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腿液压系统、支腿装置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47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腿液压系统、支腿装置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腿液压系统;本实用新型另涉及 一种包括该支腿液压系统的支腿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支腿装置的工程机 械。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领域,支腿是汽车起重机底盘的重要结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起重机 支撑起来,使轮胎脱离地面,并使起重机保持水平,此时起重机方能进行起重作业。而支腿 要将起重机支撑起来,需要支腿液压系统为其提供动力。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支腿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的支腿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14、液压油箱15、垂直油缸(图中未示 出)、水平油缸(图中未示出)、压力油管11和回油管12等结构件。在上述结构件中,垂直 油缸和水平油缸统称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共有四组;垂直油缸的功能是驱动起重机 底盘支腿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并用于支撑起重机自身的重量和承受竖直方向上的压力;水 平油缸的功能是驱动所述支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并承受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压力油管 11是从液压泵14压力油口到液压阀和执行元件之间的管路,回油管12是执行元件到液压 油箱15之间的管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管路布置方法是压力油管11和回油管12分别布置在
起重机车架两侧,一侧是压力油管ll,分别连接有四块支腿电磁阀13,每块支腿电磁阀13
连接一组水平油缸和垂直油缸,从而为其提供压力油;另外一侧是回油管12,同样是与所
述四块支腿电磁阀13连接,从而供所述水平油缸和垂直油缸相应腔体中的液压油回油。 在支腿液压系统中,现有的管路设计和布置方法具有如下缺点 第一,四组液压油缸共用同一个压力油管11和回油管12,使得管路内液压油流量
较大,因而压力损失较大,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增大了能量的消耗。 第二,四组液压油缸均由同一压力油管11供油,并且各组液压油缸与液压泵14之
间的压力油管11的长度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四组油缸执行动作出现先后次序,并且第一组
执行动作的液压油缸与最后一组执行动作的液压油缸之间时间间隔比较大,从而延长了支
腿操作时间,因而同样会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增大能量消耗。 第三,压力损失增大和支腿作业时间延长,这两个缺陷会导致发动机消耗燃油增 多,从而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腿液压系统,该支腿液压系统能够提 高其工作效率,并降低其能量消耗;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 该支腿液压系统的支腿装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支腿 装置的工程机械。[001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支腿液压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 括驱动所述支腿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压力油管供油,并通过回油管回油;所述压 力油管和所述回油管具有两组;位于所述工程机械车架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一组中 的压力油管供油,并通过同组中的回油管回油;位于车架另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二 组中的压力油管供油,并通过同组中的回油管回油。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压力油管和回油管,与所述第二组压力油管和回油管分别大 体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位于所述车架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与其同侧的所述压 力油管供油,并通过与其同侧的所述回油管回油。 优选地,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有支腿电磁阀,所述压力油管通过所述支腿电磁阀供 油,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支腿电磁阀回油。 优选地,所述液压油缸具有四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每一组所述 液压油缸包括一个水平油缸和一个竖直油缸。 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腿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 述的支腿液压系统。 再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所述的支 腿装置。 优选地,具体为汽车起重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液压系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其压力油管和回油管具 有两组;位于所述工程机械车架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一组中的压力油管供油,并通 过同组中的回油管回油;位于车架另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二组中的压力油管供油, 并通过同组中的回油管回油。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所有各组液压油缸共用同一压力油管和回油管的结构设计,上 述技术方案将压力油管和回油管分为两组,并分别为车架两侧的液压油缸供油和供其回 油,因而显著降低了每一组管路内液压油的流量,减少了压力损失,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 提高了支腿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液压油缸包括垂直油缸和水平油缸;垂直油缸和水平油 缸具有四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车架的两侧,即每一侧均设有两组垂直油缸和水平油缸。在 此基础上,两组所述压力油管和所述回油管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位于所述车 架一侧的所述水平油缸和所述垂直油缸,通过位于同侧的所述压力油管供油,并通过位于 同侧的回油管回油。 在上述改进方式中,每一侧管路只连接同侧的垂直油缸和水平油缸,为其提供压 力油和供其回油,车架两侧的管路是以对称方式布置。这种结构设置使得第一组执行动作 的液压油缸与最后一组执行动作的液压油缸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因而縮短了支腿操作时 间,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降低了能量消耗。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支腿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支腿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支腿液压系统,该支腿液压系统能够提高其工作效 率,并降低其能量消耗;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核心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支腿液压系统的支腿装 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核心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支腿装置的工程机械。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支腿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液压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括驱动 所述支腿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回油管22回油;压力油 管21和回油管22具有两组;位于所述工程机械车架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一组中的压 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同组的回油管22回油;位于车架另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另一组 中的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同组的回油管22回油。 在上段中,工程机械具体可以为汽车起重机;当然,其他类型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 提供的支腿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四组液压油缸共用同一个压力油管11和回油管12,使 得管路内液压油流量较大,因而压力损失较大。 相对于该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液压系统将压力油管 21和回油管22分为两组,并分别为车架两侧的液压油缸供油和供其回油,因而显著降低了 每一组管路内液压油的流量,减少了压力损失,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支腿液压系统 的工作效率。 请参考图2,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液压油缸作具体设置,从而得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 具体地,所述液压油缸包括水平油缸和垂直油缸;所述水平油缸和所述垂直油缸 具有四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 当然,所述液压油缸仅仅为一个油缸,比如为一个水平油缸、垂直油缸或者其他类 型的油缸,显然这种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水平油缸和所述垂直油缸的个数并不受本说明书的限制,六组、八组甚至更 多组水平油缸和垂直油缸,也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2,在上述第二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作进一步改进,从而得到本实用新 型的第三种实施例。 具体地,在第三种实施例中,液压油缸包括垂直油缸和水平油缸;垂直油缸和水平 油缸具有四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车架的两侧,即每一侧均设有两组垂直油缸和水平油缸。 在此基础上,两组压力油管21和回油管22也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位于所述车 架一侧的所述水平油缸和所述垂直油缸,通过位于同侧的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位于同 侧的回油管22回油。 在上述改进方式中,每一侧管路只连接同侧的垂直油缸和水平油缸,为其提供压 力油和供其回油,车架两侧的管路是以对称方式布置。这种结构设置使得第一组执行动作 的液压油缸与最后一组执行动作的液压油缸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因而縮短了支腿操作时 间,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降低了能量消耗。[0038] 请参考图2,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每一组所述水平油缸和所述垂直油缸均连接 有支腿电磁阀23,压力油管21通过支腿电磁阀23供油,回油管22通过支腿电磁阀23回 油。 每一块支腿电磁阀23控制一个水平油缸和垂直油缸,压力油管21中的压力油通 过支腿电磁阀23进入所述水平油缸和所述垂直油缸的相应腔体,从而驱动油缸伸长或收 縮;回油过程中,液压油从水平油缸和垂直油缸的相应腔体中流出,通过所述支腿电磁阀 23进入回油管22中,进而流入液压油箱25中。 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油箱25贮存系统 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液压油,同时该液压油箱25还起到散发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 热量,促进油液中空气分离及消除泡沫的作用。 再者,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液压系统具有液压泵24,压力油从液 压泵24的压力油口流出,从而进入分别位于车架两侧的压力油管21 。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装置包括上述任一个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支腿液压系 统;该支腿液压系统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支腿装置;该工程机械的 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具体地,所述工程机械可以为汽车起重机,该汽车起重机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 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液压系统、支腿装置及工程机械进行了详细介 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 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支腿液压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括驱动所述支腿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回油管(22)回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油管(21)和所述回油管(22)具有两组;位于所述工程机械车架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一组中的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同组中的回油管(22)回油;位于车架另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二组中的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同组中的回油管(22)回油。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压力油管(21)和回油 管(22),与所述第二组压力油管(21)和回油管(22)分别大体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 位于所述车架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与其同侧的所述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与其 同侧的所述回油管(22)回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有支腿电磁阀 (23),所述压力油管(21)通过所述支腿电磁阀(23)供油,所述回油管(22)通过所述支腿 电磁阀(23)回油。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具有四 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每一组所述液压油缸包括一个水平油缸和一个竖 直油缸。
5. —种支腿装置,用于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 腿液压系统。
6. —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腿装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具体为汽车起重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腿液压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括驱动所述支腿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回油管(22)回油;所述压力油管(21)和所述回油管(22)具有两组;位于所述工程机械车架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一组中的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同组中的回油管(22)回油;位于车架另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第二组中的压力油管(21)供油,并通过同组中的回油管(22)回油。该支腿液压系统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并降低其能量消耗。本实用新型另公开了一种包括该支腿液压系统的支腿装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该支腿装置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具体可以为汽车起重机。
文档编号B60S9/10GK201530365SQ20092026746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刘东宏, 史飞, 曹培雷 申请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