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防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490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防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设于车辆前后护杠罩壳内或防 撞架上的车辆防撞器。
技术背景
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生产经营、生活出行等活动密不 可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数量不断增加,道路条件优越下的快速与超 速或人车抢道、洒后驾驶、精神疲劳、操作失控以及汽车机械故障、驾驶人员 的错误判断及技术程度等,使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 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制造车祸的灾难。而车祸的发生大多是车与车的碰撞造成, 而碰撞又多发生在汽车的前部或后部,即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且基本上是在 有效的刹车距离内的惯性相撞,无法避免,且这种相撞又多发于人口稠密、车 辆拥挤的城市,哪怕是轻微的碰撞都会即刻引发交通堵塞。
为解决车辆的防撞问题,早在六十年代未,美国旁迪克汽车的前保险杠及 其他一些国家的汽车的前后保险杠都采用过整体泡沫蒙复金属内骨架的结构, 但终因结构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冲撞易损而不能普及应用。而目前通用的汽 车前后护杠仍是采用金属板加工程塑料外壳,也有不少车型加装金属管防撞 架,借助护扛或防撞架自身的强度来抵挡碰撞冲击力,其虽有一定防撞功能, 但都属于硬性即刚性碰撞,无法缓冲碰撞力,当碰撞力超过护杠或防撞架本身 听能抵挡的力量,则不但护杠或防撞架会凹陷变形,严重时更会使汽车毁损, 进而危及车内人员安全。另外,上述护扛或防撞架在被碰撞后,均无法恢复原 状,即使是微小的凹陷变形,也会影响汽车的整体美观,使用时非常不理想。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防撞器,该车辆防撞器能将刚性碰撞 转变成柔性碰撞,有效缓冲碰撞力,且碰撞后能恢复原状。
一种车辆防撞器,使用时设于车辆前、后护杠罩壳内或防撞架上,其特征 在于该车辆防撞器包括弹性腔室以及设于弹性腔室内的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装设于车辆前、后护杠罩壳或防撞架上,当车辆发生碰 撞时,借助防撞器的弹性腔室和缓冲层,两次缓冲并吸收撞击时产生的碰撞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撞击力,将刚性碰撞转变成柔性碰撞,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安 全;另外,防撞器的弹性腔室在碰撞后不会留下凹陷变形的痕迹,可以自动恢 复原状,降低车辆变形的风险,节约车辆维修费用。
所述缓冲层由高弹力、高分散力天然橡胶或海绵材料制成,弹性好,形变大。
所述缓冲层具有60%的压缩形变。
所述弹性腔室由橡胶外套以及与其配合的固定橡胶底板构成,借助橡胶外 套形成防撞器的第一缓冲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车辆防撞器,包括弹性腔室以及设于弹性腔室内的缓冲 层2。该缓冲层2由高弹力、高分散力天然橡胶或海绵材料制成,缓冲层2具 有60%的压縮形变。所述弹性腔室由橡胶外套11以及与其配合的固定橡胶底 板12构成,固定橡胶底板12上设有螺栓3,使用时通过该螺栓3将车辆防撞 器装设于车辆前、后护杠罩壳内或防撞架上。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防撞器,使用时设于车辆前、后护杠罩壳内或防撞架上,其特征在于该车辆防撞器包括弹性腔室以及设于弹性腔室内的缓冲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由 高弹力、高分散力天然橡胶或海绵材料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具 有60%的压縮形变。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车辆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弹性腔室由橡胶外套以及与其配合的固定橡胶底板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防撞器,设于车辆前、后护杠罩壳内或防撞架上,其特征在于该车辆防撞器包括弹性腔室以及设于弹性腔室内的缓冲层。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辆前、后护杠罩壳或防撞架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借助防撞器的弹性腔室和缓冲层,两次缓冲并吸收撞击时产生的碰撞力,将刚性碰撞转变成柔性碰撞,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防撞器的弹性腔室在碰撞后不会留下凹陷变形的痕迹,可以自动恢复原状,降低车辆变形的风险,节约车辆维修费用。
文档编号B60R19/22GK201400147SQ20092005561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3日
发明者伍锦源 申请人:伍锦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