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包括用于连接上端固定装置的连接结构,在连接结构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把手,两个把手的底端相互固定。上述两个把手底端相互固定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把手隔断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解决现有的吊环仅能单人把握的问题,提高了吊环的利用率,用相同的空间提供给更多的人进行使用,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与使用者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 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环,具体涉及一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的可供双人同时进行把握的吊环。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经常会遇到高峰期,公共交通工具内拥挤不堪,其内的大部分乘客都没有座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站立才能下车或者等到座位,而在公共交通工具中设置的扶手与吊环较少,且现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中的吊环都是以单人把握的方式进行设计与使用的,其手握把手的角度不合理,长期把握还会造成使用者手腕酸疼。并且在高峰期车内人多时站立的许多乘客难以分配到把手,造成其在交通工具前行或停止时站立不稳导致摔倒或者碰撞到他人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解决现有的吊环仅能单人把握的问题,提高了吊环的利用率,用相同的空间提供给更多的人进行使用,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与使用者的安全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包括用于连接上端固定装置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可进行上下调节的连接结构,在连接结构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把手,两个把手的底端相互固定,在把手上还设置有放置手指的指槽;上述两个把手底端相互固定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把手隔断结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两个把手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为倒三角形。
[0007]作为优选,所述把手隔断结构为一个突起的鼓包。
[0008]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把手隔断结构为固定在把手外侧的圆环结构。
[0009]进一步的,上述把手上还设置有拇指放置结构。
[0010]作为优选,所述拇指放置结构为设置在把手上的凹槽。
[0011]另外,所述把手上还设置有摩擦条或者摩擦颗粒。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为扣带或伸缩杆。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4](I)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把手,能够同时提供两位乘客使用,很好的提升了吊环的利用率,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者或与其相邻的人因意外而受伤;
[0015](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把手隔断结构,能够将两个把手进行隔断,避免了不同的使用者在使用吊环的过程中手部相触碰,很好的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距离,能够更好的被乘客所接受;
[0016](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拇指放置结构,能够很好的对乘客使用把手进行引导,进一步避降低了乘客相互触碰的可能性;
[0017](4)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上设置有摩擦条或摩擦颗粒,增加了使用者是使用时稳固度,避免了使用者在使用时发生打滑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结构;2、把手;3、把手隔断结构;4、拇指放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2、3、4所示,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包括用于连接上端固定装置的连接结构I,所述连接结构I为可进行上下调节的连接结构,在连接结构I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把手2,两个把手2的底端相互固定,在把手2上还设置有放置手指的指槽。上述两个把手2底端相互固定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把手隔断结构3。指槽更加贴合人体手指的结构,乘客在使用时会更加舒适,带给乘客更好的体验感,把手隔断结构能够将两个把手相隔断,避免乘客在使用时手下滑而发生触碰,避免了乘客产生不必要的触碰,很好的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能够更好的被乘客所接受。
[0026]所述两个把手2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为倒三角形。倒三角形的设置方式使得乘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施力,降低了乘客使用把手的疲惫感。
[0027]所述把手隔断结构3为一个突起的鼓包。
[0028]上述把手2上还设置有拇指放置结构4。
[0029]所述拇指放置结构4为设置在把手2上的凹槽。
[0030]使用时,乘客握住把手,将拇指放入拇指放置结构中即可。
[0031]实施例2
[00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把手隔断结构3为固定在把手2外侧的圆环结构。该圆环结构能够更好的避免两位乘客的手相触碰
[0033]实施例3
[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把手2上还设置有摩擦条或者摩擦颗粒。通过摩擦条或摩擦颗粒增大了乘客使用把手时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了乘客在使用把手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现象。
[0035]实施例4
[00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3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把手成向外凸起的弧形设置。向外凸起的弧形使得人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避免手向下滑动。
[0037]实施例5
[00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的不同点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扣带。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高度调节扣带的长短。
[0039]实施例6
[00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点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伸缩杆。采用伸缩杆使得调节高度时更加方便,使得产品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0041]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包括用于连接上端固定装置的连接结构(I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I)为可进行上下调节的连接结构,在连接结构(I)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把手(2),两个把手(2)的底端相互固定,在把手(2)上还设置有放置手指的指槽;所述两个把手(2)底端相互固定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把手隔断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把手(2)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为倒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隔断结构(3)为一个突起的鼓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隔断结构(3)为固定在把手(2)外侧的圆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上还设置有拇指放置结构(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放置结构(4)为设置在把手(2)上的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上还设置有摩擦条或者摩擦颗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人把握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I)为扣带或伸缩杆。
【文档编号】B60N3-02GK204296525SQ201420672506
【发明者】黄涛, 邱丽伟, 何国利, 史晓明, 刘国娜 [申请人]成都沙苑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