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37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微型电动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
O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均为后驱式结构,在左纵梁的中前部与右纵梁的中前部之间设置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变速箱与传动轴的前端相连,该传动轴的后端通过后桥将动力传递给左、右半轴至左右后轮,后桥总成通过左、右钢板弹簧支撑左、右纵梁的后部。为了给电机提供动力,一般在左纵梁的中部与右纵梁的中部之间设置充电电池包,该充电电池包通过横梁与左、右纵梁固定,且充电电池包通过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由于传动轴的存在,从而导致左、右纵梁中部的安装空间较小,从而使充电电池包的布置受限,难以布置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包,且充电电池包的数量较少,进而导致充电电池包的总容量较为有限,致使微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数难以提高,为此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以便布置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的充电电池包,增加充电电池包的总容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在左、右纵梁之间设置充电电池包,该充电电池包通过横梁与左、右纵梁的中部固定,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左、 右纵梁之间设置第一、二横梁,该第一、二横梁的左端均分别与左纵梁的前部固定,第一、二横梁的右端均分别与右纵梁的前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横梁之间安装电机、离合器总成和变速器总成,其中电机通过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电池包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总成与变速器总成的输入轴相连,该变速器总成的输出轴与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的内端相连,该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呈横向布置;在所述左、右纵梁之间设置从动轴,该从动轴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对应钢板弹簧支撑在左、右纵梁的后部。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左、右纵梁之间设置第一、二横梁,该第一、二横梁的左端均分别与左纵梁的前部固定,第一、二横梁的右端均分别与右纵梁的前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横梁之间安装电机、离合器总成和变速器总成,其中电机通过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电池包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总成与变速器总成的输入轴相连,该变速器总成的输出轴与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的内端相连,该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呈横向布置;在所述左、右纵梁之间设置从动轴,该从动轴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对应钢板弹簧支撑在左、右纵梁的后部。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变后驱为前驱,并借用了前驱式微型汽车底盘的结构,这样就去掉了传动轴等部件,增大了左、右纵梁中部的安装空间,从而便于在此布置一个体积很大的充电电池包,或者布置多个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包,从而大幅增加充电电池包的总容量,提高微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数,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电池包的数量为一个,该充电电池包纵向设置,且充电电池包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三、四横梁固定,第三、四横梁的左端均与左纵梁的中部固定,第三、四横梁的右端均与右纵梁的中部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电池包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充电电池包纵向设置,且充电电池包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三、四横梁固定,另外一个充电电池包横向布置,这个充电电池包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五、六横梁固定;所述第三、四、五、六横梁的左端均与左纵梁的中部固定,第三、四、五、六横梁的右端均与右纵梁的中部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充电电池包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充电电池包均纵向设置,并呈左右并排布置,这两个充电电池包的前、后端均分别与第三、四横梁固定,另外一个充电电池包横向布置,这个充电电池包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五、六横梁固定;所述第三、四、五、六横梁的左端均与左纵梁的中部固定,第三、四、五、六横梁的右端均与右纵梁的中部固定。所述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后方,在该第二横梁的后方设置所述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这样就能优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调整整车的重心位置,改善本底盘的使用性能。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底盘的驱动方式来增大左、右纵梁中部的安装空间,以便布置一个体积很大的充电电池包或多个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包,从而能够增加充电电池包的总容量,提高微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数。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左纵梁1、右纵梁2、充电电池包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电机6、离合器总成7、变速器总成8、左等速驱动轴总成9和右等速驱动轴总成10 等构成,其中左纵梁1与右纵梁2左右并排布置,且两者的结构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左纵梁1的前部与右纵梁2的前部之间设置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两根横梁的左端与左纵梁1固定,两根横梁的右端与右纵梁2固定,且第二横梁5位于第一横梁4的后方。在所述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之间安装电机6、离合器总成7和变速器总成8,该电机6、离合器总成7和变速器总成8从右往左并排设置,且电机6、离合器总成7和变速器总成8的结构、功能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总成7与变速器总成8的输入轴相连。在上述第二横梁5的后方设置左等速驱动轴总成9和右等速驱动轴总成10,该左等速驱动轴总成9和右等速驱动轴总成10呈横向设置,且两者的内端均通过花键与上述变速器总成8的输出轴相连,从而将电机6的动力传递到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上。上述左等速驱动轴总成9的外端通过花键与左纵梁1左侧的前轮左制动器(图中未标出)相连,该前轮左制动器与左前轮胎固定。右等速驱动轴总成10的外端通过花键与右纵梁2右侧的前轮右制动器(图中未标出)相连,该前轮右制动器与右前轮胎固定,当电机工作时,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分别带动对应的左前、右前轮胎转动,驱动整车前进。如图1、2可看出,为了带动所述电机6,特在左纵梁1的中部与右纵梁2的中部之间设置充电电池包3。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池包3的数量为一个,且体积很大,该充电电池包3纵向设置,且充电电池包3的前端与第三横梁12固定,充电电池包3的后端与第四横梁13固定。上述第三、四横梁12、13的左端均与左纵梁1的中部固定,第三、四横梁12、13 的右端均与右纵梁2的中部固定。上述充电电池包3通过电机控制器(图中未画出)与所述电机6电连接。在上述左纵梁1和右纵梁2之间横向设置从动轴11,该从动轴11为通轴, 从动轴1的左端部通过左钢板弹簧支撑在左纵梁1的后部,从动轴1的左端可安装左后轮胎,从动轴1的右端部通过右钢板弹簧支撑在右纵梁2的后部,从动轴1的右端可安装右后轮胎,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2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电池包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充电电池包3纵向设置, 这个充电电池包3的体积很大,集成的充电电池较多,该充电电池包3的前端与第三横梁12 固定,充电电池包3的后端与第四横梁13固定。在上述充电电池包3的前面设置一个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包3,这个充电电池包3横向布置,这个充电电池包3的前端与第五横梁14 固定,这个充电电池包3的后端与第六横梁15固定。上述两个充电电池包3串联后,再通过电机控制器(图中未画出)与所述电机6电连接。上述第三、四、五、六横梁12、13、14、15 的左端均与左纵梁1的中部固定,第三、四、五、六横梁12、13、14、15的右端均与右纵梁2的中部固定,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3如图4所示,所述充电电池包3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包3 均纵向设置,并呈左右并排布置,这两个充电电池包3的前端均与第三横梁12固定,两个充电电池包3的后端均与第四横梁13固定。在上述两个充电电池包3的前面横向布置另外一个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包3,这个充电电池包3的前端与第五横梁14固定,这个充电电池包3的后端与第六横梁15固定。上述三个充电电池包3串联后,再通过电机控制器(图中未画出)与所述电机6电连接。上述第三、四、五、六横梁12、13、14、15的左端均与左纵梁1 的中部固定,第三、四、五、六横梁12、13、14、15的右端均与右纵梁2的中部固定,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在左、右纵梁(1、2)之间设置充电电池包(3),该充电电池包(3)通过横梁与左、右纵梁(1、2)的中部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纵梁(1、 2)之间设置第一、二横梁(4、5),该第一、二横梁的左端均分别与左纵梁(1)的前部固定,第一、二横梁的右端均分别与右纵梁(2)的前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横梁(4、5)之间安装电机(6 )、离合器总成(7 )和变速器总成(8 ),其中电机(6 )通过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电池包 (3)电连接,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总成(7)与变速器总成(8)的输入轴相连,该变速器总成的输出轴与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9、10)的内端相连,该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呈横向布置;在所述左、右纵梁(1、2)之间设置从动轴(11),该从动轴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对应钢板弹簧支撑在左、右纵梁(1、2)的后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包(3) 的数量为一个,该充电电池包(3)纵向设置,且充电电池包(3)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三、四横梁(12、13)固定,第三、四横梁(12、13)的左端均与左纵梁(1)的中部固定,第三、四横梁 (12,13)的右端均与右纵梁(2)的中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包(3) 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充电电池包(3)纵向设置,且充电电池包(3)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三、四横梁(12、13)固定,另外一个充电电池包(3)横向布置,这个充电电池包(3)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五、六横梁(14、15)固定;所述第三、四、五、六横梁(12、13、14、15)的左端均与左纵梁(1)的中部固定,第三、四、五、六横梁(12、13、14、15)的右端均与右纵梁(2)的中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包(3) 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充电电池包(3)均纵向设置,并呈左右并排布置,这两个充电电池包(3)的前、后端均分别与第三、四横梁(12、13)固定,另外一个充电电池包(3)横向布置, 这个充电电池包(3)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五、六横梁(14、15)固定;所述第三、四、五、六横梁 (12、13、14、15)的左端均与左纵梁(1)的中部固定,第三、四、五、六横梁(12、13、14、15)的右端均与右纵梁(2)的中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5)位于第一横梁(4)后方,在该第二横梁(5)的后方设置所述左、右等速驱动轴总成(9、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驱式微型电动汽车底盘,在左、右纵梁之间设置充电电池包,该充电电池包通过横梁与左、右纵梁的中部固定,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左、右纵梁之间设置第一、二横梁,该第一、二横梁的左端均分别与左纵梁的前部固定,第一、二横梁的右端均分别与右纵梁的前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横梁之间安装电机、离合器总成和变速器总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底盘的驱动方式来增大左、右纵梁中部的安装空间,以便布置一个体积很大的充电电池包或多个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包,从而能够增加充电电池包的总容量,提高微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数。
文档编号B60K17/28GK202029895SQ20112005244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日
发明者张兴海, 龚才俊 申请人:重庆小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