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座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22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后座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座的靠背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的座椅包括
固定在车体上的座垫,可旋转地连接在座垫上的座椅靠背,和被
构造为可前后移动所述座椅的滑轨。
特别地,座椅靠背通过靠背调节装置(recliner)可旋转地连接到 座垫的后端,并且座椅靠背的角度可通过该靠背调节装置进行调节。
这种靠背调节装置安装在座椅的两侧并连接着座椅靠背的下端和 座垫的后端,并且通过相应操作杆的旋转可对座椅靠背进行锁定或解 锁。
因此,要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首先要操作操作杆。
图6示出了一种传统的车辆靠背调节结构,并示出了用于一般多 用途车辆的靠背调节结构。
与传统的靠背调节结构不同,在用于MPV的后座的靠背调节装置 结构中,操作杆11安装在座椅靠背2的上端,并且通过与缆索12的 啮合来操作靠背调节部分(reclining part) 10。
此时,靠背调节部分10包括连接在位于座椅靠背框架5的一侧上 的缆索12上的连接托架13,和由连接托架13的旋转操作锁定或解锁 的锁定装置(lockgear) 14和扇形齿轮15。
连接托架13和锁定装置14可旋转地连接在座椅靠背2上,并且
扇形齿轮15固定在座垫框架5上。
此吋,齿14a和15a分别形成于锁定装置14和扇形齿轮15上, 其中,齿14a和15a在锁定状态下彼此啮合,在解锁状态下彼此脱离 啮合。
也就是说,用以锁定或非锁定扇形齿轮15的锁定装置14包括沿 连接托架13的导孔13a运动的导销14b。
但是,在MPV中,四排座椅布置在狭窄的空间内,使得最后部的 后座1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量受到限制。
也就是说,在调整后座1的靠背调节装置时,后座1的头靠 (headrest)会抵触到后车窗玻璃,并且乘客的头部可能会接触到后车 窗玻璃,使得乘客的头部可能由于后部碰撞而受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某些MPV中,后座1的靠背是不可调节的, 但这会导致不舒适。
公开于发明背景中的这些信息,仅仅是为了促进对本发明的背景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认为是这样---种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即形成 现有技术的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提供后座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 构,其中,后座的靠背调节操作在后座处于最后部位时不能进行,并 且该靠背调节操作只有在该后座向前移动超过一段特定距离之后才能 执行。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调 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设有靠背调节部分,使得在位于座椅靠背框架 一侧的锁定装置通过第一缆索从扇形齿轮中解除锁定的状态下,座椅 靠背的角度可通过操作杆进行调节,该操作杆安装于座椅靠背的上端,
所述后座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包括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安装 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通过啮合随着锁定装置的旋转而运动;旋转操 作部分,该旋转操作部分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并且容纳锁定装置的 操作行程(range),以便被转动;止动部分,该止动部分限制旋转操 作部分的操作。
锁定装置和扇形齿轮中还可进一歩包括操作限制部分,从而可在 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
所述连接部分可包括第一托架,该第一托架通过其轴部固定在 座垫框架上,并且通过啮合随着锁定装置的旋转而运动;第二托架, 该第二托架通过枢轴固定在第一托架上,固定在第一托架下端的座垫 框架上,以便沿与第一托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转;和第二缆索, 该第二缆索连接在第二托架上,并且通过缆索固定托架而向旋转操作
部分传递精确的力(fore)。
旋转操作部分可以是旋转杆(rotatingbar),该旋转杆安装在相对 于旋转轴处于水平方向的腿部框架的一侧,以便通过作为传动装置 (medium)最终连接到连接部分上的第二缆索而旋转。
止动器从后座的后端延伸至其前端,从而所述旋转杆在特定范围 内无法转动。
所述操作限制部分可包括从锁定装置的前部表面上突出的锁定 装置解锁销,从而因相互干涉该锁定装置不会在特定距离内锁定于扇 形齿轮上;和安装在扇形齿轮上的锁定装置止动器,以便阻挡锁定装 置解锁销的工作范围。
可在旋转杆上连接回复弹簧,回复弹簧固定在旋转轴线上,以便 提供使旋转杆保持水平的弹性力。
锁定装置止动器可外凸超出扇形齿轮的齿,并且锁定装置止动器 的上表面被形成为与锁定装置解锁销的操作轨迹平行,以便与该锁定 装置解锁销相干涉。
锁定装置解锁销与锁定装置止动器的干涉范围是5至25°,在该范 围内座椅靠背不会被调节。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将在下文中讨论。


附图中所述的附图标记包括对下述元件的引用,这些元件将在下 文中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 置的调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 置的调节结构的靠背调节部分和连接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 置的调节结构的旋转操作部分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 座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靠背调节部分和连接部分操作之前和之 后的状态。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 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旋转操作部分的操作状态的视图。
图6是用于车辆后座的传统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立体图。 <指示附图中主要元件的附图标记的说明>
10:靠背调节部分11:操作杆
12:第一缆索13:连接托架
14:锁定装置15:扇形齿轮
20:连接部分21:第…托架
22:第二托架23:第二缆索
24:枢轴30:旋转操作部分
31:旋转杆32:旋转轴
33:复位弹簧40:止动器
50:操作限制部分51:锁定装置解锁销
52:锁定装置止动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具有靠背调节部 分,从而在位于座椅靠背框架一侧的锁定装置通过第一缆索从扇形齿 轮中解除锁定的状态下,座椅靠背的角度可通过安装于座椅靠背的上
端的操作杆进行调节,,所述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包括
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通过啮合随着
锁定装置的旋转而运动;
旋转操作部分,该旋转操作部分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并且容纳
锁定装置的操作范围,以便被转动;和
止动部分,该止动部分限制旋转操作部分的操作。
接下来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实例 描绘在下文的附图中,其中在全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类 似的元件。下文中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所述实施方式,以解释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
置的调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 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靠背调节部分和连接部分的立体 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 置的调节结构的旋转操作部分的立体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位于MPV (多用途车辆)的后车窗玻璃 附近的后座1被构造为不可能在其最后部的位置执行靠背调节;该后 座1被构造为当后座1向前移动超过一段特定距离时,在预定位置上 可执行后座1的靠背调整,并且特别地,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执行靠背 调节。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靠背调节部分10,连接部分20和旋转 操作部分30将参照图1至图3加以说明。
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4一侧的靠背调节部分10是通过第--缆索12 与操作杆11的配合来操作的,并且在锁定装置14从扇形齿轮15中锁 定的状态下可调节座椅靠背2的角度。
在调节座椅靠背2的角度时,通过轴部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4上 的锁定装置14沿座椅靠背2的操作方向,即沿附图的左边方向运动, 此时,第一托架21和第二托架22顺次的旋转,从而提升连接在第二 托架22上的第二缆索23。其中,所述第一托架21通过其轴部固定在 座垫框架5并通过与锁定装置14的旋转啮合加以操作;所述第二托架 22通过枢轴24连接在第一托架21上,并且通过其轴部固定在第一托 架21下端的座垫框架5上,从而沿与第- 托架2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 方向旋转。
此时,如图3所示,第二缆索23被延伸到后座1的下端,并且其 端部连接在旋转杆31的一侧,其即为以特定长度安装在后座1的腿部 框架6上的旋转操作部分30。
该旋转杆31通过旋转杆固定托架31a连接在腿部框架6的一侧。
旋转杆31相对于旋转轴32水平地布置,并且用于提供弹性力以保持 水平位置的复位弹簧33固定在其轴线上。第二缆索23通过缆索固定 托架23a向旋转杆31传递精确的力。
因此,如果第二缆索23被作为连接部分20的第-邻第二托架21 和22的旋转操作所提升,旋转杆31在第二缆索23的作用下相对于旋 转轴32旋转。
此时,具有特定高度和特定长度的止动器40以旋转杆31下方提 供的特定长度从后座1的后端延伸到其前端,从而阻止旋转杆31的旋 转,并且该止动器40限制连接部分20,也就是由锁定装置14操作的 第一托架21,和作为转动操作部分30的旋转杆31。
换句话说,在将座椅靠背2朝向后的方向转动以调整该座椅靠背2 的情况下,未锁定的锁定装置14推动固定在第一托架21上的固定销 21a,并且由与第一托架21的啮合来操作的旋转杆31由于止动部分40 而无法旋转,因此座椅靠背2的调节无法执行。
因而,位于多用途车辆的后车窗玻璃附近的后座1被构造为无法 在其最后部位置进行靠背调节,因此后座1的头靠不会抵靠着后车窗 玻璃,并且同时乘客的头部不会接触后车窗玻璃。另一方面,如果后 座l向前移动超过一段特定距离(250mm)以脱离止动部分40,则座 椅靠背2可被调节。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靠背调节部分10具有用 于将靠背的调节角度限制在预定角度范围之内的操作限制部分50。
也就是说,操作限制部分50包括从锁定装置14的前部表面上突 出的锁定装置解锁销51和位于扇形齿轮15上的锁定装置止动器52, 并且它们配合操作以防止锁定装置14在位于座椅靠背2的操作范围的 特定范围内被锁定在扇形齿轮15上。
此时,固定于扇形齿轮15的一侧上的锁定装置止动器52外凸超 出扇形齿轮15的齿15a,并且其上表面被形成为与锁定装置解锁销51 的操作轨迹平行,以干涉锁定装置解锁销51。
这里,锁定装置解锁销51和锁定装置止动器52之间的干涉范围 是5至25°的范围,并且座椅靠背2在该范围内不被调节。其原因在于, 如果座椅靠背2在该范围内被调节,则由于第二缆索23的牵引量少而
可能导致后座1滑动。
因此,优选地是构造为在该干涉范围内座椅靠背2的调节无法执行。
下文中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后座的靠背调 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工作原理。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 的后座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靠背调节部分和连接部分的操作之
前和之后的状态,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 辆的后座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旋转操作部分的操作状态的视 图。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后座1中,由于座椅靠背2只能在 某一范围内调节,即,在座椅轨道7的前/后移动范围之间的前沿的特 定范围内调节,在该范围内后座1的头靠不抵触后车窗玻璃并且乘客 的头部不会接触后车窗玻璃,在连接在操作杆11上的第一缆索12被 操作杆11的旋转运动提升的情况下,锁定装置14通过连接在座椅靠 背框架4上的连接托架13的旋转运动而相对于扇形齿轮15解除锁定。
此时,连接托架13和锁定装置14的联动操作在这样一种状态下 执行,即锁定装置14的导销14b插入连接托架13的导孔13a中,从 而连接托架13与锁定装置14 一起旋转。
因此,在锁定装置14的解锁状态中,当旋转操作部分30的旋转 杆31定位在止动部分40的安装区域中时,座椅靠背2的调节操作是 不可行的;另一方面,当旋转操作部分30的旋转杆31定位在止动部 分40的安装区域之外时,座椅靠背2的调节操作是可行的。
因此,当座椅靠背2的调节在锁定装置14的解锁状态下执行时, 锁定装置14推动固定在连接部分20的第--托架21上的固定销21a, 从而使第一托架21旋转。
如果第一托架21旋转,连接在第一托架21上的第二托架22以与 第一托架2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连接在第二托架22 上的第二缆索23被提升。
因而旋转杆31旋转,并且由于旋转杆31的工作位置位于止动部 分40的安装区域之外,因此座椅靠背2的靠背调节操作可被平稳地执
行。
此时,由于锁定装置14在除扇形齿轮15的限制区域外的整个区 域内被啮合,因此锁定装置14可在除5至25。区域外的所有区域内啮合。
由于由于锁定装置14的锁定装置解锁销51受到扇形齿轮15的锁 定装置止动器的限制,锁定装置14和扇形装置15不能在改区域内啮 合,但它们可在除5至25。范围之外的区域彼此啮合。
尽管本发明是结合被认为是当前可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的,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与之 相反地,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 变形和等效布置。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l目于车辆的后座靠 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将提高后座的便利性和功能性,并且特别地, 可防止后部碰撞对后座乘客的头部的损伤。
本发明是通过参照其优选实施方式加以详细描述的,但是,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可对 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各种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 等效布置所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后座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具有靠背调节部分,从而在设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一侧上的锁定装置通过第一缆索相对于扇形齿轮解除锁定的状态下,可通过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上端的操作杆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该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包括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通过啮合随着锁定装置的旋转的而运动;旋转操作部分,该旋转操作部分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并且容纳锁定装置的操作范围,从而被转动;和止动部分,该止动部分限制旋转操作部分的操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在锁定 装置和扇形齿轮中还包括操作限制部分,使得座椅靠背的角度在一预 定角度范围内进行调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所述连 接部分包括第一托架,该第一托架通过其轴部固定在座垫框架上,并且通过 啮合随着锁定装置的旋转而运动;第二托架,该第二托架通过枢轴固定在第一托架上,且固定在位 于第一托架下端的座垫框架上,从而沿与第一托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 反向旋转;和第二缆索,该第二缆索连接在第二托架上,并且通过缆索固定托 架向旋转操作部分传递精确的力。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所述旋 转操作部分是操作杆,该操作杆安装在相对于旋转轴处于水平方向的 腿部框架的一侧,以便通过利用作为传动装置最终连接到连接部分上 的第二缆索而旋转。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止动器 从后座的后端延伸至其前端,使得所述旋转杆在特定范围内无法转动。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所述操 作限制部分包括从锁定装置的前部表面上突出的锁定装置解锁销,使得该锁定装 置因相互千涉而不会在特定距离内锁定于扇形齿轮上;和安装在扇形齿轮上的锁定装置止动器,以便阻挡锁定装置解锁销 的工作范围。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固定在 旋转轴线上以便提供弹性力来使旋转杆保持水平的回复弹簧被连接于 旋转杆上。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锁定装 置止动器外凸超出扇形齿轮的齿,并且锁定装置止动器的上表面被形 成为与锁定装置解锁销的操作轨迹平行,以便与该锁定装置解锁销相 干涉。
9. 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中,锁 定装置解锁销相对于锁定装置止动器的干涉范围是5至25°,在该范围 内座椅靠背不会被调节。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后座的靠背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其具有靠背调节部分,从而在位于座椅靠背框架的一侧上的锁定装置通过第一缆索相对于扇形齿轮解除锁定的状态下,可通过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上端的操作杆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该靠背调节结装置的调节构包括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通过啮合随着锁定装置的旋转而运动;旋转操作部分,该旋转操作部分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并且容纳锁定装置的操作范围,以便被转动;和止动部分,该止动部分限制旋转操作部分的操作。
文档编号B60N2/235GK101177127SQ20061016564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7日
发明者郑灿浩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