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用抗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677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用抗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解机动车撞击冲击力之装置,属机动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95217369.7号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抗撞器”,它由缸体、活塞、活塞杆及喷油单向阀等组成,所述缸体固定于车架大梁上,活塞杆与车前端的保险杠相联接,撞击产生的冲击力通过保险杠作用于活塞杆上,迫使活塞压缩油腔室中的液压油,液压油压力升高后打开喷油单向阀,并经喷油单向阀中的阻尼孔进入活塞杆所在的无油腔室,以此吸收冲击负荷,缓解撞击力。此种抗撞器,由于活塞上只有喷油单向阀一个阻尼孔,在阻尼孔的孔径参数确定后,阻尼能力相对固定,阻尼产生的反弹力不能随冲击载荷的变化而变化,故缓解撞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多种车型大范围的冲击载荷变化,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抗撞器产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阻尼力可随冲击载荷变化而自动调节的机动车用抗撞器。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动车用抗撞器,构成中设有缸体1、活塞2、活塞杆3,活塞上设有阻尼孔,改进后,所述阻尼孔的数量为1~10个,各阻尼孔5沿活塞杆的周圈均布,阻尼孔中填装塞堵。
上述机动车用抗撞器,所述塞堵分为橡胶软塞堵6和金属硬塞堵7,二者的厚度分别为阻尼孔孔深的1/3~1/5、1/2~1。
上述机动车用抗撞器,所述阻尼孔的孔径为活塞直径的1/10~1/15。
上述机动用抗撞器,所述缸体前端增设凸耳8,凸耳8的板面垂直于缸体的纵轴线。
上述机动车用抗撞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部分带有防尘罩9。
本实用新型在其活塞上设有多个带有软或硬塞堵的阻尼孔,多个阻尼孔中的软、硬塞堵可随冲击载荷力的增加逐个打开,整体阻尼能力可随冲击力的不同而自动调节,扩大了抗撞器的适应范围,并相应提高了其缓解冲击载荷的能力及技术性能。经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的检测,它“对撞击时冲击减速度的第一个峰值有明显的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适宜作为各种机型、吨位的机动车用作抗撞击装置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活塞俯视图(未按比例画出);图3是活塞上各阻尼孔的展开视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中各标号为缸体1、活塞2、活塞杆3、连接板4、阻尼孔5、橡胶软塞堵6、金属硬塞堵7、凸耳8、防尘罩9、凸缘10、连接螺栓11、保险杠12、车架大梁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图示实例中阻尼孔5的数量为六个,其中三个填装橡胶软塞堵6,其厚度为阻尼孔孔深的1/4,另三个填装金属硬塞堵7,其中一个为铆钉塞堵,另两个为钢质塞堵,设置不同材质的塞堵是为了提供不同的顶开力,以获得不同的阻尼。铆钉塞堵的厚度为1/2阻尼孔的孔深,两个钢质塞堵的厚度分别为3/4阻尼孔孔深、4/4阻尼孔孔深。硬塞堵与阻尼孔之间可采用过渡配合。孔深越大,其所需顶开力也就越大。
在缸体1的前端增设凸耳8时,机动车车架大梁13的安装部位处相应开设凸耳插入时的豁口以及与凸耳相连接的凸缘10,增设凸耳8后可缓解缸体承受冲击载荷时作用在连接螺栓11上的巨大剪切力,防止连接螺栓11被切断。缸体1的后部也设置凸耳,以通过连接螺栓11与车架大梁13固定。
仍参阅附图,防尘罩9采用尼龙塑料或橡胶伸缩管,其一端与活塞杆前端的连接板4相连,另一端与缸体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缸体中,无活塞杆的腔室为有油室,有活塞杆的腔室为无油室,当机动车受到撞击时,保险杠12通过活塞杆将活塞压向有油室,有油室内的压力升高,先顶开阻尼孔5中的橡胶软塞堵,然后随冲击载荷的增加相继顶开其它阻尼孔中的金属硬塞堵,压力油经各阻尼孔进入无油室,实现缓解撞击冲击功能。使用时,每一机动车辆保险杠后面可间隔安置2~4个抗撞器。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用抗撞器,构成中设有缸体[1]、活塞[2]、活塞杆[3],活塞上设有阻尼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孔的数量为1~10个,各阻尼孔[5]沿活塞杆的周圈均布,阻尼孔中填装塞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抗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堵分为橡胶软塞堵[6]和金属硬塞堵[7],二者的厚度分别为阻尼孔孔深的1/3~1/5、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用抗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孔的孔径为活塞直径的1/10~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用抗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前端增设凸耳[8],凸耳[8]的板面垂直于缸体[1]的纵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用抗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部分带有防尘罩[9]。
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用抗撞器,属机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用于克服现有抗撞器阻尼力不能随冲击载荷变化而调节的缺陷。其技术方案构成中设有缸体、活塞、活塞杆,活塞上设有阻尼孔,各阻尼孔中填装软或硬塞堵。本实用新型在发生撞车事故时,阻尼孔中的塞堵可随冲击力的不同而逐个打开,阻尼能力随冲击载荷自动调节,故可提高其缓解冲击载荷之能力和技术性能。本实用新型适宜作为各种车型、吨位的机动车用作抗撞击装置使用。
文档编号B60R19/24GK2721463SQ20042002927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日
发明者赵书生 申请人:赵书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