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避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776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避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尤其是一种车载避险 器,特别适于载重汽车应用。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途中经常遇到刹车失灵而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载重汽 车下长坡、陡坡时,其公知制动装置的刹车片极易发热、发软,以至 刹车失灵,即使采取抢挡等应急措施也无济于事,导致车毁人亡的概 率极高。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它能在刹车失 灵瞬间紧急制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方案包括车底板、变速箱 组成,它还包括固定轴、抱板、液压缸、油管、操作手柄、多路阀、 油箱、齿轮泵组成;设置在车底板与车轮之间的抱板,其一端用固定 轴固定于车底板下、另一端用液压缸倾斜固定于车底板下,液压缸活 塞升降,可使抱板离合车轮;将设置在驾驶室内带有操作手柄的多路 阀用油管连接液压缸;设置在车底板下的油箱分别用油管与变速箱的 齿轮泵、多路阀连接用油管连接油箱与多路阀,形成回油路;用油管连接齿轮泵与多路阀,形成高压油路。
本实用新型因为在车底板与车轮之间设置抱板、固定轴和液压 缸,液压缸活塞升降,可使抱板绕固定轴抱合车轮,所以能快速地制 动汽车;同时由于利用车载变速箱、车底板并设置了多路阀及其操作 手柄、油箱、齿轮泵及其连接油管,所以自成独立系统;此外由于不
改变原车制动装置,所以丝毫不影响原车性能。
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避险器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载避险器的固定轴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车载避险器的另一种抱板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识表示
l.车轮2.车底板3.固定轴3a.固定座3b.轴套3c.轴芯 4.抱板5.液压缸6.油管7.操作柄8.多路阀9.油箱10.齿 轮泵ll.变速箱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方案包括车底板2、变速箱11组 成,它还包括固定轴3、抱板4、液压缸5、油管6、操作手柄7、 多路阀8、油箱9、齿轮泵10组成;设置在车底板2与车轮1之间的 抱板4,其一端用固定轴3固定于车底板2下、另一端用液压缸5倾 斜固定于车底板2下,液压缸5活塞升降,可使抱板4离合车轮1;将设置在驾驶室内带有操作手柄7的多路阀8用油管6连接液压缸5;
设置在车底板2下的油箱9分别用油管6与变速箱11的齿轮泵10、
多路阀8连接;用油管6连接油箱9与多路阀8,形成回油路;用油
管6连接齿轮泵10与多路阀8,形成高压油路。
所述的固定轴3包括固定座3a、轴套3b、轴芯3c组成;轴芯
3c至少套有2个轴套3b,轴芯3c —端设有连接车底板2的固定座
3a;轴套3b连接抱板4。
所述的抱板4为上层钢板、下层橡胶板的双层板。
利用变速箱11与齿轮泵10间的取力箱的开关,可控制车载避险
器是否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避险器,它包括车底板〔2〕、变速箱〔11〕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固定轴〔3〕、抱板〔4〕、液压缸〔5〕、油管〔6〕、操作手柄〔7〕、多路阀〔8〕、油箱〔9〕、齿轮泵〔10〕组成;设置在车底板〔2〕与车轮〔1〕之间的抱板〔4〕,其一端用固定轴〔3〕固定于车底板〔2〕下、另一端用液压缸〔5〕倾斜固定于车底板〔2〕下,液压缸〔5〕活塞升降,可使抱板〔4〕离合车轮〔1〕;将设置在驾驶室内带有操作手柄〔7〕的多路阀〔8〕用油管〔6〕连接液压缸〔5〕;设置在车底板〔2〕下的油箱〔9〕分别用油管〔6〕与变速箱〔11〕的齿轮泵〔10〕、多路阀〔8〕连接;用油管〔6〕连接油箱〔9〕与多路阀〔8〕,形成回油路;用油管〔6〕连接齿轮泵〔10〕与多路阀〔8〕,形成高压油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避险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轴 〔3〕包括固定座(3a〕、轴套〔3b〕、轴芯(3c〕组成;轴芯(3c〕至少套有2个轴套〔3b〕,轴芯(3c〕 一端设有连接车底板(2〕的固 定座(3a〕;轴套〔3b〕连接抱板〔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避险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抱板 (4〕为上层钢板、下层橡胶板的双层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尤其是一种车载避险器。它包括车底板、变速箱组成,它还包括固定轴、抱板、液压缸、油管、操作手柄、多路阀、油箱、齿轮泵组成;设置在车底板与车轮之间的抱板,其一端用固定轴固定于车底板下、另一端用液压缸倾斜固定于车底板下,液压缸活塞升降,可使抱板离合车轮;将设置在驾驶室内带有操作手柄的多路阀用油管连接液压缸;设置在车底板下的油箱分别用油管与变速箱的齿轮泵、多路阀连接;用油管连接油箱与多路阀,形成回油路;用油管连接齿轮泵与多路阀,形成高压油路。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快速地制动汽车、自成独立系统等优点。特别适于载重汽车应用。
文档编号B60T1/04GK201151380SQ20082010125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4日
发明者王洪祥 申请人:王洪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