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348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该作业机包括从机器 本体向后上方延伸的手柄柱、以及附接至手柄柱的操作手柄。
背景技术
在传统公知的作业机中,存在这样一类作业机,其包括安装在机器 本体上的燃气发动机、从机器本体向后上方延伸的手柄柱、以及沿着手 柄支柱设置的储存盒(下文称为"燃气罐盖单元"),其中盒式燃气罐附
接并容纳在燃气罐盖单元中。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0-131809 (JP 10-131809A)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类作业机的一个实施例。
在JP 10-131809 A中公开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中,燃气发 动机可由从盒式燃气罐供应到燃气发动机的可燃气体驱动。从而,如果 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构造成耕耘(耕作)机,那么耕耘爪可转动, 使得机器可在向前行进的同时借助于转动的耕耘爪耕耘土壤。
另外,在JP 10-131809 A中公开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中, 燃气罐盖单元固定至手柄支柱,并且燃气罐通过容纳在燃气罐盖单元中 而受到保护。燃气罐的直径比手柄支柱的直径大,从而其内容纳该燃气 罐的燃气罐盖单元的宽度也比手柄支柱大。由于其内容纳该燃气罐的燃 气罐盖单元的宽度比手柄支柱大,所以燃气罐盖单元的左右侧壁部超过 手柄支柱向左右横向伸出。
因此,在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的操作期间,诸如树木或农作 物的外界障碍可能干涉燃气罐盖单元的左右侧壁。另外,当储存在给定 地点时,燃气罐盖单元的左右侧壁可能不期望地接触外界障碍并受到干 涉。为此,需要提高燃气罐盖单元的刚度以承受来自外界障碍的干涉; 然而,提高燃气罐盖单元的刚度会阻碍燃气罐盖单元的尺寸的减小和成本的降低。

发明内容
考虑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安装有 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该作业机通过将燃气罐盖单元构造成使得盖不必 具有很高的刚度,从而许可燃气罐盖单元的尺寸减小和成本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 作业机,该作业机包括燃气发动机,该燃气发动机安装在机器木体丄 并供应有来自盒式燃气罐的可燃气体;包括燃气罐盖单元的燃气罐保持
组件,所述盒式燃气罐附接至该燃气罐保持组件;以及手柄柱,该手柄
柱从所述机器本体向后上方延伸,并包括固定到所述机器本体上、用于 支撑该作业机的操作手柄的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所述盒式燃气罐通过 所述燃气罐保持组件安装在所述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之间。
在按如上方式布置的本发明中,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可分别与盒式 燃气罐的左侧和右侧表面隔开。从而,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可保护盒式 燃气罐不受外界物体的影响,使得容纳盒式燃气罐的燃气罐盖单元不需 要具有很高的刚度。结果,燃气罐盖单元可明显地简化结构并减小尺寸。
在本发明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中,可燃气体以液态形式储 存在盒式燃气罐中,从而盒式燃气罐以其气体出口端口朝下的颠倒取向 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因此,即使当储存在盒式燃气罐中的液态可燃 气体的剩余量明显减少时,可燃气体也能被有效地引至外部,例如引至 喷嘴。这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允许可燃气体用光,从而实现了可燃气 体的有效利用。通常,燃气罐保持组件大致位于操作作业机的操作人员 的腰部下方。从而,操作人员可仅通过将燃气罐推入保持组件而将处于 颠倒姿势或取向的盒式燃气罐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另外,当要将盒 式燃气罐从燃气罐保持组件拆下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将盒式燃气罐向上 拉动。因此,本发明可便于将盒式燃气罐附接到燃气罐保持组件上以及 从燃气罐保持组件拆下盒式燃气罐。
优选的是,所述盒式燃气罐中设有用于将可燃气体引至所述气体出口端口的大致L形的引导管,并且所述燃气罐保持组件包括定位构件, 该定位构件用于在所述盒式燃气罐要附接至所述燃气罐保持组件上时, 将所述盒式燃气罐定位成使得为将可燃气体引入所述引导管而设置的所 述引导管的入口部靠近以颠倒取向附接至所述燃气罐保持组件的所述盒 式燃气罐的最下方内部区域。因此,即使当储存在盒式燃气罐中的液态 可燃气体的剩余量明显减少时,可燃气体也能被有效地引至外部,例如 引至喷嘴。这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更加有效地允许可燃气体用光。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构件包括片簧。从而,本发明中的定位构件可 以是简化的结构,从而可以大大便于将盒式燃气罐组装或附接到燃气罐 保持组件上。在完成将盒式燃气罐组装或附接到燃气罐保持组件上时, 片簧回到其初始形状而与盒式燃气罐接合。这样,当片簧适当地与盒式 燃气罐接合时,操作人员可通过产生的抵接声音或者传递至操作人员手 上的抵接感而确认盒式燃气罐已经适当地定位在其预定附接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盒式燃气罐具有被所述保持组件的所述燃气罐盖单 元覆盖的大致下半部分。从而,允许燃气罐的大致上半部分向上伸出超 过盖单元,因此本发明不仅可进一步便于盒式燃气罐的附接和拆下,而 且允许操作人员一眼就可确认盒式燃气罐当前是否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 件。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 施方式,在不脱离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因此本 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


下面将参照附图仅通过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
式,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的实施方式的侧视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的立体图,特别示出了 附接至作业机的燃气罐保持组件的盒式燃气罐;图3是本发明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4-4剖取的剖视图5是在本发明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中的燃气罐盖单元的
锁定机构的立体图6是表示在盒式燃气罐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之前安装有燃气发
动机的作业机的立体图7是表示适当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的盒式燃气罐的立体图8是表示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的盒式燃气罐的剖视图9是说明如何通过手柄柱保护盒式燃气罐的图IOA和IOB是说明如何打开燃气罐保持组件的图11是说明如何使盒式燃气罐朝燃气罐盖单元运动以附接帝lt:上的
图;并且
图12A和12B是说明盒式燃气罐附接至燃气罐盖单元的实施例方式 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用于指代由操作人 员看去的方向。尽管下面将步行式耕耘机作为本发明的安装有燃气发动 机的作业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类步行式耕耘 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的实施方式的侧 视图。这里所示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是步行式耕耘机,其中 燃气发动机11的驱动力传递至耕耘轴12以转动耕耘轴12,从而安装有 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可在通过多个耕耘爪13耕耘土壤的同时行进。
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IO包括燃气发动机11,其安装在机器 本体15的上端部;防护板17,其布置在燃气发动机11下方;消音器16, 其布置在燃气发动机ll的左侧;以及多个耕耘爪n,它们布置在防护板 17下方。
耕耘轴12是沿机器本体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的转动轴。防护板17是用于防止土壤散播的盖。燃气发动机11由从后述盒式燃气罐18供应
的可燃气体(燃料)85 (见图8)驱动。
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还包括固定至机器本体15的支撑架 21、固定至支撑架21的阻力杆22、从支撑架21向后上方延伸的手柄柱 24、固定至手柄柱24的燃气罐保持组件(燃气罐保持装置)25、安装到 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上的燃气罐18、以及安装到手柄柱24的上端部的操 作手柄26。阻力杆22是用于调整多个耕耘爪13的土壤耕耘深度的构件。
操作手柄26是从前方看去具有大致U形整体形状的柱形构件(见图 2)。操作手柄26具有可枢转地安装到手柄柱24的上端部的水平中间部 26a、从水平中间部26a的左右端分别向后上方延伸的左侧手柄部26b和 右侧手柄部26c、以及设置在左侧手柄部26b和右侧手柄部26c的相应远 端部上的左侧把手27和右侧把手28。
图2是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的立体图,特别示出了附接并 容纳在作业机的燃气罐盖单元中的盒式燃气罐18。图3是安装有燃气发 动机的作业机10的侧视图,特别示出了盒式燃气罐18,图4是沿图3的 线4-4剖取的剖视图。
更具体地说,图2表示保持在其最上方位置的操作手柄26,此时手 柄柱24的升降柱(即,可垂直伸縮的柱)32向上伸长,图3表示保持在 其最下方位置的操作手柄26,此时升降柱32縮回。
手柄柱24还包括固定到支撑架21的后端部21a的固定柱31和用于 将升降柱32保持在期望位置的保持器33,升降柱32可垂直运动地安装 到固定柱31上。
固定柱31包括固定至支撑架21的后端部21a上的柱保持架35 (也 见图1)、以及固定到柱保持架35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上的左侧固定支柱部 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
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且 它们的相应下端部焊接到柱保持架35上。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 定支柱部37均呈柱形管件的形式,它们以关于柱保持架35彼此左右对 称的关系布置,并且升降柱32插入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从而可沿固定支柱部36和37垂直运动。
更具体地说,升降柱32具有左侧升降支柱部41和右侧升降支柱 部42,它们可垂直运动地分别插入(即,可伸縮地安装到)左侧固定支 柱部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升降支柱连接部43,其将左侧升降支柱 部41和右侧升降支柱部42的相应上端部互连;手柄支撑部44,其固定 至左侧升降支柱部41和右侧升降支柱部42的相应上端而跨接在所述上 端之间;以及手柄保持构件45,其保持支撑在手柄支撑部44上的操作手 柄26。
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左侧升降支柱部41 一起构成左侧手柄支柱 30L,而右侧固定支柱部37和右侧升降支柱部42 —起构成右侧手柄支柱 30R。左侧升降支柱部41和右侧升降支柱部42均呈柱形管件的形式,以 彼此左右对称的关系布置。
操作手柄26的水平中间部26a置于手柄支撑部44上,并由手柄保 持构件45从上方保持。手柄保持构件45通过螺栓46和螺母47同定到 升降支柱连接部43。这样,操作手柄26的水平中间部26a由手柄支撑部 44和手柄保持构件45可枢转地支撑。
如图3所示,手柄保持构件45具有在其上形成并在左侧升降支柱部 41和右侧升降支柱部42之间沿作业机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锁定板部51。 锁定板部51中形成有第一锁定孔51a,锁定螺母52与第一锁定孔51a同 轴布置并焊接到锁定板部51的下侧表面。
操作手柄26的水平中间部26a具有与锁定板部51叠置地向后伸出 的锁定突起53,在锁定突起53中形成第二锁定孔53a。
锁定突起53叠置在锁定板部51上,锁定螺钉54插入穿过第二锁定 孔53a和第一锁定孔51a。锁定螺钉54的从第一锁定孔51a向下伸出的 螺纹部分54a拧到锁定螺母52上,使得操作手柄26保持在其使用位置。
升降柱32由保持器33保持在预定高度位置。保持器33具有固定 支柱连接部57,其将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的相应上 端互连;第一保持孔57a,其形成在固定支柱连接部57的大致中间区域 中;滑动板61,其从升降支柱连接部43向下延伸;以及多个第二保持孔61a,它们以预定垂直间隔形成在滑动板61中。多个保持螺母62与相应 的第二保持孔61a同轴布置并焊接到滑动板61的下侧表面。作为实施例, 第二保持孔61a形成在滑动板61的三个位置,例如上、中、下位置。
如图3所示,通过将升降柱32保持在其最下方位置,操作手柄26 保持在其最下方位置,此时形成在滑动板61的上部位置中的第二保持孔 61a与保持器33的第一保持孔57a同轴对齐。
保持螺钉63插入穿过同轴对齐的第一保持孔57a和第二保持孔61a, 并且保持螺钉63的从第二保持孔61a伸出的螺纹部分63a被拧到保持螺 母62上,从而将升降柱32 (因此将操作手柄26)保持在最下方位置。
通过使升降柱32上升至其中间位置,使形成在滑动板61的中部位 置的第二保持孔61a与保持器33的第一保持孔57a同轴对齐。从而,升 降柱32 (因此操作手柄26)借助于保持螺钉63和保持螺母62保持在高 于最下方位置的中部位置。
另外,通过使升降柱32上升至其最上方位置,使形成在滑动板61 的下部位置的第二保持孔61a与保持器33的第一保持孔57a同轴对齐。 从而,升降柱32 (因此操作手柄26)借助于保持螺钉63和保持螺母62 保持在其最上方位置,如图2所示。
燃气罐保持组件25固定至手柄柱24。燃气罐保持组件25包括转接 架71 (也见图6),其布置在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之 间;打开/关闭阀72 (也见图6),其设置在转接架71上;转接单元73, 其连接到打开/关闭阀72;燃气罐保持件74,其布置在转接单元73上方; 以及燃气罐盖单元75,其可打开和关闭地安装到转接架71。
打开/关闭阀72在其下部中形成有与用于引导液态可燃气体85 (见 图8)的燃料通道76连通的供应端口 (未示出),并且在阀72的左侧部 分上附接有开关旋钮77。
转接单元73是供盒式燃气罐18的喷嘴侧端部81操作连接或附接的 构件,转接单元73布置在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之间 的大致中部区域中。下面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转接单元73的细节。
如图4所示,燃气罐保持件74布置在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间定支柱部37之间,并具有与盒式燃气罐18的后壁部面对且形状与其对 应的弧形弯曲凹部74a,从而使得盒式燃气罐18的后壁部由弧形弯曲凹 部74a支撑。
燃气罐盖单元75布置在左侧手柄支柱30L和右侧手柄支柱30R之 间并沿着它们延伸,从而不仅覆盖盒式燃气罐18的大致下半部分18b(见 图3),而且支撑盒式燃气罐18。
燃气罐盖单元75包括可打开和可关闭地支撑在转接架71上的主盖 构件91、用于将主盖构件91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定机构92、以及可打 开和可关闭地支撑在主盖构件91的上端部上的副盖构件93。
主盖构件91布置在与燃气罐保持件74相对的位置,并且在其下端 部91a处借助于左侧和右侧支撑销95由转接架71可枢转地支撑。主盖 构件91具有前壁部97以及左侧壁部98和右侧壁部99。
如图2所示,前壁部97具有大致平板形状的下半部分、从下半部分 的下端向后弯曲的弯曲部分、以及从下半部分的上端向后弯曲的上半部 分。
在前壁部97的上半部分中形成开口部分101,并且在开口部分101 附近的上半部分上形成横向向外伸出的左侧和右侧支撑突起102。幵口部 分101形成为允许盒式燃气罐18的大致上半部分18a向上伸出。
副盖构件93通过左侧和右侧支撑突起102经由左侧和右侧支撑销 103可枢转地支撑。副盖构件93通常被安装在左侧和右侧支撑销103上 的螺旋弹簧104沿着关闭前壁部97的开口部分101的方向偏压或推动。
如图2所示,副盖构件93具有上端部93a,上端部93a弧形弯曲而 在相当宽的区域上与盒式燃气罐18的大致上半部分18a接触。从而,整 个上端部93a可利用螺旋弹簧104的偏压力而挤压保持盒式燃气罐18。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的操作期间可能 发生的盒式燃气罐18的振动。
图5是燃气罐盖单元75的锁定机构92的立体图。锁定机构92包括 可滑动地安装在左侧壁部98的滑动开口 98a中的滑动钮111、从滑动钮 111向后延伸的接合杆112、用于将滑动钮111保持在接合位置的拉伸弹簧113、以及设置在燃气罐保持件74上的接合块114。
通过利用拉伸弹簧113的偏压力将滑动钮111保持在锁定位置,接 合杆112的接合爪115保持与接合块114接合。从而,锁定机构92保持 在其锁定位置,从而可保持主盖构件91关闭。
当滑动钮111在上述状态下抵抗拉伸弹簧113的偏压力如箭头所示 向下运动时,接合爪115从接合块114脱离。从而,锁定机构92的锁定 状态取消,从而可打开主盖构件91。
当从打开位置关闭主盖构件91时,接合爪115的倾斜面115a首先 抵靠接合块114的倾斜面114a,使得接合爪115被接合块114的倾斜而 114a沿箭头方向挤压。从而,接合杆112沿该箭头方向抵抗拉伸弹簧113 的偏压力运动。
然后,当主盖91到达其关闭位置时,接合爪115越过接合块114的 倾斜面114a。从而,接合杆112在拉伸弹簧113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回到 锁定位置,使得接合杆112的接合爪115保持与接合块114接合。
按照上述方式,锁定机构92可保持在锁定位置,从而将主盖构件 91保持在关闭位置。
注意,通过按上述方式关闭主盖91,主盖构件91的开口部分101 (见图2)可抵靠盒式燃气罐18的容器19。
图6是表示在盒式燃气罐18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25之前燃气罐 保持组件25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附接、保持并容纳在燃气罐保持组件 中的盒式燃气罐18的立体图。
燃气罐保持组件25的转接单元73包括用于将盒式燃气罐18的喷嘴 侧端部81附接至其上的转接器121、设置在转接器121上的接合销U2、 以及用于适当地定位盒式燃气罐18的片簧(定位装置)123。
转接器121通过螺栓126固定至打幵/关闭阀72的上端部,如图8
所示向后下方倾斜。
转接器121具有外周壁127,外周壁127具有一对在其中安装有接 合销122的相对两端的安装孔121a、以及将接合销122保持在预定高度 的细长孔121b。转接器121还在与细长孔121b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径向向内弯曲的弯曲接合件128,并在与弯曲接合件128相对且从弯曲接合件 128角偏移约90度的位置形成凹部129。转接器121还具有中央喷嘴接 收开口 131。
凹部129形成为在其中接收片簧123的中间向上突出部123a,使得 突出部123a从凹部129向上伸出至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上方。喷嘴 接收开口 131形成为在其中接收盒式燃气罐18的喷嘴(出口端口) 83。
片簧123在其位于中间向上突出部123a左侧的左端部借助于铆钉 124固定至转接架71;片簧123的右端部(未示出)是未固定至任何部 件的自由端部。借助于伸出至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上方的向上突出部 123a,可适当地定位盒式燃气罐18。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适当定位盒式燃气罐I8的定位装 置包括悬臂片簧123。从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定位装置可以是简化的结构, 从而可以大大便于将盒式燃气罐18组装或附接到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上。
在完成将盒式燃气罐18组装或附接到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上时,片 簧123回到其初始形状而接合在盒式燃气罐18的凹部82a中。这样,当 片簧123适当地与盒式燃气罐18接合时,操作人员(未示出)可通过产 生的抵接声音或者传递至操作人员手上的抵接感而确认盒式燃气罐18已 经适当地定位在其预定附接位置。
另外,当向下压力作用在片簧123的向上突出部123a上时,未示出 的右端部(即,自由端部)向下移动,从而向上突出部123a被下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盒式燃气罐18是市场上可买到的燃气罐,在其容 器19中填充液态可燃气体85,优选是主要包含丁烷的液化丁烷。
如图6所示,盒式燃气罐18具有形成在容器19的喷嘴侧端部81上 的凸缘82,凸缘82具有凹部82a。喷嘴83向下伸出超过喷嘴侧端部81 , 并且在容器19中设置大致L形的供应管84。
在喷嘴83被压入容器19时,储存在容器19中的液态可燃气体85 可通过供应管84被引至喷嘴83,气体85可从喷嘴83被供给至外部。
形成为大致L形的供应管84具有与喷嘴83同轴延伸的垂直管部 84a、以及从垂直管部84a的上端沿着大致垂直于垂直管部84a的方向延伸并且靠近周壁19a的最下端的水平管部84b,如图6所示。位于水平管 部84b的远端的入口部84c (见图8)定位在周壁19a的最F端附近。
在将盒式燃气罐18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25时,喷嘴83定位成与 喷嘴接收开口 13I垂直对齐,此时盒式燃气罐18取向成颠倒姿势,盒式 燃气罐的燃气出口端口 83向下取向,而且将弯曲接合件128定位成与凹 部82a垂直对齐。然后,如箭头A所示使盒式燃气罐18向下运动,使得 凸缘82的右侧部插入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与接合销122之间,此时 凹部82a经过径向向内弯曲的接合部128而不会与接合部128干涉。因 此,凸缘82的左侧部可定位在径向向内弯曲的接合部128下方,使得喷 嘴侧端部81 (更具体地说,凸缘82)抵靠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
通过使喷嘴侧端部81抵靠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片簧123的向上 突出部123a被凸缘82压向底部121c。
然后,当盒式燃气罐18如箭头B所示沿图6的逆时针方向枢转时, 凹部82a移动而不再与径向向内弯曲的接合部128垂直对齐,使得凸缘 82的左侧部夹在底部121c与弯曲接合部128之间。从而,在凸缘82的 左侧部夹在底部121c与弯曲接合部128之间的同时,凸缘82的右侧部 夹在底部121c与接合销122之间。
然后,当盒式燃气罐18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枢转过约90度时,凹 部82a运动到片簧123的向上突出部123a。从而,从凸缘82施加至向上 突出部123a的压力被取消,使得突出部123a接合在凹部82a中。按以上 方式,盒式燃气罐18可附接至转接器121,其位置由片簧123适当地确 定。
通过将喷嘴侧端部81安装到燃气罐保持组件25的转接器121,盒 式燃气罐18可附接至转接器121,此时喷嘴(燃气出口端口) 83适当地 以向下取向定位,如图7所示。通过按上述方式将喷嘴侧端部81安装到 转接器121,盒式燃气罐18可适当地定位在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 定支柱部37之间的大致中央,如图4所示。
另外,通过将喷嘴侧端部81安装到燃气罐保持组件25的转接器121, 喷嘴83被压入容器19中,使得容器19的内部与打开/关闭阀72流体连通。从而,通过由操作人员操作开关旋钮77,储存在盒式燃气罐18的容 器19中的液态可燃气体85通过燃料通道76被引向蒸发器(未示出)。 然后液态可燃气体85被蒸发器蒸发,这样蒸发的液态可燃气体85 '刁々, 气混合,然后供应至燃气发动机ll (见图l)。
如图6所示,挡板构件141通过支撑轴142被可枢转地支撑在转接 架71上。支撑轴142在其左右两端连接到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 定支柱部37。
转接架71具有支撑打开/关闭阀72的部分、通过左侧和右侧销95 可枢转地支撑主盖构件91的部分、支撑片簧123的部分、以及通过支撑 轴142可枢转地支撑挡板构件141的部分。
由转接架71支撑的挡板构件141通常被螺旋弹簧143 (图8)沿关 闭喷嘴接收开口 131的方向施力。从而,当盒式燃气罐18与转接单元73 分离时,喷嘴接收开口 131保持被挡板构件141关闭。
为了便于理解转接单元73的结构,图6示出了在挡板构件141置于 打开位置时打开的喷嘴接收开口 131。
另外,在盒式燃气罐18附接至转接单元73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 挡板构件141的远端部141a可保持抵靠燃气罐18的容器19。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气罐保持组件25使得盒式燃气罐18 可以在喷嘴83向下取向的情况下附接在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上。从而, 即使当储存在容器19中的液态可燃气体85的剩余量明显减少时,可燃 气体85也能被有效地引至喷嘴83。这样,本实施方式允许可燃气体85 用光,从而实现了可燃气体85的有效利用。
另外,如图4所示,由燃气罐盖单元75支撑的盒式燃气罐18大致 位于左侧手柄支柱30L和右侧手柄支柱30R之间的中央。从而,左侧手 柄支柱30L可与盒式燃气罐18的容器19的最左侧表面隔开距离Ll ,而 右侧手柄支柱30R可与容器19的最右侧表面隔开距离Ll。这样,盒式 燃气罐18可被左侧手柄支柱30L和右侧手柄支柱30R以及左侧手柄部 26b和右侧手柄部26c有效地保护(见图2)。
从而,即使如上所述仅仅盒式燃气罐18的大致下半部分18b (见图3)被燃气罐盖单元75覆盖,大致上半部分18a也能受到左侧手柄支柱 30L和右侧手柄支柱30R以及左侧手柄部26b和右侧手柄部26c的有效 保护(见图2)。
更具体地说,当手柄柱24的升降柱32处于向上伸长或提升位置时, 盒式燃气罐18的大致上半部分18a能受到左侧手柄支柱30L和右侧于-柄 支柱30R的保护,如图2所示。另一方面,当手柄柱24的升降柱32处 于收縮位置时,盒式燃气罐18的大致上半部分18a能受到左侧手柄部26b 和右侧手柄部26c的保护,如图3所示。
图8是表示附接、保持并容纳在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中的盒式燃气罐 18的剖视图。盒式燃气罐18安装在转接器121上,使得大致L形的供应 管84的水平管部84b向后取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器121固定为向 后下方倾斜,如上所述。从而,安装到转接器121上的盒式燃气罐18朝 向机器本体的后部向上倾斜,并且水平管部84b向下倾斜。
按上述方式,水平管部84b的入口部84c可位于较低位置,即,靠 近处于颠倒姿势的附接到保持组件25上的燃气罐18的最下方内部区域, 使得即使当储存在容器19中的液态可燃气体85的剩余量明显减少时, 可燃气体85也能被有效地从入口部84c引至喷嘴83。这样,本实施方式 允许可燃气体85用光,从而实现了可燃气体85的有效利用。
接着,主要参照图9,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盒式燃气罐18受手柄柱24 保护(更具体地,受左侧固定支柱部36和右侧固定支柱部37保护)的 实施例方式。盒式燃气罐18布置在左侧手柄支柱30L和右侧手柄支柱 30R之间,并与各个手柄柱30L和30R相距距离L1。
从而,当在手柄柱24的左侧存在一些障碍151时,左侧手柄支柱 30L可保护盒式燃气罐18不受障碍151的影响。类似地,当在手柄柱24 的右侧存在一些障碍151时,右侧手柄支柱30R可保护盒式燃气罐18不 受障碍151的影响。
因为可通过左侧手柄支柱和右侧手柄支柱保护盒式燃气罐18不受 外界物体的影响,所以容纳盒式燃气罐18的燃气罐盖单元75不需要具 有很高的刚度,从而可大大简化燃气罐盖单元75的结构并减小其尺寸。接着,主要参照图10A至12B,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盒式燃气罐18 附接、保持并容纳在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中的实施例方式。
图10A和10B表示如何打开燃气罐保持组件25。当操作人员如图 10A中的箭头C所示向下移动滑动钮111时,图5所示的接合杆112的 接合爪115从接合块114脱离,从而锁定机构92的锁定取消。在该情况 下,使主盖构件91如箭头D所示围绕左侧和右侧支撑销95枢转打丌。
然后,在主盖构件91保持在打开位置时,使副盖构件93抵抗螺旋 弹簧104 (见图10A)的偏压力如箭头E所示围绕左侧和右侧支撑销103 枢转打开。另外,致使挡板构件141抵抗螺旋弹簧143的偏压力如箭头F 所示围绕支撑轴142枢转打开。
图11表示如何使盒式燃气罐18朝燃气罐盖单元75运动。也就是说, 首先使盒式燃气罐18颠倒取向,使得喷嘴侧端部81向下取向,并且盒 式燃气罐18的喷嘴83和凹部82a定位成分别与转接器121的中央接收 开口 131和径向向内弯曲的接合件128对齐。在该状态下,使盒式燃气 罐18如箭头G所示向下运动。
图12A和12B表示盒式燃气罐18附接、保持并容纳在燃气罐保持 组件25中的实施例方式。也就是说,如图12A所示,凸缘82的右侧部 插入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与接合销122之间,此时凹部82a经过径向 向内弯曲的接合部128而不会与接合部128干涉。因此,喷嘴侧端部81 (更具体地说,凸缘82)可抵靠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当喷嘴侧端部 81按以上方式抵靠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时,片簧123的向上突出部 123a被下压至转接器121的底部121c。在该状态下,使盒式燃气罐18 沿箭头H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枢转。
然后,当盒式燃气罐18如箭头H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枢转时,凹部 82a移动而不再与径向向内弯曲的接合部128垂直对齐,如图12B所示。 从而,凸缘82的左侧部夹在底部121c与弯曲接合部128之间。
然后,当盒式燃气罐18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枢转过约卯度时,凹 部82a运动到片簧123的向上突出部123a。从而,从凸缘82施加至向上 突出部123a的压力被取消,使得突出部123a与凹部82a接合。按以上方式,盒式燃气罐18可附接至转接器121,其位置由片簧123适当地确定。 然后,关闭主盖构件91,使得主盖构件91的开口部分101抵靠盒 式燃气罐18的容器19。另外,副盖构件93通过螺旋弹簧104的偏压力 关闭,使得副盖构件93的上端部93a抵靠盒式燃气罐18的容器19。另 外,挡板构件141的远端部141a通过螺旋弹簧143的偏压力而抵靠容器 19。从而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的 操作期间可能发生的盒式燃气罐18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气罐保持组件25大致位于操作安装冇燃 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的操作人员(未示出)的腰部下方。从而,操作人 员可仅通过将燃气罐18推入盖单元75而将处于颠倒姿势或取向(喷嘴 侧端部81向下取向)的盒式燃气罐18附接至保持组件25 (燃气罐盖单 元75)。
当要将盒式燃气罐18从燃气罐保持组件25拆下时,操作人员只需 要将盒式燃气罐18向上拉动。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便于将盒式燃气罐18 附接到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上以及从燃气罐保持组件25拆下。
此外,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构造成使得仅仅燃气罐18的 大致下半部分isb被燃气罐盖单元75覆盖。通过使燃气罐18的大致上 半部分18a向上伸出超过盖单元75,本实施方式不仅可便于盒式燃气罐 18的附接和拆下,而且允许操作人员一眼就能确认盒式燃气罐18当前是 否附接、保持并容纳在燃气罐保持组件25中。
虽然己经针对其中仅仅燃气罐18的大致下半部分18b被燃气罐盖单 元75覆盖的情况描述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制。例如,整 个盒式燃气罐18可被燃气罐盖单元75覆盖。
另外,虽然已经针对其中片簧123用作将燃气罐18适当定位在合适 位置的定位装置的情况描述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制。例 如,该定位装置可包括可伸长/收縮的定位销。
此外,虽然已经针对其中手柄柱可垂直伸长和收縮的情况描述了优 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制。例如,手柄柱可构造成不垂直伸长 和收縮。本发明很适合应用于这样一类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该作业 机包括从机器本体向后上方延伸的手柄柱、以及可折叠地附接至手柄柱 的操作手柄。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该作业机包括燃气发动机(11),该燃气发动机安装在机器本体(15)上并供应有来自盒式燃气罐(18)的可燃气体;包括燃气罐盖单元(75)的燃气罐保持装置(25),所述盒式燃气罐附接至该燃气罐保持装置;以及手柄柱(24),该手柄柱从所述机器本体向后上方延伸,并包括固定到所述机器本体上、用于支撑该作业机的操作手柄(26)的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30L,30R),其中,所述盒式燃气罐(18)通过所述燃气罐保持装置(25)安装在所述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30L,30R)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其中,所述 盒式燃气罐(18)以其气体出口端口 (83)朝下的颠倒取向附接至所述 燃气罐保持装置(2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其屮,所述 盒式燃气罐(18)中设有用于将可燃气体引至所述气体出口端口 (83) 的大致L形的引导管(84),并且所述燃气罐保持装置(25)包括定位装 置(123),该定位装置用于在所述盒式燃气罐要附接至所述燃气罐保持 装置上时,将所述盒式燃气罐定位成使得为将可燃气体引入所述引导管 而设置的所述引导管的入口部(84c)靠近以颠倒取向附接至所述燃气罐 保持装置(25)的所述盒式燃气罐(18)的最下方内部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其中,所述 定位装置(123)包括片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其中,所述 盒式燃气罐(18)具有被所述燃气罐盖单元覆盖的大致下半部分(18b)。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有燃气发动机的作业机(10)。在该作业机中,燃气发动机(11)安装在机器本体(15)上并供应有来自盒式燃气罐(18)的可燃气体。燃气罐可拆下地附接至燃气罐保持组件(25)。手柄柱(24)从机器本体向后上方延伸,并具有固定到机器本体上、用于支撑作业机的操作手柄(26)的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30L,30R)。所述盒式燃气罐(18)通过所述燃气罐保持组件(25)安装在所述左侧和右侧手柄支柱(30L,30R)之间。
文档编号B60K15/03GK101439670SQ200810176360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1日
发明者小林秀明, 笹冈雅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