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包括一个垂直固定在后桥壳体上的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板,两个上固定板位于下固定板两侧,且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外端相对延伸形成有一个交错后呈水平相对的部分,所述下固定板外端两侧和两个上固定板外端和下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水平相对的弹簧安装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缓冲弹簧的水平安装,同时具有安装方便快捷,固定可靠,结构稳定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驱式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第一辆电动车于1834年制造出,它是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其中,电动汽车(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0003]在电动汽车方面,《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上报国务院,《规划》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旨在布置汽车产业新局。作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在未来10年计划投资额将达1000亿元,销量规模锁定世界第一。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分析预测,从2012年到2015年间,中国市场电动车销量年均增速将达到40%左右,其中大部分来自纯电动车销售,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0004]故对电动汽车领域各种技术的研发,已经成为汽车技术人员研宄的方向。
[0005]现有的电动汽车,研发时一般是仿制普通汽车的结构研发,例如CN201410249550公开的一种后桥总成,就属于这种技术,其中存在以下缺陷:1、汽车受撞击时,由于汽车受侧向撞击时最容易致人死亡,而电动汽车由于重量较普通汽车更加轻便,故如果承受侧向撞击情况下更是容易导致驾驶员死亡,安全性较差。2在减震装置中,减震弹簧和阻尼器是直接采用汽车中的减震阻尼装置的结构,即将两者集成在一起,但现有的减震阻尼装置均是针对普通汽车开发设计,其减震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匹配度是和普通汽车适应,而电动汽车自身重量远低于普通汽车,故现有的减震阻尼装置无法单独调节减震性能和阻尼性能,如果两者性能不匹配会造成性能的相互影响,故普通汽车的集成式减震阻尼装置不适于电动汽车中应用。3、其中拖曳臂以焊接或者以两个同直线布置的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后桥外壳上,减震效果差且安装不便。
[0006]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 申请人:考虑设置了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装置,其中在后桥壳体上垂直设置了一个下固定板,然后在其两侧各自设置了一个压缩整体的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作用于固定板和车架之间。这样当车辆外壳受侧向撞击时,可以靠缓冲弹簧进行缓冲,减缓侧向撞击对车身造成的冲击程度,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0007]但其中,怎样才能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缓冲弹簧的安装,使其安装方便快捷,固定可靠,结构稳定成为有待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缓冲弹簧的水平安装,同时使其安装方便快捷,固定可靠,结构稳定的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包括一个垂直固定在后桥壳体上的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板,两个上固定板位于下固定板两侧,且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外端相对延伸形成有一个交错后呈水平相对的部分,所述下固定板外端两侧和两个上固定板外端和下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水平相对的弹簧安装槽。
[0011]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缓冲弹簧靠三个固定板实现水平安装,且呈压缩态安装到安装槽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且保证了其水平设置,最大程度提高对侧向冲击力的减震缓冲效果。
[0012]作为优化,所述两个上固定板上端向上固定于一个车架尾部横杆上,车架尾部横杆正对设置于后桥壳体上方且和车架主体固连为一体,所述两个上固定板上端相背离方向的一侧和车架尾部横杆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所述下固定板下端两侧和后桥壳体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
[0013]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缓冲弹簧的水平设置以保证对侧向冲击力的减震效果,同时设置的加强筋,可以保证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可以更好地承受弹簧弹力的反作用力,保证防侧撞缓冲装置的稳固可靠。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缓冲弹簧的水平安装,同时具有安装方便快捷,固定可靠,结构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后驱式电动汽车后桥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单独单独拖曳臂部分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单独拖曳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后驱式电动汽车后桥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3所示,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后驱式电动汽车后桥,包括横向设置的筒状的后桥壳体1,后桥壳体I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制动鼓2,制动鼓2外侧用于安装车轮;后桥壳体I中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后桥壳体I中部的差速器3,还包括固定于差速器3上的电动机4,电动机输出轴和差速器3相连,差速器输出轴通过位于后桥壳体I内部的传动轴与车轮相连;还包括前端和位于车身底盘位置的车架主体8相连且后端与后桥壳体相连的拖曳臂5 ;所述后桥壳体I和车架之间还设置有防侧撞缓冲装置。
[0020]其中,所述防侧撞缓冲装置,包括一个垂直固定在后桥壳体上的下固定板30,还包括两个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板31,两个上固定板31位于下固定板30两侧,且上固定板31和下固定板30的外端相对延伸形成有一个交错后呈水平相对的部分,所述下固定板外端两侧和两个上固定板外端和下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水平相对的弹簧安装槽,防侧撞缓冲装置还包括位于下固定板两侧的两个缓冲弹簧32,缓冲弹簧32为螺旋弹簧且两端分别呈压缩状态安装在上固定板31和下固定板30的弹簧安装槽内。
[0021]这样设置的两个缓冲弹簧可以有效地吸收从车辆任一侧面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减震,提高安全性。两个缓冲弹簧靠三个固定板实现安装,且呈压缩态安装到安装槽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且保证了其水平设置,最大程度提高对侧向冲击力的减震缓冲效果O
[0022]其中,所述两个上固定板31上端向上固定于一个车架尾部横杆11上,车架尾部横杆11正对设置于后桥壳体上方且和车架主体17固连为一体,所述两个上固定板31上端相背离方向的一侧和车架尾部横杆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所述下固定板30下端两侧和后桥壳体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
[0023]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缓冲弹簧的水平设置以保证对侧向冲击力的减震效果,同时设置的加强筋,可以保证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可以更好地承受弹簧弹力的反作用力,保证防侧撞缓冲装置的稳固可靠。
[0024]其中还包括阻尼减震机构,其中,所述阻尼减震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动力机构两端的后桥壳体上的筒形阻尼器6和减震弹簧7,筒形阻尼器6和减震弹簧7下端均和后桥壳体I相连,上端和车架相连。
[0025]这样将动力机构直接设置在后桥壳体上,方便动力输出传递。同时将筒形阻尼器和减震弹簧分开设置,可以方便灵活地调整选择适合的筒形阻尼器和减震弹簧进行安装,使其减震性能和阻尼性能能够更好地和电动汽车的情况相匹配,保证了减震和阻尼效果,提高汽车安全性。
[0026]其中,所述减震弹簧7为螺旋弹簧且沿竖向安装在动力机构两端的后桥壳体I上,所述筒形阻尼器6位于减震弹簧外侧且上端向后上方倾斜安装在车架上。这样,减震弹簧竖向安装,可以保证竖直方向上的减震效果,同时保证螺旋弹簧沿长度方向受力,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失效。同时筒形阻尼器斜向安装可以延长其长度,进而提高阻尼效果。
[0027]其中,车架主体8后部两端位置各自具有一根向后上方延伸并用于安装车身后壳覆盖件的后尾架9,后尾架9中部具有一根水平相连且位于后桥壳体I正上方的车架尾部横杆11,所述动力机构两端的后桥壳体上表面设置有一个弹簧安装座12,弹簧安装座12包括一个圆台和位于圆台中部的定位杆,所述车架尾部横杆上正对弹簧安装座设置有一个弹簧安装筒13,所述减震弹簧7下端套接并固定在弹簧安装座12的圆台上,上端安装在弹簧安装筒13内;所述减震弹簧7外侧相邻位置的后桥壳体下表面具有一个上凹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嵌设并焊接有一个固定座14,固定座14为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构件且横断面呈倒U形,固定座14前后两端各自延伸出后桥壳体前后侧面,固定座14后侧上方焊接固定有一个阻尼器下支耳座15,所述筒形阻尼器6下端铰接在阻尼器下支耳座15上,上端铰接在焊接在后尾架上部的阻尼器上支耳座16上。
[0028]这样,车架主体位于车身底盘位置,其后部向后延伸设置的后尾架和车架尾部横杆等结构不仅用于安装车身后壳覆盖件,还可以方便减震弹簧、筒形阻尼器以及平衡杆等构件的安装连接,也使得车架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其中,后桥壳体上表面设置的圆台形的弹簧安装座方便减震弹簧的安装固定,减震弹簧上端安装在车架尾部横杆上的弹簧安装筒内,非常快捷方便且固定可靠。后桥壳体下部设置的固定座,不仅方便筒形阻尼器的安装,而且还方便供拖曳臂的安装连接,且能够使得拖曳臂后端形成两个安装连接点,提高安装可靠性。
[0029]其中,所述拖曳臂5整体呈竖向设置的长块形,拖曳臂5前端向前上方倾斜且靠一个横向铰轴孔铰接安装在车架主体后部下表面向下设置的一个拖曳臂支耳17上,拖曳臂5后端以及上表面靠近后端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横向铰轴孔,并铰接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4前后两端位置,三个横向铰轴孔呈三角形布置。
[0030]这样,拖曳臂前端一个安装点,后端两个安装点,三个点呈三角形布置,能够提高拖曳臂和后桥壳体的连接稳固程度,拖曳臂前端向上倾斜设置,能够更好地将后桥的驱动力传递向车身,保证驱动稳定可靠。
[0031]其中,所述拖曳臂5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凸起的弧形面,拖曳臂5上下表面的侧面棱边具有向外凸起的翻边18。
[0032]这样,能够靠简单的结构提高拖曳臂自身强度;保证动力的传递。
[0033]其中,所述拖曳臂5包括整体为铸件的拖曳臂本体,且拖曳臂本体表面具有电镀防锈层。这样,具有利于制造,整体强度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34]其中,所述拖曳臂本体位于三个横向铰轴孔位置安装有三个减震橡胶圈19,减震橡胶圈19中部同轴设置有用于安装铰轴的金属筒20,所述减震橡胶圈表面均布设置有沿宽度方向的通孔21,通孔21中部两侧向内延伸相连形成有垂直于减震橡胶圈19直径方向的减震隔断。
[0035]这样,减震橡胶圈可以提高拖曳臂的传递动力过程中的减震效果,不仅可以减缓拖曳臂自身承受的冲击载荷,提高自身保护效果,而且加强了车身减震效果,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同时设置的金属筒,方便将铰轴传递过来的冲击力均匀地传递到橡胶圈,提高对橡胶圈保护效果,另外,减震橡胶圈中的通孔中部设置隔断的结构,能够将径向冲击力转化为沿垂直径向的力,进而分解吸收掉,极大地提高了减震效果。
[0036]其中,所述后桥壳体I位于动力机构一侧位置的上表面还具有向上设置的平衡杆下铰座,所述动力机构另一侧位置上方的车架尾部横杆11具有向下设置的平衡杆上铰座,平衡杆下铰座和平衡杆上铰座之间铰接安装有平衡杆22。
[0037]这样,方便平衡杆的安装固定,平衡杆连接于车架和后桥壳体之间,传递左右方向的侧向力,避免行驶过程中车身在后桥上左右晃动,使其保持平衡。平衡杆沿竖向设置能够提高最好的平衡效果。具体实施时,平衡杆不易采用刚度过高的材质,易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以更好地保证防侧撞缓冲装置的工作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包括一个垂直固定在后桥壳体上的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在车架上的上固定板,两个上固定板位于下固定板两侧,且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外端相对延伸形成有一个交错后呈水平相对的部分,所述下固定板外端两侧和两个上固定板外端和下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水平相对的弹簧安装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驱式电动汽车防侧撞缓冲弹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固定板上端向上固定于一个车架尾部横杆上,车架尾部横杆正对设置于后桥壳体上方且和车架主体固连为一体,所述两个上固定板上端相背离方向的一侧和车架尾部横杆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所述下固定板下端两侧和后桥壳体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
【文档编号】B60R19-42GK204296629SQ201420695837
【发明者】彭勇 [申请人]重庆永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