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和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

文档序号:393902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和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和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具体涉及搭载贮 存有气体燃料的至少一个气体燃料罐的车辆和将贮存有气体燃料的至 少一个气体燃料罐搭载到车辆上的搭载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车辆公开了如下公共汽车将贮存有压缩天然气 的多个气体燃料罐搭载于车辆的车厢顶上,使其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 前后方向,在所述气体燃料罐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的出入口安装有阀 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在该车辆上,由于使气体燃料罐的长度 方向成为车辆的前后方向,从而能够使用比车体宽度长的气体燃料罐。
专利文献l:特开2001—23984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车辆中,由于乘降口多设在车辆的侧面,因而也可 能发生气体燃料罐的出入口配置在距乘降口比较近的位置的情况,在 这种情况下,从气体燃料罐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时,有时不能充分减 小所排放的气体燃料对乘降口产生的影响。另外,作为从气体燃料罐 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情况,可设想阀体产生异常而泄漏气体燃料的时 候、或伴随燃料罐内的压力异常而使阀体打开的情况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车辆和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其目的之一在于减少从 气体燃料罐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时所排放的气体燃料对乘降口产生的 影响。并且,本发明的车辆和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其目的之一在 于进一步稀释从气体燃料罐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时所排放的气体燃 料。
本发明的车辆和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中的 至少一个而采取如下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其搭载贮存有气体燃料的至少一个气体燃料罐, 其要点在于,以使上述气体燃料罐的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 且作为该气体燃料罐中的气体燃料的出入口而安装在该气体燃料罐上 的阔构造体远离上述车辆的乘员室的乘降口的方式进行搭载。
在本发明的该车辆中,由于以使气体燃料罐的长度方向成为车辆 的左右方向、且安装在气体燃料罐中的气体燃料的出入口的阀构造体 远离车辆乘员室的乘降口的方式进行搭载,因而能够减少从安装在气 体燃料罐上的阀构造体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时所排放的气体燃料对乘 降口产生的影响。在此,作为车辆可列举小型轿车、大型轿车、公共 汽车等汽车或列车等。
在这种本发明的车辆中,也可以以使上述乘降口和上述阀构造体 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方式搭载上述气体燃料罐。通 常,由于乘降口设在车辆左右侧面中不与对驶车错车的一侧,因而将 气体燃料罐出入口的阀构造体配置在与对驶车错车的一侧时,阀构造 体附近的对驶车等引起的行驶风的影响也变大。因此,能够促进通过 阀构造体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时的气体燃料的稀释,能够进一步减少 所排放的气体燃料对乘降口产生的影响。
并且,在本发明的车辆中,也可以以使上述乘降口和上述阀构造 体分离大致车体宽度以上的方式搭载上述气体燃料罐。由此,能够进 一步减少从气体燃料罐的气体燃料出入口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时所排 放的气体燃料对乘降口产生的影响。
并且,在本发明的车辆中,也可以将上述气体燃料罐搭载于上述 车辆的车厢顶上。由此,能够容易地以使其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左右
方向的方式搭载气体燃料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有从上部覆盖 上述气体燃料罐且具有可进行换气的换气口的盖。在这种情况下,也 可以将上述换气口设计成在上述盖内的压力急剧增大时减轻该盖内的 压力。
或者,在本发明的车辆中,也可以搭载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前端部
附近安装上述阀构造体的气体燃料罐。由此,能够使阀构造体进一步 从乘降口分离。
在本发明的车辆中,上述阀构造体包括安全阀,该安全阀向相对 上述气体燃料罐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排放气体燃料,以使来自 上述安全阀的气体燃料的排放方向成水平以下方向的方式搭载上述气 体燃料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以使从上述安全阀排放的气体燃料 通过车辆车体扩散的方式搭载上述气体燃料罐。由此,能够提高从安 全阀排放的气体燃料的扩散性,能够使其稀释。在这种情况下,上述 气体燃料罐也可以搭载于上述车辆的车厢顶上,并设有从上部覆盖上 述气体燃料罐且具有可进行换气的换气口的盖。
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用于在车辆上搭载贮存有气体 燃料的至少一个气体燃料罐,其要点在于,以使上述气体燃料罐的长 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且作为该气体燃料罐中的气体燃料的出 入口而安装在该气体燃料罐上的阀构造体远离上述车辆乘员室的乘降 口的方式进行搭载。
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中,由于以使气体燃料罐的长度 方向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且安装在气体燃料罐中的气体燃料的出入 口的阀构造体远离车辆乘员室的乘降口的方式进行搭载,因而能够减 少从安装在气体燃料罐上的阀构造体向外部排放气体燃料时所排放的
气体燃料对乘降口产生的影响。
在这种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中,其特征也可以为,将 上述气体燃料罐搭载于上述车辆的车厢顶上,并且利用具有可进行换 气的换气口的盖覆盖上述气体燃料罐。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 20的结构概要的结构图。
图2是说明在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车厢顶22 上搭载储氢罐30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在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后部和车厢顶22搭 载燃料电池40a、 40b和储氢罐30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车厢顶22处的储氢罐 30的配置的配置图。
图5是说明搭载储氢罐30的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 20的结构概要的结构图;图2是说明在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 汽车20的车厢顶22上搭载储氢罐30的情况的说明图;图3是说明在 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后部和车厢顶22搭载燃料电池40a、40b 和储氢罐30的情况的说明图;图4是说明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 的车厢顶22处的储氢罐30的配置的配置图。
如图所示,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构成为如下大型 公共汽车用于左侧通行而在右前部设有驾驶座,并使乘客通过在驾 驶座附近的左侧面设置的前乘降口 26和在中央的左侧面设置的中央乘
降口 28相对于乘客室24乘降,在其最后部下部搭载有燃料电池40a、 40b,在车厢顶22上搭载有7个储氢罐30,所述储氢罐30贮存有向该 燃料电池40a、 40b供给的作为燃料的氢。另外,在搭载燃料电池的公 共汽车20的车厢顶22上,除了 7个储氢罐30以外,在储氢罐30的 前方搭载有空调单元60,在后方搭载有对燃料电池40a、 40b进行冷却
的多个散热器42等,并被在顶部安装有多个换气口 52的车顶盖50覆
生 皿。
在储氢罐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安装有阀单元32,在所述阀单 元32中组装有对向燃料电池40a、40b侧供给的氢的压力进行调整的调 压阀、达到高温(例如ll(TC以上)时熔解而向外部排放罐内的氢的作 为安全阀的易熔阀等,以使该闽单元32位于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 20的右侧面侧、并使其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式,通过带 子39搭载于车厢顶22上。即,阀单元32,为了尽量远离前乘降口 26、 中央乘降口28,如在图4举例表示,即使最靠近中央乘降口 28配置的 储氢罐30也至少分离大致车体宽度程度以上而搭载。这样将阀单元32 从前乘降口 26、中央乘降口 28分离的目的在于,即使在氢从阀单元 32泄漏或阀单元32的易熔阔熔解而从罐排放氢时,也能够减少泄漏或 排放的氢对前乘降口26、中央乘降口 28产生的影响。
车顶盖50的多个换气口 52由多个细长板材具有角度和间隙地重 叠而构成,以防止规定角度(例如15度或20度)以上的直射日光照 射储氢罐30,并且防止雨滴直接落到储氢罐30上,保护储氢罐30以 免受紫外线、雨滴的影响。车顶盖50的多个换气口 52与车顶盖50的 安装下部54的间隙56 —起计算其开口面积而形成,以在车顶盖50内 的压力异常上升时也能够释放其压力。
如图5所示,阀单元32的易熔阀的氢排放口 34朝向铅直下方, 从而使排放的氢碰触于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车厢顶22而扩 散。由此,在紧急时刻易熔阀熔解而排放氢时,所排放的氢碰触于车
厢顶22而扩散,并从车顶盖50的换气口 52向上方排出。这样,由于 氢排放口 34朝向铅直下方所排放的氢碰触于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 20的车厢顶22,因而所排放的氢可以扩散,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使其稀 释。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由于储氢 罐30,以使安装在其长度方向一端部的阀单元32尽量远离前乘降口 26、中央乘降口 28、并使其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搭载 于车厢顶22上,因而即使在氢从阀单元32泄漏或阀单元32的易熔阀 熔解而从罐排放氢时,也能够减少泄漏或排放的氢对前乘降口 26、中 央乘降口28产生的影响。并且,由于使阀单元32的易熔阀的氢排放 口 34朝向铅直下方而搭载储氢罐30,从而在易熔阀熔解而排放氢时, 使所排放的氢碰触于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车厢顶22而使其 扩散,能够进一步稀释氢。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易熔阀熔解而排放 氢时所排放的氢对前乘降口 26、中央乘降口 28产生的影响。
在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中,构成用于左侧通行的 公共汽车,也可以构成用于右侧通行的公共汽车。在这种情况下,将 驾驶座、前乘降口 26、中央乘降口 28设在右侧,将储氢罐30以使安 装在其长度方向一端部的阀单元32成为左侧面侧、且使其长度方向成 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搭载于车厢顶22即可。
在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中,将储氢罐30搭载于 车厢顶22上,但由于只要使储氢罐30的阀单元32尽量远离前乘降口 26、中央乘降口 28而搭载储氢罐30即可,因而储氢罐30的搭载位置 不限于车厢顶22上,可以是乘客室的下方等任意的搭载位置。
在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中,以使其长度方向成为 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将储氢罐30搭载于车厢顶22上,但由于只要 使储氢罐30的阀单元32尽量远离前乘降口 26、中央乘降口 28而搭载
储氢罐30即可,因而也可以使其长度方向成为不同于车辆的左右方向
的方向而搭载储氢罐30。
在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中,在储氢罐30的长度 方向一端部安装有阀单元32,但由于只要使储氢罐30的阀单元32尽 量远离前乘降口26、中央乘降口 28而搭载储氢罐30即可,因而可以 将阀单元32安装在储氢罐30的任意位置。
在实施例的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中,使储氢罐30的阀单 元32的易熔阀的氢排放口 34朝向铅直下方而搭载储氢罐30,但由于 只要能够稀释所排放的氢即可,因而排放口 34的方向不限于铅直下方, 也可以是水平以下方向。并且,由于只要使所排放的氢扩散即可,因 而也可以确定排放口 34的方向以使所排放的氢碰触于车顶盖50。
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将作为气体燃料罐的储氢罐30搭载于搭载燃 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方法,但也可以应用于将贮存天然气等氢以外 气体燃料的气体燃料罐搭载于车辆上的方法。
气体燃料罐一般为柱状构造体,在其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端 部配置有作为气体出入口的阀构造体。在本实施例中,使罐的长度方 向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且使具有阀构造体的端部远离车辆乘员室的
乘降口而搭载。换句话说,其是以使不具备阀构造体的罐的另一侧端 部成为乘员室的乘降口侧的方式配置罐的搭载结构。
并且,上述实施例中,使罐的阀构造体远离车辆乘员室的乘降口 而搭载,也可以使罐的阀构造体远离车辆通行的道路的人行道而搭载。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单侧1车道以上的道路侧边存在供行人使用的 人行道(路缘带)时,配置成使罐的具有阀构造体端部成为道路的中 心线(中央)侧,并使罐的没有阀构造体的端部位于人行道侧而搭载 即可。通过该搭载方式能够减少对行人的影响。
以上,使用实施例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本发明 不限于这种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 方式实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在搭载气体燃料罐的车辆的制造产业等中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其搭载用于贮存气体燃料的至少一个气体燃料罐,其中,按照使所述气体燃料罐的长度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且使作为该气体燃料罐的气体燃料出入口而安装在该气体燃料罐上的阀构造体远离所述车辆乘员室的乘降口的方式进行搭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其中,按照使所述乘降口和所述阀构造体处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方式搭载所述气体燃 料罐。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其中,按照使所述乘降口和所述 阀构造体分离大致车体宽度以上的方式搭载所述气体燃料罐。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其中,将所述气体燃料罐搭载于 所述车辆的车厢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包括从上部覆盖所述气体 燃料罐且具有可进行换气的换气口的盖。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换气口设计成在所述 盖内的压力急剧增大时降低该盖内的压力。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其中,搭载将所述阀构造体安装 在长度方向一侧的前端部附近的气体燃料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阀构造体包括安全阀, 该安全阀向与所述气体燃料罐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排放气体燃料;按照使来自所述安全阀的气体燃料的排放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下方 的方式搭载所述气体燃料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按照使从所述安全阀排放的气体燃料通过车体进行扩散的方式搭载所述气体燃料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气体燃料罐搭载于 所述车辆的车厢顶上;并包括从上部覆盖所述气体燃料罐且具有可进行换气的换气口的盖o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辆 为公共汽车。
12. —种在车辆上搭载用于贮存气体燃料的至少一个气体燃料罐 的搭载方法,其中,按照使所述气体燃料罐的长度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且作为该气体燃料罐的气体燃料出入口而安装在该气体燃料罐上的阔构造体远 离所述车辆乘员室的乘降口的方式进行搭载。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燃料罐的搭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气体燃料罐搭载在所述车辆的车厢顶上,并且由具有可进行换' 气的换气口的盖覆盖所述气体燃料罐。
全文摘要
将储氢罐(30)搭载于车厢顶(22),使安装在其长度方向一端部的阀单元(32)尽量远离搭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20)的前乘降口(26)、中央乘降口(28),并且使其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由此,即使在氢从阀单元(32)泄漏或阀单元(32)的易熔阀熔解而从罐排放氢时,也能够减少泄漏或排放的氢对前乘降口(26)、中央乘降口(28)产生的影响。
文档编号B60H1/00GK101102914SQ20068000193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7日
发明者水野秀昭, 长沼良明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