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反射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22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反射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镜相对于车身可以旋转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反射镜装置从前就有。例如,有日本特开2004-182117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下面,对从前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进行说明。从前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具有可旋转的第一齿轮和可倾斜地与上述第一齿轮连接的,通过使上述第一齿轮旋转而与上述第一齿轮一体旋转,从而使车辆用反射镜旋转的第二齿轮。
然而,从前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轴向力方向上处于接触状态。因此,从前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在反射镜旋转的过程中,当轴向力作用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任何一方的齿轮上时,存在这一方齿轮的轴向力影响另一方齿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至少要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在反射镜相对于车身可旋转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中,具备保持部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上的第一齿轮;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并可倾斜地与上述第一齿轮连接且与上述第一齿轮一体旋转的第二齿轮,在上述保持部件上,设有承受上述第一齿轮和上述第二齿轮中至少任何一方的旋转轴的两端的轴向力的轴承部,上述第一齿轮和上述第二齿轮在轴向力方向上为非接触状态。
以上所述的内容及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优点通过使用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以下的说明将更加清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的局部剖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电动收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蜗杆的第一蜗杆的蜗杆部的俯视图。
图3B是沿图3A的B-B线的简化剖面图。
图3C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蜗杆的第一蜗杆的蜗杆部的侧视图。
图3D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蜗杆的第一蜗杆的蜗杆部的简化侧视图。
图4A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蜗杆的第一蜗杆的作为轴部的支杆的主视图。
图4B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蜗杆的第一蜗杆的作为轴部的支杆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蜗轮或第一齿轮的螺旋齿轮的简要主视图。
图5B是沿图5A的B-B线的简要剖面图。
图5C是沿图5A的C-C线的简要剖面图。
图6A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的主视图。
图6B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第一蜗杆的蜗杆部临时定位在作为保持部件的盘的临时定位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作为第一蜗杆的轴部的支杆插进压入到盘的一对轴承部和临时定位的蜗杆部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局部装配的盘和第一蜗杆及螺旋齿轮以及第二蜗杆放置在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作为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的第一蜗杆和螺旋齿轮及第二蜗杆放置在由齿轮箱和盘划分的容纳部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作为蜗轮或第一齿轮的螺旋齿轮装在作为保持部件的盘的一对弹性轴承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随着螺旋齿轮的进入,盘的一对弹性轴承部因弹性变形而向外侧张开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的旋转轴插入到以轴承支承在一对弹性轴承部上的螺旋齿轮的通孔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局部组装的盘和第一蜗杆及螺旋齿轮和第二蜗杆放置在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将作为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的第一蜗杆和螺旋齿轮及第二蜗杆放置在由齿轮箱和盘划分的容纳部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第二蜗杆相对于螺旋齿轮处于倾斜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的结构。图1中,标号1是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在这个例子中,是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上述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分别装备在汽车的左右门(未图示)上。如图1所示,上述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具有轴4、旋转驱动单元(电动收藏单元)3和反射镜组件2。
上述轴4固定在上述汽车的左右门上。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4上。反射镜5介于安装部件6安装在上述反射镜组件2上。上述反射镜组件2安装在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上。通过使上述反射镜组件2借助于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绕上述轴4旋转,从而使上述反射镜5相对于上述汽车的左右门即车身旋转。
上述轴4,如图2所示,一体地竖立设置在法兰盘7上。上述轴4和上述法兰盘7构成轴座8。上述轴座8固定在图1所示的反射镜底座9上。上述反射镜底座9固定在上述汽车的左右门上。其结果,上述轴4便固定在上述汽车的左右门即车身上。另外,上述轴4做成空心形状,以便汽车的电气配线(未图示)穿过的结构。
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如图2所示,具有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10和盘11及盖12,马达13,作为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14和离合机构15。
上述齿轮箱10,如图2、图9、图10、图14和图15所示,做成一端(下端)封闭,而另一端(上端)开口了的断面为凹形的形状。即,在上述齿轮箱上设有做成断面为凹形的容纳部16。上述容纳部16做成上述轴座8一边封闭,且上述盘11和上述盖12一边开口的断面为凹形的形状。在上述齿轮箱10的封闭部分设有插入孔(未图示)。将上述轴4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其结果,上述齿轮箱10便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4上。在上述齿轮箱10的封闭部分和上述轴座8的上述法兰盘7之间装有滚珠17和垫圈18。
上述盘11,如图2、图7~图16所示,做成封闭上述齿轮箱10的上述容纳部16的开口的大致平板的形状。在上述盘11的一侧部分设有圆形的通孔19。在上述盘11的另一侧部分,一体地设有一面(上面)开口的圆筒形的马达容纳安装部20。上述马达13便容纳安装在上述马达容纳安装部20中。在上述马达容纳安装部20的底部的中央,一体地设有凹状的容纳部21。在上述容纳部21中,分别容纳有上述马达13的输出轴(未图示)和安装在上述输出轴上的接头22。在上述马达容纳安装部20的开口边缘,一体地设有三条电路板安装片23。电路板24安装在上述电路板安装片23上。
上述盘11嵌合在上述齿轮箱10的上述容纳部16的开口边缘上,从而将上述齿轮箱10的上述容纳部16的开口封闭。另外,将上述轴4插入上述盘11的上述通孔19中。进而,上述盘11利用螺钉之类(未图示)固定在上述齿轮箱10上。其结果,上述盘11与上述齿轮箱10一起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4上。
如图2所示,上述盖12做成一方(上方)封闭,而另一方(下方)开口的断面为倒凹形的形状。即,在上述盖12上设有断面呈倒凹形的容纳部(未图示)。上述容纳部呈在下方的上述齿轮箱10和上述盘11侧开口且上方侧开口的剖面倒凹形的形状。在上述盖12上一体地设有与上述盘11的上述通孔19连通的汽车的电气配线穿过的筒部25。上述盖12嵌合固定在上述齿轮箱10的上述容纳部16的开口边缘的外侧。其结果,在上述盖12和上述齿轮箱10内的容纳部16中容纳有上述盘11和上述马达13及上述减速机构14、上述离合机构15以及上述电路板24。另外,上述盖12与上述齿轮箱10和上述盘11一起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4上。
如图2所示,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上述减速机构14和上述离合机构15容纳在上述齿轮箱10的上述容纳部16中,并设置在上述马达13的上述输出轴和上述轴4之间。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上述减速机构14和上述离合机构15将上述马达13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轴4。
上述减速机构14由以下零件构成第一蜗杆26,与上述第一蜗杆26啮合的蜗轮27,与上述蜗轮27嵌合的第二蜗杆28,上述第二蜗杆啮合的离合器齿轮29。上述第一蜗杆26,在上述盘11的上述容纳部21中,经上述接头22与上述马达13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离合机构15,具有上述离合器齿轮29,离合器座30,弹簧31,推力螺母32。上述离合机构15将垫圈33、上述离合器齿轮29、上述离合器座30、上述弹簧31依次套装到上述轴4上。并且,上述离合机构15利用上述推力螺母32使上述弹簧31处于压缩状态。这样,便构成了上述离合机构15。在上述离合器齿轮29上形成的凹部(或凸部)与在上述离合器座30上形成的凸部(或凹部)相啮合。通过上述减速机构14的上述第二蜗杆28与上述离合机构15的上述离合器齿轮29相互啮合,便可将上述马达13的旋转力传递到上述轴4上。此外,上述弹簧31是螺旋弹簧,图2中的图示予以简化。
上述第一蜗杆26,如图2~图4B,图7~图10所示,由蜗杆部41和作为轴部的支杆42构成。上述蜗杆部41如图3A~图3D所示,在圆柱部件的外表面设有蜗杆。在上述蜗杆部41(圆柱部件)的中心设有圆形的孔43。
上述支杆42,如图4A、图4B所示,是支杆部件经加工而成。即,在上述支杆42(支杆部件)的一端部设有由加工成大致平行的2个平面构成的连接部44。另外,在上述支杆42的另一端,设有端部为半球形的支承部45。进而,在上述支杆42的圆柱形的中间部分的中央位置,设有直纹滚花加工而成的固定部46。此外,还在上述支杆42的圆柱形的中间部分的上述固定部46的两侧部分别设有轴部47。
从上述连接部44一侧将上述支杆42压入到上述蜗杆部41的孔43中(参照图8),通过使上述支杆42的上述固定部46咬入并固定在上述蜗杆部41的孔43的内表面中,从而构成上述蜗杆部41和上述支杆42成一体旋转的上述第一蜗杆26(参照图9及图10)。
上述蜗轮27,如图5A、图5B、图5C所示,由蜗轮部48和轴部49一体构成。即,在上述蜗轮部48的两面经由台阶部50一体设有上述轴部49。在上述蜗轮27的旋转中心方向设有通孔51。在上述通孔51的中间的内表面上设有形成局部为非圆形即为平行的二条直线的接触部52。上述接触部52在旋转中心方向具有一定宽度。连接上述接触部52的平行的二条直线之间形成作为圆形的一部分的圆弧。上述通孔51的内表面形成从中间即上述接触部52到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形状(剖面为鼓形)。
上述第二蜗杆28,如图6A、图6B所示,由蜗杆部53和旋转轴54一体构成。在上述旋转轴54的两端面上分别一体地设有作为球的一部分的球凸部55。另外,在上述旋转轴54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形成轴部561、562、563。一端部的上述轴部561的外径比中间部分的上述轴部562和另一端部的上述轴部563的外径小。再有,在上述旋转轴54的一端部的上述轴部561和中间部分的上述轴部562之间的外表面上,设有形成局部为非圆形即为平行的两个平面的接触部57。连接上述接触部57的平行的两个平面之间为圆柱形的一部分。
从上述第二蜗杆28的上述旋转轴54的一端面到中间部分的上述轴部562和上述接触部57之间的台阶部570的距离L1比上述蜗轮27的上述轴部49的旋转中心方向的距离L2更长。其结果,上述蜗轮27和上述第二蜗杆28在相互组装时,在轴向力方向上处于非接触状态。即,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上述蜗轮27的上述轴部49的端面和上述第二蜗杆28的上述台阶部570之间出现间隙S。上述第一蜗杆26和上述蜗轮27构成蜗杆和蜗轮。另外,上述蜗轮27和上述第二蜗杆28构成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在上述盘11上分别一体设有一对轴承部34和一对弹性轴承部35。上述盘11构成一个轴承部件。上述一对轴承部34,如图7~图10所示,可以绕大致垂直的轴旋转地以轴承支承上述第一蜗杆26的上述支杆42的两端部的上述轴部47。上述一对轴承部34由上述盘11的上述容纳部21的底部和与上述底部上下具有一定间隔相对置的部分构成。上述一对轴承部34的上下间隔L3比上述第一蜗杆26的上述蜗杆部41的圆柱部件的长度L4大。在上述一对轴承部34的垂直方向上分别设有圆形的通孔36。在上述一对轴承部34之间,设有临时定位部(临时放置部)37。即,上述一对轴承部34和上述临时定位部37做成一方(图7~图10中为右侧)开口而另一方(图7~图10中为左侧)封闭的凹形。在上述凹形的底部,即在上述临时定位部37上设有开口部38。上述开口部38的长度L5比上述第一蜗杆26的上述蜗杆部41的圆柱部件的长度L4小,而比上述蜗杆部41的蜗杆的长度L6大。
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件35,如图7~图16所示,可绕大致水平轴旋转地以轴承支承着上述蜗轮27。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由在上述盘11的下面左右具有一定间隔相对置的二块弹性板构成。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左右间隔L7比上述蜗轮27的上述蜗轮部48的宽度L8大而比上述蜗轮27的上述轴部49的旋转中心方向的长度L9短。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与上述一对轴承部34和上述临时定位部37相邻接,并位于上述一对轴承部34和上述临时定位部37的左右。在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水平方向上分别设有圆形的通孔39。在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对置面上,从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下边到上述通孔39的中间还分别设有倾斜面40。
在上述齿轮箱10上,如图9、图14、图15所示,分别设有承受上述第二蜗杆28的上述旋转轴54的两端的上述球凸部55的轴向力的止推轴承部58。上述止推轴承部58,如图9所示,设置在从上述齿轮箱10的上述容纳部16的开口到底部的宽度变窄的导向槽59的下部。
在上述齿轮箱10和上述盘11上,如图11~图15所示,分别设有承受上述第二蜗杆28的旋转轴54的轴部562、563的径向力的径向轴承部60和61。在上述齿轮箱10上,如图9、图10所示,设有承受上述第一蜗杆26的上述支杆42的上述支承部45的承受部62。另外,在上述齿轮箱10上,如图14、图15所示,设有插入包含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上述倾斜面40的下部的槽部63。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下部插入到上述槽部63中。因此,上述一对弹性轴承35和上述齿轮箱10成为一体,从而使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可以可靠地以轴承支承上述蜗轮27而不会时开时闭。
下面,说明将上述减速机构14的上述第一蜗杆26和上述蜗轮27及上述第二蜗杆28组装到作为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齿轮箱10和上述盘11内的工序。
首先,如图7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将上述第一蜗杆26的蜗杆部41设置在上述盘11的上述一对轴承部34和上述临时定位部37处。于是,如图8所示,上述蜗杆部41便位于上述一对轴承部34之间并由上述临时定位部37临时定位(临时放置)。即,上述蜗杆部41的圆柱部件临时定位在上述临时定位部37处,而上述蜗杆部41的蜗杆位于上述开口部38中。此外,在设置上述蜗杆部41的过程中,使上述临时定位部37(图7和图8的纸面的左侧)位于下侧,当以使上述蜗杆部41落入到临时定位部37中的方式进行设置时,上述蜗杆41易于组装。
随后,如图8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将上述支杆42的轴部47和固定部46从连接部44一侧插进压入到上述一对轴承部34的通孔36和上述蜗杆部41的孔43中。于是,如图9所示,上述支杆42的轴部47便可旋转地以轴承支承在上述一对轴承部34上。另外,上述支杆42的固定部46便咬入并固定在上述蜗杆部41的孔43的内表面中。其结果,上述蜗杆部41和上述支杆42构成为一体旋转的上述第一蜗杆26。由此,上述蜗杆26便可旋转地以轴承支承在上述盘11的上述一对轴承部34上。
接着,如图11和图12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将上述蜗轮27的两轴部49与上述盘11的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相对置。然后,将上述蜗轮27压入到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之间。于是,上述蜗轮27的两轴部49与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倾斜面40接触并沿着倾斜面40进入。这时,如图12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向外侧弹性变形并张开。上述蜗轮27的两轴部49到达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通孔39处。在该时刻,如图13所示,已向外侧弹性变形并张开了的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便向内侧弹性复位而闭合并回到原来的状态。其结果,上述蜗轮27的两轴部49便插入到返回原来状态的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的通孔39中。
由此,上述蜗轮27的蜗轮部48便设置到上述盘11的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之间。另外,上述蜗轮27的两轴部49被上述盘11的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弹性夹持并以轴承可旋转地支承。这时,如图9和图10所示,上述第一蜗杆26的蜗杆部41和上述蜗轮27的蜗轮部48通过上述盘11的开口部38相互啮合。
然后,如图1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使上述第二蜗杆28的接触部57一侧的端部与可旋转地以轴承支承在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上的上述蜗轮27相对。这时,上述盘11的径向轴承部61位于上述蜗轮27和上述第二蜗杆28之间。将上述第二蜗杆28的旋转轴54(球凸部55和轴部561及接触部57)插入到上述蜗轮27的通孔51中。于是,如图14和图15所示,上述第二蜗杆28的旋转轴54的接触部57与上述蜗轮27的通孔51的接触部52相互接触。
因此,上述第二蜗杆28被临时保持在上述蜗轮27上。并且,因局部为非圆形的上述蜗轮27的接触部52与上述第二蜗杆28的接触部57的相互接触,作为第一齿轮的上述蜗轮27和作为第二齿轮的上述第二蜗杆28便可成为一体地旋转。这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夹住上述第二蜗杆28的蜗杆部53的二个轴部562、563分别位于上述盘11的二个径向轴承部61上。另外,上述第二蜗杆28的蜗杆部53的一部分容纳在上述盘11的二个径向轴承部61之间的凹部中。
这样,上述减速机构14(旋转力传递机构)的上述第一蜗杆26(蜗杆)和上述蜗轮27(蜗轮)便以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盘11(一个轴承部件)上。另外,上述减速机构14(旋转力传递机构)的上述第二蜗杆28(第二齿轮)被临时保持在上述蜗轮27(第一齿轮)上。其结果,如图9和图14所示,上述第一蜗杆和上述蜗轮27及上述第二蜗杆28以及上述盘11被局部组装在一起。
然后,如图9和图14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将被局部组装的上述第一蜗杆26和上述蜗轮27及上述第二蜗杆28以及上述盘11以放入到上述齿轮箱10的容纳部16中的方式设置。于是,如图10和图15所示,被局部组装到上述盘11上的上述第一蜗杆26和上述蜗轮27及上述第二蜗杆28容纳在由上述齿轮箱10和上述盘11划分成的容纳部中。
这样,上述第一蜗杆26的支承部45被止推轴承支承在上述齿轮箱10的承受部62上。另外,上述盘11的一对弹性轴承部35插入到上述齿轮箱10的槽部63中,上述蜗轮27的轴部49可靠地以轴承支承在上述一对弹性轴承部35上。再有,上述第二蜗杆28的轴部562、563以径向轴承支承在上述齿轮箱10的径向轴承部60和上述盘11的径向轴承部61上。进而,上述第二蜗杆28的两端的球凸部55以轴承支承在上述齿轮箱10的止推轴承部58上。
这时,上述蜗轮27和上述第二蜗杆28在轴向处于非接触状态。即,如图15所示,在上述蜗轮27的轴部49的端面与上述第二蜗杆28的台阶部570之间具有间隙S。
如上所述,上述减速机构14的上述第一蜗杆26和上述蜗轮27及上述第二蜗杆28便组装到作为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齿轮箱10和上述盘11上。然后,将上述马达13安装到上述盘11上。借助于上述接头22将上述马达13的输出轴和上述第一蜗杆26接连在一起。将上述离合机构15组装到上述轴4和上述齿轮箱10上。再将上述盖12安装到上述齿轮箱10上。这样,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便可旋转地安装到上述轴4上。另外,将上述反射镜组件2安装到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上。其结果,便构成了上述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进而,再将上述轴4固定在上述汽车的左右门上。从而,便在汽车的左右门(未图示)上分别装备了上述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
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说明其作用。
首先,操作汽车的室内开关(未图示),使驱动马达13动作。于是,马达13的旋转力便经输出轴、接头22、减速机构14传递到固定在轴4上的离合器齿轮29上。这时,离合器齿轮29被固定而相对于轴4不能旋转。因此,减速机构14的第二蜗杆28以离合器齿轮29为中心旋转。由于这种旋转,内置了旋转驱动单元3的反射镜组件2则以轴4为中心旋转。伴随着这种旋转,如图1所示,则可以使反射镜组件2在使用位置(图1状态的位置)和收藏位置B之间旋转。另外,在反射镜组件2到达使用位置、收藏位置B时,便通过开关机构(未图示)的开关动作切断通向马达13的电流。其结果,反射镜组件2则停止在预定的使用位置,收藏位置B。
其次,当从前方一侧或从后一侧对反射镜组件2作用负载时,离合器齿轮29便对抗弹簧31的推压力而旋转。其结果,离合器齿轮29和离合器座30的凹凸之间的啮合予以解除。因此,由于反射镜组件2的缓冲作用,便在使用位置和收藏位置B之间或使用位置和前方倾倒位置A之间旋转。
此外,蜗轮27的局部非圆形的接触部52和第二蜗杆28的接触部57由于相互接触,作为第一齿轮的蜗轮27和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28可以一体旋转。其结果,蜗轮27和第二蜗杆28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旋转力。
另外,蜗轮27的通孔51的内表面做成从中间向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形状。因此,在马达13的旋转力经减速机构14和离合机构15传递到轴4上时,第二蜗杆28可以从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正常状态变成倾斜的以实线表示的状态。这时,由于蜗轮27的通孔51的内表面做成从中间向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形状,所以第二蜗杆28即使在相对旋转中心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蜗轮27带来影响。
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结构和作用如上所述,下面,说明其效果。
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10的止推轴承部58承受着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28的旋转轴54的两端的球凸部55的轴向力,作为第一齿轮的蜗轮27和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28在轴向力方向处于非接触状态。即,如图15所示,在上述蜗轮27的轴部49的端面与上述第二蜗杆28的台阶部570之间具有间隙S。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在反射镜5通过反射镜组件2相对车身(门)旋转的过程中,即便对第二蜗杆28作用了轴向力,该第二蜗杆28的轴向力也不会对蜗轮27带来影响。由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反射镜组件2(反射镜5)能够平稳而可靠地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蜗轮27不需要高的强度,因而可相应降低其制造成本,而且,可提高蜗轮27的耐久性能。尤其是在从第二蜗杆28输入较大的力的情况下,上述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蜗轮27的通孔51的内表面做成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的形状,因而,即便蜗轮27或第二蜗杆28相对旋转中心倾斜,也不会对第二蜗杆28或蜗轮27带来影响。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可防止噪音,提高耐久性能。而且,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蜗轮27的通孔51的内表面做成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的形状,因而,很容易将第二蜗杆28的旋转轴54插入到蜗轮27的通孔51中。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蜗轮27和第二蜗杆28的组装容易,提高了组装作业性能。
再有,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在局部为非圆形的蜗轮27的接触部52与第二蜗杆28的接触部57之间,设有蜗轮27和第二蜗杆28可以一体旋转程度的一定的间隙。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蜗轮27和第二蜗杆28相互间的位置不会受到限制。由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第二蜗杆28的径向力不会对蜗轮27造成影响。而且,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蜗轮27的通孔51和第二蜗杆28的旋转轴54的配合尺寸精度不必为高精度。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尺寸精度没有必要作成高精度,可以相应地降低成本。
进而,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在作为一个轴承部件的盘11上一体地设有一对轴承部34,另一方面,作为旋转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个齿轮的第一蜗杆26由蜗杆部41和作为轴部的支杆42构成。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将蜗杆部41设置在一对轴承部34之间,通过将支杆42可旋转地插入到这一对轴承部34及蜗杆部41中并压入固定,则构成了由蜗杆部41和支杆42构成的第一蜗杆26,并且,该第一蜗杆26以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盘11的一对轴承部34上。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可以正确地进行第一蜗杆26的旋转中心轴的轴的输出,因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第一蜗杆26的旋转晃动及倾斜。由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可减小工作噪音,提高商品价值并提高其耐久性能。而且,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可以将第一蜗杆26与一个盘11局部组装,因而,提高了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14和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10及盘11的组装作业性。
再有,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在一个盘11上一体地设有一对弹性轴承部35,另一方面,作为旋转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个齿轮的蜗轮27由蜗轮部48和轴部49构成。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通过将蜗轮部48设置在一对弹性轴承部35之间的同时,将轴部49可旋转地弹性夹持在一对弹性轴承部35之间,从而,由蜗轮部48和轴部49构成的蜗轮27则以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盘11的一对弹性轴承部35上。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能正确地进行蜗轮27的旋转中心轴的轴的输出,因而,能可靠地防止蜗轮27的旋转晃动及倾斜等。由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可减小工作噪音,提高商品价值并提高其耐久性能。而且,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可以将蜗轮27与一个盘11局部组装,因而,提高了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14和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10及盘11的组装作业性。
另外还有,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的第一蜗杆26和与该第一蜗杆26啮合的蜗轮27分别以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盘11的一对轴承部34和一对弹性轴承部35上。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能正确地进行第一蜗杆26和蜗轮27的旋转中心轴的轴的输出,因而,能可靠地防止第一蜗杆26和蜗轮27的旋转晃动及倾斜等。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第一蜗杆26和蜗轮27的轴间的间距稳定,因而,可减小工作噪音,提高商品价值并提高其耐久性能。而且,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可以将第一蜗杆26和与该第一蜗杆26啮合的蜗轮27及一个盘11局部组装在一起。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提高了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14和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10和盘11的组装作业性。
再有,本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1,由于可以用盘11这一个零件来进行保持部件的尺寸精度管理,因而,可以降低零部件的尺寸精度管理的费用,并可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电动收藏式门反射镜装置。然而,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电动收藏式的门反射镜装置以外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例如,可以适用于车辆用挡泥板反射镜装置等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以及车辆用室内反射镜装置等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止推轴承将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28的旋转轴54的两端球凸部55支承在作为保持部件的齿轮箱10的止推轴承部58上。然而,本发明既可以用止推轴承将作为第一齿轮的蜗轮27的旋转轴(轴部49)的两端支承在保持部件的止推轴承部上,也可以用止推轴承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双方的旋转轴的两端支承在保持部件的止推轴承部上。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作为第一齿轮的蜗轮27上设有将内表面做成从中间向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形状的通孔51,在作为第二齿轮的第二蜗杆28上设有可插入通孔51中的旋转轴54。然而,本发明也可以相反,在第二齿轮上设有将内表面做成从中间向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形状的通孔,而在第一齿轮上设有可插入通孔中的旋转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反射镜装置,是反射镜(5)相对于车身可旋转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件(10、11、12),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11)上的第一齿轮(27),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10、11)上,并可倾倒地连接在上述第一齿轮(27)上且与上述第一齿轮(27)一体旋转的第二齿轮(28);在上述保持部件(10)上设有承受上述第一齿轮(27)和上述第二齿轮(28)中至少任何一方(28)的旋转轴(54)的两端(55)的轴向力的轴承部(58),上述第一齿轮(27)和上述第二齿轮(28)在轴向力方向上为非抵接状态。
2.一种车辆用反射镜装置,是反射镜(5)相对于车身可旋转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在上述车身上的轴(4),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4)上的旋转驱动单元(3),和具有上述反射镜(5)并安装在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上的反射镜组件(2);上述旋转驱动单元(3),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4)上并安装有上述反射镜组件(2)的保持部件(10、11、12),安装在上述保持部件(11)上的马达(13),设置在上述马达(13)和上述轴(4)之间,通过驱动上述马达(13)使上述反射镜组件(2)相对上述轴(4)旋转的旋转力传递机构(14、15);上述旋转力传递机构(14、15),具有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11)上的第一齿轮(27),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10、11)上,并可倾倒地连接在上述第一齿轮(27)上且与上述第一齿轮(27)一体旋转的第二齿轮(28);在上述保持部件(10)上设有承受上述第一齿轮(27)和上述第二齿轮(28)中至少任何一方(28)的旋转轴(54)的两端(55)的轴向力的轴承部(58),上述第一齿轮(27)和上述第二齿轮(28)在轴向力方向上为非接触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齿轮(27)和上述第二齿轮(28)的任何一方的齿轮(27)上,在旋转中心方向上设有通孔(51),在另一方的齿轮(28)上设有可插入上述通孔(51)中的旋转轴(54),在上述通孔(51)的中间的内表面和上述旋转轴(54)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为使上述第一齿轮(27)和上述第二齿轮(28)一体旋转的至少一部分做成非圆形的接触部(52、57),上述通孔(51)的内表面做成从中间到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形状,从而使上述第二齿轮(28)与上述第一齿轮(27)可倾倒地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反射镜相对于车身可以旋转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反射镜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保持部件(10)上设有承受第一齿轮(27)和第二齿轮(28)中至少任何一方(28)的旋转轴(54)的两端(55)的轴向力的轴承部(58)。上述第一齿轮(27)和上述第二齿轮(28)在轴向力方向上为非抵接状态。
文档编号B60R1/072GK1978245SQ20061016562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9日
发明者大贯宏靖 申请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