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463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驻车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汽车驻车时通过手动操作操纵车辆制动部的驻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车辆驻车制动装置,操作安装在车底部的制动操作杆使其转动,给车辆制动系统(制动装置主体)施加与其操作杆转动位置相应的制动力。就该驻车制动装置而言,制动操作杆的根部通过钢丝绳连接到车辆制动系统,同时,制动操作杆的转动位置能由锁止机构锁定。还有,锁止机构通过弹簧持续地压向锁止方向,当解除其锁止时,操作制动操作杆前端侧面的解除按钮,以克服弹簧的反力。
不过,就该种驻车制动装置来说,已开发了为使驾驶员从上方手握制动操作杆前端部而载设的、,由和制动操作杆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用手指压入解除操作钮的型式。(参照专利文献1)该驻车制动装置具有锁止机构固定设置在车身侧的扇形齿轮状的被卡合部和可摇摆支撑于制动操作杆的根部、前端部可与与被卡合部卡合的锁止卡爪,该锁止卡爪通过压紧弹簧向与被卡合部卡合的方向持续施力。而且,在制动操作杆中,有沿着其轴线方向能够进退自如的连杆,其连杆的顶部相对于锁止卡爪能够联动卡合。另外,在解除操作钮位于制动操作杆内的侧壁上,形成连接于连杆根部的呈锥形的凸轮面,通过该凸轮面,把按压解除操作钮的操作力传递给连杆。
在该驻车制动装置中,通过上述构成,将解除操作钮从制动操作杆前端侧面压入操作时,该操作力通过连杆传递给锁止卡爪,该锁止卡爪就从被卡合部脱离出来,由此制动操作杆的锁止被解除。所以,驾驶员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转动制动操作杆,就可以操作车辆制动系统。
专利文献特开2004-203276号公报发明内容但是,现有的驻车制动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将与制动操作杆的轴线垂直相交的解除操作钮的进退动作,通过凸轮机构(凸轮面)变换为与连杆近似成直角的进退动作,所以,凸轮机构的摩擦力大、操作力的传动效率低。
为此,本发明将要提供驻车制动装置,该装置不会导致构造的复杂化,且能提高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之间的操作力的传递效率、追求操作性能的提高。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装置,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其具有制动操作杆,该制动操作杆由车身支撑并可转动、将其转动位置对应的操作力传给车辆制动系统(例如,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制动操作杆1);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将制动操作杆锁止在任意转动位置(例如,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锁止机构14);解除操作钮,该解除操作钮设置在上述制动操作杆的顶端侧,并可在与上述操作杆的轴线(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轴线P)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往复操作,并通过往复操作将锁止机构的锁止解除(例如,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解除操作钮16)。上述锁止机构具有在车身侧固定设置的被卡合部(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棘齿8)和锁止卡爪,其中锁止卡爪设置于上述制动操作杆上并可摆动,并可根据其摆动位置,对与上述被卡合部相对应的卡合与卡合解除进行切换(例如,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锁止卡爪10),上述解除按钮和锁止卡爪相互相连,同时,上述锁止卡爪通过弹簧(例如,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弹簧20)在与被卡合部卡合的方向上施力,在上述制动操作杆上,设置有在大体沿着上述制动操作杆轴线的轴系中转动的转动杆(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转动杆21),将上述解除操作钮的往复动作变换为该转动杆的转动运动,通过该转动杆的转动,摆动操作上述锁止卡爪。
该发明中,制动操作杆由锁止状态压入解除操作钮进行操作时,解除操作钮的进退动作,变换为以与进退方向大致垂直的轴为中心的转动杆的转动运动,该转动运动使锁止卡爪摆动移位,以解除锁止机构的锁止。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沿着上述制动操作杆的轴线转动的转动杆的转动杆主体(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转动杆主体22)的一端,一体形成由该转动杆主体延伸至其径向外侧、与上述解除操作钮相连的第一臂部(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臂部23),同时,在上述转动杆的转动杆主体的另一端,一体形成由该转动杆主体延伸至其径向外侧、与上述锁止卡爪相连的第二臂部(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臂部24)。
此时,如果解除操作钮进行进退操作,该解除操作钮使第一臂部旋转,转动杆主体就向同一方向转动。这样一来,转动杆主体转动时,第二臂部将向同一方向转动,摆动锁止卡爪使其改变位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解除操作钮中设置大致呈V字状的卡合槽(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卡合槽25),该卡合槽能从与轴垂直的方向插入上述转动杆,使上述第一臂部与卡合槽卡合,以使上述转动杆的第一臂部的前端位于该卡合槽的底部侧,第一臂部的底部侧位于卡合槽的开口侧。这种情况下,如果解除操作钮进行进退操作,第一臂部的前端就和解除操作钮的卡合槽底部形成一体进行移位。此时,第一臂部在连动杆主体的轴系中旋转,避免第一臂部的根部在卡合槽的开口侧与解除操作钮发生干涉。
本发明第四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至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明的驻车制动装置中,上述转动杆构成为上述制动操作杆的锁止操作完毕时,由于上述的锁止卡爪与被卡合部的啮合部的接触摩擦而使锁止负荷增加,由上述制动操作杆的锁止操作完毕状态,微微向上抬起制动操作杆时,上述啮合部的接触摩擦减小。由于上述啮合部的接触摩擦使负荷增加的时候,由于上述转动杆的扭曲,阻止了上述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的联动,当微微向上抬起上述制动操作杆、使上述啮合部的接触摩擦减小时,允许上述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联动。
这种情形下,制动操作杆的锁止操作完毕,当锁止卡爪与被卡合部的啮合部的接触摩擦使负荷增加的状态下,即使有时压下解除操作钮,由于转动杆的挠曲可以阻止解除操作按钮和锁止卡爪的联动,所以也不会解除锁止卡爪和被卡合部的卡合。另一方面,在进行操作制动装置由锁止状态微微扳起制动操作杆时,啮合面的接触摩擦就减小,在由该状态按压解除操作按钮时,通过解除操作按钮和锁止卡爪的联动,来解除锁止卡爪和被卡合部的卡合。
据此,把解除按钮的进退动作变换成大体上绕制动操作杆的轴线转动的转动杆的转动运动,通过该转动杆的转动,操作锁止机构的锁止卡爪进行摆动,因此,在不会造成构造的复杂化和摩擦力增大的情况下,可以将操作力从解除操作按钮可靠地传递给锁止卡爪。因此,,不会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还能改善其操作性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进一步对于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来说,转动杆通过与转动杆主体成为一体的第一臂部及第二摇臂设置为相连的结构,因此,不会增加更多的机件,就能够使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可靠联结。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对于设置于解除操作钮上大致呈V字状的卡合槽来说,使第一臂部的顶部侧位于底部,第一臂部的根部位于开口侧,而从与解除操作按钮轴线相垂直的方向插入转动杆,所以可以很容易地组装解除操作按钮和转动杆,而且,在一次组装后,可以使转动杆具有解除操作按钮的防松功能。该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解除操作按钮和转动杆是经常联动的,所以可以将解除操作按钮的回位弹簧兼作使锁止卡爪向与被卡合部卡合的方向施力的弹簧,这样一来,可达到减少零件数量和提高组装性能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在锁止状态下,只要不进行制动操作杆的微小抬起操作,就可以利用转动杆的挠曲而阻止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的联动,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解除操作钮的误操作而产生的锁止解除。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去掉一部分防护罩后的驻车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下运动状态的驻车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运动状态去掉一部分防护罩后的驻车制动装置部分立体图。
图4A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B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A是图1运动状态下的A-A剖视图、图5B是同状态的B-B剖视图。
符号说明1制动装置操作杆8棘齿(被卡合部)10锁止卡爪14锁止机构16解除操作钮20弹簧21转动杆22杆主体23第一臂部24第二臂部25卡合槽P轴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驻车制动装置的总体构造图,在该图中,1是在后端连接制动拉杆2、另外在前端侧设置有制动手柄3的制动操作杆4是将制动操作杆1支撑在车身上并可自由转动的底座。拉杆2的一端与制动操作杆转动中心c有一定距离的连接部5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未图示的车辆制动装置上(制动装置主体)。
在底座4上,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有相对于车身底面垂直的支撑棘齿板6,通过贯通支撑棘齿板6部的销轴7,支撑制动操作杆1并可自由转动。就支撑棘齿板6来说,其前部上边缘形成大致圆弧形状,在其大致圆弧部分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多个棘齿8。
一方面,制动操作杆1通过左右一对支撑板9a、9b构成骨架,这个支撑板9a、9b基部通过上述销轴7安装在底座4上。而且,在支撑板9a、9b之间接近上述棘齿8的位置,设置有能与棘齿8相啮合的锁止卡爪10,并可以摆动。该锁止卡爪10与通过销轴11支撑于两侧的支撑板9a、9b并可转动的转动锁止卡爪柄12构成一体。在转动锁止卡爪柄12上,穿过轴销11,一体形成在与锁止卡爪10大致成直角方向延伸出的一对平行的的导向臂13、13(译者注是否应为13a、13b)。再者,锁止卡爪10通过与被卡合部的棘齿8相啮合,锁定制动操作杆1的转动位置。该锁止卡爪10和棘齿8构成本发明的锁止机构。
另外,制动操作杆1的上端的制动手柄3,如图1-图5B所示,具有向与制动操作杆1的轴线p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有底圆筒状的手柄壳15和进退自如地收纳于手柄壳15中的解除操作钮16,驾驶员把手放置在手柄壳15上,在该状态下,可从侧面用手指压入解除操作钮16进行操作。手柄壳15,如图4A、图4B、图5A、图5B所示,解除操作钮16可以形成能自由摆动地插入的收纳孔17,同时,在该收纳孔17的底部中心形成小直径的导向孔18。在导向孔18内,插入设置于解除操作钮16底部的导向轴19,利用导向孔18和导向轴19的向导功能,来抑制解除操作钮16的摆动。沿着导向孔18往复运动的解除操作钮16的轴线q,如图1、图3所示,与制动装置操作杆1的轴线p正交。另外,在解除操作钮16的主体部端面和收纳孔17的底面中间,装有向使解除操作钮16向轴线方向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回位弹簧20。
可是,如图1、图3所示,解除操作钮16和锁止卡爪柄12,通过在绕着制动操作杆1轴线p的轴系中转动的转动杆21相连。转动杆连21由圆形断面金属棒构成,大体绕着制动操作杆1轴线p旋转的转动杆主体22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臂部23和第二臂部24。第一臂部23和第二臂部24相对于转动杆主体22的轴线大致弯曲成直角,并且,摇臂23、摇臂24彼此指向与转动杆主体22的轴线方向大致移位90°的方向。而且,转动杆21的一端,如图4A、图4B、图5A、图5B所示,突出于手柄3的手柄壳15内,在形成于解除操作钮16的外圆上的的卡合槽25内,沿着与解除操作钮16大致成直角的方向插入。
卡合槽25,具体来说构成为在解除操作按钮16的外壁上,该解除操作按钮16轴线方向的断面整体上形成大致V字形状,具有形成V字形开口边缘的一对锥形面20a、20b和形成V字底部的槽部27。该卡合槽25的V字断面形状,从解除操作按钮16的直径方向的一端开始,到少许越过轴线位置止,在此沿轴线方向形成端部28。
另外,转动杆21的杆主体22,如图4B、图5B所示,通过突出设置于支撑板9a、9b上的一对导向凸缘29、29,可保证转动,第一臂部23位于卡合槽25底部侧的槽部27内,同时,另一侧(杆主体22侧)位于锥面26a、26b之间。因此,因为杆主体22总是保持于一定位置,所以,当解除操作钮16进退动作时,如如图4A、图5A所示,第一臂部23的前端随着解除操作按钮16的动作而改变位置。而且,这样一来,第一臂部23的前端转动时,解除操作钮16的进退运动就变为杆主体22的转动运动。
一方面,杆主体22的另一端的第二臂部24,在锁止卡爪柄的一对导向臂13之间进行滑动自如地插入卡合。第二臂部24在不压入解除操作按钮16的初始状态,大致呈水平方向,此时如果压入解除操作钮16,它将向上方摆动,通过导向臂13,使锁止卡爪柄12转动。再者,转动杆21,在解除操作钮16的回位弹簧20的作用力下,使第二臂部24向下方压下的方向动作,该压力将使锁止卡爪10与棘齿8相啮合。再者,锁止卡爪10锁止制动操作杆1向前下方的转动,在将制动操作杆1向上方抬起的时候,由于锁止卡爪10在棘齿8的啮合部滑动,从而允许操作制动操作杆1。另外,第二臂部24在初始状态与杆主体22大致朝向水平方向,与其第二臂部24的顶端卡合的锁止卡爪柄12,相对于杆主体22的轴线向侧面(水平方向)偏移,与该锁止卡爪柄12上的锁止卡爪10相啮合的棘齿8(棘齿柄6)同样相对于杆主体22的轴线向侧面偏移。
再者,在图1、图3的局部图中,制动操作杆1的支撑板9a、9b的周围被树脂等表面材料30覆盖。
在上述构成中,从如图1所示的制动装置解除状态变为制动状态,驾驶员握着制动操作杆1的手柄3向上抬起。于是,制动操作杆1的顶端被拉向上方时,锁止卡爪10在棘齿8上滑动,与制动操作杆1的转动角度相对应的操作力通过制动拉杆2传给车辆制动系统。然后,当驾驶员减少转动操作的力时,锁止卡爪10受到回位弹簧20的压力与棘齿8啮合,因而,将制动操作杆1的转动锁止。
另外,从这种状态解除驻车制动时,在驾驶员握住制动操作杆1的手柄3、将制动操作杆1微微向上抬起的状态下,用手指从侧面压下解除操作钮16进行操作(参照图2)。此时,解除操作钮16在图4A、图4B的状态,如图5A、图5B所示,克服弹簧20的反力,进入收纳孔17内,根据槽部27的位置变动,转动杆21的第一臂部23将朝向收纳孔17的底部进行旋转。这样一来,第一臂部23旋转时,转动杆21的杆主体22就向同一方向转动,随之,第二臂部24将向同一方向转动变位。第二臂部24在初始状态时大致朝向水平方向,因而,此时如图3所示,其顶部朝向上方转动,将与第二臂部24卡合的锁止卡爪柄12的导向臂13、13推向上方。锁止卡爪柄12随之转动,与棘齿8啮合的锁止卡爪10此时从棘齿8上脱开。据此,制动操作杆1基于锁止机构14的锁止被解除,由于该操作杆1的制动解除,就可以进行转动操作了。
另外,解除制动时,之所以将制动操作杆1微微向上提起,是因为这样做能减少锁止卡爪10与棘齿8的接触摩擦(啮合摩擦)。另外,转动杆21只是在制动装置锁止状态下,通过制动操作杆1的微微向上抬起使锁止负荷减小时,才允许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10的联动,在不向上抬起制动操作杆1的情况下,则由于转动杆21的挠曲,将阻止解除操作钮16和锁止卡爪10的联动。
就该驻车制动装置来说,由于将与制动操作杆1大致垂直相交的解除操作按钮16的进退动作,变换为大体上绕着制动操作杆1的轴线方向转动的转动杆21的转动,将该转动杆21的转动再次变换成锁止卡爪柄12的转动运动传递给锁止卡爪10,所以,无须复杂的导向结构,而且,可以在抑制摩擦力增大的情况下,将操作力从解除操作按钮16可靠地传递给锁止卡爪10。从而,在采用该种驻车制动装置的时候,可以谋求由于结构的简约化带来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及因摩擦力降低引起的操作性能的提高。
另外,该驻车制动装置由于在杆主体22的两端分别弯曲地形成第一臂部23和第二臂部24,所以,只要使第一臂部23与解除操作按钮16、第二臂部24与锁止卡爪柄12分别卡合,就能使解除操作按钮16和锁止卡爪10可靠地进行联动。所以,无须附加更多的机件,就能实现两者的可靠联动,因而可以谋求进一步地降低制造成本。
再者,在该实施方式的驻车制动装置中,在解除操作按钮16上形成大致呈V字形的卡合槽25,为了将第一臂部23的顶部位于卡合槽25的底部,将另一端位于卡合槽25的开口部,而将转动杆21的一端沿大致直角方向插入卡合槽25内,因而,可将解除操作按钮16的进退动作可靠地变换为杆主体22的转动运动,同时容易装配,而且,一次组装后,通过转动杆21能可靠地防止解除操作钮16的抽出。总之,装配时,只要相对于卡合槽25,以规定的朝向将第一臂部23对位,将转动杆21的杆主体22从轴线方向压入,就可使解除操作钮16和转动杆21进行联动,另外,一次组装后,杆主体22突出于卡合槽25内,所以,只要转动杆21不后退,就能可靠地防止解除操作按钮16的脱出。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解除操作钮16和转动杆21通过卡合槽25和第一臂部23总是进行联动,进而,转动杆21和锁止卡爪10也通过第二臂部24和导向槽13经常联动,因此,可将解除操作钮16的回位弹簧20兼作在使锁止卡爪10与棘齿8啮合的方向上施力的压紧装置。因而,在采用该驻车制动装置时,能够减少摩擦副的设置数量,减少零件数。另外,解除操作钮16的回位弹簧20与解除操作钮16一同插入手柄壳15的收纳孔17内此种状态下,只要将转动杆21的顶端插入解除操作按钮16的卡合槽25内,就可以完成组装,因此,具有组装操作性能优良的优点。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驻车制动装置的情况下,在制动装置从被锁止状态解除锁止时,只要将制动操作杆1向上微微抬起并且不将解除操作钮16压入,就会由转动杆21的挠曲阻止解除操作钮16和锁止卡爪10的联动,因此,就能可靠防止由于错将解除操作钮16压下而引起的制动装置的锁止解除。
另外,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设计变更。例如,虽然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是用拉杆连结制动操作杆和车辆制动装置,但也可以不用拉杆而用制动钢索连结制动操作杆和车辆制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其包括制动操作杆,其可转动地支承在车体上,将与其转动位置相应的操作力传递给车辆制动部;锁止机构,其在任意转动位置将该制动操作杆锁止;解除操作钮,其设在上述制动操作杆的顶端侧,可沿与所述操作杆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进退操作,通过其进退操作,解除上述锁止机构的锁止,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止机构具有被卡合部和锁止卡爪,所述被卡合部固定设置在车体侧,所述锁止卡爪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制动操作杆上,可对应其摆动位置切换其与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和解除卡合,上述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相互相连,同时,上述锁止卡爪由弹簧向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方向靠压,上述制动装置操作杆上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绕大致沿着上述制动操作杆的轴线的轴转动,将上述解除操作钮的进退动作变换成该转动杆的转动,通过该转动杆的转动,摆动操作上述锁止卡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致沿着上述制动操作杆的轴线的转动杆的杆主体的一端,一体形成从该杆主体向径向外侧延伸而与上述解除操作钮相连的第一臂部,同时在上述转动杆的杆主体的另一端,一体形成从上述杆主体向径向外侧延伸而与锁止卡爪相连的第二臂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解除操作钮上,设置从与上述解除操作钮的轴线成直角方向插入上述转动杆的大致V字状的卡合槽,并将上述第一臂部与卡合槽卡合,使上述转动杆的第一臂部的前端侧位于该卡合槽的底部侧,第一臂部的根部侧位于上述卡合槽的开口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制动操作杆的锁止操作完毕时,由于上述锁止卡爪和被卡合部的啮合部的接触摩擦,锁止负荷增加,在从上述制动操作杆的锁止操作完毕状态,向上微微抬起制动操作杆时,上述啮合部的接触摩擦减少,所述转动杆构成为在由于上述啮合部的接触摩擦,锁止负荷增加了时,通过上述转动杆的挠曲,阻止上述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的联动,在通过上述制动操作杆的微小的抬起操作,啮合部的接触摩擦减少了时,允许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的联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驻车制动装置,该驻车制动装置可在不导致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提高解除操作钮和锁止卡爪之间的操作力的传递效率,实现操作性能的提高。在制动操作杆(1)的顶端侧设置有在与该制动操作杆(1)的轴线大致正交方向进退动作的解除操作钮(16)。将可与固定设置于车身侧的棘齿(8)相啮合的锁止卡爪(10)设置于制动操作杆(1)上,并可摆动。设置有围绕大致沿制动操作杆(1)的轴线方向转动的转动杆(21)。转动杆(21)、采用在杆主体(22)的两端延伸设置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结构,使第一臂部连结操作按钮(16),使第二臂部连结锁止卡爪(10)。
文档编号B60T7/02GK1919667SQ20061012135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2日
发明者山中史景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