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组合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449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组合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组合座椅,特别涉及一种能在 载客和载物之间方便转换、充分利用车内空间的汽车组合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人们不仅要求汽车的舒适性好,同时要 求汽车的便利性好。在存放行李等物品时,需要车内空间较大,但是汽车座椅占用了车内较 大的空间,使得车内只能存放较少的行李物品。现有汽车座椅都是能折叠的,一般采用靠背 向前折叠位于座垫上方的折叠方式,这样就节省了座椅靠背原来所处位置的空间,行李等 物品可以存放在靠背上方,但是这样的话行李等物品存在的棱角会对靠背处的蒙皮造成损 伤,影响靠背的使用寿命。有人针对上述的问题,对汽车座椅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正向乘座折叠侧翻式汽车座椅[申请号=200620200242. 6 ;授 权公告号CN2897725Y],其包括有靠背、座椅及支撑腿装置,靠背与座椅用靠背铰轴铰接, 支撑腿装置由分别与座椅铰接的活动支撑腿和固定支撑腿构成,固定支撑腿是固定在汽车 上,构成靠背可以折叠到座椅面,活动支撑腿可折叠到座椅底面,然后整个座椅绕固定支撑 腿与座垫铰接处向侧面翻转而竖立。上述专利中的汽车座椅通过两次折叠翻转,使得汽车座椅折叠好竖立在车舱的侧 部,行李等物品可以存放在原先座椅的位置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车内空间,但是汽 车座椅竖立处的空间必定没有得到利用,对车内空间的利用仍然不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充分利用车 内空间的汽车组合座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组合座椅,包括前后设 置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的后排座椅能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与车身活 动连接,所述的前排座椅的坐垫下方具有一个能够容纳所述的后排座椅在折叠状态时放入 的空腔。本汽车组合座椅在承载乘员时,后排座椅展开与车身连接,此时乘员可以乘坐在 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上,能满足多人的乘坐;当需要存放较大、较多的行李等物品时,将后 排座椅折叠后放入前排座椅的坐垫下部的空腔处,就能节省出车内空间以存放行李等物 品,操作简便,而且因为后排座椅原先的位置整体空出来了,因此对车内空间的利用充分。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后排座椅与车身为可拆卸连接。后排座椅与车 身拆卸较为方便。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后排座椅与车身滑动连接,且 所述的后排座椅折叠状态时能滑入前排座椅的坐垫下方的空腔。[0010]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后排座椅的坐垫底部套接有导轨,所述的导轨 与车身固连且延伸至所述的前排座椅的坐垫下方。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车身上具有锁扣,当后排座椅与车身连接时所 述的锁扣与后排座椅的坐垫锁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或急刹车时,锁扣的设置保证了后排座椅与车身连 接的稳定性,防止后排座椅脱离车身,确保了乘员的安全。当需要存放较大、较多的行李等 物品时,将锁扣打开就能拆卸后排座椅,操作方便。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前排座椅与车身滑动连接。在放入或取出折叠 后的后排座椅时,将前排座椅滑动一段距离就能露出后排座椅,这样放入或取出折叠后的 后排座椅较为方便。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前排座椅的坐垫下方设有导轨架,所述的导轨 架的底端与车身固连,导轨架的顶端具有导轨二,所述的导轨二套接于前排座椅的坐垫底 部。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后排座椅的坐垫与靠背相铰接。后排座椅的靠 背能绕铰接点旋转并折叠于后排座椅的坐垫。在上述的汽车组合座椅中,所述的前排座椅的坐垫与靠背相铰接。前排座椅的靠 背能绕铰接点旋转并折叠于前排座椅的坐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组合座椅在承载乘员时,后排座椅与车身连接,此时乘员 可以乘坐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上,能够满足多人的乘坐;当需要存放较大、较多的行李等 物品时,将后排座椅折叠后放置于前排座椅的坐垫下部的空腔处,就能节省出车内空间以 存放行李等物品,上述操作简便,后排座椅的存放充分节省了车内空间,对车内空间的利用率高。

图1是本汽车组合座椅在承载乘员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组合座椅在存放后排座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组合座椅在存放行李等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汽车组合座椅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排座椅;2、后排座椅;3、锁扣;4、导轨架;41、导轨二 ;5、导轨;6、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汽车组合座椅由前排座椅1、后排座椅2和导轨架4等零部件组成。具体来说,前排座椅1和后排座椅2前后设置在车内。后排座椅2的坐垫与靠背 相铰接,即后排座椅2的靠背能绕铰接点旋转并折叠于后排座椅2的坐垫。后排座椅2与 车身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后排座椅2与车身为可拆卸连接,在车身上设有锁扣3,锁扣3有 两个,分别位于后排座椅2的坐垫一侧部下方的车身底板上,锁扣3嵌入车身底板,没有超出车身底板的平面,当后排座椅2与车身底板连接时,锁扣3与后排座椅2的坐垫锁止,这 样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或急刹车时,后排座椅2不会脱离车身底板,确保了乘员的安全。前排座椅1的坐垫与靠背相铰接,即前排座椅1的靠背能绕铰接点旋转并折叠于 前排座椅1的坐垫。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方设有导轨架4,导轨架4的底端与车身用螺栓固 连,导轨架4的顶端具有导轨二 41,导轨二 41套接于前排座椅1的坐垫底部,这样前排座 椅1与车身滑动连接。在放入或取出折叠后的后排座椅2时,将前排座椅1滑动一段距离 就能露出后排座椅2,这样放入或取出折叠后的后排座椅2较为方便。导轨架4的高度大于 后排座椅2在折叠状态时坐垫加靠背的高度,这样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方就具有一个能够 容纳后排座椅2在折叠状态时放入的空腔。如图1所示,本汽车组合座椅在承载乘员时,后排座椅2展开与车身连接,车身的 锁扣3将后排座椅2锁止,此时乘员可以乘坐在前排座椅1和后排座椅2上,能满足多人的 乘坐;如图2、图3所示,当需要存放较大、较多的行李等物品6时,打开锁扣3将后排座椅 2拆卸下,使后排座椅2的靠背绕铰接点旋转并折叠于后排座椅2的坐垫,推动前排座椅1 在导轨架4上向前滑动一小段距离,把折叠后的后排座椅2放入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部的 空腔处,再使前排座椅1复位,前排座椅1还可以乘坐,操作简便,而且因为后排座椅2原先 的位置整体空出来了,节省出车内空间以存放行李等物品6,对车内空间的利用充分。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实 施例中的后排座椅2与车身滑动连接,后排座椅2的坐垫底部套接有导轨5,导轨5与车身 固连且延伸至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方。当然在车身底板上也具有锁扣3,当承载乘员时,车身通过将后排座椅2锁止,防 止后排座椅2脱离车身,确保了乘员的安全。当需要存放较大、较多的行李等物品6时,将 锁扣3打开,再将后排座椅2折叠,推动后排座椅2沿着导轨5滑入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方 的空腔内,这样就节省出了车内空间以存放行李等物品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前排座椅1、后排座椅2、锁扣3、导轨架4、导轨二 41、导轨 5、物品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 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 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组合座椅,包括前后设置的前排座椅(1)和后排座椅(2),所述的后排座椅(2)能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2)与车身活动连接,所述的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方具有一个能够容纳所述的后排座椅(2)在折叠状态时放入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2)与车身为可 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2)与车身滑动 连接,且所述的后排座椅(2)折叠状态时能滑入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方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2)的坐垫底部 套接有导轨(5),所述的导轨(5)与车身固连且延伸至所述的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上具有 锁扣(3),当后排座椅(2)与车身连接时所述的锁扣(3)与后排座椅(2)的坐垫锁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座椅(1)与车身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座椅(1)的坐垫下 方设有导轨架(4),所述的导轨架(4)的底端与车身固连,导轨架(4)的顶端具有导轨二 (41),所述的导轨二(41)套接于前排座椅(1)的坐垫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2)的坐垫与靠背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组合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座椅 (1)的坐垫与靠背相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组合座椅,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座椅占用车内空间大等问题。本汽车组合座椅包括前后设置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后排座椅能折叠,后排座椅与车身活动连接,前排座椅的坐垫下方具有一个能够容纳后排座椅在折叠状态时放入的空腔。本汽车组合座椅不仅能满足多人乘坐而且在存放物品时后排座椅能够折叠存放,车内空间利用充分。
文档编号B60N2/30GK201712501SQ20102022633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4日
发明者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郑虎子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