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气压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447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汽车气路故障时 发生自动驻车制动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型以上特别是重型的货车和客车主要使用气动系统进行驻车制动。气压 制动系统的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全部是气压式元件。驻车气压制动系统一般可以包括空压机、空气干燥器、多回路保护阀、手控制动 阀、快放阀和弹簧制动缸。空压机直接提供制动所需要的压缩空气,由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 气进入空气干燥器进行干燥并过滤水分,再由多回路保护阀控制分别进入行车制动气路、 驻车制动气路和辅助气路等,进入驻车制动气路的压缩空气经过由手控制动阀控制的管路 进入快放阀进气口,此时排气口截止,所述压缩空气由快放阀出气口进入弹簧制动缸,弹簧 制动缸中具有储能弹簧,压缩空气进入弹簧制动缸压缩储能弹簧时,驻车制动活塞回到不 制动位置,解除驻车制动,压缩空气从弹簧制动缸排出时,储能弹簧复位,压紧驻车制动活 塞,实施驻车制动。当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时,驾驶员使手控制动阀处于截止状态,空压机产生的压缩 空气经过空气干燥器和多回路保护阀之后,被手控制动阀截止,而此时快放阀进气口关闭, 排气口打开,因此弹簧制动缸中的气体由快放阀排到大气中,弹簧制动缸中的储能弹簧复 位,从而实施驻车制动。在汽车起步之前,驾驶员首先使手控制动阀处于导通状态,空压机 使压缩空气通过管路,经空气干燥器、多回路保护阀、手控阀和快放阀,最终进入弹簧制动 缸,压缩储能弹簧,解除驻车制动,汽车方能起步。在上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中,当车辆对弹簧制动缸提供一定的气压(一般为大于 400KPa)时,车辆可解除驻车状态从而正常行驶。当车辆发生气路故障时,一般在空压机到 手控制动阀之间的管路上发生故障,导致没有压缩气体充入弹簧制动缸,因此储能弹簧复 位实施驻车制动,此时车辆将不受驾驶员控制而自动驻车制动,此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该系统能够防止 气路故障时发生自动驻车制动,防止发生交通事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汽车气路故障时发生自动驻车制 动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该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路相连的多回路保护阀和手 控制动阀,其中,所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还包括备用储气筒,所述备用储气筒并联在所述第
一管路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汽车发生气路故障时,由备用储气筒向 弹簧制动缸供气,压缩储能弹簧,从而防止汽车由于气路故障而发生自动驻车制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 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 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空压机2空气干燥器3多回路保护阀 4 二位三通换向阀5手控制动阀6气动接头7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备用储气筒9快放阀10弹簧制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中一般可以包括空压机1、空气干燥器2、多回路保 护阀3、手控制动阀5、快放阀9和弹簧制动缸10。下面结合图1介绍现有技术中驻车气压 制动系统的结构。空压机1在发动机的运转带动下,使外界空气进入空压机1并在其中被压缩,直接 提供制动所需要的压缩空气。由空压机1输出的压缩空气还要经过空气干燥器2的干燥, 过滤掉水分杂质。由空气干燥器输出的干燥的压缩空气才能够用于汽车上的各个气压回路 中。多回路保护阀3的进气口一端连接到空气干燥器2 —侧,多个出气口端分别连接 到汽车的各个气路系统上,例如,干燥的压缩空气在多回路保护阀3的控制下分别进入到 行车制动气路、驻车制动气路和辅助气路等,通常情况下,所述多回路保护阀3具有四个出 气口,因此还可以称为四回路保护阀,所述四个出气口分别连接前桥行车制动气路、后桥行 车制动气路、驻车制动气路和辅助气路。由所述多回路保护阀3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管路a到达手控制动阀5,所述第 一管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由任意数量的管道、阀体和储气筒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例如, 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管路a只包括管道,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图1所示 实施例中添加储气筒或者其他实际情况所需的阀门。所述手控制动阀5的进气口连接到多回路保护阀3 —侧,所述手控制动阀5的出 气口连接到快放阀一侧。手控制动阀5的导通和截止由驾驶员通过手刹机构控制,当驾驶 员控制手控制动阀5导通时,经多回路保护阀3进入驻车制动气路的压缩气体从所述手控 制动阀5的进气口进入,并从所述手控制动阀5的出气口排出,通过连接管路到达快放阀9 ; 当驾驶员控制手控制动阀5截止时,压缩空气无法进入手控制动阀5连通快放阀9的气路。[0026]当手控制动阀5导通,压缩空气经所述手控制动阀5,由快放阀9的进气口进入时, 所述快放阀9的排气口关闭,压缩空气由快放阀9的出气口进入到弹簧制动缸10中;当手 控制动阀5截止时,没有压缩空气进入快放阀9,此时弹簧制动缸10中的压缩气体从快放阀 9的出气口进入快放阀9的阀体,将进气口关闭,排气口打开,从而使弹簧制动缸10中的压 缩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弹簧制动缸10中具有储能弹簧(未图示)。当压缩空气进入弹簧制动缸10将所 述储能弹簧压缩,从而使所述储能弹簧与驻车制动活塞(未图示)分离时,所述驻车制动活 塞回到不制动位置;当弹簧制动缸10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快放阀9排放到大气中时,储能弹 簧复位,压紧驻车制动活塞,实施驻车制动。此处只简单介绍了现有技术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中最主要元件最常见的连接关 系和各自功能,现有技术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例如,空压机1和空气 干燥器2之间、以及多回路保护阀3和手控制动阀5之间都可以设置储气筒,用于储存压缩 空气,但上述多种变化的结构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应用和应用后能够产生的有 益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 备用储气筒8,所述备用储气筒8连接于多回路保护阀3与手控制动阀5之间,所述备用储 气筒8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管路b连接到所述多回路保护阀3,并与第一管路a并联。这样, 通过多回路保护阀3的压缩空气可以直接连通到所述手控制动阀5的进气口,也可以通过 备用储气筒8,将备用储气筒8充满之后,再连通到所述手控制动阀5的进气口。当多回路 保护阀3之前的气路中发生气路故障时,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备用储气筒8中的压缩空气可 以通过手控制动阀5和快放阀9进入弹簧制动缸10,从而防止由于气路故障导致的自动驻 车制动。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路b上串联有第一单向阀7,即所述备用储气筒8 与多回路保护阀3之间还可以串联有第一单向阀7,所述第一单向阀7只能通过由所述多回 路保护阀3流向所述备用储气筒8的气流。此处,第一单向阀7的功能是控制气流的方向, 即只有从多回路保护阀3到备用储气筒8方向的气流可以使所述第一单向阀7导通,而相 反方向的气流则会使所述第一单向阀7截止。在多回路保护阀3之前的气路中发生气路故 障时,备用储气筒8中的压缩空气只能够向手控制动阀5流动,而不能反向流到多回路保护 阀3,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控制器来控制所述备用储气筒8中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精简了管 路结构。更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路a上串联有二位三通换向阀4,该二位三通换向阀4的 出气口连接到所述手控制动阀5,一个进气口连接到所述多回路保护阀3,另一个进气口连 接到所述备用储气筒8的出气口,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二位三通换向阀4具有两个进气 口和一个出气口,两个进气口之间设置有能够双向移动的活塞(未图示),所述活塞在两个 进气口的压力差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将一个进气口封闭,使另一个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并 且在同一时刻只有两个进气口之一能与出气口连通。因此,在设计时要使管路a中的气压 大于管路b中的气压(例如,在压缩气体压强相等的条件下使管路a的直径大于管路b的 直径),当压缩气体通过多回路保护阀3,进入管路a和管路b所组成的并联管路时,与管路 a连通的二位三通换向阀4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压缩空气通过管路a连通到手控制动阀5。当多回路保护阀3之前的气路发生气路故障时,管路a中压缩空气的压强减小,当与 管路a连接的进气口上的压力小于与备用储气筒8连接的进气口上的压力时,与备用储气 筒8连通的二位三通换向阀4连通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此时,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备用 储气筒8中的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手控制动阀5和快放阀9进入弹簧制动缸10,从而防止由 于气路故障导致的自动驻车制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还可以包括气动接头6,所述气动接头6可 以通过第三管路c接入到所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的管路上。这样,当上述的备用储气筒也 失效时,可以将外部压缩空气通过气动接头6输入到快放阀9中,然后直接进入弹簧制动缸 10,从而防止由于气路故障导致的自动驻车制动。优选地,所述第三管路c上还可以串联有第二单向阀7’。此处,第二单向阀7’的 功能是控制气流的方向,即只有从气动接头6到快放阀9方向的气流可以使所述第二单向 阀V导通,而相反方向的气流则会使所述第二单向阀V截止。增加所述第二单向阀V能 够防止压缩空气从所述快放阀9向气动接头6逆向流动。在所述气动接头6的接入点之前 的气路中发生气路故障时,外部压缩空气只能够由气动接头6向快放阀9流动,而不能反向 由快放阀9流向气动接头6,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控制器来控制所述外部压缩空气的流动方 向,精简了管路结构。更优选地,所述第三管路c接入在所述手控制动阀5与所述快放阀9之间的管路 上。这样,只要当管路c的接入点之前的气路发生气路故障,都可以使用外部压缩空气来解 除自动驻车制动,扩大了安全保障的范围,并且在设置气动接头6的接入点时可以考虑将 所述接入点设置于气路的薄弱处之后,从而提高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 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例如,在制动系统 中不添加备用储气筒8和管路b,而直接添加气动接头6和管路C。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 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 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防止汽车气路故障时发生自动驻车制动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该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路(a)相连的多回路保护阀(3)和手控制动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还包括备用储气筒(8),所述备用储气筒(8)并联在所述第一管路(a)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储气筒(8)的进 气口通过第二管路(b)连接到所述多回路保护阀(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路(b)上串 联有第一单向阀(7),所述第一单向阀(7)只能通过由所述多回路保护阀(3)流向所述备用 储气筒⑶的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路(a)上串 联有二位三通换向阀(4),该二位三通换向阀(4)的出气口连接到所述手控制动阀(5),一 个进气口连接到所述多回路保护阀(3),另一个进气口连接到所述备用储气筒(8)的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还 包括气动接头(6),所述气动接头(6)通过第三管路(c)接入到所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的管 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c)上串联 有第二单向阀(7’),所述第二单向阀(7’ )只能通过由所述气动接头(6)流向所述快放阀 (9)的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c)接 入在所述手控制动阀(5)与所述快放阀(9)之间的管路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汽车气路故障时发生自动驻车制动的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该驻车气压制动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路相连的多回路保护阀和手控制动阀,其中,所述驻车气压制动系统还包括备用储气筒,所述备用储气筒并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汽车发生气路故障时,由备用储气筒向弹簧制动缸供气,压缩储能弹簧,从而防止汽车由于气路故障而发生自动驻车制动。
文档编号B60T15/06GK201736980SQ20102022553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
发明者宁江清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