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442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当孩子还处在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期吋,坐立有困难,大多以躺卧为主,不能直接乘坐汽车。如果由大人坐车怀抱孩子乘坐,当有意外发生时,孩子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为此开发商们开发了 ー种迎合汽车内使用的儿童汽车座椅。所述ノ L童汽车座椅通过ー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汽车座椅上,以供婴儿乘坐。现有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结构虽然具有组装和拆卸的功能,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组装费时、费エ,给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ー种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用于将儿童汽车座椅连接在汽车座椅的ー锚件上。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包括主构件、卡制件、操作件以及触动件,所述主构件具有一卡槽,所述卡制件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所述卡制件具有ー卡勾,所述卡制件相对所述主构件在ー卡合位置和ー释离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卡勾进出所述卡槽。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主构件上,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制件卡合。所述触动件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并可选择地维持所述卡制件处于所述释离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的卡制件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并相对所述主构件在ー卡合位置和ー释离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实现所述卡制件与所述汽车座椅的锚件的卡合与脱离,进而实现儿童汽车座椅与汽车座椅的连接与拆卸,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具体地,所述触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抵触部,所述触动件相对所述主构件在一触动位置与一非触动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抵触部进出所述卡槽。具体地,所述卡制件与所述主构件枢接并相对所述主构件转动。具体地,所述触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并相对所述主构件滑动。优选地,所述触动件的另一端具有ー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可与所述卡制件卡合,以使所述卡制件维持于所述释离位置。优选地,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弾性件和一第二弾性件,所述第一弾性件连接所述卡制件及主构件,所述第二弾性件连接所述触动件的另一端及主构件,所述第二弾性件可驱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制件卡合,以使得所述卡制件維持在所述释离位置,并压缩所述第一弾性件。具体地,所述操作件包括一按钮和ー连动板,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主构件上,所述连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按钮相固定,所述连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制件卡合。具体地,所述触动件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抵触部和所述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卡合部,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二弾性件抵触,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制件可分离地卡合。具体地,所述卡制件还具有第一卡制部以及第ニ卡制部,所述第一卡制部与所述卡合部可分离地卡合,所述连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制部卡合,所述卡勾由所述第一卡制部的相对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卡勾进出所述卡槽。具体地,所述连动板具有一通孔,所述第二卡制部卡于所述通孔内。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主构件。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I为本发明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ー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图示为锁定状态。图2为图I释锁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图I的分解图,且示出了汽车座椅的锚件。图4为图I的一特定角度的内部结构图,其中图示为锁定状态。图5为图4释锁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图I的另ー特定角度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其中图示为锁定状态,且示出了汽车座椅的锚件。图7为图6释锁状态的主视图,且示出了汽车座椅的锚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參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參考图I至图3,为本发明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的ー实施例100,其包括外壳11,主构件12、操作件13、触动件14、卡制件15、第一弾性件16、第二弾性件17以及连接件
18。所述外壳11包覆所述主构件12,所述外壳11和主构件12均具有ー卡槽112,所述操作件13设置在所述主构件12上,所述操作件13的一端与所述卡制件15卡合。再结合图4,所述触动件14和所述卡制件15均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12,所述第一弹性件16连接所述卡制件15和主构件12,所述第二弹性件17连接所述触动件14及和主构件12。所述连接件18穿过所述外壳11、主构件12和卡制件15以将所述卡制件15组装于所述主构件12,将所述主构件12组装于所述外壳11,从而使得所述卡制件15与所述主构件12枢接并相对所述主构件12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卡制件15在所述第一弾性件16的作用下进出所述卡槽112。具体地,所述触动件14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12并相对所述主构件12滑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弾性件16为ー扭簧,所述扭簧16套设在所述连接件18上。所述第二弾性件17为ー复位弹簧,所述主构件12具有一安装部122,所述安装部122向外凸伸形成ー凸柱122a,所述复位弹簧17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凸柱122a上,所述复位弹黃17的另一端抵触所述触动件14。、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主构件12上设有第ニ安装孔121,所述卡制件15上设有第三安装孔151,所述连接件18(如铆钉等)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21以及第三安装孔151将所述卡制件15和主构件12组装于所述外壳11,以使得所述卡制件15相对所述主构件12在ー卡合位置和ー释离位置之间移动。结合图3至图5,所述操作件13包括按钮131以及连动板132。所述按钮131设置在所述主构件12上,所述连动板132的一端插置于所述按钮131内,所述连动板132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制件15卡合。所述触动件14包括一基部141,所述基部141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抵触部142以及第二抵触部143,所述第一抵触部142弯折延伸形成平行于所述基部141的卡合部144,所述第一抵触部142始終与所述复位弹簧17抵触,使得所述复位弹簧17 —直 受到压缩从而具有一定的预压力。所述卡合部144横向延伸一突起144a,所述突起144a插置于所述主构件12的ー开槽123中,使得所述触动件14相对所述主构件12在ー触动位置与一非触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卡制件15具有第--制部152、第二卡制部153、第三卡制部154以及卡勾
15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制部152与所述卡合部144可分离地卡合,所述连动板132的另一端具有一通孔132a,所述第二卡制部153卡于所述通孔132a内,所述第三卡制部154位于所述第一卡制部152的相对端,且其与所述第二抵触部143可分离地抵触,所述卡勾155由所述第—制部152的相对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卡勾155进出所述卡槽112。所述扭簧16的一端卡制于所述卡制件15,所述扭簧16的另一端抵触所述主构件12(如图4及图5所示)。如图1-3所示,所述卡制件15在所述扭簧16的作用下绕所述连接件18旋转,以使得所述卡制件15相对所述主构件12在所述卡合位置和释离位置之间转动,而所述卡制件15的卡勾155也随着进出所述卡槽112。图示汽车座椅的锚件30与所述卡槽112卡合或移离。请參考图7,图示状态为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100的释锁状态,所述触动件14在所述第二弾性件17的作用下被推向非触动位置,所述卡合部144与所述卡制件15的第一卡制部152卡合,以使得所述卡制件15維持在释离位置。此时,所述扭簧16处于扭转压缩位置,所述卡槽112呈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抵触部143借由所述复位弹簧17进入所述卡槽112。当欲将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100与所述汽车座椅的锚件30卡合时,将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100的卡槽112朝向所述锚件30靠近。所述锚件30沿图示方向对所述触动件14的第二抵触部143施力F2,使得所述触动件14相对所述主构件12向左移动至触动位置,所述触动件14的卡合部144与所述卡制件15的第一卡制部152脱离。之后,在所述扭簧16的弾性回复力作用下,所述卡制件15绕所述连接件18沿图示B方向旋转至卡合位置,所述卡制件15的卡勾155最终进入所述卡槽112,使得所述卡槽112呈封闭状态以与所述锚件30相互锁定,达到如图6所示的锁定状态。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锁定状态时,所述触动件14的卡合部144抵触于所述卡制件15的第一卡制部152的下方,使得所述触动件14維持在触动位置,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
17。此时,所述触动件14的第二抵触部143与所述卡制件15的第三卡制部154抵触,所述卡制件15的卡勾155进入所述卡槽112。当欲将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100移离所述汽车座椅时,即欲将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100由锁定状态转换为释锁状态时,如图6所示,沿图示方向对所述按钮131施力F1,所述连动板132将会带动所述卡制件15沿图示A方向旋转,同时所述扭簧16被压缩,所述卡勾155退出所述卡槽112,当所述卡制部15旋转至所述第一卡制部152位于所述卡合部144下方时,所述复位弹簧17顶推所述触动件14向右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触动件14的卡合部144重新与所述卡制件15的第一^^制部152卡合,以使得所述卡制件15维持于释离位置,所述复位弹簧17維持于压缩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抵触部143进入所述卡槽112,所述卡槽112呈打开状态,达到如图7所示的释锁状态。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100通过所述操作件13、所述触动件14与所述扭簧16的配合,使得所述卡制件15与所述汽车座椅实现连接或拆卸。 该连接结构100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掲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
1.ー种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用于将儿童汽车座椅连接在汽车座椅的ー锚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包括 主构件,所述主构件具有ー卡槽; 卡制件,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所述卡制件具有ー卡勾,所述卡制件相对所述主构件在ー卡合位置与ー释离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卡勾进出所述卡槽; 操作件,设置在所述主构件上,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制件卡合;以及 触动件,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并可选择地维持所述卡制件处于所述释离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抵触部,所述触动件相对所述主构件在ー触动位置与一非触动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抵触部进出所述卡槽。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件与所述主构件枢接并相对所述主构件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并相对所述主构件滑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的另一端具有ー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可与所述卡制件卡合,以使所述卡制件维持于所述释离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弾性件和一第二弾性件,所述第一弾性件连接所述卡制件及主构件,所述第二弾性件连接所述触动件的另一端及主构件,所述第二弾性件可驱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制件卡合,以使所述卡制件維持在所述释离位置,并压缩所述第一弾性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ー按钮和ー连动板,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主构件上,所述连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按钮相固定,所述连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制件卡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还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抵触部和所述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卡合部,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二弾性件抵触,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制件可分离地卡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卡制件还具有第一卡制部以及第ニ卡制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制部可分离地卡合,所述连动板的另ー端与所述第二卡制部卡合,所述卡勾由所述第--制部的相对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卡勾进出所述卡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板具有一通孔,所述第二卡制部卡于所述通孔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主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用于将儿童汽车座椅连接在汽车座椅上。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包括主构件、操作件、触动件以及卡制件,所述主构件具有一卡槽,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主构件上,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制件卡合,所述触动件和卡制件均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构件,所述卡制件相对所述主构件在一卡合位置与一释离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卡勾进出所述卡槽,所述触动件可选择地维持所述卡制件处于所述释离位置。所述儿童汽车座椅连接机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文档编号B60N2/28GK102653251SQ20111005136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莫小龙 申请人: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