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31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离合、刹车、油门踏板,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二.
背景技术
当前车辆驾驶室内有三个独立踏板,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并列配置在驾驶员座位前下方,它们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由驾驶员的两只脚分别对其进行控制,特别是用一只脚分别对油门,刹车两踏板分别进行控制,这种沿用已久的配置方式其不足之处有(1).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的一只脚必须踩住油门,需刹车时,驾驶员的同一只脚从油门移至刹车并踩下踏板。如遇到意外危急情况,驾驶员从思维判断到完成刹车总的反应时间约为0.3-1秒,其中,驾驶员抬腿到把脚移动到刹车踏板上,准备用力将刹车踏板踏下为止时间设约为0.2-0.4秒,其余为驾驶员的思维判断时间和刹车前准备时间,若车辆时速为60公里小时,在脚步移动的0.2-0.4秒时间内,则车辆前进3-6米,这样增加事故的发生率;(2).驾驶者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易产生疲劳,造成误操作.驾驶员精神高度紧张,驾驶者更是频繁使用油门刹车,使已经很疲劳的驾驶员更加疲劳,精神更加紧张,由于惊慌失措,思维混乱容易误将油门踏板当成刹车踏板踏下,造成事故。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65686Y,专利号为02264014.2)公开了一种“汽车油门和刹车的组合踏板”,它主要包括油门踏板、刹车踏板,油门踏板与刹车踏板前后排列,刹车踏板与连杆相连接,连杆顶端设有中轴,前端设有油门拉线定位装置,中部设有固定轴,油门踏板的末端及回位簧套在固定轴上,且油门踏板由回位簧定位,油门踏板前端一侧设有拉杆,它将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组合为一体,无需驾驶员的脚从油门踏板切换到刹车踏板,大大地缩短了换脚时间,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该专利技术将刹车和油门两个踏板结合在一起,使驾驶员一只脚能够控制两个踏板,但是驾驶员的另一只脚还需要控制离合踏板,需要两只脚相互配合,没有彻底解决驾驶员操作不便的问题。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集油门踏板、刹车踏板和离合踏板为一体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含有前踏板、后踏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部通过铰链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形成杠杆式结构,其上端部通过离合拉线机构和拉线延伸机构与离合器联接,前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能够转动,并且前踏板通过油门拉线机构和油门联接,后踏板与固定杆的下部连接,并且前踏板和后踏板前后排列,便于驾驶员一只脚踩踏,铰链上方或下方的固定杆处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所述固定杆和车体之间设有复位簧,所述前踏板和固定杆之间设有复位簧。
所述拉线延伸机构是一个拉簧,其两端分别与前、后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或者,所述拉线延伸机构含有前壳体、后壳体和压簧,其中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连接,压簧套装在前、后壳体内,其一端与前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贯穿前、后壳体的端壁,并且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或者,所述拉线延伸机构含有前壳体、后壳体和拉簧,其中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连接,拉簧套装在前、后壳体内,其两端分别与前、后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贯穿前、后壳体的端壁,并且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所述压力延缓机构是一个连杆,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上,其另一端与刹车机构连接,并且,螺栓处的连杆上设有长条孔。
所述后踏板与连杆为固定式连接;或者,所述后踏板与连杆为活动式连接,二者之间通过螺栓和螺孔固定或通过卡箍固定;所述后塔板的下部设有一个防滑挡板。
所述固定杆前部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或者,所述固定杆前部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两个支撑杆上,两个支撑杆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
所述固定杆由前部的直杆和后部的倒U形曲杆组成,并且直杆的后端与倒U形曲杆的前端连接,前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倒U形曲杆前部,后踏板安装在倒U形曲杆后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集油门踏板、刹车踏板和离合踏板为一体,操作方便,其固定杆分别和离合器、刹车机构和油门连接,驾驶员换挡、调油门、刹车时不需要两只脚运动,也不需要一只脚来回切换,大大缩短驾驶员从思维判断到完成刹车总的反应时间,行车时,驾驶员用脚前掌踩动前踏板,即可调节油门,用脚后跟踩动后踏板,固定杆绕转轴转动,其前端拉线拉动离合器,使其脱开,可以换挡,由于压力延缓机构上设有长条孔,固定螺栓在长条孔中移动,此时刹车机构不起作用;继续踩动后踏板,压力延缓机构开始工作,带动刹车机构运动,实现刹车,由于拉线延伸机构中弹簧的作用,使离合拉线既能拉开离合器,又能使离合拉线不至于拉断,因此使用十分方便。
2.本发明安全性强,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紧急踩动后踏板,固定杆转动,它首先将离合器拉开,机动车失去驱动力,并且随着固定杆的转动,前踏板也向下运动,这样相应减小油门,然后刹车机构起作用,容易将机动车刹住,减少事故的发生,。即使驾驶员猛的误踩油门,前踏板带动固定杆转动,也会拉开离合器、相对减小油门、启动刹车机构,所以它不会猛然加速,十分安全。
3.本发明结构简单,所用零部件均为常见部件,容易制造或购买,成本较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本发明将三个踏板合为一体,扩大了驾驶室的空间,方便驾驶员工作,并增加其舒适感。
5.本发明使一只脚有残疾的人也能够驾驶车辆,为残疾人提供极大的方便,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6.本发明使用范围广,既能对机动车的踏板进行重新设计,又能对现有机动车进行改装,易于推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


图1为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所示压力延缓机构的结构示意3为图1所示压力延缓机构的右视4为图1所示拉线延伸机构的结构示意5为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为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四五.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中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含有前踏板6、后踏板8和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上部通过转轴和轴套3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形成杠杆式结构,其上端部通过离合拉线机构和拉线延伸机构与离合器联接,前踏板6通过转轴和轴套5安装在固定杆7的中部,能够转动,并且前踏板6通过油门拉线机构4和油门联接,后踏板8与固定杆6的下部连接,并且前踏板6和后踏板8前后排列,便于驾驶员一只脚踩踏,固定杆7上部的转轴和轴套3的上方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此时提供向上的顶力;固定杆7和车体之间设有复位簧(图中未画出),前踏板6和固定杆7之间设有复位簧(图中未画出)。离合拉线机构1和油门拉线机构4由拉线和线管组成。
拉线延伸机构含有前壳体10、后壳体12和压簧11,其中前壳体10和后壳体12相互连接(焊接或螺纹连接),压簧11套装在前、后壳体内,其一端与前离合拉线1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贯穿前、后壳体的端壁,并且分别与固定杆7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选择合适的压簧11的弹性系数,当拉开离合器时,压簧11不伸张,继续拉伸,压簧11被拉开,此时保证离合器和离合拉线1不被拉坏。
压力延缓机构是一个连杆2,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7上,其另一端与刹车机构连接,并且,螺栓处的连杆7上设有长条孔9,选择合适的长条孔9的长度,使连杆2在固定杆7拉开离合器时不触动刹车机构。
后踏板8与连杆7为固定式连接;也可以采用活动式连接,活动式连接时二者之间通过螺栓和螺孔固定或通过卡箍固定,以适应不同驾驶员的脚。
根据需要,拉线延伸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拉线延伸机构是一个拉簧,其两端分别与前、后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或者,拉线延伸机构含有前壳体、后壳体和拉簧,其中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连接,拉簧套装在前、后壳体内,其两端分别与前、后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贯穿前、后壳体的端壁,并且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
行车时,驾驶员一只脚踏在前踏板6和后踏板8上,运用前脚掌踩动前踏板6即可调整油门的大小(踩时,加大油门,松时,在复位簧的作用下,复位,减小油门),达到加速和减速的目的,此时固定杆7不动。需要换挡时,踏动后踏板8,使固定杆7绕转轴和轴套3转动,固定杆7上端通过离合拉线机构1、拉线延伸机构将离合器拉开,换挡后,松开后踏板8即可。需要刹车时,踩动后踏板8,使固定杆7转动,它首先将离合器拉开,机动车失去驱动力,并且随着固定杆7的转动,前踏板6也向下运动,这样相应减小油门,然后压力延缓机构带动刹车机构运动,将机动车刹住,此时,由于拉线延伸机构中弹簧的作用,使离合拉线既能拉开离合器,又能使离合拉线不至于拉断,因此使用十分方便。刹车后,松开脚,固定杆7在复位簧的作用下复位,达到原始状态。后塔板8的下部设有一个防滑挡板14,使驾驶员的脚不至于下滑。
本发明在刹车之前能够将离合器脱开,使机动车失去驱动力,并且能够减小油门,因此容易刹车。即使驾驶员猛的误踩油门,前踏板6带动固定杆转动,也会拉开离合器、相对减小油门、启动刹车机构,它不会猛然加速,十分安全。
实施例二参见图5,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杆7上部的转轴和轴套3的下方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此时为向下的压力。
实施例三参见图6,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二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杆7前部通过转轴和轴套3安装两个支撑杆13上,两个支撑杆13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
实施例四参见图7,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杆7由前部的直杆和后部的倒U形曲杆组成,并且直杆的后端与倒U形曲杆的前端连接,前踏板6通过转轴和轴套5安装在倒U形曲杆前部,后踏板8安装在倒U形曲杆后部。
改变固定杆、拉线延伸机构、压力延缓机构的具体结构,能够组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一一详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含有前踏板、后踏板和固定杆,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的上部通过铰链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形成杠杆式结构,其上端部通过离合拉线机构和拉线延伸机构与离合器联接,前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能够转动,并且前踏板通过油门拉线机构和油门联接,后踏板与固定杆的下部连接,并且前踏板和后踏板前后排列,便于驾驶员一只脚踩踏,铰链上方或下方的固定杆处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所述固定杆和车体之间设有复位簧,所述前踏板和固定杆之间设有复位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所述拉线延伸机构是一个拉簧,其两端分别与前、后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或者,所述拉线延伸机构含有前壳体、后壳体和压簧,其中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连接,压簧套装在前、后壳体内,其一端与前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贯穿前、后壳体的端壁,并且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或者,所述拉线延伸机构含有前壳体、后壳体和拉簧,其中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连接,拉簧套装在前、后壳体内,其两端分别与前、后离合拉线连接,前、后离合拉线分别贯穿前、后壳体的端壁,并且分别与固定杆上端部和离合器连接;所述压力延缓机构是一个连杆,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上,其另一端与刹车机构连接,并且,螺栓处的连杆上设有长条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所述后踏板与连杆为固定式连接;或者,所述后踏板与连杆为活动式连接,二者之间通过螺栓和螺孔固定或通过卡箍固定;所述后塔板的下部设有一个防滑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前部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或者,所述固定杆前部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两个支撑杆上,两个支撑杆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由前部的直杆和后部的倒U形曲杆组成,并且直杆的后端与倒U形曲杆的前端连接,前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倒U形曲杆前部,后踏板安装在倒U形曲杆后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它含有前踏板、后踏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部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形成杠杆式结构,其上端部通过拉线机构和拉线延伸机构与离合器联接,前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固定杆的中部,能够转动,并且前踏板通过拉线机构和油门联接,后踏板与固定杆的下部连接,并且前踏板和后踏板前后排列,便于驾驶员一只脚踩踏,固定杆上部的转轴和轴套的上方或下方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所述固定杆和车体之间设有复位簧,所述前踏板和固定杆之间设有复位簧。本发明集油门、刹车和离合踏板为一体,操作方便,刹车时能够先将离合器脱开,使机动车失去驱动力,且能够减小油门,因此容易刹车,减少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B60T7/04GK1820977SQ200610017529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宋丙钦 申请人:宋丙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