳室9下降的运动过程。由于支柱3与顶盖部分2之间的钝角,顶盖部分2从挡风玻璃的上框架上升起。在该实例中后窗玻璃11在容纳室10内处于已下降的位置。
如图3中所示,顶盖部分2和各支柱3在继续下降时沿圆弧形延伸的轨道6一直移到其终端位置。各支柱3此时沿各轨道6在侧面从座位组8旁边移过。
顶盖部分2在完成下降过程以后大致处在平行于座位组8的靠背的位置上。
为了顶盖部分2在已下降的位置可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一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顶盖部分2的后面的扇形部分15类似一滑动顶盖插入顶盖部分2的前部之中。顶盖部分的可插入部分包括其容纳室绕汽车的一水平横轴QD旋转对称地构成,借此在小的尺寸和重量时达到节省空间的导向运动学。
图4中示出顶盖的容纳室9的透视图。其包括一中室23和二个侧室24。各侧室24容纳各支柱和顶盖外壳的各侧边缘部分。中室23构成小型的,其这样达到,即将顶盖外壳的后面的扇形部分15构成可插入的。
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其在该中室23的下方不需要用于传动线路的任何空间,顶盖部分2没有任何可插入的后面的扇形部分15。
图5示出处于移出位置作为避风装置的后窗玻璃11。其类似于车门的侧面玻璃可缩进容纳室10内。
在关闭顶盖1时,如图6中透视示出的,后窗玻璃11压向密封条,其安装在车身表面上。但后窗玻璃11也可可选择地由密封条加框。
图7a和7b示出导向滑座5的两个不同的实施方案。导向滑座5利用四个滚子16在轨道6上导向并且固定安装在支柱3的下端上,其中可绕回转点P细调滑座5。
图7a表示一个实施方案,其可使支柱3的下端4具有小型的构造。
在横向方向导向滑座5位于支柱3的前面。
图7b示出处于如支柱3的下端4同一平面内的导向滑座5,此时导向滑座5与支柱3的连接在横向方向构成很紧凑的。
图8在实例1的另一方案中示出一倾翻防护系统13在顶盖的前部中的结合,该顶盖是不完全下降的并且由容纳室内伸出。前顶盖部分的推到顶盖之上的顶盖17被插入容纳室内并且通过相应的开口能够自由地向后观看。
其中后窗玻璃11有利地在顶盖外壳中导向并且在该顶盖开口中可以进入一避风位置。
顶盖的容纳室的构造是如此小型的,即可以省去一可插入的后顶盖部分。
实例2
图9示出多座软篷轿车的纵剖面图,其中顶盖1的顶盖部分2构成两部分的,顶盖的两部分18和19可上下相叠移动。除该区别外本发明的顶盖相当于实例1的顶盖。
如图10中所示,按照本发明以两个阶段将前顶盖部分18转到后顶盖部分19之上。
在第一阶段将连杆LN和LM绕回转点N和M转动,直到在前顶盖部分上铰链式设置在一顶盖导向滑座T的点NO和MO已达到终点位置N1和M1为止。通过LN和LM的长度差,顶盖导向滑座T得到一绕角度α的转动。
然后在第二阶段顶盖导向滑座T沿一在前顶盖部分18中固定设置的导轨S一直移动到一前顶盖部18的前挡块,其中该导轨S具有一曲率半径RV。为了使顶盖部分18和19上下相叠可以得到节省空间的套装,前顶盖部分的曲率半径RV比后顶盖部分19的曲率半径RH大升程H。顶盖部分18和19的接合表面K的形状得自运动过程并且只通过转动才能使其接合和脱开。
图11示出顶盖在各顶盖部分套装定位以后和开始下降过程的情况。在该实例中滑座5不是固定地安装在支柱3的下端4上,而是可转动地支承在其上,以便达到还要更多地节省空间的运动学。在顶盖沿导轨6的移动过程中顶盖绕一水平的通过点P的横轴转动。如图12中所示,该转动通过在支柱3的下端4上固定安装的各个销20强制引导,各个销20在固定安装在支承板7上的导轨21、22等中。图12中简化示出在一直导轨上的转动。各个销20绕点P成圆弧形相互成角度β设置。在距离A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旋转导轨21的强制引导顶盖转过角度β。此时该导向销离开旋转导轨21而后下一销已嵌入下一旋转导轨22中,以便连续地进行转动。旋转导轨21和22在该实例中具有一次摆线的形状。在适合的几何参数的选择中次摆线部分可忽略的小地不同于直线并且可以一这样直线替代,从而可以价廉地制造。圆形的导轨6可以按照旋转导轨21和22的形状构成圆弓形的。通过几何参数的改变可以达到不同的转动速度。
各个销20在支柱3的下端4上的安装允许采用如图7a中所示的导向滑座5的构造。
图13示出导向滑座的设置,其借助于各个滚子16在轨道6上和借助于一在旋转导轨21中导向的销20强制引导。
图14a和图14b示出在已下降的位置处于容纳室的顶盖。
附图标记清单1 顶盖23 容纳室9的中心部分2 顶盖部分24 容纳室9的侧面部分3 支柱A距离4 支柱3的下端 FBK 圆弧形的导轨5 导向滑座N1、M1在升程过程后在顶盖滑6 轨道 座T上的回转点的终点7 支承板 位置8 座位组 H前顶盖部分18的升程9 顶盖部分和支柱的容纳LN、LM连杆室 NO、MO在升程过程以前在顶盖10 后窗玻璃11的容纳室 滑座T上的回转点位置11 后窗玻璃P顶盖在导向滑座5上的回12 后窗玻璃11的凹面 转点13 倾翻防护系统QD圆形轨道6的中心14 支承元件QH圆弧形后窗玻璃的中心15 扇形部分RV前顶盖部分的曲率半径16 导向滑座5的滚子 RH后顶盖部分的曲率半径17 前顶盖部分的盖/顶盖 T顶盖导向滑座18 前顶盖部分 S前顶盖部分18的导轨19 后顶盖部分 α前顶盖部分18在升程过20 销 程中的转角21、22 旋转导轨β转角
权利要求
1.用于轿车的可缩进的顶盖,特别是用于双座或多座的软篷轿车、双门敞篷轿车等的硬顶盖,包括一个形状稳定的外壳,该外壳包括一个顶盖部分和一些后面的以钝角连接在顶盖部分上的支柱;还包括一个用于窗口的后窗玻璃和一个横向于汽车纵轴线直接位于座位后面的独立的第一和第二容纳室,一方面顶盖部分与其支柱而另一方面后窗玻璃借助导向和驱动装置可进入和离开该容纳室,其中,顶盖部分以其支柱在相应的容纳室内被强制在一条导轨上运动导向;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纳室(9)沿一条通过顶盖部分(2)和各支柱(3)的向下与向上运动相应产生的运动曲线一直延伸到在座位组(8)侧面的区域内,其中,大致竖直的并平行于汽车纵轴线通过支承板(7)牢固地固定在车身结构上的各轨道(6)构成了在容纳室(9)内在侧面经过座位组旁边的用于各支柱的导轨,各支柱借助于在支柱端部(4)上安装的导向滑座(5)在各轨道(6)上导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导轨设计成弧形的,优选设计成圆弧形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各支柱(3)还附加地通过一些支承元件(13)加固。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各支承元件(13)可下降、可向内翻转和/或可转动地设置在车身或各支柱(13)上。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顶盖部分(2)以其支柱(3)可电动地在第一容纳室(9)中移动。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顶盖部分(2)设计成两部分的,其中,前部(18)可移到后部(19)之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前部(18)借助顶盖导向滑座(T)沿由在滑座(T)上连接的连杆(LN)和(LM)在前部(18)中设置的导轨(S)被强制导向。
8.按照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后窗玻璃(11)绕汽车的一条水平横轴呈小的圆弧形弯曲或旋转对称地成形,其中,其凹面(12)面向汽车内室的方向设置。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用于后窗玻璃(11)的第二容纳室(10)直接设置在座位组(8)的后面并且设置在用于顶盖部分(2)的第一容纳室(9)的前面,其中,第二容纳室(10)匹配于后窗玻璃(11)的曲率。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后窗玻璃(11)设置成可在第二容纳室(10)内下降。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后窗玻璃(11)在移出状态下是一个避风装置。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后窗玻璃(11)设有环绕的密封条。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顶盖部分(2)具有一种旋转对称的构造,该构造大致相当于第一容纳室(9)的构造。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顶盖部分(2)的前部设有一个倾翻防护系统(13)并且顶盖部分地下降。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各轨道(6)包括具有硬化表面的四方型材、四方管型材、U形型材、C形型材或工字形型材。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导向滑座(5)设有一些滑块或滚子。
17.按照权利要求1和16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导向滑座(5)固定或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柱(3)的端部(4)上。
18.按照权利要求1和8至12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后窗玻璃(11)可翻转地设置在车身上。
19.按照权利要求1和8至12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后窗玻璃(11)可移动地设置在平行地在顶盖外壳内延伸的各导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可缩进的顶盖,特别是用于双座或多座的软篷轿车、双门敞篷轿车等的硬顶盖,包括一个形状稳定的外壳,该外壳包括一个顶盖部分和一些后面的以钝角连接在顶盖部分上的支柱(3);还包括一个用于窗口的后窗玻璃和一个横向于汽车纵轴线直接位于座位后面的单独的第一和第二容纳室(9),一方面顶盖部分与其支柱(3)而另一方面后窗玻璃(11)借助导向和驱动装置可进入和离开该容纳室,其中,顶盖部分以其支柱(3)在相应的容纳室(9)内被强制在一条导轨(6)上运动导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一种开头所述型式的可缩进的顶盖(1),使其在较小的重量、操纵灵活性和机械简单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同时以节省空间的构造方式达到必要的结构刚度。该目的这样达到,即第一容纳室(9)沿一条通过顶盖部分(2)和各支柱的向下与向上运动相应产生的运动曲线一直延伸到在座位组(8)侧面的区域内,其中,大致竖立的并平行于汽车纵轴线通过支承板(7)牢固地固定在车身结构上的各轨道(6)在容纳室内在侧面构成通过座位组(8)旁边的用于各支柱(3)的导轨,各支柱借助于在支柱端部安装的导向滑座(5)在各轨道(6)上导向。
文档编号B60J7/12GK1646341SQ03808537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2日
发明者彼得罗斯·佩拉基斯 申请人:彼得罗斯·佩拉基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