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带卷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015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物带卷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用于卷起并存储约束车辆乘员身体的长带状织物带(webbing belt)。
背景技术
用于通过长带状织物带来约束乘员身体的安全带装置设置有织物带卷收装置。这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设置有卷轴。织物带在其纵向方向上的近端侧安装到卷轴上,从而当该卷轴绕其轴线沿卷起方向转动时,该织物带从近端侧卷起并存储在卷轴上。
在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设置锁定机构,用于在车辆突然减速等时锁定卷轴,限制所述织物带的拉出,从而保持试图沿着大致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移动的乘员身体(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5-208655号公报)。
在特开平5-208655号公报中公开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设置了可相对于芯轴(卷轴)同轴转动的锁定机构。在锁定机构与卷轴之间,棘爪(互锁件)使该锁定机构与卷轴互锁,从而当卷轴沿带拉出方向相对于锁定机构相对地转动时,互锁件在卷轴的转动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移动,并与形成在框架上的内齿的棘齿啮合。这样,卷轴被锁定,从而限制了卷轴在织物带被拉出时的转动。
另外,在锁定机构中设置有惯性件(质量块(mass)),该惯性件被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锁定机构相对枢转,并且当该锁定机构以正常速度转动时,该质量块随之转动。但是,当锁定机构突然转动时,质量块进行惯性运动并相对于该锁定机构相对枢转,在锁定机构转动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移动,与形成在框架上的内齿的棘齿啮合。通过这样,锁定机构被锁定且只有卷轴转动。
也就是说,在织物带的正常拉出和卷起中,锁定机构随着卷轴的转动而转动。但是,在突然减速的情况下,乘员的身体沿着大致向前的方向移动,并因此使织物带被突然拉出,而当卷轴沿拉出方向突然转动时,锁定机构锁定且卷轴相对于该锁定机构沿拉出方向转动。通过这样,如上所述,互锁件与框架的棘齿啮合,卷轴被锁定,从而限制了织物带的拉出。
这里,为了检测其中织物带从卷轴被突然拉出的情况,使用互锁件来使卷轴和锁定机构转动联动,使用接合销来使棘爪与卷轴并与锁定机构互锁,并形成引导槽来将锁定爪和接合销引导到卷轴和锁定机构,等等,从而使机构变得复杂。这具有成本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形,并且目的在于简化和减少相对于传统织物带卷收装置的成本,该传统织物带卷收装置具有用于检测其中织物带被从卷轴突然拉出的情况的机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包括卷轴,长带状织物带的近端部安装在该卷轴上,所述卷轴在沿着卷起方向转动时卷起并存储所述织物带,该卷起方向是围绕所述卷轴轴线的一个方向,并且通过朝向该织物带的远端侧拉出该织物带从而使所述卷轴沿着与所述卷起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转动而使所述织物带被拉出;第一转动体,该第一转动体可与所述卷轴一起同轴地转动;环形件,所述第一转动体设置在该环形件的内周侧,该环形件可转动并且能够在分开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分开位置处,所述环形件的内周部分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部分分开,而在所述接触位置处,所述环形件的所述内周部分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所述外周部分接触;环形件移动机构,该环形件移动机构通过所述卷轴沿所述拉出方向的突然转动而被致动,从而使所述环形件从所述分开位置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第二转动体,该第二转动体可相对于所述卷轴同轴地相对转动;互锁件,该互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体上,并构造成用于在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接合的位置和所述接合被解除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互锁件与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所述环形件联动,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接合,并使所述第二转动体与所述卷轴一起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和锁定件,该锁定件与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所述第二转动体联动,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卷轴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卷轴沿着所述拉出方向的转动。
在上述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当被卷起并存储在所述卷轴上的所述织物带被朝向所述远端侧拉动时,所述卷轴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从而使卷绕在所述卷轴上的织物带被拉出。以这样方式被拉出的所述织物带围绕乘员的身体放置,并且例如通过将设置在所述织物带上的舌板保持在设置于车辆座椅侧的带扣装置中,而使乘员身体佩戴所述织物带,从而使乘员身体被所述织物带约束。
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当车辆减速时,乘员身体试图沿大致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突然惯性运动,使围绕乘员身体放置的所述织物带被突然拉动,从而所述卷轴沿着所述拉出方向突然转动。当所述卷轴以这种方式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时,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被致动。通过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的该致动,所述环形件从上述分开位置运动到上述接触位置。
通过该运动,所述环形件和所述第一转动体在它们之间的接触部分处发生摩擦和啮合,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体一起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并且所述互锁件联动。被致动的所述互锁件相对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接合,并使所述第二转动体与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所述卷轴一起转动。所述锁定件与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所述第二转动体联动。被致动的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卷轴沿所述拉出方向的转动。这样,如上所述,通过围绕乘员身体放置的所述织物带,使乘员身体确实被约束,从而限制了乘员身体由于惯性而大致朝向车辆前侧的运动。
这里,在本发明上述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为了使所述互锁装置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动联动,仅简单地控制所述环形件沿着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动径向方向的移动就足够了,因此,与传统织物带卷收装置相比时,可以简化用于检测其中所述织物带被从所述卷轴突然拉出的情况的机构,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在上述方面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可以被构造成具有质量块(惯性体),在由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突然转动而导致的惯性运动的情况下,该质量块使所述环形件从所述分开位置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在上述结构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当所述卷轴和所述第一转动体突然转动时,所述质量块处于惯性运动情况下,从而使所述环形件从上述分开位置运动到上述接触位置。通过这样,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体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并且所述互锁件被联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转动体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卷轴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围绕乘员身体放置的所述织物带,使乘员身体确实被约束,从而限制了乘员身体由于惯性而大致朝向车辆前侧的运动。
这里,在根据本发明上述结构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通过利用如在传统织物带卷收装置中使用的质量块,对于用于控制所述环形件在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移动的所述机构而言,与传统织物带卷收装置相比,防止了在提供这种机构时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可以总体上减少所述织物带卷收装置的部件总数。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可以将该织物带卷收装置构成为这样,即,使所述质量块被支撑成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枢转,并且在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所述质量块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并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从而使所述环形件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而当不在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时,所述质量块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枢转,从而不可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
在这种结构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在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所述质量块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并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从而使所述环形件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体一起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所述互锁件被致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转动体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通过该动作,所述互锁件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卷轴沿所述拉出方向的转动。
相反,当未处于所述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时,由于所述质量块变得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并且不能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所述环形件保持在上述分开位置处。这样,所述互锁件并未被致动,从而所述卷轴能自由转动。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可以包括质量块偏压件,用于沿所述拉出方向偏压所述质量块。
而且,在上述结构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由于所述质量块被偏压件向所述拉出方向偏压,因此当所述卷轴和所述第一转动体以正常速度转动时,所述质量块随着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所述质量块变成处于上述非惯性运动情况,从而所述卷轴能自由转动。
此外,在上述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可以包括环形件偏压件,用于朝向所述转动径向方向的内侧偏压所述环形件。
在根据上述结构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由于所述环形件被所述环形件偏压件沿所述转动径向方向向内偏压,因此所述环形件在由于所述卷轴和所述第一转动体的突然转动而被移动之后,可以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与传统织物带卷收装置相比,在本发明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简化了用于检测突然被从所述卷轴拉出的织物带的情况的机构,从而使成本降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括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其中限制件限制互锁件的移动的状态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视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剖面图;图6是表示质量块的惯性运动情况的正视图;图7是表示已经由于对应于图6的质量块的惯性运动而移动的环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由于对应于图6的环的转动而引起的互锁件的移动状态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对应于图6的质量块的非惯性运动情况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其中由限制件对互锁件的移动限制已经被解锁的状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当前织物带卷收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概括分解立体图。如在图中可以看出,织物带卷收装置10设置有框架12。
框架12例如设置有板状的支撑板14,该支撑板14的厚度方向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当前织物带卷收装置10为通过用诸如螺栓等紧固件将支撑板14例如固定到例如中立柱下端附近的车体上而安装到车体上的结构。
腿板(leg plate)16从支撑板14的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个宽度方向侧向车辆的内侧宽度方向(大致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弯曲形成。此外,腿板18在支撑板14的另一宽度方向侧沿着与形成腿板16相同的方向弯曲形成。
在腿板16与腿板18之间设置卷轴24。该卷轴24形成为大致筒形形状,且轴向方向沿着腿板16和腿板18相对方向。
设有插入孔26,其两端在卷轴24的外周部分处开口,且开口的形状为长度方向在卷轴24轴向方向上的狭缝形状。插入孔26形成为避开穿过卷轴24的轴向部分的通孔28,并且长带状织物带30的其中一个长度方向的端部从插入孔26的其中一个开口端部插入穿过。
在织物带30的长度方向中的近端部分处形成有筒形部分32,并具有沿着织物带30宽度方向的通孔,从而,通过在已经插入穿过插入孔26的筒形部分32的内部设置防脱离轴34,则当织物带30被朝向远端侧拉动时,防止织物带30的近端被拉出插入孔26。
被以这种方式防止从插入孔26中脱离的织物带30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卷轴24而从该织物带30的近端成层地卷绕而被卷起,从而存储在卷轴24的外周部分上,所述卷起方向为围绕卷轴24的轴线转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在通孔28内侧布置有长度方向沿着卷轴24的轴向方向的杆状扭转轴36。扭转轴36在该扭转轴36在卷轴24位于腿板18侧的内侧围绕轴向转动方向的枢转被阻止的状态下与卷轴24互锁。此外,扭转轴36在腿板18侧的端部穿过腿板18并突出到框架12的外侧。
弹簧盖38布置在腿板18的外侧上。弹簧盖38为面对腿板18的内侧开口的壳形,并且弹簧盖38通过诸如螺钉等的紧固件和/或形成在弹簧盖38或腿板18上的装配突耳等的装配而固定到腿板18上。
螺旋弹簧40存储在弹簧盖38的内侧。螺旋弹簧4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当沿着螺旋缠绕方向的内侧端部相对于沿着螺旋缠绕方向的外侧端部沿拉出方向转动地移动时,该螺旋弹簧的偏压力逐渐增大,所述拉出方向为与上述卷起方向相反的方向。螺旋弹簧40沿着螺旋缠绕方向的外侧端部安装在弹簧座42上,该弹簧座42设置在弹簧盖38的开口侧。
弹簧座42固定在弹簧盖38上,且螺旋弹簧40的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外侧端部通过弹簧座42和弹簧盖38而与腿板18(框架12)互锁。此外,在螺旋弹簧40的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内侧端部附近设置有接头44。
螺旋弹簧40的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内侧端部固定到接头44的外周部分上。此外,穿过弹簧座42的扭转轴36的腿板18侧的端部装配到接头44的轴向部分中并固定在接头44的轴向部分处。
在腿板16的外侧处设有预张紧器50。预张紧器50设置有气缸52。
在本实施例中,气缸52例如为金属管,在该金属管的轴向中部处设置有弯曲部分54,该弯曲部分54通过以适当的方式使截面形状发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其中的内部连通并适当弯曲而形成。弯曲部分54的沿着轴向方向的一侧为安装部分56。气体发生器58安装在该安装部分56的开口端部处。
气体发生器58电连接或机械连接到未示出的加速度传感器,从而,当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处于突然减速状态时发生的加速(减速)度时,设置在气体发生器58内部的气体发生剂被点燃。这样,气体发生剂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燃烧并同时产生气体。
在弯曲部分54与安装部分56的那一侧相对的一侧设有气缸体60。由于弯曲部分54以上述方式通过塑性变形同时保持其中的内部连通而弯曲,因此在安装到安装部分56上的气体发生器58中产生的气体被供应给气缸体60的底部侧。而且,在气缸体60的内侧设置有活塞62。
活塞62形成为圆板形,该圆板形具有与气缸体60的内径大致相同(准确地说,稍小)的外部尺寸。在活塞62面向气缸体60的底部侧的表面上,与活塞62一体且同轴地形成有保持部分64。保持部分64具有直径小于活塞62的直径的外部尺寸,并且密封件66装配在该保持部分64的外周部分上。
密封件66形成为环状并还具有弹性,从而当处于其中活塞62布置在气缸体60的内侧上的状态下时,密封件66弹性地压靠保持部分64的外周部分和气缸体60的内周部分,从而密封保持部分64与气缸体60之间的空间。因此,当气体被供应到气缸体60中从而使气缸体60的内压增加时,活塞62沿朝向气缸体60的顶端侧的方向滑动。
在活塞62的与保持部分64侧相对一侧上(也就是说,在气缸体60的开口端部侧上)形成有作为滑动件的齿条68。齿条68具有沿着气缸体60的开口方向较长的方形杆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形成有沿着齿条68长度方向并在其间具有相等间距的多个齿条齿。
而且,在气缸体60的腿板16侧的开口端部附近设有齿轮箱70,并且在气缸体60与齿轮箱70侧相对的一侧上设有盖板72。
盖板72形成为能覆盖齿条68的壳形,该壳形能够从与气缸体60的腿板16侧相对的一侧覆盖从气缸体60伸出的齿条68,并且盖板72形成为至少其不会与从气缸体60的开口端部伸出的齿条68发生干涉的形状。而且,该结构使得在盖板72的外周部分上形成有多个紧固突耳74,并且紧固突耳74通过螺钉76固定到腿板16上,以使盖板72固定到框架12上。
此外,在盖板72上设置有未示出的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用于装配到气缸体60的开口端部及其附近处,并且以该方式将盖板72连接到气缸体60上。在盖板72与齿轮箱70之间设有小齿轮90。
结构为这样,即,小齿轮90与齿条68的远端的齿条齿啮合,并且小齿轮90还可轴向转动地支撑在扭转轴36穿过腿板16和齿轮箱70的一端上,从而当齿条68向上运动时,小齿轮90沿卷起方向转动。
而且,在小齿轮90的腿板16侧的端部上设置有离合器92。该离合器92可转动地轴向支撑在扭转轴36处,因此即使在扭转轴36转动时,该离合器92也不会转动。但是,离合器92与小齿轮90接合,从而当小齿轮90沿卷起方向转动时,离合器92的一部分发生变形,从而与扭转轴36联动。
还有,在腿板16侧设有锁定机构120。锁定机构120设置有传感器架122。该传感器架122部分地形成为朝向腿板16侧开口的凹形,而盖板72的一部分位于朝向腿板16侧开口的该部分的内侧。
围绕传感器架122的外周在预定位置处形成有朝向腿板16侧突出的筒形突起,从而在这些突起被按压到形成在腿板16侧的孔部内的状态下,通过将“推入配合销(push-fit pin)”压入到这些突起的内侧,将传感器架122固定到腿板16上。
在传感器架122的与腿板16侧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传感器盖124。传感器盖124在其外周部分上设置有固定爪等,并且这些固定爪与传感器架122的预定位置装配在一起,以将传感器盖124机械地连接到传感器架122上。在传感器盖124上形成有未示出的筒形的轴接收部分,该部分可转动地轴向支撑扭转轴36的经过传感器架122的另一端部处的部分。
在传感器架122和传感器盖124之间设有作为第一转动体的V形齿轮126。V形齿轮126形成有面向传感器盖124侧的浅底筒形(或碟形)开口,并且在V形齿轮126的在传感器架122侧的外周部分处间隔地形成有棘轮齿126A,而在V形齿轮126的在传感器盖124侧的外周部分处连续地形成有棘轮齿126B。扭转轴36穿过V形齿轮126,并且V形齿轮126安装在扭转轴36上,从而能够与扭转轴36一体地绕同一轴线转动。
在V形齿轮126的传感器盖124一侧设有作为第二转动体的传感器齿轮128。扭转轴36在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处同轴地穿过。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由扭转轴36可转动地轴向支撑。
传感器齿轮128的一部分与复位弹簧132的一端接合。复位弹簧132为拉伸螺旋弹簧,其另一端安装在传感器盖124上,从而当传感器齿轮128围绕扭转轴36沿拉出方向转动时,复位弹簧132沿卷起方向偏压传感器齿轮128。
在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处形成有面向V形齿轮126侧的长按压部分168。轴129形成为从位于按压部分168相对于V形齿轮126侧的另一侧的端部突出,并且作为互锁件的互锁爪140由按压部分168轴向支撑,从而可绕平行于扭转轴36的轴向方向(相同的方向)的轴线枢转。
互锁爪140通过枢转而接触V形齿轮126的上述外周部分或远离该外周部分运动,且在其中互锁爪140接近V形齿轮126的外周部分并与该外周部分接合的状态下,如果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转动,则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的转动通过互锁爪140而传递到传感器齿轮128,从而传感器齿轮128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
如图2所示,示出了图1的V形齿轮126与传感器盖124之间的结构,在V形齿轮126的内侧设有转动检测机构127。转动检测机构127设置有作为环形件的环155。如图4和图5所示,在环155的传感器齿轮128侧的内周部分的边缘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例如3个,如图所示那样)凸缘155A。这些凸缘155A夹在多个(例如3个,如图所示那样)爪128A之间,这些爪在相对于凸缘155A和主体130的内周侧处设置在该主体130上。
这里,在凸缘155A的远端部分与爪128A的基部之间存在有间隔间隙,在该间隙中装配有由海绵等制成的弹性材料151。因此,环155可相对于传感器齿轮128转动并且还能够相对于传感器齿轮128沿径向方向运动,但是,由于环155被弹性材料151朝向内侧径向方向偏压,所以该环155还能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环155在传感器架122侧的内周部分的边缘部分面向V形齿轮126的棘轮齿126B。棘轮齿155B以连续方式形成在该边缘部分处,并且棘轮齿155B可与棘轮齿126B接合。
此外,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转动检测机构127设置有作为环形件移动机构的W形质量块134。该W形质量块134设置在V形齿轮126的内部径向上,并且由销126C轴向地支撑,以使该W形质量块134能够围绕平行于扭转轴36的轴线摆动,该销126C在相对于扭转轴36的轴心偏移的位置处形成在V形齿轮126上。
该结构是这样的,即,W形质量块134通过其摆动运动而接触或远离环155的内周部分。如图6所示,当W形质量块134处于其突起部分(摆动运动的端部)与环155的内周部分接触的状态下时,如果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图中箭头A的方向)转动,则如图7所示,环155被W形质量块134推动并沿着W形质量块134的突起部分侧的方向运动(偏离中心)。
使W形质量块134从V形齿轮126的外周部分突出的量为这样,即,该突出的量可使环155的运动大于在该运动(偏离中心)之前使环155与V形齿轮126分开的径向距离D。
也就是说,在环155朝向W形质量块134的突起部分侧的最大运动的路径中,环155的内周部分与V形齿轮126的外周部分接触,从而形成在环155的内周部分上的棘轮齿155B与形成在V形齿轮126的外周部分上的棘轮齿126B接合。因此,如图8所示,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力通过W形质量块134而传递给环155,从而使环155沿拉出方向转动。
相反,如图9所示,当W形质量块134的突起部分处于与环155的内周部分分开的状态下时,如果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图中箭头A的方向)转动,则由于V形齿轮126的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力没有传递给环155,环155保持静止状态。
此外,传感器弹簧136的一端安装到W形质量块134上。传感器弹簧136的另一端安装到V形齿轮126上,从而W形质量块134沿着与环155的内周部分分开的方向被偏压。
与互锁爪140相对应,在环155的主体156上设有按压部分158。按压部分158的一端定位成相对于主体156朝向径向向外的方向。
当主体156转动时,在按压部分158的转动路径中定位有接合销141,该接合销141形成为从互锁爪140的远端向与V形齿轮126侧相对的一侧伸出,从而当由于主体156转动,按压部分158接触并推动接合销141时,互锁爪140枢转从而接近V形齿轮126的外周部分附近。
此外,在互锁爪140的下方设置有用作加速度检测机构的加速度传感器142,如图1所示。与该加速度传感器142相对应,在传感器架122上形成有壳形的外壳部分144,外壳部分144向传感器盖124侧开口,并且加速度传感器14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外壳部分144中。
加速度传感器142配备有基部146。基部146形成为平板状,且其厚度方向沿垂直方向。在基部146的顶面上形成有曲面,该曲面朝向顶部开口,且在该曲面的顶部设置有作为惯性体的硬球(hard ball)148。传感器爪150设置在硬球148的上方。
传感器爪150轴向枢转地支撑在垂直壁152的上边缘,该上边缘从基部146的外周的一部分向上伸出,并且传感器爪150通过在基部146的曲面上滚动的硬球148而被向上推动。由于传感器爪150被硬球148向上推动,因此传感器爪150接触图2所示的互锁爪140并使互锁爪140枢转,从而向上推动该互锁爪140。
在通过与传感器爪150接合而枢转的互锁爪140的枢转侧设置有上述V形齿轮126,因而互锁爪140与V形齿轮126啮合。
如图1所示,锁定机构120设置有锁定爪160。该锁定爪160设置有轴162。轴162的轴向方向为与卷轴24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且其一端轴向枢转地支撑在形成于腿板18中的轴接收孔(图中省略)中。
轴162的沿轴向方向的另一端处的一部分轴向枢转地支撑在形成于齿轮箱70中的轴接收孔164中。此外,在该轴162的沿着轴向方向的该端处形成有爪部分166。爪部分166为板状件,该板状件的厚度方向为轴162的轴向方向,且在爪部分166的外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棘轮齿。
在轴162的爪部分166侧的枢转径向方向上设有锁定基座170。锁定基座170设置有插入部分171。插入部分171形成为圆杆形,并装配到卷轴24的通孔28的另一端处的一部分,从而可相对于卷轴24同轴地转动。
插入部分171,且因此锁定基座170被扭转轴36在转动固定状态下同轴地穿过,从而相对于扭转轴36一体且同轴地转动。
棘轮部分172与在腿板16侧的插入部分171一体形成。棘轮部分172形成为相对于插入部分171同轴,并且在棘轮部分172的外周的一部分上间隔地形成有棘轮齿。
通过使上述锁定爪160的轴162沿拉出方向枢转,爪部分166的棘轮齿与棘轮部分172的棘轮齿啮合。在爪部分166与棘轮部分172啮合的状态下,限制了棘轮部分172的转动,因而限制了锁定基座170的转动。
这种结构使图2所示的传感器齿轮128的按压部分168与爪部分166相对应,从而当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按压部分168按压爪部分166,从而使锁定爪160沿拉出方向枢转。
如图2所示,在传感器齿轮128与V形齿轮126侧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凸轮板173。凸轮板173形成为大致圆板形,并由扭转轴36可同轴转动地支撑。
此外,圆孔174定位成从凸轮板173的中心沿径向方向朝向外侧偏置,且减速齿轮176被轴向支撑,从而可绕平行于卷轴24的轴线的轴线转动。减速齿轮176设置有齿轮部分178。齿轮部分178为外齿正齿轮,且定位在凸轮板173与传感器齿轮128侧相对的一侧上。齿轮180与齿轮部分178相对应地设在扭转轴36的前端侧。齿轮180上的齿数少于齿轮部分178上的齿数,并与相对于扭转轴36同轴且一体设置的齿轮部分178啮合。
减速齿轮176设置有齿轮部分182。齿轮部分182形成为相对于齿轮部分178一体且同轴地形成,并具有比齿轮部分178足够少的齿数。齿轮部分182位于凸轮板173的传感器齿轮128侧。
如图3所示,在凸轮板173的传感器齿轮128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肋条184,并相对于卷轴24同轴。在肋条184的内周部分处形成有内齿齿轮186,内齿齿轮186具有比齿轮部分182足够多的齿数,并且齿轮186与齿轮部分182啮合。
因此,当卷轴24,且因此还有扭转轴36,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时,该转动力通过齿轮180、齿轮部分178、齿轮部分182和齿轮186而被减速并被传递给凸轮板173。这样,凸轮板173绕扭转轴36转动。
与扭转轴36沿拉出方向的转动联动的凸轮板173的转动方向在下面被称为“凸轮拉出方向”,而与扭转轴36沿卷起方向的转动联动的凸轮板173的转动方向在下面被称为“凸轮卷起方向”。
此外,如图2所示,大致在按压部分168的相对侧上在主体130上形成有杆容纳部分188,且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位于它们之间。轴190形成为从杆容纳部分188朝向与V形齿轮126侧相反的一侧伸出,并且轴190平行于卷轴24。
ALR转换杆192轴向枢转地支撑在轴190处。安装突起198形成在ALR转换杆192的远端部分处。螺旋弹簧200的一端安装在安装突起198上。螺旋弹簧200的另一端安装在形成于主体130上的弹簧保持部分202的保持突起204上。
例如,当ALR转换杆192处于其中安装突起198定位在轴190处的轴向支撑部分与保持突起204之间的状态下时,ALR转换杆192位于空档位置,并且以该空档位置为边界,当ALR转换杆192沿接合方向(该方向为朝向传感器齿轮128的转动轴向中心侧的转动方向)绕轴190枢转时,或当ALR转换杆192沿松开方向(该松开方向为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时,螺旋弹簧200的偏压力朝向相应的枢转方向侧偏压ALR转换杆192,从而引起进一步枢转。
此外,如图2所示,互锁爪206由ALR转换杆192的面对V形齿轮126一侧的远端形成。互锁爪206位于V形齿轮126的经过弹簧保持部分202与杆容纳部分188之间的外周部分侧。当ALR转换杆192朝向传感器齿轮128的转动轴向中心侧(即,朝向扭转轴36侧)围绕轴190枢转时,互锁爪206与V形齿轮126啮合。
接触部分210形成为从ALR转换杆192的远端伸出并面对凸轮板173的转动轴向中心侧。在凸轮板173的与传感器齿轮128侧相对的表面上与接触部分210相对应地形成有凸轮突起212和凸轮壁214。
凸轮突起212形成为使其可在凸轮卷起方向侧从ALR转换杆192的远端侧与接触部分210接触,从而当卷轴24、且因此扭转轴36转动直到卷在卷轴24上的全部织物带30即将被拉出之前时,使凸轮突起212与接触部分210接触。
相反,凸轮壁214形成为使其在其中ALR转换杆192已经枢转到接合方向侧时,可从凸轮拉出方向侧与接触部分210接触。此外,在卷轴24且因此扭转轴36转动直到这样的时刻时,凸轮壁214与接触部分210接触,该时刻为在织物带30即将被卷起成全部存储在卷轴24之前保留一定量的织物带时。
如图2所示,在凸轮板173上设有止动件220,该止动件220构成作为限制部分的限制件。止动件220为从凸轮板173的外周处的部分朝向传感器齿轮128侧延伸的板状部分。此外,如图3所示,止动件220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在所有的织物带30都被卷起到卷轴24上时,在凸轮板173的对应于全部存储情况的转动位置处,止动件220面对互锁爪140的接合销141。
在其中止动件220与接合销141相互面对的情况下,如果互锁爪140试图朝向V形齿轮126的外周部分侧枢转,则止动件220会阻碍接合销141,从而限制互锁爪140的枢转。
<本发明的操作和效果>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卷收装置10的操作和效果。
在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中,在织物带30被卷起在卷轴24上的状态下,当抵抗螺旋弹簧40的偏压力将织物带30拉到远端侧时,则随着织物带30被逐渐拉出,卷轴24沿拉出方向转动。
这样,拉出的织物带30围绕乘员身体放置,从而,例如通过将设置在织物带30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处的舌板保持在位于车辆座椅侧的带扣装置中,实现紧固状态,其中乘员身体戴上织物带30,并且乘员身体被织物带30约束。
在其中织物带30被紧固的状态下,当车辆处于迅速减速的状态时,硬球148因此滚动,从而传感器爪150被硬球148向上推动。被这样向上推动的传感器爪150转动,从而与传感器齿轮128的互锁爪140接合并向上推动互锁爪140。在这种情况下,互锁爪140与V形齿轮126啮合。
当乘员身体由于车辆减速时的惯性而沿大致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运动时,织物带30被乘员身体突然拉动。这样,通过被突然拉动的织物带30,转动力就沿拉出方向突然施加于卷轴24。
原则上,沿拉出方向转动的卷轴24使扭转轴36转动,并因而使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转动,并且如图9所示,W形质量块134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但是,如图6所示,当卷轴24如上所述那样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时,W形质量块134由于惯性并不转动而试图保持其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W形质量块134抵抗传感器弹簧136的偏压力而相对于V形齿轮126相对地枢转。通过W形质量块134的这种相对枢转,W形质量块134的突起部分与环155的内周部分接触。然后,如图7所示,环155沿径向方向运动,从而在相对的径向方向侧形成在环155的内周上的棘轮齿155B与形成在V形齿轮126的外周上的棘轮齿126B啮合。
通过使环155与V形齿轮126互锁,卷轴24的转动力通过扭转轴36和V形齿轮126而传递到环155,从而使环155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
当环155已经沿拉出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按压部分158接触互锁爪140的接合销141,并按压接合销141。
这样,互锁爪140通过被按压部分158推动的接合销141而枢转,从而互锁爪140与V形齿轮126啮合。
当互锁爪140与V形齿轮126啮合时,如上所述,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力通过扭转轴36、V形齿轮126和互锁爪40而传递到传感器齿轮128,传感器齿轮128因而沿拉出方向转动。
当传感器齿轮128抵抗复位弹簧132的偏压力而沿拉出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时,设置在传感器齿轮128上的按压部分168按压锁定爪160的爪部分166,从而使爪部分166绕轴162枢转。
当爪部分166这样绕轴162枢转时,爪部分166与锁定基座170的棘轮部分172啮合,从而限制锁定基座170沿着拉出方向的转动,并因而限制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因此,可以确定地保持并约束试图朝向车辆大致前方惯性运动的乘员身体。
相反,当用安装有本发明的织物带卷收装置10的车辆座椅中的织物带30固定儿童座椅时,全部织物带30都被拉出。
当织物带30被拉出从而卷轴24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扭转轴36沿拉出方向转动,并且通过这样使齿轮180沿拉出方向转动。齿轮180沿拉出方向的转动通过齿轮部分178和182以及齿轮186而传递至凸轮板173,从而使凸轮板173沿凸轮拉出方向转动。
当凸轮板173因而沿凸轮拉出方向转动时,凸轮突起212从凸轮卷起方向侧接近处于分开位置的ALR转换杆192的接触部分210附近。接着,当卷轴24(相应地扭转轴36)到达卷绕在卷轴24上的全部织物带30即将被拉出之前的转动位置时,凸轮突起212与接触部分210接触。
当卷轴24从该状态沿拉出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凸轮突起212按压接触部分210,从而使ALR转换杆192抵抗螺旋弹簧200的偏压力而比ALR转换杆192的空档位置更朝向接合方向侧枢转。但是,在该状态下,ALR转换杆192直到互锁爪206与V形齿轮126啮合的位置才实际枢转。
这样,在其中全部的织物带30都被拉出的状态下,织物带30围绕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特定位置放置。在这种状态下,舌板接合在带扣装置中并保持在其中。此外,儿童座椅被织物带30保持并通过将织物带30的松弛部分卷起到卷轴24上而被固定在车辆座椅中。
通过以上述方式卷起织物带30的松弛部分,卷轴24沿卷起方向转动,并且ALR转换杆192通过螺旋弹簧200的偏压力而进一步沿接合方向枢转。因此,互锁爪206与V形齿轮126啮合。
因此,当卷轴24从该状态沿拉出方向转动时,传感器齿轮128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当传感器齿轮128沿拉出方向转动时,锁定爪160的爪部分166被按压部分168按压,从而爪部分166绕轴162枢转。因此,爪部分166与锁定基座170的棘轮部分172啮合,从而限制了锁定基部170的转动,并且随之限制了卷轴24的转动。
由于通过这样限制卷轴24沿着拉出方向的转动来限制织物带30的拉出,因此,可确实地将儿童座椅固定在车辆座椅中,而不会使被张紧并固定儿童座椅的织物带30发生松弛。
另外,当从带扣装置释放舌板并从儿童座椅移除织物带30时,卷轴24通过螺旋弹簧40的偏压力而沿着卷起方向转动,从而将织物带30卷起在卷轴24上。
通过卷轴24的转动以及随之扭转轴36的转动,这样使凸轮板173沿卷起方向转动。当凸轮板173沿凸轮卷起方向转动时,在ALR转换杆192位于接合位置的状态下,凸轮壁214从凸轮卷起方向接近接触部分210的附近。
当卷轴24到达织物带30即将全部存储状态之前的转动位置时,凸轮壁214与接触部分210接触。当卷轴24从该状态进一步沿着卷起方向转动直到当织物带30全部存储时的状态的转动位置时,凸轮壁214被接触部分210按压。
因此,ALR转换杆192抵抗螺旋弹簧200的偏压力而比ALR转换杆192的空档位置更向分开方向侧枢转。通过这样作,ALR转换杆192枢转到分开位置。互锁爪206通过ALR转换杆192朝向分开位置的该枢转而与V形齿轮126分开,从而解除互锁爪206与V形齿轮126的啮合。
但是,还有其他的情况,即,当在紧固织物带30之前,由于乘员为了拉出织物带30而拉动织物带30,而在拉出方向上突然有转动力施加于卷轴24。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形成在V形齿轮126的外周上的棘轮齿126B与形成在环155的内周上的棘轮齿155B啮合,从而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力试图使环155与摩擦弹簧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互锁爪140被按压部分158按压。
这里,在其中织物带30被全部存储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止动件220面向互锁爪140的接合销141。由于止动件220形成在凸轮板173上,因此通过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凸轮板173也转动。
但是,由于卷轴24的转动通过足够的减速而传递至凸轮板173,如果恰在拉动织物带30之后的状态,则由于卷轴24的转动量也比较小,因此凸轮板173的转动量十分小。
因此,恰在拉动织物带30以拉出织物带30之后的状态下,虽然凸轮板173确实转动非常小的量,但是与接合销141相对的止动件220的状态并未解除。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互锁爪140由于接合销141被按压部分158按压而试图枢转到V形齿轮126的附近,但与接合销141相对的止动件220成为互锁爪140的枢转侧上的阻碍。因此,互锁爪140不能与V形齿轮126啮合。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传感器齿轮128沿拉出方向并不转动,因此锁定爪160的爪部分166不能与锁定基座170的棘轮部分172啮合。
因此,在织物带30全部存储和在刚开始拉出织物带30之后的状态下,可通过产生所谓的“端部锁定(endlock)”来形成有效的防止,从而限制卷轴24沿拉出方向转动。
此外,如果硬球148由于某种冲击而滚动,则在其中织物带30被全部存储的状态下,或在刚开始拉出织物带30之后的状态下,即使硬球148试图通过传感器爪150使互锁爪140枢转,互锁爪140的枢转也可被止动件220限制。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止动件220有一部分面对互锁爪140就不会发生端部锁定,即使转动检测机构127或加速度传感器142被致动。
此外,通过止动件220限制互锁爪140的枢转来实现防止转动检测机构127的动作的端部锁定,并防止加速度传感器142的动作的端部锁定。因此,用于防止端部锁定的机构能够被有效简化,即使在转动检测机构127被致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142被致动时也可防止端部锁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其有效地抑制随着部件数量的增加而产生的重量增加,从而可使得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紧凑。
此外,如图10所示,当卷轴24被织物带30拉动而沿拉出方向转动时,凸轮板173转动。通过凸轮板173的该转动,使得止动件220与接合销141的相对状态得以解除。
这里,凸轮板173由于卷轴24的转动而从其中织物带30被完全存储的状态到织物带30被全部拉出时的状态(其中织物带30从卷轴24被全部拉出的状态)的转动角度为360°或更小。因此,在止动件220与互锁爪140的面对状态通过卷轴24沿着拉出方向的转动而解除之后,即使在织物带30被拉出至其最大程度时,止动件220也不与接合销141相对。
因此,在拉出织物带30之后,如果车辆变成快速减速状态,则织物带30被突然拉出,使锁定爪160的爪部分166可以与锁定基座170的棘轮部分172啮合,从而可确实限制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此外,用于使止动件220转动、使该转动与卷轴24的转动联动的机构实质上是在织物带30处于被完全拉出状态之后用于使ALR转换杆192枢转的机构。这样,用于使ALR转换杆192枢转的机构可以被实施为用于使止动件220转动的机构,从而可以使结构得到非常有效的简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随着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发生的重量增加,因此可使得当前的织物带卷收装置10紧凑。
如上利用示例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在本发明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在使互锁件与第一转动体的转动联动时,简单地控制环形件第一转动体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移动就足够了,因此与传统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相比,可以简化用于检测织物带被突然从卷轴拉出的情况的机构,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用于控制环形件转动体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移动的机构采用了也在传统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设置的质量块,因此,与传统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相比,通过提供这种装置可以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可以减少该织物带卷收装置的部件总数。
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使得互锁件与转动体接合,从而间接地与卷轴接合,但可以使互锁件直接与卷轴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包括卷轴,长带状织物带的近端部安装在该卷轴上,所述卷轴在沿着卷起方向转动时卷起并存储所述织物带,该卷起方向是围绕所述卷轴轴线的一个方向,并且通过朝向该织物带的远端侧拉动该织物带从而使所述卷轴沿着与所述卷起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转动而使所述织物带被拉出;第一转动体,该第一转动体可与所述卷轴一起同轴地转动;环形件,所述第一转动体设置在该环形件的内周侧,该环形件可转动并且能够在分开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分开位置处,所述环形件的内周部分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部分分开,而在所述接触位置处,所述环形件的所述内周部分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所述外周部分接触;环形件移动机构,该环形件移动机构通过所述卷轴沿所述拉出方向的突然转动而被致动,并使所述环形件从所述分开位置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第二转动体,该第二转动体可相对于所述卷轴同轴地相对转动;互锁件,该互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体上并构造成用于在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接合的位置和所述接合被解除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互锁件与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所述环形件联动,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接合,并使所述第二转动体与所述卷轴一起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和锁定件,该锁定件与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所述第二转动体联动,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卷轴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卷轴沿着所述拉出方向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惯性体,在由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突然转动而导致的惯性运动的情况下,该惯性体使所述环形件从所述分开位置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惯性体由所述第一转动体支撑,从而可相对于该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在所述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惯性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并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从而使所述环形件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而当不在所述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惯性体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从而不能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着所述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沿所述拉出方向偏压所述惯性件的偏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环形件偏压件,该环形件偏压件朝向所述环形件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内侧偏压所述环形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支撑轴,该支撑轴从远离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动中心的位置伸出,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动轴线;和惯性体,该惯性体由所述支撑轴枢转地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在其所述内周部分处设置有内周表面,在该内周表面上形成有棘轮齿,并且所述惯性体包括突起部分,从而当所述卷轴沿所述拉出方向突然转动时,所述突起部分与所述棘轮齿接合并使所述环形件运动以接触所述第一转动体。
8.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包括卷轴,长带状织物带的近端部安装在该卷轴上,所述卷轴在沿着卷起方向转动时卷起并存储所述织物带,该卷起方向是围绕所述卷轴轴线的一个方向,并且通过朝向该织物带的远端侧拉动该织物带从而使所述卷轴沿着与所述卷起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转动而使所述织物带被拉出;第一转动体,该第一转动体可与所述卷轴一起同轴地转动;环形件,所述第一转动体设置在所述环形件的内周侧,该环形件能够在分开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分开位置处,所述环形件的内周部分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部分分开,而在所述接触位置处,所述环形件的所述内周部分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所述外周部分接触并通过该第一转动体而转动;环形件移动机构,该环形件移动机构通过所述卷轴沿着所述拉出方向的突然转动而被致动,并使所述环形件从所述分开位置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第二转动体,该第二转动体可相对于所述卷轴相对地转动;互锁件,该互锁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体处,并由于所述环形件沿着所述拉出方向的转动而进行移动操作,将所述卷轴的转动传递到所述第二转动体,从而使所述第二转动体沿着所述拉出方向转动;和锁定件,该锁定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体沿着所述拉出方向的转动联动,并与所述卷轴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卷轴沿着所述拉出方向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惯性体,在由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突然转动而导致的惯性运动的情况下,该惯性体使所述环形件从所述分开位置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惯性体由所述第一转动体支撑,从而可相对于该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在所述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惯性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并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从而使所述环形件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而当未在所述惯性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惯性体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地枢转,从而不能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沿所述拉出方向偏压所述惯性件的偏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偏压件,该偏压件朝向所述环形件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内侧偏压所述环形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包括支撑轴,该支撑轴从远离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动中心的位置伸出,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动轴线;和惯性体,该惯性体由所述支撑轴枢转地支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在其所述内周部分处设置有内周表面,在该内周表面上形成有棘轮齿,并且所述惯性体具有突起部分,从而当所述卷轴沿所述拉出方向突然转动时,所述突起部分与所述棘轮齿接合并使所述环形件运动以接触所述第一转动体。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件移动机构还包括偏压件,该偏压件沿所述拉出方向偏压所述惯性件,从而使所述惯性件保持在所述分开位置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惯性(质量)体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V形齿轮上。此外,一环设置在V形齿轮的外周侧处,从而可沿V形齿轮的转动径向方向转动和移动。当V形齿轮与卷轴一起突然转动时,质量体向与拉出方向侧相反的一侧相对地枢转,从而移动到V形齿轮的沿着转动径向方向的外侧。这样,环的内周部分接触V形齿轮的外周部分,从而该环与V形齿轮一起转动。因此,设置在环的外周部分处的按压部分使互锁爪移动,使互锁爪与V形齿轮的外周部分上的棘轮齿啮合。
文档编号B60R22/34GK101041348SQ20071008913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0日
发明者山田和弘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