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式车辆的侧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70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轮式车辆的侧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本涉及一种轮式车辆,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开放驾驶室区域的四轮车辆的侧罩。
背景技术
休闲多功能车辆(Recreational utility vehicles, RUVs)基本上包括具有并排座位的开放式驾驶室区域。其通常被称作并排全地形车辆(All-Terrain Vehicles, ATVs)。开放式驾驶室区域通过布置在驾驶室区域上方的翻滚护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如同在汽车上的传统做法一样,通过侧通道进出(进入和离开)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存在与开放式驾驶室区域和开放式侧通道相关的风险。

因此,存在对于有助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同时保持骑乘没有全封闭式座舱的约束的越野车辆的娱乐性的系统的需要。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车辆具有车架、限定在车架中的驾驶室区域和连接至车架的翻滚护架。翻滚护架至少部分地覆盖驾驶室区域。两个座椅并排布置在驾驶室区域中。两个座椅被翻滚护架覆盖。两个座椅中的每一个均适于支承骑乘者。发动机由车架支承。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由车架支承。轮中的至少两个操作地连接至发动机用来驱动车辆。转向装置布置在两个座椅的大致前方。转向装置操作地连接至至少两个轮,用于使车辆转向。驾驶室区域布置在车辆的两个横向侧之间。两个横向侧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与两个座椅相邻布置的侧通道。侧通道适于使得骑乘者能够进入驾驶室区域以及从驾驶室区域离开。至少一个侧柔性罩选择性地延伸至少部分地跨过侧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一个侧柔性罩具有连接至翻滚护架的至少一个上附连点。至少一个下附连点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前附连点选择性地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前附连点在沿纵向方向位于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和至少一个下附连点的前方的位置处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当前附连点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时,至少一个侧柔性罩从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向前和向下延伸到前附连点,并且从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向前和向上延伸到前附连点。在另一方面中,连接器位于前附连点处。连接器可由骑乘者的单手操作以选择性地将前附连点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在进一步的方面中,至少一个侧柔性罩由多个柔性带和连接至多个柔性带的至少一个柔性板构成。在另一方面中,至少一个柔性板是至少一个网状板。在进一步的方面中,多个柔性带跨过至少一个侧柔性板布置以向至少一个网状板提供支承。在另一方面中,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包括前部上附连点和后部上附连点。前部上附连点连接至翻滚护架的上侧部。后部上附连点连接至翻滚护架的后侧部。后部上附连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前部上附连点并且在纵向方向上位于前部上附连点的后方。在进一步的方面中,车辆还包括独立于至少一个侧柔性罩的附连带,附连带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选择性地连接至前附连点。第二端部在至少一个下附连点的前方连接至车架。在另一方面中,至少一个侧柔性罩还包括连接至侧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附连点。侧限制构件连接至翻滚护架的后侧部。侧限制构件从翻滚护架的后侧部向前延伸。侧限制构件部分地延伸到侧通道内。在进一步的方面中,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和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两个座椅的最如点和两个座椅的最后点之间。在另一方面中,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至少一个上附连点的前方。在进一步的方面中,至少一个侧柔性罩包括角部区域,角部区域具有位于前附连点处的顶点。在另一方面中,角部区域包括覆盖角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半刚性塑料部。在进一步的方面中,前附连点包括带扣。角部区域限定位于至少一个侧柔性罩中的孔。在另一方面中,孔适于通过其接纳骑乘者的至少一个手指,用于操作带扣。在进一步的方面中,当前附连点与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分离时,至少一个侧柔性罩通过重力落到顶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前附连点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的位置并且顶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前附连点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的位置的后方的位置。 在进一步的方面中,多个柔性带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拉伸部。在另一方面中,至少一个侧柔性罩包括角部区域。角部区域具有位于前附连点处的顶点。多个柔性带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连接至顶点的可拉伸部。为了本申请的目的,术语“休闲多功能车辆”(RUV)指的是设计用于越野应用的通常具有并排座椅的“开放式”轮式车辆(与由于其封闭式座舱的“封闭式”车辆的敞蓬小型载货卡车相反)。术语“网状”指的是具有允许风吹过其中的多个孔的材料。在一些情况下,网状材料是可看穿的。网状材料的孔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网状材料不必需是整块的织物。例如,网状材料可以由布置在网格中的多块形成。术语“柔性”指的是非刚性的,即能够弯曲的材料。柔性材料可以弯折。柔性材料
可以允许一定点形变。术语“可拉伸”指的是能够在施加张力时沿长度伸长的材料。例如,弹性体是可拉伸的。另外,涉及空间方向的术语,例如向前地、向后地、前部、后部、上部、下部、左侧和右侧,其如同由在常规驾驶位置中坐在车辆上的车辆驾驶员所通常理解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具有上述方面中的至少一个,但不必具有所有的方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和/或可替代的特征、方面和优势将从以下描述、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变得明显。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具体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势,在附图中:图1是具有侧罩的RUV的左侧正视图,为了清晰起见整流罩被部分地去除;图2是图1的RUV从左前侧看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RUV的俯视平面图;图4是用于图1的RUV的侧罩的左侧正视图;图5是侧罩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的RUV的左侧正视图;图6是骑乘者乘坐其中的图5的RUV的左侧正视图;以及图7是侧罩处于关闭位置的图6的RUV的左侧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关于休闲多功能车辆(RUV)描述本侧罩。但是,应当理解,本侧罩可被应用到具有开放驾驶室区域的其他类型的越野车辆上。图1至图3说明了具有前端部5、后端部6和两个横向侧7 (左和右)的RUV 10。RUV 10包括车架12,车体安装在车架12上。车架12具有前部12A、中部12B和后部12C。一对前轮14通过前悬架13悬挂于车架12的前部12A。一对后轮14通过后悬架13悬挂于车架12的后部12C。四个轮14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轮胎15。可以设想,RUV 10可以具有六个或更多的轮。驾驶室区域22布置在车架12的中部12B中。驾驶室区域22包括两个座椅18(左和右)。每个座椅18具有座椅底座17和靠背19。座椅18侧向并排地安装以容纳RUV 10的驾驶员和乘客(骑乘者)。座椅18是斗式座椅。可以预期,座椅18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卧式座椅。驾驶室区域22在RUV 10的两个横向侧7开放,形成两个侧通道24 (左和右),骑乘者可以通过侧通道24进入和离开RUV 10。侧罩40选择性地跨过每个侧通道24布置。侧罩40从翻滚护架30垂直地延伸到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座椅底座17的点。可以设想,两个侧通道24中的仅一个能够选择性地被侧罩40部分地覆盖。侧罩40由柔性带42和网状材料的柔性板44制成。正如下文即将描述的那样,当骑乘者骑乘RUV 10时,侧罩40旨在跨过侧通道24布置。但是,当骑乘者未骑乘RUV 10以及骑乘者希望进入或者离开驾驶室区域22时,侧罩40能够被打开以清理侧通道24。翻滚护架30连接至车架12,并且布置在驾驶室区域22的上方。翻滚护架30是金属管装置,在车辆翻滚的情况下金属管装置有助于保护骑乘者。翻滚护架30具有与车架12的多个附连点。朝着RUV 10的前部5,翻滚护架30在前附连点32 (左和右)处连接至整流罩。前附连点32在纵向方向上位于前轮14的滚动轴与座椅18的最前点17之间。朝着RUV 10的后部6,翻滚护架30在后附连点34 (左和右)处连接至车架12。后附连点34在纵向方向上位于后轮14的滚动轴与座椅18的座椅底座17的最后点之间。翻滚护架30还包括一对侧向限制构件36,在翻滚护架30的后部的每侧上具有一个侧向限制构件36。侧向限制构件36从翻滚护架30的后部向前延伸部分地进入侧通道24内。侧向限制构件36是U型管,其在倾斜或者翻滚过程中保护骑乘者的上身。可以设想,限制构件36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也可以设想限制构件36可被省略。包括方向盘的转向组件16布置在左侧座椅18的前方。可以设想,方向盘可以布置在右侧座椅的前方。转向组件16操作地连接至两个前轮14以允许RUV 10的转向。在图3中以虚线示意性地示出的发动机29在左侧座椅和右侧座椅18之间安装在车架12的中部12B。发动机29操作地连接至四个车轮14以给RUV 10提供动力。可以设想,发动机29可以操作地仅连接至前轮14或者仅连接至后轮14。货箱11枢转地安装在座椅18后方的车架12上。可以设想,货箱11可被省略。定位在左侧座椅和右侧座椅18之间的控制台23覆盖发动机,并且将发动机与驾驶员和乘客隔开。RUV 10具有其他特征和部件,比如前灯和把手。由于认为这些特征和部件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所以在本文中将不提供对这些部件的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现在参照图4,将更加具体地描述侧罩40。如在图4所示,将仅关于覆盖RUV 10的左侧侧通道24的侧罩40来描述侧罩40。用于右侧侧通道24的侧罩40是用于左侧侧通道24的侧罩的镜像。侧罩40具有基本三角形的主体,基本三角形的主体具有三个附连区域40A、40B和40C,其中区域40B和40C是角部区域。附连区域40A、40B、40C限定侧罩40的三个侧边。第一侧边限定在附连区域40A和附连区域40C之间。第二侧边限定在附连区域40A和附连区域40B之间。第三侧边限定在附连区域40B和附连区域40C之间。第一侧边长于第二侧边,第二侧边长于第三侧边。可以设想,第二侧边可以长于第一侧边,第一侧边可以长于第三侧边。在附连区域40A处,侧罩40通过两个上附连点45连接至翻滚护架30。在附连区40B处,侧罩40通过下附连点43连接至车架12。在附连区域40C处,侧罩40通过前附连点41选择性地连接至车架12。附连区域40C包括顶点49,前附连点41位于顶点49处。侧罩40从上附连点45向前和向下延伸到前附连点41,并且从下附连点43向前和向上延伸到前附连点41。上附连点45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定位在下附连点43和前附连点41之间。可以设想,侧罩40可以在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附连点45处连接至翻滚护架30。可以设想,两个或更多个下附连点43可被用于将第二角部40B连接至车架12。可以设想,两个上附连点45可被沿纵向方向定位在下附连点43和前附连点41之间。也可以设想,下附连点43可被沿纵向方向定位在两个上附连点45和前附连点41之间。两个另外的附连点47将侧罩40连接至侧向限制构件36。可以设想,仅一个或者更多个或者没有另外的附连点47可被用于将侧罩40紧固至RUV 10。也可以设想,另外的附连点47可以连接至翻滚护架30本身。侧罩40在附连点43和45处通过经由螺母和螺栓固定至翻滚护架30的带夹以及在另外的附连点47处通过形成在带中的管安装到RUVlO上。可以设想,侧罩4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到RUV 10上。侧罩40通过前附连点41选择性地跨过侧通道24布置。前附连点41处的带扣50被用于选择性地关闭侧罩40。带扣50具有与车架12连接的凹部50B和在顶点49处与侧罩40连接的凸部50A。为了打开和关闭侧罩40,正如下文将具体描述的那样,骑乘者通过将其手指插入孔53内并且将手指紧固在角部区域40C的周围,以使凸部50A选择性地接合到凹部50B内。半刚性套筒48布置在柔性带42的位于角部区域40C处的部分的周围。半刚性套筒48是塑料套筒,塑料套筒给予围绕孔53的角部区域40C —定的刚性,用于在打开和关闭侧罩40期间便于操作。可以设想,套筒48可以是完全刚性的。也可以设想,半刚性套筒48可以是柔性的。可以设想,半刚性套筒48由除塑料之外的材料制成。也可以设想,半刚性套筒48可以省略。侧罩40的基本三角形的主体由多个柔性带42和网状材料的柔性板44制成(在图1至2和图4至7中由点状阴影示意性地示出)。柔性带42是聚酯带,聚酯带的尺寸设定为使得侧罩40紧密地布置跨过侧通道24。柔性带42足够柔性以在侧罩40没有跨过侧通道24布置时通过重力自由地向下运动(如图5和6所示)。柔性带42的聚酯材料不能相当大地拉伸。正如以下将示出的那样,柔性带42中的一些设置有可拉伸部。可以设想,柔性带42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设想,柔性带42可以少量地拉伸。第一柔性带42A形成侧罩40的基本三角形主体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柔性带42B(上和下)形成侧罩40的第二侧边。第三柔性带42C形成侧罩40的第三侧边。可以设想,仅一个第二柔性带42B可以用于形成第二侧边。也可以设想,两个以上的第二柔性带42B可被用于形成第二侧边,一个以上的第一柔性带42A和一个以上的第三柔性带42C可被用于分别形成侧罩40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两个中间柔性带42D (上和下)在第一柔性带42A和两个第二柔性带42B之间延伸。上部中间柔性带42D连接第一柔性带42A和两个第二柔性带42B中的下部带。下部中间柔性带42D连接第一柔性带42A并且在两个第二柔性带42B相交的位置处连接两个第二柔性带42B。中间柔性带42E在第三柔性带42C与两个第二柔性带42B相交处的两个第二柔性带42B之间延伸。中间柔性带42F在第三柔性带42C与第一柔性带42A之间延伸。柔性带42A和42B (上部的一个)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带调节器54。带调节器54使得能够调节柔性带42A、42B (上部)的长度,并且由此调节柔性带42A、42B (上部)的张力。可以设想,带调节器54可以省略。第一柔性带42A和第三柔性带42C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可拉伸部42G、42F。可拉伸部42G、42F使得骑乘者在侧罩40在带调节器54处被调节得太紧以及带扣50的凸部50A不能到达凹部50B的情况下能够关闭侧罩40。可拉伸部42G、42F位于角部区域40C处并且被半刚性套筒48覆盖。可以设想,可拉伸部42G、42F可以沿着第一柔性带42A和第三柔性带42C定位在任何地方。也可以设想,可以采用仅一个或者更多个可拉伸部42G、42F。也可以设想,可拉伸部42G、42F可被省略。侧罩40具有位于角部区域40C中的孔53。孔53是三角形,并且由第三中间柔性带42E、第一柔性带42A的在第三中间柔性带41C与顶点49之间延伸的部分以及第三柔性带42C的在第三中间柔性带42E与顶点49之间延伸的部分形成。与侧罩40分离的柔性带46将侧罩40连接至附连点51。柔性带46是为骑乘者的脚提供另外的保持方式的带。柔性带46从前附连点41延伸至附连点51。附连点51在纵向方向上位于下附连点43的前方以及在纵向方向上位于前附连点41的后方。可以设想,柔性带46可以省略。也可以设想,柔性带46可以是侧罩40的部分并且通过柔性板44连接到侧罩40上。柔性带46具有可拉伸部46B。可拉伸部46B分别类似于第一柔性带42A和第三柔性带42C的可拉伸部42G、42F。可拉伸部46B定位在附连点51的附近。可以设想,可拉伸部46B可以沿着柔性带46定位在任何地方。也可以设想,可以采用仅没有或者一个以上的可拉伸部46。多个柔性带42的布置限定柔性板44设置其上的区域。有三个柔性板44,即上部板44A、中部板44B和下部板44C。可以设想,可以采用大于或小于三个的柔性板44。也可以设想,柔性带42可以仅限定柔性板应被布置在其上的区域,并且柔性板44将是覆盖柔性带42限定的区域的单个柔性板。柔性板44由200纤度的尼龙制成。柔性板44的尺寸设定为使得侧罩40跨过侧通道24紧密地布置。柔性板44由使得驾驶员和乘客能够通过其观察并且让风吹过的网状材料制成。上部柔性板44A具有基本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并且由第一柔性带42A、两个中间柔性带42D以及两个第二柔性带42B中的上部柔性带限定。上部柔性板44A具有位于靠背19的大约最闻点处的最闻点。中部柔性板44B具有三角形形状,并且由两个中间柔性带42D中的下部带、中间柔性带42E和中间的柔性带42F限定。下部柔性板44C具有三角形形状,并且由中间柔性带42E、第三柔性带42C和两个柔性带42B中的下部带限定。现在将参照图5至7描述侧罩40的操作模式。如果骑乘者尚未打开侧罩,则需要进入RUV 10的骑乘者打开侧罩40。为了打开侧罩,骑乘者通过从带扣50的凹部50B拆卸凸部50A,在前附连点41处使侧罩40与车辆分离。更具体地,骑乘者使一个或更多个手指穿过孔53定位以触及凸部50A。骑乘者按压凹部50B上的按钮以从凹部50B释放凸部50A。可以设想,按钮可以位于凸部50A上。骑乘者从孔53将其手指移走。带扣50的凸部50A向后摆动以关于上附连点45在垂直方向上对准。如图5所示,侧罩40运动至清理侧通道24的紧凑位置中。一旦侧罩40从侧通道24偏离,骑乘者进入驾驶室区域22并坐在座椅18上,如图6所示。在骑乘RUV 10之前,骑乘者关闭侧罩40。为了关闭侧罩,骑乘者触及带扣50的凸部50A,并且通过伸展其手臂使凸部50A与凹部50B接触。可以设想,骑乘者可能必须稍微向前倾斜其身体以触及带扣50。为了连接凸部50A与凹部50B,骑乘者使其手指穿过孔53,同时在相反侧用拇指部分地抓住半刚性套筒48。骑乘者仍使其手指围绕半刚性套筒48,当使带扣50的凹部50B与凸部50A接触时,骑乘者使侧罩40延伸跨过侧通道24。在侧罩40在带调节器54处被调节得太紧而对于凸部50A不能轻易地触及凹部50B时,当骑乘者通过触及凹部50B张紧侧罩40时,柔性带42A、42C和46伸长(与其不承受张力时的长度相比)。如上所述,柔性带42A、42C和46的可拉伸部42F、42G和46B提供拉伸。骑乘者将凸部50A接合到凹部50B内以跨过侧通道24紧固侧罩40。如图7所示,在操作结束时,侧罩40跨过侧通道24定位并且保护骑乘者。
为了离开RUV 10,骑乘者使侧罩40在前附连点41处与车辆分离。为此,骑乘者抓住带扣50,使其手指穿过孔53,然后按压凹部50B的按钮以使凸部50A与凹部50B分离。侧罩40由于带扣50和半刚性套筒48的重量向下和向后摆动,从而释放侧通道24。骑乘者通过侧通道24离开驾驶室区域22。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型和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变得明显。前述描述旨在例示而非限制。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旨在仅由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包括: 车架; 限定在所述车架中的驾驶室区域; 连接至所述车架的翻滚护架,所述翻滚护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驾驶室区域; 并排布置在所述驾驶室区域中的两个座椅,所述两个座椅由所述翻滚护架覆盖,所述两个座椅中的每一个均适于支承骑乘者; 由所述车架支承的发动机; 由所述车架支承的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所述轮中的至少两个被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车辆; 布置在所述两个座椅的大致前方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被操作地连接至所述轮中的至少两个用于使所述车辆转向; 两个横向侧,所述驾驶 室区域布置在所述两个横向侧之间,所述两个横向侧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邻近所述两个座椅布置的侧通道,所述侧通道适于使得所述骑乘者能够进入所述驾驶室区域以及从所述驾驶室区域离开;以及 至少一个侧柔性罩,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选择性地延伸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侧通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具有: 连接至所述翻滚护架的至少一个上附连点; 连接至所述车架和所述翻滚护架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下附连点,所述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所述至少一个上附连点;以及 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车架和所述翻滚护架中的一个的前附连点,所述前附连点在沿纵向方向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和所述至少一个下附连点的前方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车架和所述翻滚护架中的所述一个, 其中,当所述前附连点连接至所述车架和所述翻滚护架中的所述一个时,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从所述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向前和向下地延伸到所述前附连点,并且从所述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向前和向上地延伸到所述前附连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位于所述前附连点处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述骑乘者的单手操作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前附连点连接至所述车架和所述翻滚护架中的所述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由多个柔性带和连接至所述多个柔性带的至少一个柔性板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板是至少一个网状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多个柔性带跨过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布置以向所述至少一个网状板提供支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包括前部上附连点和后部上附连点, 所述前部上附连点连接至所述翻滚护架的上侧部,以及 所述后部上附连点连接至所述翻滚护架的后侧部,所述后部上附连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所述前部上附连点并且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前部上附连点的后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独立于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的附连带,所述附连带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前附连点,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至少一个下附连点的前方连接至所述车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还包括连接至侧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附连点,所述侧限制构件连接至所述翻滚护架的后侧部,所述侧限制构件从所述翻滚护架的所述后侧部向前延伸,所述侧限制构件部分地延伸到所述侧通道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和所述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在纵向方向上定位在所述两个座椅的最如点与所述两个座椅的最后点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上附连点的前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包括角部区域,所述角部区域具有位于所述前附连点处的顶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角部区域包括覆盖所述角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半刚性塑料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前附连点包括带扣,以及 所述角部区域限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中的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孔适于通过其接纳所述骑乘者的至少一个手指,用于操作所述带扣。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中,当所述前附连点与所述车架和所述翻滚护架中的所述一个分离时,所述 至少一个侧柔性罩通过重力落到所述顶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所述前附连点连接至所述车架和所述翻滚护架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位置并且所述顶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位置的后方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多个柔性带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拉伸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侧柔性罩包括角部区域, 所述角部区域具有位于所述前附连点处的顶点,以及 所述多个柔性带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连接至所述顶点的可拉伸部。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具有驾驶室区域和用于使骑乘者进入和离开驾驶室区域的侧通道。至少一个侧柔性罩至少部分地跨过侧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延伸。罩具有连接至翻滚护架的至少一个上附连点、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和选择性地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的前附连点。当前附连点连接至车架和翻滚护架中的一个时,至少一个侧柔性罩从至少一个上附连点向前和向下延伸到前附连点,并且从至少一个下附连点向前和向上延伸到前附连点。
文档编号B60J5/04GK103221240SQ20108006794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斯特凡·桑斯沙格林, 丹尼尔·纳多, 理查德·勒菲弗 申请人: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