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561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由后轮驱动的电动代步车。 背景4支术
目前,电动代步车一般分为四轮模式与三轮模式,在三轮电动代步车中一般采用两个后 驱动轮、 一个前行走轮与双把转向装置的车架构架,将车座设置在靠近后驱动轮的位置,这 种三轮电动代步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这种三轮电动代步车对于老年人、残疾人或者 其他行动不便的人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只有单手的残疾人根本无法操纵类似电动代步车, 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电动代步车的车速较快,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分为两种, 一种设置有带有通轴的两个行走轮,在通轴 上方设置有座椅部,残疾人通过双手推动两行走轮前行带动整个轮椅向前运动,或由亲人、 医护人员从座椅后部推动轮椅向前运动,可见,操纵该种轮椅需要较好的体力,对残疾人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仅有单手的残疾人根本无法操纵该种轮椅;另一种轮椅为三轮轮椅, 包括一个前行走轮、两个后轮,在前行走轮与两个后轮之间设置有座椅部,在前轮上设置有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两个带齿的轮盘、链子、连接杆与双把转手部,两个轮盘分别设置 在前行走轮与摇手部,两个轮盘通过链子链接在一起,当转动双把转手部时,通过链子带动 前行走轮运动从而推动整个轮椅向前运动,该种轮椅虽然使得部分残疾人可以自己单独出行, 但是,操纵该种轮椅时仍需要耗费大量体力,不方便携带日常生活用品,并且仅有单手的残 疾人也无法操纵该种轮椅。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电动代步车还是轮椅都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老年人、 残疾人或其他行动不便的人等弱势人群的需求,尤其是无法满足仅有单手的残疾人的需求。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设置有操作简便的转向 机构,以提高操纵的简便性,增强乘坐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电动代步车,包括能携带电池的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电池仓或电池固定架,其 中,所述车架后部设置有一个带轮毂电机的后驱动轮,所述电池与所述轮毂电机由控制线路 连接,所述车架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所述车架上部设置有乘坐部,所述车架前部还设
置有与所述乘坐部相适配的踏脚部;两个所述前行走轮配置一单把转向机构。
3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单把转向机构包括单手操纵把手、弯曲部、连接杆、摇臂、 传导连杆与两个含有前端与后端的转向片,所述单手操纵把手、所述弯曲部与所述连接杆自 上而下顺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摇臂呈一定角度铰接在一起,所述摇臂与所 述传导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传导连杆与两个所述前行走轮的轴连线互相平行,两个 所述转向片的后端分别位于所述传导连杆两端并与所述传导连杆铰接在一起,所述转向片的 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行走轮上。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两个所述前行走轮之间设置有一通轴,所述通轴位于所述踏
脚部下方,所述踏脚部位于两个所述前行走轮之间。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乘坐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扶手,所述乘坐部的后端还 设置有一靠背。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单手把手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右侧所述扶手的前端附近。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单手把手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左侧所述扶手的前端附近。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单手把手上还集成设置有一前/后档切换开关与一转动加
速器,所述前/后档切换开关、所述转动加速器与所述轮毂电机由控制线路连接。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乘坐部下方还设置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包括所述电池仓
与一储物仓,所述储物仓位于所述电池仓的前方。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后驱动轮的胎面宽度大于单个所述前行走轮的胎面宽度。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中,所述后驱动轮的轮心与所述通轴两端的连线为一等腰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代步车,打破了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计,采用倒置三轮的车
架,还设置有一单把转向机构,提高了操纵的简便性,增强了乘坐的舒适性,加强了行驶的
安全性,节省了制造成本,并且适当增加了所述腔室,进一步的拓展了所述电动代步车的用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代步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把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进行较为详尽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代步车,如图1所示的,携带电池的车架上设置有一电池仓 15,所述电池放置在电池仓15内,所述车架包括一底座l、 一连接体2与一乘坐部6,所述 底座1、所述连接体2与所述乘坐部6自下而上顺序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后部设置有一个 带轮毂电机的后驱动轮3,所述电池与所述后驱动轮3由控制线路连接,所述底座1前部设置有带有通轴19兼作转向的两个前行走轮4;带有四个连接支柱的所述连接体2由四个固定 点通过螺接或焊接固定连接在所述后驱动轮3与所述前行走轮4之间的所述底座1上,所述 连接体2也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多个所述连接支柱;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一自所 述通轴19上方起呈一定角度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底座1前部两个固定点的踏脚部5,所述踏 脚部5与所述乘坐部6相适配;含前端与后端的所述乘坐部6位于所述连接体2上部,所述 乘坐部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扶手7,其中,两个所述前行走轮配置一单把转向机构,如 图2所示的,所述单把转向机构位于所述车架的前部,用于控制两个所述前行走轮4的运动 轨迹;所述后驱动轮3与两个所述前行走轮4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挡瓦13。由此可见,本实用 新型打破常规的设计理念,采用倒置三轮的车架,大大提高了乘坐的方便性与舒适性,并且 还设置了一单把转向机构,单手就可以操纵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动代步车,尤其适用于仅有
单手的残疾人操纵,是现有技术的极大进步。
如图2所示的,所述单把转向机构包括单手操纵把手8、弯曲部9、连接杆IO、摇臂ll、 传导连杆17与两个含有前端与后端的转向片18,所述单手操纵把手8、所述弯曲部9与所述 连接杆10自上而下顺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杆10与所述摇臂11呈一定角度铰接在一 起,所述摇臂11与所述传导连杆17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传导连杆17与所述通轴19互 相平行,两个所述转向片18的后端分别位于所述传导连杆17两端并与所述传导连杆17铰接 在一起,所述转向片18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行走轮4上,用于控制所述前行走轮4的运 动轨迹。所述单手操纵把手8可以设置在所述乘坐部6右侧的所述扶手7附近,也可以设置 在所述乘坐部6左侧的所述扶手7附近;所述连接杆10外侧还可以设置一管套,所述管套的 下端可以通过螺接或焊接固定在所述底座前部的一个固定点附近,所述管套用于固定并保护 所述连接杆IO。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单把转向机构能便捷的完成所述电动代步车的转 向。
如图1与图2所示的所述电动代步车,所述单手操纵把手8还集成设置有前/后档切换开 关12与转动加速器,所述控制线路将所述前/后档切换开关12、所述转动加速器与所述后驱 动轮3连接在一起;所述前/后切换开关12处于压下状态时,所述电动代步车向前运动;所 述前/后切换开关12处于弹起状态;所述电动代步车还设置有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
一刹车把、 一刹车线与一刹车片,所述刹车把、所述、刹车线与所述刹车片顺序连接,所述
刹车片设置在所述后驱动轮3上,用于对所述后驱动轮3的制动;所述单手操纵把手8还设 置有一所述转动加速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动代步车的车速,使所述电动代步车的车速在0-30 公里/小时之间。
在上述的所述电动代步车中,如图1所示的,所述乘坐部6下方还可以设置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包括电池仓15与储物仓16,所述储物仓16位于所述电池仓15的前方,所述电池 仓15用于放置充电电池,所述储物仓16用于放置日常用品,方便了用户的出行;所述乘坐 部6的后端还可以设置一靠背14,以方便老人、残疾人的乘坐;所述后驱动轮3的胎面宽度
大于单个所述前行走轮4的胎面宽度,提高了所述电动代步车的稳定性与乘坐的舒适性;所
述电动代步车还可以设置有一充电电池,提高了所述电动代步车的便捷性;所述后驱动轮3 的轮心与所述通轴19两端的连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大大提高了所述电动代步车的稳定性;在 所述靠背14与所述扶手7之间还可以设置一安全绳,大大增强了所述电动代步车的安全性。
为了更进一步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现以将所述操纵单手把手8设置在所述乘坐部6右侧 的所述扶手7附近为例进行说明,当按下所述前/后切换开关12并转动所述转动加速器时, 带有轮毂电机的所述后驱动轮3开始向前运动,所述后驱动轮3推动所述车架向前运动;当 将单手操纵把手8自左向右旋转一定角度时,所述单手操纵单手把手8带动所述弯曲部9与 所述连接杆10 —起自左向右旋转,由于所述连接杆10、所述摇臂11、所述传导连杆17与所 述转向片18是铰接的,所以当所述连接杆10自左向右旋转时,所述连接杆10将带动所述摇 臂11、所述传导连杆17与所述转向片18 —起自左向右旋转,进而通过两个所述转向片18 控制两个所述前行走轮4一起向自左向右旋转并前行,完成所述电动代步车的转向,在上述 整个过程中所述传导连杆17与所述通轴19始终处于互相平行的状态。同样的道理,当所述 单手操纵把手8自右向左旋转时,所述弯曲部9、所述连接杆IO、所述摇臂ll、所述传导连 杆17与所述转向片18—起自右向左旋转,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前行走轮4一起自右向左旋转 并前行,完成所述电动代步车的另一个转向。所述前/后切换开关12处于弹起状态时,所述 电动代步车的倒车过程与上述前行过程相似。用户紧握所述刹车把时,所述刹车把牵引所述 刹车线,所述刹车线牵引设置在所述后驱动轮3上的所述刹车片,所述刹车片对所述后驱动 轮制动,完成刹车过程。所述单手操纵把手8设置在所述乘坐部6左侧的所述扶手7附近时, 其控制所述电动代步车转向的原理与上述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代步车,打破常规设计理念,采用倒置三轮的车 架结构,还设置了一单把转向机构,单手就可以操纵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动代步车,极大的 提高了操纵所述电动代步车的便捷性,尤其是大大方便了仅有单手的残疾人对所述电动代步 车的操纵;还设置了呈一定角度的踏脚部与靠背,极大的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适用于老年 人、残疾人或其他行动不便的人等弱势人群,尤其适用于仅有单手的残疾人;并且还设置一 储物仓用于储存日常用品,比如雨伞、蔬菜等物品,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出行。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各较佳实施例描述的较为详细,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受本实用新型的启示进行简 单替换、组合或变形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代步车,包括能携带电池的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电池仓或电池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设置有一个带轮毂电机的后驱动轮,所述电池与所述轮毂电机由控制线路连接,所述车架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所述车架上部设置有乘坐部,所述车架前部还设置有与所述乘坐部相适配的踏脚部;两个所述前行走轮配置一单把转向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把转向机构包括单手操纵把手、弯曲部、连接杆、摇臂、传导连杆与两个含有前端与后端的转向片,所述单手操纵把手、所 述弯曲部与所述连接杆自上而下顺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摇臂呈一定角度铰 接在一起,所述摇臂与所述传导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传导连杆与两个所述前行走轮 的轴连线互相平行,两个所述转向片的后端分别位于所述传导连杆两端并与所述传导连杆铰 接在一起,所述转向片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前行走轮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行走轮之间设置有一通轴,所述通轴位于所述踏脚部下方,所述踏脚部位于两个所述前行走轮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扶手,所述乘坐部的后端还设置有一靠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手把手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右侧所述扶手的前端附近。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手把手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左侧所述扶手的前端附近。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手把手上还集成设置有一前/后档切换开关与一转动加速器,所述前/后档切换开关、所述转动加速器与所述轮 毂电机由控制线路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部下方还设置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包括所述电池仓与一储物仓,所述储物仓位于所述电池仓的前方。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轮的胎面宽度大于单个所述前行走轮的胎面宽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轮的轮心与所述通轴两端的连线为一等腰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代步车,包括能携带电池的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电池仓或电池固定架,其中,所述车架后部设置有一个带轮毂电机的后驱动轮,所述电池与所述轮毂电机由控制线路连接,所述车架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所述车架上部设置有乘坐部,所述车架前部还设置有与所述乘坐部相适配的踏脚部;两个所述前行走轮配置一单把转向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置三轮的车架结构,并且还在车架上设置有单把转向机构,从而提高了操纵的简便性,增强了乘坐的舒适性,加强了行驶的安全性,节省了制造成本,并且适当增加一腔室,进一步的拓展了所述电动代步车的用途。
文档编号B60K7/00GK201276009SQ20082002696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薛明亮 申请人:薛明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