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

文档序号:396644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列车运营方法,特别是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背景技术 铁路旅客列车具有运力大、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运营数百年常胜不衰。近几年来,我国铁路旅客列车5次大提速后更受国民青睐。但提速只能减少实际的行驶时间,而且受到地理环境、路况、列车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度地大幅度提速。铁路旅客列车停靠车站上下旅客,以及为此制动减速和随后的启动加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同等里程的特快比普通旅客列车可缩短一半左右的时间,主要因素是停靠车站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可大大减少铁路旅客列车停靠车站的次数和时间,在保持列车现有时速的情况下,大幅度缩短列车从始发至到站的总时数。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运行中的列车尾部行李车之后挂有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将在前方车站下车的旅客连同随身行李,预先全部经行李车的过道进入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在列车进站减速、尚未通过进站道叉之前,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与列车脱钩,并由驾驶员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自主缓行。当列车通过进站道叉,继续沿直线道向前行驶时,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通过转轨后的进站道叉,缓行至靠近月台的停车道,停稳后旅客下车。当列车进站之前,位于行李车中办理托运的行李也提前转移到自行式下车换乘车厢的行李房中,旅客下车的同时,车站行包人员卸下托运的行李,存入车站行包房。此时,换乘车厢就成为另一列车的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列车进站之前,在本站上车的旅客连同随身行李,提前全部进入停靠月台的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由驾驶员预先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当列车通过出站道叉后,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加速追上减速缓行的列车,并自动挂钩,列车司机看到挂钩稳妥的信号后,即可全速行驶。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的驾驶员关闭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旅客依次经行李车的过道进入列车的卧铺及座位车厢;此时,换乘车厢就成为下一站的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换乘车厢与列车的脱钩和挂钩都由驾驶员操纵机电一体化机构控制和联动闭锁,并在列车的牵引机车和换乘车厢的驾驶室内都设有脱、挂钩声光信号和对讲机。在换乘车厢内,设有驾驶室和动力驱动装置,后者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主动对轮。在换乘车厢的两端设有前后通道门,它的两侧设有旅客上下车门,在其上部设有小件行李架,在它的下部装有旅客座位和托运行李间。在换乘车厢的两端下部装有过渡板和牵引挂钩。
本发明可实现铁路旅客列车连续运行,除技术需要外不停靠车站,列车在运行中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这样,同等里程的普通旅客列车的总运行时间就与现在的特快相近,特快旅客列车将更快。当然,在上下旅客较多的大站,列车仍旧停靠,并可补充水和餐车食品原料。如果推广应用本发明,将为旅客节省大量时间,铁路系统大大提高运力,以及免除停站制动和启动加速所节约的能源,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是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换乘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运行中的列车(2)尾部行李车(5)之后挂有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将要在前方车站下车的旅客连同随身行李,预先全部经行李车(5)的过道进入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等待下车。在列车进站减速、尚未通过进站道叉(6)之前,列车司机发出信号,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的驾驶员操纵换乘车厢(7)与列车(2)脱钩,并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9),自主缓行。当列车(2)通过进站道叉(6),继续沿直线道向前行驶时,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由驾驶员操纵,通过转轨后的进站道叉(6),缓行至靠近月台(4)的停车道,停稳后旅客下车。当列车进站之前,位于行李车(5)中办理托运的行李,也提前转移到自行式下车换乘车厢(7)的行李房(15)中;旅客下车的同时,车站行包人员卸下托运的行李,存入车站行包房;此时,换乘车厢就成为另一列车的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列车进站之前,在本站上车的旅客连同随身行李,提前全部进入停靠月台(4)的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由驾驶员预先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9)待命;当列车(2)通过出站道叉(1)后,车站调度室下达命令、发出信号,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启动、加速追上减速缓行的列车(2),并自动挂钩,列车司机看到挂钩稳妥的信号后,即可全速行驶。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的驾驶员关闭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9),旅客依次经行李车(5)的过道进入列车的卧铺及座位车厢;此时,换乘车厢就成为下一站的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换乘车厢(3)、(7)与列车(2)的脱钩和挂钩都由驾驶员操纵机电一体化机构控制和联动闭锁,并在列车(2)的牵引机车和换乘车厢(3)、(7)的驾驶室内都设有脱、挂钩声光信号和对讲机,确保脱钩、挂钩和行车安全。在换乘车厢(3)、(7)内,设有驾驶室(10)和动力驱动装置(9),后者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主动对轮(11)。在在换乘车厢(3)、(7)的两端设有前后通道门(8),它的两侧设有旅客上下车门(14),在其上部设有小件行李架(12),在它的下部装有旅客座位(13)和托运行李间(15)。在换乘车厢(3)、(7)的两端下部装有过渡板(16)和牵引挂钩(17)。
权利要求
1.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中的列车(2)尾部行李车(5)之后挂有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将在前方车站下车的旅客连同随身行李、预先全部经行李车(5)的过道进入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在列车进站减速、尚未通过进站道叉(6)之前,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与列车(2)脱钩,并由驾驶员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9),自主缓行;当列车(2)通过进站道叉(6),继续沿直线道向前行驶时,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通过转轨后的进站道叉(6),缓行至靠近月台(4)的停车道,停稳后旅客下车;当列车进站之前,位于行李车(5)中办理托运的行李也提前转移到自行式下车换乘车厢(7)的行李房(15)中,旅客下车的同时,车站行包人员卸下托运的行李,存入车站行包房;此时,换乘车厢就成为另一列车的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列车进站之前,在本站上车的旅客连同随身行李、提前全部进入停靠月台(4)的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由驾驶员预先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9),当列车(2)通过出站道叉(1)后,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加速追上减速缓行的列车(2),并自动挂钩,列车司机看到挂钩稳妥的信号后,即可全速行驶;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3)的驾驶员关闭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9),旅客依次经行李车(5)的过道,进入列车的卧铺及座位车厢;此时,换乘车厢就成为下一站的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换乘车厢(3)、(7)与列车(2)的脱钩和挂钩都由驾驶员操纵机电一体化机构控制和联动闭锁,并在列车(2)的牵引机车和换乘车厢(3)、(7)的驾驶室内都设有脱、挂钩声光信号和对讲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换乘车厢(3)、(7)内,设有驾驶室(10)和动力驱动装置(9),后者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主动对轮(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换乘车厢(3)、(7)的两端设有前后通道门(8),它的两侧设有旅客上下车门(14),在其上部设有小件行李架(12),在它的下部装有旅客座位(13)和托运行李间(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换乘车厢(3)、(7)的两端下部装有过渡板(16)和牵引挂钩(17)。
全文摘要
一种运行中的列车利用换乘车厢上下旅客的方法,在运行中的列车尾部挂有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将在前方车站下车的旅客预先进入自行式下车旅客换乘车厢;在列车进站之前,换乘车厢与列车脱钩,并由驾驶员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缓行至靠近月台的停车道,停稳后旅客下车。列车进站之前,在本站上车的旅客进入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由驾驶员预先启动自备的动力驱动装置,当列车通过出站道叉后,自行式上车旅客换乘车厢加速追上减速缓行的列车,并自动挂钩,列车即可全速行驶。本发明可将为旅客节省大量时间,铁路系统大大提高运力,以及免除停站制动和启动加速所节约的能源,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60B1/00GK1583431SQ20041004265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31日
发明者李海群, 葛光明 申请人:李海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