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集成制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6299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智能集成制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包括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箱体、空压机、冷干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除菌过滤器、制氧机、储氧装置和储气装置,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空压机、冷干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除菌过滤器、制氧机、储氧装置和储气装置集成固定在箱体内;电源系统分别与空压机、冷干机、制氧机和控制系统相连接,空压机、初级过滤器、冷干机和中级过滤器依次相连接,中级过滤器与储气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接,储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高级过滤器与制氧机的空气进口相连接,制氧机的氧气出口与储氧装置的进氧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灵活度高,对数据采集和保存,配置远程监控功能。
【专利说明】
智能集成制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集成制氧系统。【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见的制氧机为双吸附塔制氧机,其是以空气为原料,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PSA变压吸附原理制取氧气。原料空气首先经过空压机加压,压缩空气经过过滤、冷却、去除水分后由进气阀进入装有分子筛的吸附塔,空气中的氮气被吸附,流出的气体即为高纯度氧气。当分子筛氮气吸附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吸附塔进入解析再生阶段,分子筛微孔内的氮气随着压力的降低被解析出来。同时,另一只吸附塔的再生回吹气体使分子筛内的氮气进一步析出,完成一个循环周期。但是,现有PSA制氧机体积大、管路布置和结构复杂,制造与生产成本高。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CN201410830680.X揭露了一种PSA制氧机,与外部进气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吸附分离器,包括第一上气口及第一下气口;第二模块吸附分离器,包括第二上气口及第二下气口;模块吹洗分离器,包括第三上气口及第三下气口;通气管路,包括多根空气通气管路及多根氧气通气管路,所述空气通气管路包括第一空气通气管路、第二空气通气管路及第三空气通气管路,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第二空气通气管路及第三空气通气管路两端分别汇聚,并与所述第一上气口及所述第二上气口连接,所述进气阀与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连接;所述氧气通气管路包括第一氧气通气管路、 第二氧气通气管路及第三氧气通气管路,所述第一氧气通气管路、第二氧气通气管路及第三氧气通气管路两端分别汇聚,并与所述第一下气口及第二下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氧气通气管路与所述第三下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空气通气管路与所述第三氧气通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三下气口用于排出氧气;进气阀,一端与所述外部进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第二空气通气管路及第三空气通气管路两端均设有第一气动控制阀。所述第一氧气通气管路、第二氧气通气管路及第三氧气通气管路两端均设有第二气动控制阀。上述技术方案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技术中PSA制氧机体积大、管路布置和结构复杂,制造与生产成本高的缺点,但其仍旧还是体积稍大,管路多且布置复杂,由于管路多致使管路焊接点多,焊接成本高,如焊接不良将造成焊接余应力大, 结构不稳定,整体设备使用寿命短;另外由于焊接点多,焊疤多,焊疤打磨量多,生产成本高,且整体外形不美观。
[0004]另外,在整个制氧流程中,压缩空气的空压机,过滤空气的过滤器,冷却干燥空气的冷干机,储存空气和氧气的大容积压力容器以及制氧机,均为独立的个体,分别占用较大的地面积,安装麻烦,整体连接后占地面积更大,浪费生产空间,同时运输时需分别拆装,导致装拆麻烦,运输不便。空压机、冷干机和制氧机各配置独立的电源,需人工分别启动,操作麻烦,耗费人力,生产效率低。在整个制氧过程中,未对重要数据进行采集,无法得知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及制得的氧是否合格,又未配置控制系统,无法远程控制,可控制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同时现制氧系统均采用380V的电压,而不是通用的220V电压,导致制氧系统的运用地域受限。【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集成制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整体集成安装在箱体内,系统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调试,占地面积小,箱体底部设置有脚轮,可整体固定或移动,灵活度高,对制氧过程中重要数据进行采集和保存,可实时得知制氧机等的运行状态和制得的氧是否合格,同时配置远程监控功能,便于参数的设置、数据的修改和控制,以及远程维护等。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包括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箱体、空压机、冷干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除菌过滤器、制氧机、 储氧装置和储气装置,所述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空压机、冷干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 高级过滤器、除菌过滤器、制氧机、储氧装置和储气装置集成固定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所述空压机、冷干机、制氧机和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空压机、初级过滤器、冷干机和中级过滤器依次相连接,所述中级过滤器与所述储气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储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高级过滤器与所述制氧机的空气进口相连接,所述制氧机的氧气出口与所述储氧装置的进氧口相连接,所述储氧装置的出氧口与所述除菌过滤器相连接;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口处设置有传感器A,所述储气装置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A,所述制氧机的氧气出口和氮气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测氧装置A和测氧装置B,所述储氧装置的出氧口处设置有氧浓度分析仪;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触摸屏、云服务器、客户端与远程监控中心,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包括组态王,所述客户端访问并登陆所述云服务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所述触摸屏相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GPRS网络或无线网络或以太网与所述云服务器相通讯;所述触摸屏和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所述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所述客户端通过GPRS网络或无线网络与所述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A、氧浓度分析仪、测氧装置A和测氧装置B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储氧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B,所述压力传感器B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为220V。[〇〇〇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脚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制氧机包括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气座、集气管和气缸;[〇〇11]所述气座包括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所述集气管包括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
[0012]所述上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一集气通孔,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安装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和第一气口均与所述第一集气通孔相通;
[0013]所述下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二集气通孔,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安装口,侧面的一端开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和第二气口均与所述第二集气通孔相通;
[0014]所述上进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一通气通孔,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连接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路孔,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所述第一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
[0015]所述下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二通气通孔,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连接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二气路孔,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所述第二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
[0016]所述上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三通气通孔,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中间开有氮气出口,侧面的两端开有第三气路孔,所述第三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三通气通孔相通;[〇〇17]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使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之间且并列排布;
[0018]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均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连接好后,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对立面和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分别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两端,贴合后将所述上进气座和上出气座分别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一端的第一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上出气座的第三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另一端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0019]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第一气路孔和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第三气路孔处均安装所述气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均能在所述第一气路孔和第三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0020]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一端,贴合后将所述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气路孔与两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0021]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第二气路孔处安装所述气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能在所述第二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0022]所述上进气座与两所述上集气管连接后,且所述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通过第一气控阀两端连接连接座,且两连接座对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处,使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控阀的气流流向为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
[0023]位于所述第一气控阀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气控阀分别与所述空气管路和所述氧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空气管路与所述高级过滤器相连接,所述氧气管路与所述储氧装置的进氧口相连接,所述空气管路和所述氧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气控阀和第三气控阀; 所述气缸、第一气控阀、第二气控阀和第三气控阀分别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
[0024]所述上出气座的氮气出口通过消音器连接座与所述消音器相连接;所述上进气座、下出气座和上出气座的两端均通过侧密封盖封闭;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的一端均通过挡板一封闭,另一端均通过所述档板二封闭。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上端均连接的所述上集气管,通过两上固定板将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两端卡住并固定。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通过下固定板将两所述下集气管卡住并固定。
[0027]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二上开有螺纹孔,所述上集气管连接的挡板二的螺纹孔处接压力表,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下端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两所述下集气管的挡板二的螺纹孔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9]1、本实用新型将空压机、冷干机、各过滤器、储氧装置、储气装置和制氧机集成安装在箱体内,系统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调试,且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输,且箱体底部设置有脚轮,可整体固定或移动,灵活度高。
[0030]2、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冷干机与制氧机均与电源系统相连接,采用统一的电源系统,摆脱了现有技术中各采用独立电源,需人工分别启动,操作麻烦,耗费人力;本实用新型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为220V,与现有通用电压相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地域非常广, 适用性强。
[0031]3、本实用新型对制氧机空气进口的空气含水量与含油量进行数据采集;空压机、储气装置、储氧装置的压力进行数据采集;制氧机的氧气出口、氮气出口、储氧装置出氧口的氧气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制氧机的氧气出口、储氧装置出氧口的氧气流量进行数据采集; 储气装置进气口的空气流量进行数据采集等,并将上述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再将上述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保存,通过客户端访问并登陆云服务器后,可实时知晓当前制氧机和空压机等的运行状态以及制得的氧是否合格。 同时通过采集上述数据进行保存,能够方便让客户和供应商分析制氧机的工艺参数,电气参数,机械参数是否合理,同时数据可以提供给售后人员进行维修保养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另外通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的触摸屏,来操控系统,且实时显示上述采集的数据。 [〇〇32]4、本实用新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同时客户端与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便于远程数据监控,远程数据修改,远程维护制氧机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上述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组态王,通过组态王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实现定时自动打印报表,提供每天的日报表。同时发送短信给客户端如手机、电脑等,便于实时查询到制氧机等的运行状态,当制氧机发生报警时,客户端会收到制氧机的报警信息,提醒使用者进行维修。
[0033]5、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制氧机的产氧时间,吹洗时间,排气时间等,控制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其中制氧机的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与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交替制氧和解析吹洗。
[0034]6、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中只有一条管路,即是将进入的空气与制出的氧气相通, 以保证制氧机均压的管路,管路极其简单,焊接点极少,焊接余应力少,结构稳定;且管路焊接后焊疤少,焊后整体外形美观。
[0035]7、本实用新型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和各气控阀,从而控制各气路和管路的通断,气缸均布的设置在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的两端,整体结构紧凑,可控性高,各气路将的切换迅速方便,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在各管路之间设置气动控制阀或电磁阀来控制气路的通断,造成管路体积庞大,生产成本高。
[0036] 8、本实用新型空气依次经过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和高级过滤器,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杂质、水分和油分,以降低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和油分对分子筛的影响,提高制氧机的使用寿命,避免分子筛失效,影响制氧效果。【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〇〇39]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40]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〇〇41 ]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00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氧机的主视图。
[0043]图6为本实用新型制氧机的左视图。
[0044]图7为本实用新型制氧机的后视图。
[0045]图8为本实用新型制氧机的俯视图。[〇〇46] 上述附图标记:
[0047] 1空压机,2初级过滤器,3冷干机,4中级过滤器,5储气装置,6高级过滤器,7制氧机,8储氧装置,9除菌过滤器,10连接板,11箱体,12脚轮,13控制系统 [〇〇48] 7-1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2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3上进气座,7-4气缸,7-5下出气座,,7-6挡板二,7-7上固定板,7-8下固定板,7-9第一气控阀,7-10连接座,7-11空气管路,7-12氧气管路,7-13上集气管,7-14消音器,7-15下集气管,7-16压力表,7-17上出气座, 7-18消音器连接座,7-19侧密封盖,7-20挡板一。【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50]实施例[〇〇5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当一零件与另一零件“相连接”时,两零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可能存在居中零件的连接。[〇〇5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包括电源系统、控制系统13、箱体11、空压机1、冷干机3、初级过滤器2、中级过滤器4、高级过滤器6、除菌过滤器9、 制氧机7、储氧装置8和储气装置5,所述电源系统、控制系统13、空压机1、冷干机3、初级过滤器2、中级过滤器4、高级过滤器6、除菌过滤器9、制氧机7、储氧装置8和储气装置5集成固定在所述箱体11内;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所述空压机1、冷干机3、制氧机7和控制系统13相连接,所述空压机1、初级过滤器2、冷干机3和中级过滤器4依次相连接,所述中级过滤器4与所述储气装置5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储气装置5的出气口通过所述高级过滤器6与所述制氧机7的空气进口相连接,所述制氧机7的氧气出口与所述储氧装置8的进氧口相连接,所述储氧装置8的出氧口与所述除菌过滤器9相连接;所述空压机1的高压出口处设置有传感器A, 所述储气装置5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A,所述制氧机7的氧气出口和氮气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测氧装置A和测氧装置B,所述储氧装置8的出氧口处设置有氧浓度分析仪。[〇〇53]所述控制系统13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触摸屏、云服务器、客户端与远程监控中心,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包括组态王,所述客户端访问并登陆所述云服务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所述触摸屏相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GPRS网络或无线网络或以太网与所述云服务器相通讯;所述触摸屏和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所述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所述客户端通过GPRS网络或无线网络与所述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A、氧浓度分析仪、测氧装置A 和测氧装置B相连接。[〇〇54]所述箱体11的底部安装有脚轮12;所述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为220V。
[0055]本实用新型将空压机1、冷干机3、各过滤器、储氧装置8、储气装置5和制氧机7集成安装在箱体11内,系统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调试,且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输,且箱体11 底部设置有脚轮12,可整体固定或移动,灵活度高。
[0056]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1、冷干机3与制氧机7均与电源系统相连接,采用统一的电源系统,摆脱了现有技术中各采用独立电源,需人工分别启动,操作麻烦,耗费人力;本实用新型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为220V,与现有通用电压相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地域非常广, 适用性强。
[0057]本实用新型扩展地在冷干机3的出口处设置有传感器D,传感器D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传感器D用于采集冷干机3出口的压力、空气的含水量和含油量,便于知晓冷干机3的运行状态。[〇〇58]本实用新型对制氧机7空气进口的空气含水量与含油量进行数据采集;空压机1、 储气装置5、储氧装置8的压力进行数据采集;制氧机7的氧气出口、氮气出口、储氧装置8出氧口的氧气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制氧机7的氧气出口、储氧装置8出氧口的氧气流量进行数据采集;储气装置5进气口的空气流量进行数据采集等。传感器A用于采集空压机1的高压出口的压力;压力传感器A用于采集储气装置5进气口的压力和空气流量;氧浓度分析仪用于采集储氧装置8出氧口的氧气流量和氧气浓度;测氧装置A用于采集制氧机7氧气出口的氧气浓度和氧气流量;测氧装置B用于采集制氧机7氮气出口的氧气浓度。采集上述数据后,将数据传输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再将上述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保存,通过客户端访问并登陆云服务器后,可实时知晓当前制氧机7、空压机1和冷干机3 等的运行状态以及制得的氧是否合格。同时通过采集上述数据进行保存,能够方便让客户和供应商分析制氧机7的工艺参数,电气参数,机械参数是否合理,同时数据可以提供给售后人员进行维修保养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另外通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的触摸屏, 来操控系统,且实时显示上述采集的数据。[〇〇59]检测装置设置在储氧装置的空气进口,用于检测制氧机7空气进口的空气含水量与含油量;并将数据传输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0060] 本实用新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同时客户端与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讯,便于远程数据监控,远程数据修改,远程维护制氧机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上述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组态王,通过组态王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实现定时自动打印报表,提供每天的日报表。同时发送短信给客户端如手机、电脑等,便于实时查询到制氧机等的运行状态,当制氧机发生报警时,客户端会收到制氧机的报警信息,提醒使用者进行维修。
[006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制氧机7的产氧时间,吹洗时间,排气时间等,控制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
[0062]如图5?8所示,所述制氧机7包括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 7-2、气座、集气管和气缸7-4;所述气座包括上进气座7-3、上出气座7-17和下出气座7-5,所述集气管包括上集气管7-13和下集气管7-15。
[0063]所述上集气管7-13的中间开有第一集气通孔,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安装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和第一气口均与所述第一集气通孔相通;所述下集气管7-15的中间开有第二集气通孔,所述下集气管7-15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安装口,侧面的一端开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和第二气口均与所述第二集气通孔相通。
[0064]所述上进气座7-3的中间开有第一通气通孔,所述上进气座7-3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连接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路孔,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所述第一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进气座7-3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
[0065]所述下出气座7-5的中间开有第二通气通孔,所述下出气座7-5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连接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二气路孔,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所述第二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下出气座7-5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〇〇66] 所述上出气座7-17的中间开有第三通气通孔,所述上出气座7-17侧面的中间开有氮气出口,侧面的两端开有第三气路孔,所述第三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出气座7-17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三通气通孔相通。[〇〇67]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7-13的第一安装口处, 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7-15的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7-13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7-15的第二安装口处,使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7-13和下集气管7-15之间且并列排布。[〇〇68]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均与所述上集气管7-13 和下集气管7-15连接好后,所述上进气座7-3侧面的对立面和所述上出气座7-17侧面的对立面分别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上集气管7-13的侧面的两端,贴合后将所述上进气座7-3和上出气座7-17分别与两所述上集气管7-13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7-3的第一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7-13的一端的第一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上出气座7-17的第三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7-13的另一端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上进气座7-3侧面的第一气路孔和所述上出气座7-17侧面的第三气路孔处均安装所述气缸7-4,安装后,所述气缸 7-4的活塞均能在所述第一气路孔和第三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下出气座7-5侧面的对立面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下集气管7-15的侧面的一端,贴合后将所述下出气座7-5与两所述下集气管7-15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下出气座7-5的第二气路孔与两所述下集气管7-15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下出气座7-5侧面的第二气路孔处安装所述气缸7-4,安装后,所述气缸7-4的活塞能在所述第二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进气座7-3与两所述上集气管7-13连接后,且所述下出气座7-5与两所述下集气管7-15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7-3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7-5的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通过第一气控阀7-9两端连接连接座7-10,且两连接座7-10对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进气座7-3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下出气座7-5的第二连接口处,使所述上进气座7-3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7-5的第二连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控阀7-9的气流流向为从所述下出气座7-5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所述上进气座7-3的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气控阀7-9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气控阀7-9 分别与所述空气管路7-11和所述氧气管路7-12相连通;所述空气管路7-11与所述高级过滤器6相连接,所述氧气管路7-12与所述储氧装置8的进氧口相连接,所述空气管路7-11和所述氧气管路7-1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气控阀和第三气控阀;所述气缸7-4、第一气控阀7-9、第二气控阀和第三气控阀分别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上出气座7-17的氮气出口通过消音器连接座7-18与所述消音器7-14相连接;所述上进气座7-3、下出气座7-5和上出气座7-17的两端均通过侧密封盖7-19封闭;所述上集气管7-13和下集气管7-15的一端均通过挡板一7-20封闭,另一端均通过所述档板二7-6封闭。
[0069]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上端均连接的所述上集气管7-13,通过两上固定板7-7将两所述上集气管7-13的两端卡住并固定。
[0070]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7-15,通过下固定板7-8将两所述下集气管7-15卡住并固定。[〇〇71]所述挡板二7-6上开有螺纹孔,所述上集气管7-13连接的挡板二7-6的螺纹孔处接压力表7-16,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下端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7-15,两所述下集气管7-15的挡板二7-6的螺纹孔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
[0072]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中有气体通过的两零件相连接的贴合面,均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密封圈实现贴合面的密封,保证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防止泄露,密封效果好。这里的气体包括氧气、氮气、空气。例如空气经过上进气座7-3后进入上集气管7-13,为防止气体通过上进气座7-3和上集气管7-13相连接的贴合面时出现泄漏,在上进气座7-3和上集气管7-13相连接的贴合面设置密封圈,用于贴合面密封,其他同理。
[0073]本实用新型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上端均连接的上集气管7-13,通过两上固定板7-7将两上集气管7-13的两端卡住并固定。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上端均连接的下集气管7-15,通过下固定板7-8将两下集气管7-15的卡住并固定,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起保护两上集气管7-13和下集气管7-15不接触地面,防止两上集气管7-13和下集气管7-15被碰坏或变形的作用。
[0074]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智能集成制氧系统的工作过程,其中在制氧前或制氧完毕后,制氧机7在气缸7-4的作用下,上进气座7-3的第一气路孔、下出气座7-5的第二气路孔、 上出气座7-17的第三气路孔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气控阀7-9、第二气控阀和第三气控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其中气缸7-4活塞的移动,以及第一气控阀7-9、第二气控阀、第三气控阀和阀门的开和关均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控制。
[0075]制氧时,原料空气经空压机1加压后,压缩的空气经初级过滤器2过滤,去除掉较大的粉尘、油分和水分,即过滤掉较大的杂质,降低空气中的油雾含量;经初级过滤后得到的空气,经冷干机3冷却干燥后,进一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油分和水分;经冷干机3后的空气, 再经中级过滤器4过滤后,去除掉空气中较小的杂质,并将油雾含量降至极低;经中级过滤器4过滤后的空气从储气装置5的进气口进入储气装置5进行存储,后从储气装置5的出气口流出,又经高级过滤器6过滤处理后,将空气中含有的杂质、油分和水分降至最低值。
[0076]打开空气管路7-11的第二气控阀,空气从空气管路7-11进入第一气控阀7-9的上端后进入上进气座7-3的第一通气通孔,打开靠近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的第一气路孔, 在此状态下,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制氧。空气从第一气路孔依次流经上集气管7-13的第一气口、第一集气通孔后进入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开始制氧。
[0077]打开氧气管路7-12的第二气控阀,打开靠近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的第二气路孔,此时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制得的氧气依次从下集气管7-15的第二集气通孔、第二气口流至下出气座7-5的第二气路孔、第二通气通孔,再从第一气控阀7-9的下端进入氧气管路7-12,而后从储氧装置8的进氧口进入储氧装置8进行存储,后氧气从储氧装置8的出氧口进入除菌过滤器9消毒处理后输送至病房。[〇〇78]与此同时,打开靠近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的第三气路孔,在此状态下,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解析,即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制氧,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解析,实现制氧与解析同时进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解析出来的氮气依次从上集气管7-13的第一集气通孔、第一气口流至上出气座7-17的第三气路孔、第三通气通孔,再从氮气出口流出,经消音器7-14消音后排出。
[0079]由于经解析后,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内还存余少量的氮气,为将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内的氮气完全清除,打开连接两下集气管7-15的档板二7-6的螺纹孔的管路上的阀门。打开阀门后,使得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下端连接的下集气管7-15的第二集气通孔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下端连接的下集气管7-15的第二集气通孔相连通,即使得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与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连通。此时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制得的氧气吹入至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内。通过将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内的氧气吹入至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内,从而将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经解析后还存余的少量氮气完全吹洗出去。经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吹洗出来的氮气依次从上集气管7-13的第一集气通孔、第一气口流至上出气座7-17的第三气路孔、第三通气通孔,再从氮气出口流出,经消音器7-14消音后排出。
[0080]以上过程完成了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制氧、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解析吹洗,实现制氧和解析吹洗同时进行。其中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制氧和解析吹洗交替进行。
[0081]制氧完毕后,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制氧机7管路的均压过程,以提高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内7-2的压力:[〇〇82]1、制氧完毕后,此时空气管路7-11和氧气管路7-12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第一气控阀7-9,其中第一气控阀7-9的气流流向为从下出气座7-5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上进气座7-3 的第一连接口,实现制氧机7管路的均压,提高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内7-2的压力。[〇〇83]2、制氧完毕后,在气缸7-4的作用下,打开上进气座7-3两端的第一气路孔,使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相通,实现制氧机7管路的均压,提高第二吸附分尚器模块内7-2的压力。
[0084]3、制氧完毕后,在气缸7-4的作用下,打开下出气座7-5两端的第二气路孔,使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7-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7-2相通,实现制氧机7管路的均压,提高第二吸附分尚器模块内7-2的压力。[〇〇8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箱体、空压机、冷干 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除菌过滤器、制氧机、储氧装置和储气装置,所述 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空压机、冷干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除菌过滤器、 制氧机、储氧装置和储气装置集成固定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所述空压机、冷干机、制氧机和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空压机、初 级过滤器、冷干机和中级过滤器依次相连接,所述中级过滤器与所述储气装置的进气口相 连接,所述储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高级过滤器与所述制氧机的空气进口相连接,所述 制氧机的氧气出口与所述储氧装置的进氧口相连接,所述储氧装置的出氧口与所述除菌过 滤器相连接;所述空压机的高压出口处设置有传感器A,所述储气装置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 器A,所述制氧机的氧气出口和氮气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测氧装置A和测氧装置B,所述储氧装 置的出氧口处设置有氧浓度分析仪;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触摸屏、云服务器、客户端与远程监控中心,所 述远程监控中心包括组态王,所述客户端访问并登陆所述云服务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 器与所述触摸屏相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GPRS网络或无线网络或以太网与所述 云服务器相通讯;所述触摸屏和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所述远程监控中心的 组态王相通讯;所述客户端通过GPRS网络或无线网络与所述远程监控中心的组态王相通 讯;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A、氧浓度分析仪、测氧装置A 和测氧装置B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装置上设置有压力 传感器B,所述压力传感器B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为 220V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脚 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包括第一吸附分 离器模块、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气座、集气管和气缸;所述气座包括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所述集气管包括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所述上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一集气通孔,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安装 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和第一气口均与所述第一集气通孔相通;所述下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二集气通孔,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安装 口,侧面的一端开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和第二气口均与所述第二集气通孔相通;所述上进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一通气通孔,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连接口, 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路孔,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所述第一气路 孔贯通至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所述下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二通气通孔,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连接口, 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二气路孔,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所述第二气路 孔贯通至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所述上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三通气通孔,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中间开有氮气出口,侧 面的两端开有第三气路孔,所述第三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 第三通气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 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 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使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 吸附分离器模块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之间且并列排布;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均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连接 好后,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对立面和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分别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上 集气管的侧面的两端,贴合后将所述上进气座和上出气座分别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相连接, 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一端的第一气口位置相对且相 通,所述上出气座的第三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另一端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上进气座侧面的第一气路孔和所述上出气座侧面的第三气路孔处均安装所述气 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均能在所述第一气路孔和第三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对立面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一端,贴合后将所述 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气路孔与两所述下集气 管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下出气座侧面的第二气路孔处安装所述气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能在所述 第二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进气座与两所述上集气管连接后,且所述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连接后, 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通过第一气控阀两端 连接连接座,且两连接座对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下出气座的第 二连接口处,使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相连通,所述第 一气控阀的气流流向为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气控阀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气控阀分别与所述空气管路和所述氧气 管路相连通;所述空气管路与所述高级过滤器相连接,所述氧气管路与所述储氧装置的进 氧口相连接,所述空气管路和所述氧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气控阀和第三气控阀;所述 气缸、第一气控阀、第二气控阀和第三气控阀分别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 连接;所述上出气座的氮气出口通过消音器连接座与所述消音器相连接;所述上进气座、下 出气座和上出气座的两端均通过侧密封盖封闭;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的一端均通过挡 板一封闭,另一端均通过所述档板二封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 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上端均连接的所述上集气管,通过两上固定板将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两 端卡住并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 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通过下固定板将两所述下集气管卡住并 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集成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二上开有螺纹孔,所述上集气管连接的挡板二的螺纹孔处接压力表,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 离器模块下端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两所述下集气管的挡板二的螺纹孔通过管路相连通, 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接。
【文档编号】C01B13/02GK205634883SQ20162022681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叶钊晖
【申请人】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