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两栖三轮电动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778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两栖三轮电动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两栖三轮电动轿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轿车都是双驱动,双转向、驱动很复杂,导致使用成本高,双转向不能使其 灵活、互不牵制、不能扭驱达90度就地转弯,安全也不是很稳定,不可以驾驶于陆水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两栖三轮电动轿车,它由安全防爆轮胎、高 速马达、副马达、单驱动、单转向、封闭式车体、高能电磁组成,能使驱动简化,从而减少成 本,单转向使其灵活互不牵制,扭驱达90度可就地转弯;安全稳定、灵活、可驾驶于陆水之 中、节能环保零排放。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封闭式 车体设计,将前单驱动轮设在车体前的中部;使车体前部没有传统双轮裸露部位,后双轮底 盘以上车轮裸露部分被设计在车门内。这样使其车外观矩型完整、美观、流畅、提高安全感。 (二)单驱动轮和高速马达、副马达为一体,高速马达设在轮内,副马达悬挂在高速马达的 外则;单转向使其灵活互不牵制,扭驱达90度可就地转弯,加之车尾部水下涡轮桨可驾驶 于陆水之中。具体采用一下技术方案它是由主驱动1和车身13、涡轮桨14组成;主驱动 1设置在车身13前端,涡轮桨14设置在车身13的后端。 所述的主驱动1是由是由减震器2、轴承3、转向齿4、万向节5、卡簧6、簧7、大驱 动齿8、马达9、小驱动齿10、轮胎11和小驱动齿12组成;减震器2设置在轴承3的外侧, 转向齿4设置在万向节5 —侧,卡簧6设置在簧7的上方;轮胎11的内部设置有大驱动齿 8、马达9、小驱动齿10和小驱动齿12,马达9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内侧,小驱动齿10设置 在大驱动齿8的左侧,小驱动齿12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以马达9带动整 个前车轮运转。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新型的两栖三轮电动轿车,它由安全防爆轮 胎、高速马达、副马达、单驱动、单转向、封闭式车体、高能电磁组成,能使驱动简化,从而减 少成本,单转向使其灵活互不牵制,扭驱达90度可就地转弯;安全稳定、灵活、可驾驶于陆 水之中、节能环保零排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驱动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l-2,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主驱动1和车身13、涡轮桨14组成;主驱动1设置在车身13前端,涡轮桨14设置在车身13的后端。 所述的主驱动1是由减震器2、轴承3、转向齿4、万向节5、卡簧6、簧7、大驱动齿
8、 马达9、小驱动齿10、轮胎11和小驱动齿12组成;减震器2设置在轴承3的外侧,转向齿 4设置在万向节5 —侧,卡簧6设置在簧7的上方;轮胎11的内部设置有大驱动齿8、马达
9、 小驱动齿10和小驱动齿12,马达9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内侧,小驱动齿10设置在大驱动 齿8的左侧,小驱动齿12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以马达9带动整个前车轮 运转。 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新型的两栖三轮电动轿车,它由安全防 爆轮胎、高速马达、副马达、单驱动、单转向、封闭式车体、高能电磁组成,能使驱动简化,从 而减少成本,单转向使其灵活互不牵制,扭驱达90度可就地转弯;安全稳定、灵活、可驾驶 于陆水之中、节能环保零排放。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的两栖三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驱动(1)和车身(13)、涡轮桨(14)组成;主驱动(1)设置在车身(13)前端,涡轮桨(14)设置在车身(13)的后端;所述的主驱动(1)是由减震器(2)、轴承(3)、转向齿(4)、万向节(5)、卡簧(6)、簧(7)、大驱动齿(8)、马达(9)、小驱动齿(10)、轮胎(11)和小驱动齿(12)组成;减震器(2)设置在轴承(3)的外侧,转向齿(4)设置在万向节(5)一侧,卡簧(6)设置在簧(7)的上方;轮胎(11)的内部设置有大驱动齿(8)、马达(9)、小驱动齿(10)和小驱动齿(12),马达(9)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内侧,小驱动齿(10)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左侧,小驱动齿(12)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右侧。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两栖三轮电动车,它涉及一种两栖三轮电动车。主驱动(1)设置在车身(13)前端,涡轮桨(14)设置在车身(13)的后端;主驱动(1)是由减震器(2)、轴承(3)、转向齿(4)、万向节(5)、卡簧(6)、簧(7)、大驱动齿(8)、马达(9)、小驱动齿(10)、轮胎(11)和小驱动齿(12)组成;马达(9)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内侧,小驱动齿(10)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左侧,小驱动齿(12)设置在大驱动齿(8)的右侧;以马达(9)带动整个前车轮运转。本实用新型单驱动、单转向,能使驱动简化,从而减少成本,单转向使其灵活互不牵制扭驱达90度可就地转弯;安全稳定、灵活、可驾驶于陆水之中、零排放。
文档编号B60F3/00GK201516792SQ20092016036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
发明者刘晓旭 申请人:刘晓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