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99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用安全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安全气囊中的气体发生
O
背景技术
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后,车内乘员由于惯性会继续前冲,与车内前方的坚硬物如 方向盘、仪表板等发生碰撞,造成很大伤害。安全气囊系统是在碰撞发生后的瞬间产生大 量气体,充满气袋,在乘员与硬物之间形成一个气体缓冲带,从而大大降低乘员的伤亡率。 因为存在着碰撞的剧烈程度不同,乘员体型上的差异,以及乘坐姿态的不同,车辆发生碰撞 后,乘员的身体与车内坚硬物发生碰撞所需要的时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需要的气袋展 开时间以及充气饱满程度是不同的。在现有的气体发生器中,不管乘坐人员的就座姿势及 碰撞时的车速如何,气囊总是急速地膨胀展开,气囊很难根据汽车乘坐人员的就坐姿势、碰 撞时的车速(加速度)展开,存在着不能发挥保护乘坐人员的气囊的固有功能的危险,某些 轻微碰撞下,气囊的急速展开伤害到乘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近年来气体发生器行业提出并开发了初期缓慢充气,根据乘员的就座姿势、碰撞 时的车速等将气囊展开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如图2所示,气体发生器有两套独立的产气 系统。作用时,电点火管首先激发,迅速引燃药盒中的点火药,点火药冲破药盒,能量通过护 罩上的火焰传播孔引燃位于药腔中的产气药,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经过过滤器过滤后,冲 破密封壳体1’排气孔的密封片3’,最后进入气袋,最终完成充气过程,此结构可以通过控 制A腔与B腔中产气药的激发时间来控制总的产气量以及产气峰值时间。但是,上述结构的两套点火装置均相互独立,所用零部件数量较多,成本比较高, 结构也比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和自动化生产;并且上、下产气室的隔板2’在第一级 燃烧室4’点火后,容易被气流冲击变形,从而使第二级燃烧室5’被引燃,失去应有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气体发生器结构复杂、容易失效的技 术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气体发生器结构,降低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成本及易被误燃的概率。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壳体、密封片、 第一产气组件、第二产气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排气孔,所述密封片密封第一排气孔,所 述第一产气组件和第二产气组件设置于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产气组件包括与壳体形成 有第一密闭空间的盖体;所述第二产气组件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中,所述第二产气组件 包括与壳体形成有第二密闭空间的护罩,所述护罩设有连通第一密闭空间与第二密闭空间 的第二排气孔,在护罩上设有对第二排气孔进行密封的堵块,所述护罩限定所述堵块从第 一密闭空间进入第二密闭空间。所述第二排气孔的朝向第一密闭空间的开口面积大于朝向第二密闭空间的开口 面积,堵块的形状与第二排气孔相适配。[0008]所述第二排气孔为圆锥形孔,孔的较大面积端朝向第一密闭空间;所述堵块为圆 锥体,堵块的较大面积端朝向第一密闭空间;所述堵块置于所述第二排气孔中将第一密闭 空间与第二密闭空间隔离。所述堵块通过铝箔胶带粘结于所述第二排气孔中。所述第一产气组件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底座、支撑在第一底座上对第一产气 组件进行点火的第一点火管、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且将第一点火管置于之中的第一管壳、 置于第一管壳与第一底座形成空间的第一点火药、以及置于第一密闭空间中且第一管壳外 部的第一产气药;所述第一底座、第一点火管、第一管壳、第一点火药置于第一密闭空间中。所述第二产气组件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二底座、支撑在第二底座上对第二产气 组件进行点火的第二点火管、与第二底座固定连接且将第二点火管置于之中的第二管壳、 置于第二管壳与第二底座形成空间的第二点火药、以及置于第二密闭空间中且第二管壳外 部的第二产气药;所述第二底座、第二点火管、第二管壳、第二点火药置于第二密闭空间中。在所述盖体的壁部形成有开口。在所述盖体开口与第一排气孔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密封片为黏贴在壳体上对第一排气孔进行密封的铝箔胶带。在壳体外表面设有对气体发生器进行固定的安装盘。与现有的气体发生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第二产气组件置于第一产气组件之中, 在结构方面减少了多个第一排气孔结构,同时也不需要设置两条排气通道,具有结构简单 的优点;另外,去除了两套产气系统之间的隔板,有效保证了发生器的安全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发生器,包括壳体1、密封片5、第一产气组件2、第 二产气组件3 ;所述壳体1设有第一排气孔11,所述密封片5密封第一排气孔11,所述第一 产气组件2和第二产气组件3设置于壳体1中;其中,所述第一产气组件2包括与壳体1形 成有第一密闭空间21的盖体22;所述第二产气组件3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21中,所述 第二产气组件3包括与壳体1形成有第二密闭空间31的护罩32,所述护罩32设有连通第 一密闭空间21与第二密闭空间31的第二排气孔321,在护罩32上设有对第二排气孔321 进行密封的堵块6,所述护罩32限定所述堵块6从第一密闭空间21进入第二密闭空间31。当车辆发生较小碰撞力度时,第一产气组件2产生高压气体充满第一密闭空间 21,产生的高压气体冲破密封片5从第一排气孔进入气袋,从而保护乘坐人员,此时,第一 密闭空间21的高压气体将堵块6压住抵靠在护罩32上对第二排气孔321进行密闭;当车 辆发生剧烈碰撞时,第一产气组件2先产生高压气体充满第一密闭空间21,产生的高压气体冲破密封片5从第一排气孔11进入气袋,与此同时或者是延迟片刻,第二产气组件3在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的控制下产生高压气体充满第二密闭空间31, 产生的高压气体冲开堵块6进入第一密闭空间21,然后进入气袋,进一步增强气囊的缓冲 强度。第二产气组件3与第一产气组件2是同时还是延迟片刻工作取决于车辆碰撞的强度, 一般的剧烈碰撞此两个组件是同时工作,能更好地增强安全气囊的安全性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排气孔321的朝向第一密闭空间21的开 口面积大于朝向第二密闭空间31的开口面积,堵块6的形状与第二排气孔321相适配。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排气孔321为圆锥形孔,孔 的较大面积端朝向第一密闭空间21 ;所述堵块6为圆锥体,堵块6的较大面积端朝向第一 密闭空间21 ;所述堵块6置于所述第二排气孔321中将第一密闭空间21与第二密闭空间 31隔离,此结构的设置使得堵块6只能从第一密闭空间21进入第二密闭空间31,而不能从 第二密闭空间31进入第一密闭空间21,防止第一产气组件2产生的高压气体进入第二密闭 空间31中而引燃了第二产气组件3的第二产气药37而使得气体发生器的双级功能失效; 然而,第二产气组件3产生的高压气体充满第二密闭空间31后能冲开堵块6进入第一密闭 空间21,实现双级的第二级的功效,具有初期缓慢充气,根据乘员的就座姿势、碰撞时的车 速等将气袋展开的气体发生器功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堵块6通过铝箔胶带粘结于所述第二排气孔 321中,此结构的设置为初步对堵块6进行定位,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产气组件2产生的高压 气体具有推压堵块6密闭第二排气孔321的作用,具有固定简单的优点。作为第一产气组件2的常规设计,所述第一产气组件2还包括与壳体1连接的第 一底座23、支撑在第一底座23上对第一产气组件2进行点火的第一点火管24、与第一底座 23固定连接且将第一点火管24置于之中的第一管壳25、置于第一管壳25与第一底座23 形成空间的第一点火药26、以及置于第一密闭空间21中且第一管壳255外部的第一产气 药27 ;所述第一底座23、第一点火管24、第一管壳25、第一点火药26置于第一密闭空间21 中;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点火管24点火,第一点火药26点燃、 冲破第一管壳25后引燃置于第一密闭空间21的第一产气药27而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 冲破密封片5后经第一排气孔11进入气袋,充气的气袋具有缓冲的作用。所述第二产气组件3还包括与壳体1连接的第二底座33、支撑在第二底座33上对 第二产气组件3进行点火的第二点火管34、与第二底座33固定连接且将第二点火管34置 于之中的第二管壳35、置于第二管壳35与第二底座33形成空间的第二点火药36、以及置 于第二密闭空间31中且第二管壳35外部的第二产气药37 ;所述第二底座33、第二点火管 34、第二管壳35、第二点火药36置于第二密闭空间31中,其作用及工作过程类似于第一产 气组件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产气组件3可以看做为第一产气组件的二级部件,对安全 气囊来说具有缓慢充气,根据车辆碰撞的强度控制气囊气袋充气量的优点。另外,优选置于 第二密闭空间31的第二产气药37的量较置于第一密闭空间21的第一产气药27多,此设 置为了在第一产气组件2和第二产气组件3同时工作时有足够的压力推动堵块6打开第二 排气孔321,使第二密闭空间31中的高压气体进入第一密闭空间21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盖体22的壁部形成有开口 221,所述开口 221朝向于第一排气孔11,便于气体发生器产生的高压气体能较快地通过第一排气孔11。[0028]作为盖体的第二实施例,盖体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被过滤网 卡紧固定,在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形成有朝向第一排气孔的开口。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盖体开口 221与第一排气孔11之间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 4用于滤掉气体发生器产气过程中杂质,以及对产生的高压气体进行冷却。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片5为黏贴在壳体1上对第一排气孔11进行密封的铝 箔胶带。为了便于气体发生器的安装,在壳体1外表面设有对气体发生器进行固定的安装
12ο为了实现车辆碰撞的感应,气体发生器还包括感应碰撞信号控制第一点火管24、 第二点火管34工作的控制系统,其直接控制整个气体发生器的激发过程。与现有的气体发生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第二产气组件3置于第一产气组件2之 中,在结构方面减少了多个排气孔结构,同时也不需要设置两条排气通道,具有结构简单的 优点;另外,去除了两套产气系统之间的隔板,有效保证了发生器的安全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气体发生器,包括壳体、密封片、第一产气组件、第二产气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排气孔,所述密封片密封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产气组件和第二产气组件设置于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气组件包括与壳体形成有第一密闭空间的盖体;所述第二产气组件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中,所述第二产气组件包括与壳体形成有第二密闭空间的护罩,所述护罩设有连通第一密闭空间与第二密闭空间的第二排气孔,在护罩上设有对第二排气孔进行密封的堵块,所述护罩限定所述堵块从第一密闭空间进入第二密闭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孔的朝向第一密闭空 间的开口面积大于朝向第二密闭空间的开口面积,堵块的形状与第二排气孔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孔为圆锥形孔,孔的 较大面积端朝向第一密闭空间;所述堵块为圆锥体,堵块的较大面积端朝向第一密闭空间; 所述堵块置于所述第二排气孔中将第一密闭空间与第二密闭空间隔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块通过铝箔胶带粘结于所述 第二排气孔中。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气组件还包括 与壳体连接的第一底座、支撑在第一底座上对第一产气组件进行点火的第一点火管、与第 一底座固定连接且将第一点火管置于之中的第一管壳、置于第一管壳与第一底座形成空间 的第一点火药、以及置于第一密闭空间中且第一管壳外部的第一产气药;所述第一底座、第 一点火管、第一管壳、第一点火药置于第一密闭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产气组件还包括与壳体连 接的第二底座、支撑在第二底座上对第二产气组件进行点火的第二点火管、与第二底座固 定连接且将第二点火管置于之中的第二管壳、置于第二管壳与第二底座形成空间的第二点 火药、以及置于第二密闭空间中且第二管壳外部的第二产气药;所述第二底座、第二点火 管、第二管壳、第二点火药置于第二密闭空间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壁部形成有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开口与第一排气孔之间 设有过滤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为黏贴在壳体上对第一 排气孔进行密封的铝箔胶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外表面设有对气体发生器进 行固定的安装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设有第一排气孔的壳体、密封第一排气孔的密封片、置于壳体中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产气组件和第二产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产气组件包括与壳体形成有第一密闭空间的盖体;所述第二产气组件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中,所述第二产气组件包括与壳体形成有第二密闭空间的护罩,所述护罩设有连通第一密闭空间与第二密闭空间的第二排气孔,在护罩上设有对第二排气孔进行密封的堵块,所述护罩限定所述堵块从第一密闭空间进入第二密闭空间。与现有的气体发生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第二产气组件置于第一产气组件之中,在结构方面减少了多个第一排气孔结构,同时也不需要设置两条排气通道,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R21/264GK201703343SQ20102020424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李俊杰, 陈霞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