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物箱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47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杂物箱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杂物箱组件。
背景技术
各类车辆通常都配备有用于盛放物品的杂物箱,而杂物箱通常装设在仪表板本体 所设有的安装空间内。图1为现有的汽车副驾驶处仪表板本体的后视图,现结合图1对现 有的汽车副驾驶处仪表板本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如下仪表板本体10通常为凸起的空 心壳体,在仪表板本体10对应副驾驶位置处,具有可供杂物箱本体置入空心壳体内的开口 101,且该开口 101左右两侧分别向空心壳体内延伸有可与杂物箱本体两侧壁接触的两侧 缘102,那么,仪表板本体10上设有的开口 101、以及开口 IOI两侧壁向凸起壳体内延伸的 两侧缘102就构成了安装空间。 图2为现有的汽车杂物箱的结构示意图,现结合图2,对现有的汽车杂物箱的结构 进行说明,具体如下杂物箱本体20通常为上端开口具有一定容纳空间且可填充于仪表板 本体10开口 101中的壳体。杂物箱本体20的下边缘与仪表板本体10副驾驶位置处的一 开口面下边缘转动连接,当开启杂物箱时,通常会对杂物箱本体10施加一背向仪表板本体 10方向的外力,杂物箱本体20自仪表板本体10开口面向空心壳体外翻转。为了防止在开 启杂物箱时杂物箱本体20全部翻转至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外,杂物箱本体20的左右 两侧壁201靠近仪表板本体10开口 101两侧壁的表面,会设有防止杂物箱本体20沿开启 方向从仪表板本体10的开口 101脱落的限位结构202,杂物箱本体20的左右两侧壁201延 伸出的限位结构202可分别卡在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内的前述两侧缘102,从而实现 对杂物箱的双边限位。 图3为现有的杂物箱与仪表板本体的装配示意图。如图3所示,若由于加工误差 导致杂物箱本体20左右两侧壁201延伸出的两限位结构202的尺寸过大,在杂物箱本体20 安装于仪表板本体10的开口 101中时,杂物箱本体20左右两侧壁201的限位结构202对 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内的前述两侧缘102施加一定的应力,从而损坏仪表板本体10 的空心壳体内的前述两侧缘102。而且,由于双边的限位结构203与杂物箱一体,因而也难 以通过对模具的修改而调整限位结构203。 综上所述,现有杂物箱的限位结构易损坏仪表板本体、且不易更改。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物箱组件,该杂物箱组件不易 损坏仪表板本体且容易更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种杂物箱组件,包括 收容于仪表板本体空心壳体内的杂物箱本体,其下边缘与仪表板本体副驾驶位置 处的一开口面下边缘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杂物箱本体可自所述开口面向空心壳体外翻转;[0010] 所述杂物箱本体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具有通孔; 所述侧壁具有的通孔,卡接有可在杂物箱本体向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所述开口面
向内延伸的侧缘接触的挡块,用以防止所述杂物箱本体全部翻转至所述空心壳体外。 所述挡块包括 贴附于所述杂物箱本体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内的底座; 自所述底座向所述杂物箱本体外延伸、穿过所述侧壁具有的通孔并可在杂物箱本 体向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所述侧缘接触的接触部; 自所述接触部平行于所述侧壁所在平面延伸、并贴附于所述侧壁外与所述底座对 该侧壁施加夹紧力的固持部。 所述固持部与所述侧壁接触的一面具有一凸起; 所述侧壁进一步具有可收容所述凸起、以防止所述挡块在平行于所述侧壁方向上 滑动的定位孔。 所述接触部外包裹有缓冲垫。 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杂物箱组件,包括收容于仪表板 本体空心壳体内的杂物箱本体,其下边缘与仪表板本体副驾驶位置处的一开口面下边缘转 动连接、以使所述杂物箱本体可自仪表板本体开口面向空心壳体外翻转;该杂物箱组件的 杂物箱本体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具有通孔;侧壁具有的通孔卡接有可在杂物箱本体向空
心壳体外翻转时与仪表板本体开口面向内延伸的侧缘接触的挡块,用以防止杂物箱本体全 部翻转至仪表板本体的空心壳体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杂物箱组件,该杂物箱组件至少包 含一个可拆卸的独立的限位结构,具有较大的误差容忍度,如果存在误差,也不会由于同时 满足仪表板本体两侧缘的装配需求而对两侧缘施加应力,从而避免了限位结构对仪表板本 体的损坏;由于杂物箱组件至少包含一个可拆卸的独立的限位结构,因而在需要调整限位 结构时,只需要修改单独针对限位结构的模具即可,从而使得限位结构易更改。

图1为现有的汽车副驾驶处仪表板本体的后视图。 图2为现有的汽车杂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杂物箱与仪表板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杂物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挡块与杂物箱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杂物箱本体、挡块及仪表板本体装配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杂物箱本体、挡块及仪表板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杂物箱组件,包括收容于仪表板本体空心壳体内的杂物箱本体,其下边缘与仪表板本体副驾驶位置处的一开口面 下边缘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杂物箱本体可自仪表板本体开口面向空心壳体外翻转;该杂物 箱组件的杂物箱本体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具有通孔;侧壁具有的通孔卡接有可在杂物箱 本体向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仪表板本体开口面向内延伸的侧缘接触的挡块,用以防止杂物 箱本体全部翻转至仪表板本体的空心壳体外。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杂物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杂
物箱组件中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挡块与杂物箱本体的装配
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杂物箱本体、挡块及仪表板本体装配的俯视图。图
8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中杂物箱本体、挡块及仪表板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现结合图4、图5、图6、图7及图8,对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具
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杂物箱组件装配于图1所示的副驾驶位置处的仪表板本体的开口中, 包括杂物箱本体30和挡块40。 杂物箱本体30收容于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内;杂物箱本体30的下边缘与仪 表板本体10副驾驶位置处的一开口面的下边缘转动连接,杂物箱本体30可自仪表板本体 10的开口面向空心壳体外翻转。 杂物箱本体30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一侧壁301具有一通孔302 ;该通孔302所在侧 壁301还具有一定位孔303 ;杂物箱本体30平行于翻转方向的另一侧壁301靠近仪表板本 体10开口 101侧壁的一面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向杂物箱本体30外延伸出一限位部304, 可在杂物箱本体30向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所述仪表板本体10的开口面 向内延伸的侧缘102接触,以防止杂物箱本体30全部翻转至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外。 或者,杂物箱本体30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两侧壁301的结构相同,两侧壁301都具有一通孔 302和一定位孔301。 挡块40卡接于杂物箱本体30 —侧壁301的通孔302,可在杂物箱本体30向仪表 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仪表板本体10的开口面向内延伸的侧缘102接触,以防 止杂物箱本体30全部翻转至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外。若杂物箱本体30两侧壁301 都具有通孔302,则每一挡块40卡接于杂物箱本体30每一侧壁301的通孔302 ;若杂物箱 本体30 —侧壁301具有通孔302,另一侧壁具有限位部304,则挡块40卡接于杂物箱本体 30的侧壁301的通孔302。 挡块40包括底座401、接触部402和固持部403 ;挡块40还包括凸起404和缓冲 垫405。 底座401贴附于杂物箱本体30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内,也就是贴附于挡块40 所固定的杂物箱本体30内壁;接触部402自底座401向杂物箱本体30外延伸,穿过杂物箱 本体30侧壁301的通孔302并可在杂物箱本体30向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外翻转时 与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内的一侧缘102接触;固持部403自接触部402平行于杂物 箱本体30侧壁301的通孔302所在平面延伸,贴附于杂物箱本体30侧壁301夕卜、且与底座 401对杂物箱本体30通孔302所在侧壁301施加夹紧力。 凸起404位于固持部403与杂物箱本体30侧壁301接触的一面,当挡块40卡接 于杂物箱本体30侧壁301的通孔302时,固持部403上的凸起404收容于杂物箱本体30该侧壁301的定位孔303中;收容凸起404的定位孔303可防止挡块40沿平行于侧壁301 的方向上滑动。 缓冲垫405包覆于接触部402外,缓解杂物箱本体30翻转时接触部402对仪表板 本体10的侧缘102产生的冲击力,减小杂物箱本体30翻转时接触部402与仪表板本体10 的侧缘102产生的碰撞声;缓冲垫405可以为橡胶垫。 若杂物箱本体30的一侧壁301具有一通孔302,另一侧由杂物箱本体30外壁向外 延伸出一限位部304,当杂物箱本体30安装于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内时,杂物箱本体 30被置于仪表板本体10的开口 101内,杂物箱本体30的一侧壁301向外延伸出的限位部 304与仪表板本体10空心壳体内的侧缘102接触;在杂物箱本体30的另一侧壁301,挡块 40的底座401贴附于杂物箱本体30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301内内表面,挡块40的固持 部403对通孔302所在侧壁301施加夹紧力,凸起404收容于通孔302所在侧壁301的定 位孔303中,此时,穿过通孔302且外部包覆有缓冲垫405的挡块40的接触部402与仪表 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的另一侧缘102接触。本实施例中,只需要满足具有限位部304的一 侧与仪表板本体10的侧缘102间的装配,就可通过调整装配于杂物箱本体30另一侧的挡 块40轻松完成整个杂物箱本体30与仪表板本体10的装配。本实施例中的杂物箱组件具 有单边限位结构,在安装杂物箱时,只需满足该限位结构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的装配,具 有较大的误差容忍度,且在安装过程中,不会由于同时满足两侧缘而对两侧缘施加应力,从 而避免限位结构对仪表板本体的损坏。 若杂物箱本体30的两侧壁301都具有一通孔302,当杂物箱本体30安装于仪表 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内时,杂物箱本体30被置于仪表板本体10的开口 101内,每一挡块 40的固持部403对通孔302所在侧壁301施加夹紧力,每一凸起404收容于通孔302所在 侧壁301的定位孔303中,此时,穿过通孔302且外部包覆有缓冲垫405的每一接触部402 与仪表板本体10的空心壳体的每一侧缘102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需要满足特 定的限位结构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的装配,可通过调整装配于杂物箱本体30另一侧的挡 块40轻松完成整个杂物箱本体30与仪表板本体10的装配。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都为 可拆卸的独立限位结构,在安装杂物箱时,只需要满足杂物箱本体能够置于仪表板本体的 开口中,就可完成杂物箱的安装,具有更大的误差容忍度;且本实施例的杂物箱组件不会由 于安装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两侧缘而对两侧缘施加应力,从而避免限位结构对仪表板本体 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杂物箱组件至少包含一个可拆卸的独立的限位结 构,具有较大的误差容忍度,如果存在误差,也不会由于同时满足仪表板本体两侧缘的装配 需求而对两侧缘施加应力,从而避免了限位结构对仪表板本体的损坏。由于杂物箱组件至 少包含一个可拆卸的独立的限位结构,因而在需要调整限位结构时,只需要修改单独针对 限位结构的模具即可,从而使得限位结构易更改。由于在可拆卸的独立的限位结构中增加 了缓解限位结构与仪表板本体侧缘冲击力的缓冲垫,当开启杂物箱时,缓冲垫能够防止限 位结构与前述侧缘碰撞产生异响。 综上所述,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杂物箱组件,包括收容于仪表板本体空心壳体内的杂物箱本体,其下边缘与仪表板本体副驾驶位置处的一开口面下边缘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杂物箱本体可自所述开口面向空心壳体外翻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箱本体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具有通孔;所述侧壁具有的通孔,卡接有可在杂物箱本体向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所述开口面向内延伸的侧缘接触的挡块,用以防止所述杂物箱本体全部翻转至所述空心壳体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物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包括 贴附于所述杂物箱本体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内的底座;自所述底座向所述杂物箱本体外延伸、穿过所述侧壁具有的通孔并可在杂物箱本体向 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所述侧缘接触的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平行于所述侧壁所在平面延伸、并贴附于所述侧壁外与所述底座对该侧 壁施加夹紧力的固持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杂物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侧壁接触的一 面具有一凸起;所述侧壁进一步具有可收容所述凸起、以防止所述挡块在平行于所述侧壁方向上滑动 的定位孔。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杂物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外包裹有缓冲垫。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杂物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杂物箱组件,包括收容于仪表板本体空心壳体内的杂物箱本体,其下边缘与仪表板本体副驾驶位置处的一开口面下边缘转动连接、以使杂物箱本体可自仪表板本体开口面向空心壳体外翻转;杂物箱本体平行于翻转方向的侧壁还具有通孔;侧壁具有的通孔卡接有可在杂物箱本体向空心壳体外翻转时与所述开口面向内延伸的侧缘接触的挡块,用以防止杂物箱本体全部翻转至空心壳体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杂物箱组件,避免了安装杂物箱时限位结构对仪表板本体的损坏;由于杂物箱组件至少包含一个可拆卸的独立的限位结构,如果存在误差则只需要修改针对限位结构的模具,从而使得限位结构易更改。
文档编号B60R7/06GK201494373SQ20092026726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1日
发明者周安勇, 彭军军, 杨晶 申请人: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