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体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644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罐体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体输送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工程机械,尤其是罐体输送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罐体输送车的结构示意图。该现有技术中的罐体输送车包括罐体1'和付梁2',付梁2'用于支撑罐体1', 并通过刚性连接件3'与罐体1'连接。由于罐体1'与付梁2'之间的连接是刚性连接, 因而罐体1'对付梁2'冲击很大,易于造成付梁2'的损坏。此外,如果罐体1'下方的连接面由于加工精度原因导致不平,会导致具有装配预应力,该装配预应力会降低刚性连接件3'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上述刚性连接所导致的问题,罐体Γ与付梁2'之间可以采用弹性连接,通过弹性连接件来缓冲罐体1'对付梁2'的冲击,避免其受到损坏,同时可以克服上述装配预应力造成的影响,保证连接件的寿命。然而,罐体1'与付梁2'之间无论是采用刚性连接,还是采用弹性连,均具有以下缺陷第一,罐体1'与付梁2'之间在通过连接件装配时,由于没有定位,易于造成罐体1'和付梁2'上的相对的连接位置孔错位,从而给装配带来困难;第二,当装配完成后,罐体Γ和付梁2'之间的连接件既需承受罐体Γ重力载荷,并当罐体Γ晃动时,又要承受行进方向上或者垂直于该行进方向上的横向上的剪切力,因而为了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其制造工艺要求非常高;第三,工作一段时间连接件失效后,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防止罐体Γ晃动,易于造成安全事故。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罐体输送车进行改进,从而降低其装配难度,降低其连接件的制造工艺难度,同时防止连接件失效后发生安全事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罐体输送车,该罐体输送车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降低其罐体与付梁之间的装配难度和降低其连接件的制造工艺难度,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接件失效后发生安全事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罐体输送车,包括罐体及支撑该罐体的付梁,且二者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罐体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付梁上连接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配合,以便限定所述罐体与所述付梁在行进方向上以及垂直于该行进方向的横向上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中,一者设有限位腔体,另一者设有插入该限位腔体中的限位插入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有限位腔体,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有限位插入部,且所述限位腔体与所述限位插入部的截面形状均为四边形。优选地,所述限位腔体沿所述行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面,沿所述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分别形成有第二限位面;所述限位插入部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有第三限位面,沿所述横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第四限位面;两个所述第三限位面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以便限定所述罐体与所述付梁在所述行进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两个所述第四限位面设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以便限定所述罐体与所述付梁在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两个连接于所述罐体上并沿所述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固定有两个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和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围成所述限位腔体;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有与所述限位插入部连接的底板,且该底板与所述付梁的外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通过该底板连接于所述付梁的外侧面上。优选地,所述限位插入部包括两个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板、及两个固定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之间的第四限位板,且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和两个所述第四限位板均连接于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上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三限位面,两个所述第四限位板上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四限位面。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板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弧段部、及插入所述限位腔体中的第一直段部,所述第一直段部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三限位面;所述第四限位板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二弧段部、及插入所述限位腔体中的第二直段部,所述第二直段部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四限位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弧段部与所述第一直段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端面相对的台阶部。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还进一步设有加强筋板。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进一步为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壁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U型板的两个侧壁通过螺栓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便于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为沿所述行进方向延伸的长圆孔。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罐体输送车的罐体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部件,其付梁上连接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配合,以便限定所述罐体与所述付梁在行进方向上以及垂直于该行进方向的横向上的相对位置。当罐体与付梁通过连接件装配时,先通过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的配合, 从而限定罐体与付梁在所述行进方向和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此时由于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的限位作用,罐体与付梁上的位置相对的连接位置孔不会发生错位,因而降低了罐体与付梁之间的装配难度。此外,当罐体发生晃动时,由于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的限位作用,罐体与付梁之间的连接件不会再受到行进方向或横向上的剪切力,此时连接件只受到罐体的重力载荷,因而连接件的制造工艺难度可以降低,其使用寿命得以提高。再者,当工作一段时间连接件失效后,由于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限位作用,罐体不会发生晃动,从而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罐体输送车一方面能够降低其罐体与付梁之间的装配难度和降低其连接件的制造工艺难度,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接件失效后发生安全事故。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罐体输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罐体输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装配的主视图;图5为图3中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装配的侧视图;图6为图3中第一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第二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罐体输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9中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装配的主视图。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罐体;2'付梁;3'弹性连接件。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罐体;2付梁;3连接件;4限位插入部;51第一限位面;52第二限位面;53第三限位面力4第四限位面;61第一限位板;62第二限位板;63第三限位板;63a第一弧段部;6 第一直段部; 63c台阶部;64第四限位板;6 第二弧段部;64b第二直段部;7底板;71加强筋板;81螺栓;82长圆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为提供一种罐体输送车,该罐体输送车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降低其罐体与付梁之间的装配难度和降低其连接件的制造工艺难度,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接件失效后发生安全事故。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罐体输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罐体输送车,包括罐体1和付梁2, 付梁2用于支撑罐体1,并与罐体2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该连接件3既可以为刚性连接件,亦可以为弹性连接件;在此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罐体1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部件,付梁2上连接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配合,以便限定罐体1与付梁2在行进方向上以及垂直于该行进方向的横向上的相对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行进方向具体是指所述罐体输送车的行进方向,如图2和图8中a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垂直于该行进方向的横向为如图2和图8中b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当罐体1与付梁2通过连接件3装配时,先通过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的配合,从而限定罐体1与付梁2在所述行进方向和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此时由于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的限位作用,罐体1与付梁2上位置相对的连接位置孔不会发生错位,因而降低了罐体1与付梁2之间的装配难度。此外,当罐体1发生晃动时,由于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的限位作用,罐体1与付梁2之间的连接件3不会再受到行进方向或横向上的剪切力,此时连接件3只受到罐体1的重力载荷,因而连接件3的制造工艺难度可以降低,其使用寿命得以提高。再者,当工作一段时间连接件3失效后,由于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限位作用,罐体1不会发生晃动,从而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无论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采用何种结构,只要能够限定罐体1与付梁2在行进方向上以及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就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定位部件与第二定位部件的结构作出具体设计。比如,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中,一者设有限位腔体,另一者设有插入该限位腔体中的限位插入部4。通过该限位腔体与限位插入4的配合,从而限定罐体1与付梁2在行进方向上以及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对罐体1和付梁2之间相对位置的限定,并且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所述限位腔体和限位插入部4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制, 二者的截面形状可以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显然,任何截面形状的限位腔体和限位插入部均能限定罐体1与付梁2在行进方向上以及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当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限定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有限位腔体,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有限位插入部4,并且所述限位腔体与限位插入部4的截面形状可以均为四边形。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腔体沿所述行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限位面51,如图5所示,沿所述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二限位面52 ;如图7所示,限位插入部4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三限位面53,如图5所示,沿所述横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一个第四限位面M ;如图4所示,两个第三限位面53设于两个第一限位面51之间,以便限定罐体1与付梁2在所述行进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两个第四限位面M设于两个第二限位面52之间,以便限定罐体1与付梁2在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显然,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对于罐体1与付梁2在所述行进方向和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的限定。具体地,对于上述第一限位面51和第二限位面52的形成可以作出具体设计。比如,请参考图3,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板62,该两个第二限位板62连接于罐体1上并沿所述横向相对设置,如图4所示,两个第二限位板62之间固定有两个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61,两个第一限位板61和两个第二限位板62围成所述限位腔体;并且,如图4和图6所示,两个第一限位板61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对应形成两个第一限位面51,如图5所示,两个第二限位板62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对应形成两个第二限位面 52。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形成了第一限位面51和第二限位面52,并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第三限位面53和第四限位面M的形成作出具体设计。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有与限位插入部4连接的底板7, 且该底板7与付梁2的外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通过该底板7连接于付梁2的外侧面上。在此基础上,如图3所示,限位插入部4包括两个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板63、及两个固定于两个第三限位板63之间的第四限位板64,且两个第三限位板63 和两个第四限位板64均连接于底板7上;如图4和图7所示,两个第三限位板63上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对应形成两个第三限位面53,如图5所示,两个第四限位板64上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对应形成两个第四限位面M。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形成了第三限位面53和第四限位面54,并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三限位板63包括与底板7连接的第一弧段部 63a、及插入所述限位腔体中的第一直段部63b,第一直段部63b的外侧面形成第三限位面 53 ;如图5和图7所示,第四限位板64包括与底板7连接的第二弧段部64a、及插入所述限位腔体中的第二直段部64b,第二直段部64b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四限位面Μ。显然,该种结构设计在方便形成第三限位面53和第四限位面M的基础上,还比较方便地实现了限位插入部4与底板7之间的连接,并且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的可靠性较高。此外,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第一弧段部63a与第一直段部6 之间形成有台阶部63c,该台阶部63c与第一限位板61的端面相对。因而当连接件3损坏时,可以通过该台阶部63c支撑第一限位板61,进而支撑罐体1,防止其对付梁2造成损坏。再者,如图3所示,第三限位板63与底板7之间还进一步设有加强筋板71,从而提高增强二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限位插入部4插入所述限位腔体中,限位腔体可以为上端为小径端下端为大径端的锥形腔,亦即两个第一限位面51和两个第二限位面52均以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方式倾斜设置;同时限位插入部4为与该限位腔配合的锥形体,亦即两个第三限位面53和两个第二限位面M均以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方式倾斜设置。此外,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第一限位板61作出进一步改进,具体请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8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罐体输送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9中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装配的主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限位板61可以进一步为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壁的外侧面形成第一限位面51,所述U型板的两个侧壁通过螺栓81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板62连接。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限位板62上开设有便于螺栓81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为沿行进方向延伸的长圆孔82。该长圆孔82的结构设计,可便于调节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板的距离,从而方便限位插入部4的插装。具体地,加工时,如图8和图9所示,首先把第二限位板62焊接到罐体1的底部凸台上,需要保证两个第二限位板62之间的距离尺寸;然后,通过螺栓81固定两个U型板,即固定在垂直行进方向的横向上的左右两个U型板,例如固定行进方向的最前方的两个U型板;将第三限位板63和第四限位板64组装成限位插入部4,该限位插入部4通过底板7焊接到付梁2上,付梁2整体在机床上加工,保证两个第三限位板63之间的距离尺寸、并保证四个限位插入部4之间的距离尺寸。在罐体2和付梁3装配时,通过已经固定的最前方左右两个U型板进行行进方向上的定位,通过第二限位板62进行所述横向上的定位,确定罐体2 的位置,然后再安装其余的三组U型板,完成对罐体2在行进方向和所述横向上的定位;最后,再通过弹性连接进行上下位置定位,安装弹性连接的连接螺栓完成罐体2和付梁3的装配。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关注的重点在于罐体与付梁之间设有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而对于罐体内所承载的介质不再限制,因而该罐体输送车可以为水罐消防车,亦可以为液化气罐输送车,当然还可以为承载其他介质的罐体输送车,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罐体输送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罐体输送车,包括罐体(1)及支撑该罐体(1)的付梁O),且二者之间通过连接件C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付梁( 上连接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配合,以便限定所述罐体(1)与所述付梁( 在行进方向上以及垂直于该行进方向的横向上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中,一者设有限位腔体,另一者设有插入该限位腔体中的限位插入部(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有限位腔体,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有限位插入部(4),且所述限位腔体与所述限位插入部的截面形状均为四边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腔体沿所述行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面(51),沿所述横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分别形成有第二限位面(5 ;所述限位插入部(4)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有第三限位面(53),沿所述横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第四限位面(54);两个所述第三限位面(5 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51)之间,以便限定所述罐体(1)与所述付梁( 在所述行进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两个所述第四限位面(54)设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52)之间,以便限定所述罐体⑴与所述付梁(2)在所述横向上的相对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两个连接于所述罐体(1)上并沿所述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板(62),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6 之间固定有两个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61),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61)和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6 围成所述限位腔体;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61)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51),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6 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52)。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有与所述限位插入部⑷连接的底板(7),且该底板(7)与所述付梁(2)的外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通过该底板(7)连接于所述付梁O)的外侧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入部(4)包括两个沿所述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板(63)、及两个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6 之间的第四限位板(64),且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6 和两个所述第四限位板(64)均连接于所述底板(7)上;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6 上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三限位面 (53),两个所述第四限位板(64)上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对应形成两个所述第四限位面6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板(63)包括与所述底板(7)连接的第一弧段部(63a)、及插入所述限位腔体中的第一直段部(6 ),所述第一直段部(6 )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三限位面(5 ;所述第四限位板(64)包括与所述底板 (7)连接的第二弧段部(6 )、及插入所述限位腔体中的第二直段部(64b),所述第二直段部(64b)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四限位面(5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段部(63a)与所述第一直段部(63b)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61)的端面相对的台阶部(63c)。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板(63)与所述底板(7)之间还进一步设有加强筋板(71)。
11.如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61) 进一步为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壁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51),所述U型板的两个侧壁通过螺栓(81)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板(6 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罐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62)上开设有便于所述螺栓(81)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为沿所述行进方向延伸的长圆孔(8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罐体输送车,包括罐体(1)及支撑该罐体(1)的付梁(2),且二者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所述罐体(1)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付梁(2)上连接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配合,以便限定所述罐体(1)与所述付梁(2)在行进方向上以及垂直于该行进方向的横向上的相对位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中,一者可以设有限位腔体,另一者可以设有插入该限位腔体中的限位插入部(4)。该罐体输送车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降低其罐体(1)与付梁(2)之间的装配难度和降低其连接件(3)的制造工艺难度,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接件(3)失效后发生安全事故。
文档编号B60P3/22GK102259612SQ2011101775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吴耀中, 徐国荣, 李翔, 王仕国, 石祥, 魏晋 申请人: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