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晴雨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256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晴雨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遮盖物,尤其是指一种可防晒、防雨、防尘的多用途汽车晴雨篷。
背景技术
目前因为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要,所以无论是临时停车也好,隔夜停车也好,大多数汽车都是停放在室外的。如果是在夏天,无遮蔽的车身在太阳下暴晒时间一长,车辆内部温度就会很高,乘客一坐进车内就会感到燥热难当。而如果在室外停过夜,遇上下雨天气,车身尤其是前、后视窗很容易就会被弄脏。
虽然现在一般用车罩套在车身上用于防雨或防尘,但是这种车罩需要套在整辆车上,使用并不是很方便。而且车罩大多是在车辆长期不开动的情况下使用,在临时停车时,因为使用不便,常常不会罩上车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便于使用,又能起到防晒防雨作用的汽车晴雨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汽车晴雨篷,包括两辊筒平行地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汽车车顶,各辊筒包括一套管,套管上卷绕有遮阳防水布,遮阳防水布的一端固定在套管上,另一端上设置一个固定件用于将遮阳防水布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还包括一壳体,由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对合而成,在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的前后结合处各有一开口;一底座,有一固定底板,下半壳体固定连接在固定底板上,固定底板的两侧各形成有一台阶部,在各台阶部,分别设置至少一块活动固定片,活动固定片的上方设置有一调节螺钉,下方设置一倒钩,调节螺钉旋合在台阶部的侧壁上;以及所述辊筒平行地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各辊筒的套管两端设有转轴穿出壳体的侧壁,供套管在其中旋转,遮阳防水布的一端固定在套管上,另一端从开口穿出,并在这一端上设置一个固定件。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上半壳体的中部形成第一加强筋,下半壳体的中部形成与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连接在一起。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在各台阶部处,分别设置两块活动固定片。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防水布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导杆上,该导杆从开口处穿出,并穿置在一个拉杆上。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拉杆剖面呈T字型,内侧设有一固定槽,导杆穿设在该固定槽中。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拉杆外侧的宽度略大于开口的宽度。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固定件为一个安装在拉杆外侧的固定钩。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固定件可为一条设置在拉杆内侧的尼龙搭扣,另于汽车的车头和车尾上各设置一条与之对应的尼龙搭扣。
上述的汽车晴雨篷,其中辊筒上设置扭转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遮阳防水布拉出壳体后,可将车身的大部分和前、后视窗遮住。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可以防止车身在高温下暴晒,有效地降低了车内的温度。在下雨时,也可以防止雨水弄脏车身和前、后车窗,保持车身的净洁。
附图简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晴雨篷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晴雨篷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晴雨篷打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安装在汽车车顶上的晴雨篷。如
图1和图2所示,该汽车晴雨篷包括一个壳体1和一个底座2。该壳体1固定在底座2上,底座2可安装在汽车车顶上。壳体1和底座2用铝材之类的轻质材料制作较好,可以减轻其重量,强度也能够得到保证。壳体1与底座2可采用螺栓、螺钉等常用联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因为这类联接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言是众所周知的,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孰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为一个中空的腔体,由上半壳体11和下半壳体12对合而成。在壳体结合处的上半壳体11和下半壳体12之间前后各形成一个开口13。
为增加壳体1的强度,在上半壳体11的中部可形成第一加强筋111,同时在下半壳体12的中部形成与第一加强筋11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112。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112相互连接在一起,用于增加壳体1的强度,减少变形。
底座2包括一固定底板21,下半壳体12固定安装在该固定底板21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下半壳体12也可以和固定底板21一体制成,达到同样的效果。固定底板21的两侧各形成有一个台阶部210。
在各台阶部210处,分别设置多块活动固定片2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板21的每一侧各有两块活动固定片22。活动固定片22的上方设置一调节螺钉23,下方设置一倒钩220。调节螺钉23旋合在台阶部210的侧壁上,旋紧或旋松调解螺钉23可以调节活动固定片22和固定底板21之间的位置,使倒钩220勾住汽车5的车顶侧边突出部51(例如车窗上部的挡雨檐),从而将底座2固接在车顶上。
壳体1中设有两个平行的辊筒3。各辊筒3包括一套管31,套管31上卷绕有遮阳防水布32。套管31两端设有转轴36穿出壳体1的侧壁,供套管31在其中旋转。遮阳防水布32的一端固定在套管31上,另一端固定在一导杆33上。该导杆33可从开口13处穿出,并穿置在一个拉杆34上。拉杆34剖面呈T字型,内侧设有一固定槽,导杆33就穿设在该固定槽中。拉杆外侧的宽度略大于开口13的宽度,可以使拉杆不至于缩进开口13中,造成使用不便。
拉杆34的外侧还安装有一固定钩35。拉动拉杆34,可带动导杆33将遮阳防水布32拉出,并可利用固定钩35勾住汽车的前盖和后备箱处。这样,车身的主要部分以及前、后视窗部分基本上就被遮阳防水布32遮住了,如图3所示,能起到防晒和防雨的效果。
使用完毕后,脱开固定钩35,反向转动转轴36,就可将遮阳防水布重新收回到壳体1中。
为了使用方便,也可在辊筒上设置扭转弹簧(图中未示)。遮阳防水布32被拉出时,扭转弹簧产生回复力。固定钩35脱开后,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遮阳防水布32就会自动卷回到辊筒上。因为此类结构为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将两个辊筒3直接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各辊筒3仍包括一套管31,套管31上卷绕有遮阳防水布32。遮阳防水布32的一端固定在套管31上,另一端安装有固定钩35。这种结构较为简易,但也可以达到相同的作用。同样,为了使用方便,也可在辊筒3上设置扭转弹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遮阳防水布32的自由端上可以设置尼龙搭扣(未显示)来代替固定钩35,同时在汽车的车头和车尾上也设置相应的尼龙搭扣。当遮阳防水布拉出时,用尼龙搭扣互相扣合,也能起到固定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辊筒(3)平行地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汽车车顶,各辊筒(3)包括一套管(31),套管(31)上卷绕有遮阳防水布(32),遮阳防水布(32)的一端固定在套管(31)上,另一端上设置一个固定件用于将遮阳防水布(32)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晴雨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体(1),由上半壳体(11)和下半壳体(12)对合而成,在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的前后结合处各有一开口(13);一底座(2),有一固定底板(21)固定在汽车车顶,下半壳体(12)固定连接在固定底板(21)上,固定底板(21)的两侧各形成有一台阶部(210),在各台阶部(210),分别设置至少一块活动固定片(22),活动固定片(22)的上方设置有一调节螺钉(23),下方设置一倒钩(220),调节螺钉(23)旋合在台阶部(210)的侧壁上;以及所述的两辊筒(3)平行地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各辊筒(3)的套管(31)两端设有转轴(36)穿出壳体(1)的侧壁,供套管(31)在其中旋转,遮阳防水布(32)的一端固定在套管(31)上,另一端从开口(13)穿出,并在这一端上设置一个固定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上半壳体(11)的中部形成第一加强筋(111),下半壳体(12)的中部形成与第一加强筋(11)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112),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112)相互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在各台阶部(210)处,分别设置两块活动固定片(2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防水布(32)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导杆(33)上,该导杆(33)从开口(13)处穿出,并穿置在一个拉杆(34)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拉杆(34)剖面呈T字型,内侧设有一固定槽,导杆(33)穿设在该固定槽中。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拉杆外侧的宽度略大于开口(13)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为一个安装在拉杆(34)外侧的固定钩(35)。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为一条设置在拉杆(34)内侧的尼龙搭扣,另于汽车的车头和车尾上各设置一条与之对应的尼龙搭扣。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晴雨篷,其特征在于辊筒上设置扭转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晴雨篷,包括一壳体,由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对合而成。在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的前后结合处各有一开口。一底座有一固定底板,下半壳体固定连接在固定底板上。固定底板的两侧各形成有一台阶部。各台阶部分别设置至少一块活动固定片。活动固定片的上方设置有一调节螺钉,下方设置一倒钩,调节螺钉旋合在台阶部的侧壁上。两辊筒平行地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各辊筒包括一套管,套管上卷绕有遮阳防水布,套管两端设有转轴穿出壳体的侧壁,供套管在其中旋转,遮阳防水布的一端固定在套管上,另一端从开口穿出,并在这一端上设置一个固定钩。
文档编号B60J11/00GK2866220SQ200520045819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1日
发明者蒋新, 蒋奇, 蒋屹 申请人:蒋新, 蒋奇, 蒋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