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承载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452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承载底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的承载底盘,特别是一种工作时能够稳定支撑,收工时方便搬运转场的移动承载底盘。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支腿打开(轮子腾空)支撑设备,以达到要求的稳定性;搬运转场过程中,需要支腿收起轮子着地承载设备轻便移动。在不同的设备的移动承载底盘中,根据设备的总体结构要求,支腿可以设计成上下收放型、水平伸缩型或水平旋转型。上下收放型支腿在工作结束时,支腿折叠向上收起, 会占用底盘上部空间;水平伸缩型支腿,底盘需要相应的宽度和长度,预留支腿的收回位置空间;水平旋转型支腿在工作结束时,旋转收于底盘两侧,不占用上部空间,不增加底盘的宽度和长度,使设备结构更紧凑。当设备的承载底盘体积较小,长度和宽度受限,支腿又无法实现上下收放和水平伸缩,而必须采用水平旋转的时候,轮子和支腿就发生了位置冲突,支腿的安装位置刚好是轮子所在的位置,如果轮子位置向底盘两端移动,则底盘长度必然增加;如果支腿位置向底盘中间移动,则支腿长度必然变短,造成支撑面积不够。既要求工作时较大的支撑面积,又要求设备结构紧凑小巧,收工时方便的搬运转移,这样的移动承载底盘还需进行创新性设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承载底盘,工作时能够稳定支撑,收工时方便搬运转场。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承载底盘,包括承载底板1、前轮腿模块2、后轮腿模块3、上盖板4、加固支撑板5、前挡板6、后挡板7、牵引支撑板8、牵引加固盖板9、牵引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前轮腿模块包括前轮2-1、前支腿2-2、前支脚2-3、前桥2-4、前桥纵转轴2_5、T型轴 2-6、前支腿油缸2-7和十字套环2-8 ;前桥2-4的纵轴安装孔2-4-7内安装前桥纵转轴2_5, T型轴安装孔2-4-6连接T型轴2-6的桥轴2-6-1,支腿安装框2_4_5通过转轴连接前支腿
2-2;T型轴2-6的轮轴2-6-2插入到前轮2_1的轴心轴承内,作为前轮2_1的轮轴;前支腿油缸2-7 —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前桥纵转轴2-5上部,一端通过十字套环2-8与前支腿2-2 末段相连,前支腿油缸2-7柱塞伸缩时,能够带动前支腿2-2在支腿安装框2-4-5内转动; 前支脚2-3通过转轴连接到前支腿2-2末端,能够在前支腿2-2内转动角度;前轮腿模块2 以前桥纵转轴2-5为中心转动时,能够带动前轮2-1和前支腿2-2 —起转动;后轮腿模块3 包括后轮3-1、后支腿3-2、后支脚3-3、十字轴横轴3-4、十字轴纵轴3_5、后支腿油缸3_6 ; 十字轴横轴3-4和十字轴纵轴3-5交叉连接组成十字轴结构,十字轴横轴3-4的延长端插入到后轮3-1的轴心轴承内,作为后轮3-1的轮轴;另一端安装到后支腿3-2的横轴转轴孔
3-2-2,十字轴纵轴3-5位于后支腿3-2的中心垂直面内;后支腿油缸3_6—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十字轴纵轴3-5上部,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后支腿3-2末段;后支腿油缸3-6柱塞伸缩时,能够带动后支腿3-2绕十字轴横轴3-4上下转动;后支脚3-3通过转轴连接到后支腿 3-2末端,能够在后支腿3-2内转动角度;后轮腿模块3以十字轴纵轴3-5为中心转动时, 能够带动后轮3-1和后支腿3-2 —起转动;上盖板4和承载底板1上下对应,通过两块对称的加固支撑板5固定在一起,构成移动承载底盘的框架;上盖板4和承载底板1上有位置上下对应的前轮腿安装孔和后轮腿安装孔;前轮腿模块2的前桥纵转轴2-5上端安装于上板前轮腿安装孔4-1内,下端安装在底板前轮腿安装孔1-5内,前桥纵转轴2-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前轮腿安装孔内转动;两个前轮腿模块2位置对称;后轮腿模块3的十字轴纵轴3-5 的上端安装在上板后轮腿安装孔4-2内,下端安装在底板后轮腿安装孔1-6内,十字轴纵轴 3-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后轮腿安装孔内转动;两个后轮腿模块3位置对称;牵引加固盖板 9通过牵引支撑板8连接固定到承载底板1上,牵引转向系统10的牵引转向柱10-3固定在承载底板1和牵引加固盖板9之间。收工状态时,两个前轮2-1轴心线共线,两个后轮3-1轴心线共线,四个轮子落地形成对承载底盘的支撑;两个前支腿2-2和两个后支腿3-2位于承载底板1和上盖板4之间支腿库内,与加固支撑板5的侧面平行相靠;两个前轮腿模块2同步绕前桥纵转轴2-5向外侧转动时,两个前支腿2-2转出支腿库,两个前轮2-1向承载底盘前部转动,前支腿2-2 转动到最大角度90度时与承载底板1侧边垂直,两个前轮2-1到达承载底盘前部,两个前轮2-1轴心线平行;两个后轮腿模块3同步绕十字轴纵轴3-5向承载底盘外侧转动,两个后支腿3-2转出支腿库,两个后轮3-1向承载底盘后部转动,后支腿3-2转动到最大角度90 度时与承载底板1侧边垂直,两个后轮3-1到达承载底盘后部,两个后轮3-1轴心线平行; 前支腿油缸2-7和后支腿油缸3-6柱塞伸展,推动前支腿2-2和后支腿3-2向下转动,直到前支脚2-3和后支脚3-3都着地并用力撑紧地面,轮子腾空不再受力,设备被稳定支撑,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牵引转向系统包括牵引拉杆10-1、U型卡10-2、牵引转向柱10-3、转向驱动臂10-4、两个转向驱动活塞泵10-5、两个转向油缸10-6 ;牵引拉杆 10-1通过U型卡10-2连接到牵引转向柱10-3,牵引转向柱10-3下端安装在承载底板1的牵引转向柱安装孔1-7内,上部穿过牵引加固盖板9上的牵引转向柱通过孔进行加固,牵引转向柱10-3能够在牵引转向柱安装孔1-7内转动;牵引转向柱10-3在牵引加固盖板9之上位置有一折弯,使得牵引拉杆10-1距离底盘前端有一段空间;转向驱动臂10-4同轴安装在牵引转向柱10-3下部,随牵引转向柱10-3同步转动;两个转向驱动活塞泵10-5结构规格完全相同,其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承载底板1上,一端安装在转向驱动臂10-4同侧的驱动臂上;两个转向油缸10-6结构规格完全相同,其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前桥2-4的转向油缸连接座2-4-4上,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到T型轴2-6的油缸悬挂臂2-6-3上;转向驱动活塞泵和转向油缸通过油路相连,转向驱动活塞泵的伸缩能够带动转向油缸产生动作,从而拉动T 型轴2-6带动前轮2-1绕桥轴2-6-1转动,产生转向动作。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承载底板1分为前轮腿安装区1-1、后轮腿安装区1-2、牵引安装区1-3、承载区1-4 ;前轮腿安装区1-1位于承载底板1前部,与承载区1-4相邻,其宽度比承载区1-4窄,窄出来的部分是前轮2-1安装位置和转向空间;后轮腿安装区1-2位于承载底板1后部,与承载区1-4相邻,其宽度比承载区1-4窄,窄出来的部分用来安装后轮;牵引安装区1-3位于承载底板1前端,与前轮腿安装区1-1相邻,其宽度与前轮腿安装区1-1相当,前端为弧形,用来安装牵引转向系统;前轮腿安装区1-1靠近前部两侧有对称的底板前轮腿安装孔1-5,用来安装前轮腿模块2的前桥纵转轴2-5,孔的位置保证前轮2-1 绕前桥纵转轴2-5转动时,前轮2-1不会碰到承载底盘;后轮腿安装区1-2靠近后端两侧有对称的底板后轮腿安装孔1-6,用来安装后轮腿模块3的十字轴纵轴3-5,孔的位置保证后轮3-1绕十字轴纵轴3-5转动时,后轮3-1不会碰到承载底盘;牵引安装区1-3中间位置有牵引转向柱安装孔1-7,用来安装牵引转向柱10-3。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上盖板4的形状与承载底板1去掉牵引安装区1-3所剩余部分形状完全一致,其前端两侧有上板前轮腿安装孔4-1,其后端两侧有上板后轮腿安装孔4-2,安装孔位置与承载底板1完全一致;上盖板4中部有一大圆孔4-3,用于安装和衔接底盘上部设备。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前桥2-4由前桥下板2-4-1、前桥上板2-4-2、前桥支撑板 2-4-3、转向油缸连接座2-4-4、支腿安装框2-4-5组成,前桥上板2_4_2和前桥下板2_4_1 通过前桥支撑板2-4-3连接固定在一起,T型轴安装孔2-4-6和纵转轴安装孔2-4-7上下对应,支腿安装框2-4-5位于前桥下板2-4-1的上表面,支腿安装后其中心线与纵转轴安装孔 2-4-7中心线共面;转向油缸连接座2-4-4位于前桥支撑板2-4-3上,与支腿安装框2_4_5 同一侧。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T型轴2-6结构为两个桥轴2-6-1以中心体2_6_4为中心上下对称,轮轴2-6-2位于中心体2-6-4 —侧,与中心体2-6-4同轴心;油缸悬挂臂2_6_3 位于中心体2-6-4另一侧,与桥轴2-6-1和轮轴2-6-2均垂直;T型轴2_6安装到前桥2_4 上时,其油缸悬挂臂2-6-3与前桥2-4上的转向油缸连接座2-4-4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十字套环2-8由外圆环2-8-1和内圆环2-8-3组成,内圆环2-8-3通过内环转轴2-8-4连接到外圆环2-8-1上,能够在外圆环2_8_1内转动;外圆环 2-8-1通过外环转轴2-8-2连接到前支腿2-2末段的前支腿油缸转轴孔2_2_4 ;前支腿油缸 2-7的柱塞穿入内圆环2-8-3固定;当前支腿油缸2-7伸缩时,随着前支腿2_2的上下移动, 前支腿油缸2-7与前支腿2-2的连接角度能够随之变化。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前支腿主体2-2-1是由底板和两侧板组成凹槽型结构, 底板和侧板均设计为三段前段、中段和末段,中段连接前段和末段,中段侧板与前段和末段侧板成45度转折,前段和末段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轮腿一体化结构设计,巧妙的解决了轮子和支腿位置冲突问题,使设备既能获得最大的支撑面积,又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搬运和转场,设备整体结构紧凑,外观整齐美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也可作为摘要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上盖板和牵引加固盖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轮腿模块结构示意图。[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轮腿模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牵引转向系统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为了更清楚的显示结构,图中隐藏了轮胎和轮圈。图9为本实用新型向右转向时转向活塞泵和转向油缸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前桥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T型轴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前支腿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后支腿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十字套环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底板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上盖板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支腿转出支腿库到达与底盘侧边垂直状态的俯视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支腿支脚着地支撑后的立体图。图19为图18的右视图,支脚支撑地面,轮子腾空。其中1、承载底板1-1、前轮腿安装区1-2、后轮腿安装区1-3、牵引安装区1-4、承载区1-5、底板前轮腿安装孔1-6、底板前轮腿安装孔1-7、牵引转向柱安装孔2、前轮腿模块2-1、前轮2-2、前支腿2-2-1、前支腿主体2-2-2、前桥转轴孔2-2-3、前支脚转轴孔2-2-4、前支腿油缸转轴孔2-3、前支脚2-4、前桥2-4-1、前桥下板2-4-2、前桥上板2-4-3、前桥支撑板2-4-4、转向油缸连接座2-4-5、支腿安装框2-4-6、T型轴安装孔2-4-7、纵转轴安装孔2-5、前桥纵转轴 2-6、T型轴 2-6-1、桥轴 2-6-2、轮轴 2-6-3、油缸悬挂臂 2-7、前支腿油缸 2-8、十字套环 2-8-1、外圆环 2-8-2、外环转轴 2-8-3、内圆环
2-8-4、内环转轴
3、后轮腿模块
3-1、后轮 3-2、后支腿 3-2-1、后支腿主体 3-2-2、横轴转轴孔 3-2-3、后支脚转轴孔 3-2-4、后支腿油缸转轴孔 3-3、后支脚
3-4、十字轴横轴 3-5、十字轴纵轴
3-6、后支腿油缸
4、上盖板
4-1、上板前轮腿安装孔 4-2、上板后轮腿安装孔 4-3、大圆孔
5、加固支撑板
6、前挡板
7、后挡板
8、牵引支撑板
9、牵引加固板
10、牵引转向系统 10-1、牵引拉杆 10-2、U型卡 10-3、牵引转向柱 10-4、转向驱动臂 10-5、转向驱动活塞泵 10-6、转向油缸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19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应用中,承载底板 1和上盖板4都采用钢板制造,加固支撑板5作为加强筋,可以从承载底板1后部一直延伸到前部,也可以根据底盘上承载的位置占用情况,几段连接而成,可以焊接或用螺栓紧固在承载底板1上;上盖板4通过螺栓与加固支撑板5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上盖板4与承载底板1结构形状上下对应,承载底板1和上盖板4结构如图15、16所示。如图5、图10、图11、图12、图14所示,前轮腿模块2由前轮2_1、前支腿2_2、前支脚2-3、前桥2-4、前桥纵转轴2-5、T型轴2-6和前支腿油缸2_7组装而成,前桥纵转轴2_5 安装在承载底板1和上盖板4之间,前桥纵转轴2-5转动,带动前轮腿模块2整体转动;如图6、图13所示,后轮腿模块3由后轮3-1、后支腿3-2、后支脚3_3、十字轴横轴3_4、十字轴纵轴3-5和后支腿油缸3-6组成,十字轴纵轴3-5安装在承载底板1和上盖板4之间,十字轴纵轴3-5转动,带动整个后轮腿模块3整体转动。前桥纵转轴2-5和十字轴纵轴3-5的转动动力,可通过液压系统配合机械装置来实现,装置应能保证四个轮腿模块的转动同步。如图7、图8、图9所示,牵引转向系统10采用液压助力转向方式,系统内包括两个转向驱动活塞泵10-5和两个转向油缸10-6,转向驱动活塞泵10-5和转向油缸10-6通过油路相连。当扳动牵引拉杆左右转动时,一个转向驱动活塞泵10-5的柱塞会被压缩,同时另外一个转向驱动活塞泵10-5的柱塞被拉出,被压缩的转向驱动活塞泵10-5会驱动同侧的转向油缸10-6柱塞向内缩回,拉动T型轴2-6的油缸悬挂臂2-6-3向内转动,前轮2_1后部向内侧转动;柱塞被拉出的转向驱动活塞泵10-5会驱动同侧的转向油缸10-6的柱塞伸出,推动T型轴2-6的油缸悬挂臂2-6-3向外转动,前轮2-1后部向外转动,正好与对面的轮子转动方向一致,实现转向功能。图9显示了向右转向的示意图,向左转向与此类似。设备初始状态时,如图1-图4所示,两个前轮腿模块2和两个后轮腿模块3都处于初始位置,此时两个前轮2-1和两个后轮3-1轴心共线,轮子侧面与承载底板1侧边平行, 四轮着地;两个前支腿2-2位于承载底板1和上盖板4之间的空间内,支腿主体侧面与承载底板1侧边平行;两个后支腿3-2也位于承载底板1和上盖板4之间的空间内,支腿主体侧面与承载底板1侧边平行,俯视设备时,支腿完全隐藏于上盖板4和承载底板1之间,即支腿完好的收纳进承载底盘支腿库内,外观紧凑美观。此时牵引设备时,设备能够配合左右转向做前后移动,方便设备进行搬运转移,转场作业。当设备需要工作时,首先把牵引拉杆10-1回复到中间位置,前轮扶正。启动前轮腿模块2转动驱动装置,则两个前桥纵转轴2-5同时开始向外侧转动,两个前轮2-1绕前桥纵转轴2-5向承载底盘前部转动,两个前支腿2-2逐步从支腿库转出;当前支腿2-2与承载底板1侧边垂直时,前轮2-1正好转动到承载底盘前部,两个前轮2-1轴心线平行;再启动后轮腿模块3转动驱动装置,则两个十字轴纵轴3-5同时开始向外侧转动,两个后轮3-1绕十字轴纵轴3-5向承载底盘后部转动,两个后支腿3-2逐步从支腿库转出,当后支腿3-2与底板载板1侧边垂直时,后轮3-1正好转动到承载底盘后部,两个后轮3-1轴心线平行;此时的状态如图17所示,此时,四条支腿位于承载底盘两侧垂直于底盘侧边,四个轮子位于承载底盘前后两端。再启动前支腿油缸2-7和后支腿油缸3-6驱动装置,前支腿油缸2-7 和后支腿油缸3-6柱塞伸展,推动前支腿2-2和后支腿3-2向下转动,直到前支脚2-3和后支脚3-3都着地并用力撑紧地面,轮子腾空不再受力,设备被稳定支撑,进入工作状态,设备支撑好的状态如图18、图19所示。 工作完毕时,与上述过程正好相反,启动前支腿油缸2-7和后支腿油缸3-6驱动装置,前支腿油缸2-7和后支腿油缸3-6柱塞缩回,拉动前支腿2-2和后支腿3-2向上转动, 直到前轮2-1和后轮3-1接触到地面并支撑,前支脚2-3和后支脚3-3逐步减少支撑力并离开地面,到前支腿2-2和后支腿3-2主体与承载底板1台面平行时为止;然后启动后轮腿模块3转动驱动装置,使后轮腿模块3转回原位,后支腿3-2收藏支腿库内,两个后轮3-1 轴心线共线;再启动前轮腿模块2转动驱动装置,使前轮腿模块2转回原位,前支腿2-2收藏于支腿库内,两个前轮2-1轴心线共线;此时设备四轮着地,可进行牵引移动。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承载底盘,包括承载底板(1)、前轮腿模块O)、后轮腿模块(3)、上盖板 (4)、加固支撑板(5)、前挡板(6)、后挡板(7)、牵引支撑板(8)、牵引加固盖板(9)、牵引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前轮腿模块包括前轮0-1)、前支腿0-2)、前支脚0-3)、前桥 0-4)、前桥纵转轴0-5)、T型轴0-6)、前支腿油缸(2-7)和十字套环0-8);前桥(2-4) 的纵轴安装孔0-4-7)内安装前桥纵转轴0-5),T型轴安装孔(2-4-6)连接T型轴(2_6) 的桥轴0-6-1),支腿安装框(2-4- 通过转轴连接前支腿0-2) ;T型轴0-6)的轮轴 (2-6-2)插入到前轮的轴心轴承内,作为前轮的轮轴;前支腿油缸0-7) —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前桥纵转轴(2- 上部,一端通过十字套环(2-8)与前支腿(2- 末段相连,前支腿油缸(2-7)柱塞伸缩时,能够带动前支腿(2- 在支腿安装框0-4-5)内转动; 前支脚(2- 通过转轴连接到前支腿(2- 末端,能够在前支腿0-2)内转动角度;前轮腿模块以前桥纵转轴(2- 为中心转动时,能够带动前轮(2-1)和前支腿(2- —起转动;后轮腿模块C3)包括后轮(3-1)、后支腿(3-2)、后支脚(3-3)、十字轴横轴(3-4)、十字轴纵轴(3-5)、后支腿油缸(3-6);十字轴横轴(3-4)和十字轴纵轴(3- 交叉连接组成十字轴结构,十字轴横轴(3-4)的延长端插入到后轮(3-1)的轴心轴承内,作为后轮(3-1) 的轮轴;另一端安装到后支腿(3-2)的横轴转轴孔(3-2-2),十字轴纵轴(3- 位于后支腿 (3-2)的中心垂直面内;后支腿油缸(3-6) —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十字轴纵轴(3- 上部,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后支腿(3- 末段;后支腿油缸(3-6)柱塞伸缩时,能够带动后支腿 (3-2)绕十字轴横轴(3-4)上下转动;后支脚(3- 通过转轴连接到后支腿(3- 末端,能够在后支腿(3-2)内转动角度;后轮腿模块(3)以十字轴纵轴(3- 为中心转动时,能够带动后轮(3-1)和后支腿(3- —起转动;上盖板(4)和承载底板(1)上下对应,通过两块对称的加固支撑板( 固定在一起,构成移动承载底盘的框架;上盖板(4)和承载底板(1)上有位置上下对应的前轮腿安装孔和后轮腿安装孔;前轮腿模块的前桥纵转轴(2-5)上端安装于上板前轮腿安装孔内,下端安装在底板前轮腿安装孔(1-5)内,前桥纵转轴 (2-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前轮腿安装孔内转动;两个前轮腿模块( 位置对称;后轮腿模块(3)的十字轴纵轴(3-5)的上端安装在上板后轮腿安装孔G-2)内,下端安装在底板后轮腿安装孔(1-6)内,十字轴纵轴(3-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后轮腿安装孔内转动;两个后轮腿模块C3)位置对称;牵引加固盖板(9)通过牵引支撑板(8)连接固定到承载底板(1) 上,牵引转向系统(10)的牵引转向柱(10-3)固定在承载底板⑴和牵引加固盖板(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牵引转向系统包括牵引拉杆(10-1)、U型卡 (10-2)、牵引转向柱(10-3)、转向驱动臂(10-4)、两个转向驱动活塞泵(10-5)、两个转向油缸(10-6);其特征在于牵引拉杆(10-1)通过U型卡(10-2)连接到牵引转向柱(10-3), 牵引转向柱(10-3)下端安装在承载底板⑴的牵引转向柱安装孔(1-7)内,上部穿过牵引加固盖板(9)上的牵引转向柱通过孔进行加固,牵引转向柱(10-3)能够在牵引转向柱安装孔(1-7)内转动;牵引转向柱(10- 在牵引加固盖板(9)之上位置有一折弯,使得牵引拉杆(10-1)距离底盘前端有一段空间;转向驱动臂(10-4)同轴安装在牵引转向柱(10-3)下部,随牵引转向柱(10- 同步转动;两个转向驱动活塞泵(10- 结构规格完全相同,其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承载底板(1)上,一端安装在转向驱动臂(10-4)同侧的驱动臂上;两个转向油缸(10-6)结构规格完全相同,其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前桥(2-4)的转向油缸连接座(2-4-4)上,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到T型轴0-6)的油缸悬挂臂(2-6- 上;转向驱动活塞泵和转向油缸通过油路相连,转向驱动活塞泵的伸缩能够带动转向油缸产生动作,从而拉动T 型轴(2-6)带动前轮绕桥轴(2-6-1)转动,产生转向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特征在于承载底板(1)分为前轮腿安装区(1-1)、后轮腿安装区(1-2)、牵引安装区(1-3)、承载区(1-4);前轮腿安装区(1-1)位于承载底板(1)前部,与承载区(1-4)相邻,其宽度比承载区(1-4)窄,窄出来的部分是前轮 (2-1)安装位置和转向空间;后轮腿安装区(1-2)位于承载底板(1)后部,与承载区(1-4) 相邻,其宽度比承载区(1-4)窄,窄出来的部分用来安装后轮;牵引安装区(1-3)位于承载底板(1)前端,与前轮腿安装区(1-1)相邻,其宽度与前轮腿安装区(1-1)相当,前端为弧形,用来安装牵引转向系统;前轮腿安装区(1-1)靠近前部两侧有对称的底板前轮腿安装孔(1-5),用来安装前轮腿模块的前桥纵转轴0-5),孔的位置保证前轮(2-1)绕前桥纵转轴(2- 转动时,前轮(2-1)不会碰到承载底盘;后轮腿安装区(1- 靠近后端两侧有对称的底板后轮腿安装孔(1-6),用来安装后轮腿模块(3)的十字轴纵轴(3-5),孔的位置保证后轮(3-1)绕十字轴纵轴(3- 转动时,后轮(3-1)不会碰到承载底盘;牵引安装区 (1-3)中间位置有牵引转向柱安装孔(1-7),用来安装牵引转向柱(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特征在于上盖板的形状与承载底板(1)去掉牵引安装区(1-3)所剩余部分形状完全一致,其前端两侧有上板前轮腿安装孔 G-1),其后端两侧有上板后轮腿安装孔G-2),安装孔位置与承载底板(1)完全一致;上盖板中部有一大圆孔G-3),用于安装和衔接底盘上部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特征在于前桥0-4)由前桥下板 0-4-1)、前桥上板0-4-2)、前桥支撑板0-4-3)、转向油缸连接座0-4-4)、支腿安装框 (2-4-5)组成,前桥上板(2-4- 和前桥下板(2-4-1)通过前桥支撑板(2-4- 连接固定在一起,T型轴安装孔(2-4-6)和纵转轴安装孔(2-4-7)上下对应,支腿安装框(2-4-5)位于前桥下板(2-4-1)的上表面,支腿安装后其中心线与纵转轴安装孔(2-4-7)中心线共面 ’转向油缸连接座(2-4-4)位于前桥支撑板(2-4- 上,与支腿安装框0-4-5)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特征在于T型轴(2-6)结构为两个桥轴 (2-6-1)以中心体(2-6-4)为中心上下对称,轮轴(2-6-2)位于中心体(2_6_4) —侧,与中心体(2-6-4)同轴心;油缸悬挂臂(2-6- 位于中心体(2-6-4)另一侧,与桥轴(2_6_1)和轮轴(2-6- 均垂直;T型轴(2-6)安装到前桥(2-4)上时,其油缸悬挂臂(2-6- 与前桥 (2-4)上的转向油缸连接座(2-4-4)位于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特征在于十字套环0-8)由外圆环 (2-8-1)和内圆环(2-8-3)组成,内圆环(2-8-3)通过内环转轴(2_8_4)连接到外圆环 (2-8-1)上,能够在外圆环0-8-1)内转动;外圆环(2-8-1)通过外环转轴(2-8- 连接到前支腿(2- 末段的连接前支腿油缸转轴孔(2-2-4);前支腿油缸0-7)的柱塞穿入内圆环0-8-3)固定;当前支腿油缸(2-7)伸缩时,随着前支腿0-2)的上下移动,前支腿油缸 (2-7)与前支腿0-2)的连接角度能够随之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承载底盘,其特征在于前支腿主体0-2-1)是由底板和两侧板组成的凹槽型结构,底板和侧板均设计为三段前段、中段和末段,中段连接前段和末段,中段侧板与前段和末段侧板成45度转折,前段和末段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承载底盘,包括承载底板、上盖板、支撑加固板、前轮腿模块、后轮腿模块、牵引转向系统等,承载底板、支撑加固板和上盖板构成底盘的框架,前轮腿模块和后轮腿模块协调动作,使其能够在工作时稳定支撑,收工时方便牵引移动搬运转场。本实用新型采用轮腿一体化结构设计,巧妙的解决了轮子和支腿位置冲突问题,使设备既能获得最大的支撑面积,又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设备整体结构紧凑,外观整齐美观。
文档编号B60D1/145GK201961291SQ20112009823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朱建彬 申请人:朱建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