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智能化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073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智能化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轮胎安全系统,尤其是一种轮胎智能化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因轮胎欠压和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先后有很多轮胎主动安全方面的产品和技术出现,但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防爆气门嘴、防爆气门芯、防爆气门嘴帽只能防止爆胎,不能对欠压进行报警;TPMS胎压自动监测系统只能对欠压进行报警,不具有防爆胎功能,即使是欠压报警也不能区分是慢泄气还是快泄气,还无法对更换的轮胎进行识别定位,加之是不断的检测发送信号,电池的使用寿命短于汽车规定的使用年限,又无法更换电池,只能更换总成,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智能化安全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对欠压进行报警,还能自动排除超压气体,防止爆胎,在欠压报警时还能识别是慢泄气还是快泄气,以便提醒驾驶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更换轮胎时,还能使所更换的轮胎位置和编号的显示进行同步调整,以方便识别,其电源使用寿命远高于汽车本身的使用年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彻底防止轮胎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实现上述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由胎压检测信号传输、信号接收预警、自动防爆三部分组成,其中胎压检测信号传输部分由电源E1,压力开关K,压力变送器 H,分压电路Rl,R2,R3,比较器IC1、IC2、信号发射电路F、开关VT组成;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相应的元器件的正负极连接,开关K串接在电源E的输出端,分压电路R1、R2的输出分别与比较器IC1、IC2的“ + ”脚连接,压力变送器H的模拟输出端分别与比较器的IC1、IC2的 “_”脚连接,H的数字输出端与信号发射电路F的输入端连接,F的输出端通过开关VT与天线连接,比较器IC1、IC2的输出与VT的控制极连接,全部元器件绝缘封装并与气门嘴牢固连接,其中开关K和压力变送器H的窗口裸露,天线与气门嘴外壳或轮毂连接;信号接收预警部分由电源E2、信号接收电路J、单片机IC3、液晶显示屏LCD、功能键Kl到Kru声音器件BL、紧急预警指示灯LED,及辅助元器件组成,IXD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包括汽车外形轮廓、轮胎位置及编号,并在对应的区域有显示压力数据的边框;信号发射电路F和信号接收电路J是配对的编解码电路,单片机IC3的编程具有如下功能1,能够识别并分配发射号息轮胎的地址、编号及压力值,并显示在相应的位置, 2,能够根据短时间内同一个轮胎的连续报警识别是快泄气并发出紧急指示,3,能够通过功能键调整所更换轮胎的编号、位置、压力值所显示位置,全部元器件装在外壳内,电源E2用车载电源;自动防爆部分由气门嘴外壳(1),气门嘴帽(2),帽上的排气孔⑶,芯杆(4),芯帽 (5),芯体(6),排气弹簧(7),密封圈(8),阀座(9),密封垫(10),进气弹簧(11),排气阀体 (12)组成,芯帽(5)通过螺纹与外壳(1)结合,下面的芯体(6)两端有弹簧支撑台,外侧有密封圈(8),内侧有锥形沿,芯杆(4)下部有锥形排气阀体(12),阀体下面是阀座(9)和密封垫(10),阀座下面是进气弹簧(11),芯杆外芯体内套装排气弹簧(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

图1是胎压检测信号传输部分电路图
3
附图2是信号接收预警部分电路图附图3是自动防爆部分结构图实施例1.附图1由电源E1,压力开关K,压力变送器H,分压电路R1、R2、R3,比较器IC1、IC2、信号发射电路F、开关VT及相应的辅助元器件和外壳组成,电源El的正负极分别与相应的元器件的正负极连接,压力开关K串接在电源的输出端,分压电路Rl、R2的输出分别与比较器IC1、IC2的“ + ”脚连接,压力变送器H的模拟输出端分别与比较器的IC1、 IC2的“_”脚连接,H的数字输出端与信号发射电路F的输入端连接,F的输出端通过开关 VT与天线连接,比较器IC1、IC2的输出与VT的控制极连接,全部元器件绝缘封装并与气门嘴牢固连接,其中开关K和压力变送器H的窗口裸露,天线与气门嘴外壳或轮毂连接;实施例2.信息接收预警部分由电源E2、信号接收电路J、单片机IC3、液晶显示屏 IXD、功能键Kl到Kru声音器件BL、紧急预警指示灯LED,辅助元器件及外壳组成,IXD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包括汽车外形轮廓、轮胎位子及编号,并在对应的区域有显示压力数据的边框;信号发射电路F和信号接收电路J是配对的无线编解码电路,并具有数字收发功能,单片机IC3的编程具有如下功能1,能够识别并分配发射号息轮胎的地址、编号及压力值,并显示在相应的位置,2,能够根据短时间内同一个轮胎的连续报警识别是快泄气并发出紧急指示,3,能够通过功能键调整所更换轮胎的编号、位置、压力值所显示位置,全部元器件装在外壳内,电源E2用车载电源。实施例3.自动防爆部分由气门嘴外壳(1),气门嘴帽(2),帽上的排气孔(3),芯杆 (4),芯帽(5),芯体(6),排气弹簧(7),密封圈(8),阀座(9),密封垫(10),进气弹簧(11), 排气阀体(12)组成,芯帽(5)通过螺纹与外壳(1)结合,下面的芯体(6)两端有弹簧支撑台,外侧有密封圈(8),内侧有锥形沿,芯杆(4)下部有锥形排气阀体(12),阀体下面是阀座 (9)和密封垫(10),阀座下面是进气弹簧(11),芯杆外芯体内套装排气弹簧(7)。本发明的工作程序是压力开关K的压力设定为报警压力或略高,当胎压低于该值时K才导通并向电路供电,不欠压、不巡检、不报警、不用电,以达到省电效果,当胎压低于比较器ICl的报警压力值时,输出高电平并导通VT并对F输出的编码和压力值信号进行放大,从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电路J收到信号后进行解码有效后,传输给单片机IC3进行地址分配并显示相关内容;当胎压继续降低,低于比较器IC2的标准值时,IC2便再次输出高电平并导通VT,又一次发射报警信号,接收电路中的IC3根据设定的时间判断是慢泄气还是快泄气,如果是快泄气便发出紧急预警,以便提醒驾驶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当更换轮胎时,原来确定的轮胎编号、位置及数据显示位子都将发生改变,为了使驾驶员能够明晰判断是那个轮胎报警,接收电路可以通过功能键和菜单对更换的轮胎位值进行调整,使显示屏显示的位置和新换轮胎的实际位置一致;防爆气门嘴排气弹簧的压力值设定高于轮胎标准压力,低于轮胎的可承受压力,当汽车颠簸或受热等因素导致胎压高于弹簧压力时,排气阀自动打开排除超压气体,当压力降到低于弹簧压力时,排气阀关闭,既保证了足够的胎压, 又确保不发生爆胎事故。
权利要求
1.轮胎智能化安全系统的特征在于由胎压检测信号传输、信号接收预警、自动防爆三部分组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压检测信号传输部分的特征在于由电源E1,压力开关K,压力变送器H,分压电路Rl,R2,R3,比较器IC1、IC2、信号发射电路F、开关VT组成,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相应的元器件的正负极连接,开关K串接在电源E的输出端,分压电路R1、R2的输出分别与比较器IC1、IC2的“+ “输入端连接,压力变送器H的模拟输出端分别与比较器的 ICU IC2的“_”输入端连接,H的数字输出端与信号发射电路F的输入端连接,F的输出端通过开关VT与天线连接,比较器IC1、IC2的输出与VT的控制极连接,全部元器件绝缘封装并与气门嘴牢固连接,其中开关K和压力变送器H的窗口裸露,天线与气门嘴外壳或轮毂连接。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预警部分的特征在于由电源E2、信息接收电路J、单片机IC3、液晶显示屏IXD、功能键Kl到Kru声音器件BL、紧急预警指示灯LED,及辅助元器件组成,LCD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包括汽车外形轮廓、轮胎位置及编号,并在对应的区域有显示压力数据的边框;其中电源E2是车载电源,其正负极分别与元器件的正负极连接,信号接收电路J的输出脚与单片机IC3的输入脚连接,IC3的引脚与IXD显示屏、功能键Kl到 Kru声音器件BL、紧急预警指示灯LED,及辅助元器件对应连接。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爆部分的特征在于由气门嘴外壳(1),气门嘴帽O),帽上的排气孔⑶,芯杆(4),芯帽(5),芯体(6),排气弹簧(7),密封圈(8),阀座(9),密封垫 (10),进气弹簧(11),排气阀体(12)组成,芯帽(5)通过螺纹与外壳⑴结合,下面的芯体 (6)两端有弹簧支撑台,外侧有密封圈(8),内侧有锥形沿,芯杆(4)下部有锥形排气阀体 (12),阀体下面是阀座(9)和密封垫(10),阀座下面是进气弹簧(11),芯杆外芯体内套装排气弹簧(7)。
5.轮胎智能化安全系统的特征还在于信号发射电路F和信号接收电路J是配对的无线编解码电路,并具有数字收发功能;单片机IC3通过编程实现如下功能1,能够识别并分配发射信息轮胎的地址、编号及压力值,并显示在相应的位置;2能够根据短时间内同一个轮胎的连续报警识别是快泄气并发出紧急指示;3能够通过功能键对更换的轮胎编号、位置、压力值显示区域进行调整。
全文摘要
轮胎智能化安全系统具有欠压报警、超压防爆、更换轮胎定位、泄气速度识别功能,其特征在于由胎压检测传输、信息接收预警、自动防爆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电源E1,压力开关K,压力变送器H,分压电路R1、R2、R3,比较器IC1、IC2、信号发射电路F、开关VT组成;第二部分由电源E2、信号接收电路J、单片机IC3、液晶显示屏LCD、功能键K1到Kn、声音器件BL、紧急预警指示灯LED,及辅助元器件组成;第三部分由气门嘴外壳(1),气门嘴帽(2),芯杆(4),芯帽(5),芯体(6),排气弹簧(7),密封圈(8),阀座(9),密封垫(10),进气弹簧(11),排气阀体(12)组成。
文档编号B60C23/04GK102529606SQ20101060787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耕田 申请人:陈耕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