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717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安全带,尤其涉及一种带预紧、限力、儿保机构的车用安全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延伸,汽车作为一种高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已大量进入我国家庭,节假日合家出游也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对汽车的重要安全配置之一的安全带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突发事件时乘客的安全,而且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也应有更完善的安全措施。现有技术的安全带种类繁多,如紧急锁止式安全带、预紧式安全带、燃爆式安全带等等,实际中安全带的功能单一,如预紧式的安全带的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类事故那一瞬间,将安全带回收一定长度将乘员紧紧地束缚在座位上,这将导致乘员胸部的压缩量增大,导致额外的伤害,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讲更需要一款更完善的安全措施以及负荷减轻装置,使儿童或儿童座椅相对固定在座位上以及发生紧急碰撞时减轻安全带对胸部的压缩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预紧、限力、儿保机构的车用安全带,可将儿童或儿童座椅相对固定在座位上同时减轻安全带对胸部的压缩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包括卷收器1、织带2、锁扣机构3以及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一端的外棘齿轮4以及罩住所述外棘齿轮4的内棘齿罩壳5,所述卷收器通过织带2与所述锁扣机构3开合连接。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一端的儿保机构6、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的滑动内腔的限力机构7、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二端的预紧机构8 ;所述卷收器包括框架10、设置有滑动内腔的卷筒11,所述卷筒穿过所述框架两端设置的卷筒孔101、102并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限力机构7包括芯轴头71、卷轴压盖72、扭力杆73,所述芯轴头71第一端为具有内腔的扭力帽711,所述内腔712连接所述扭力杆731的第一端,所述扭力帽711周边呈多边形连接部,套接于与所述多边形连接部相匹配的所述卷筒的滑动腔内111,所述卷轴压盖72 设置扭力座721匹配连接所述扭力杆的第二端732,所述卷筒11的第一端上设置铆销112, 对应于所述铆销112在卷轴压盖72上设置销孔722与所述卷筒11固定连接;所述预紧机构8包括传动轮81、以及置于所述传动轮的内腔与所述芯轴头第二端的预紧轴713之间的离合块82,所述离合块82为二块或二块以上对称分布于所述预紧轴713周边;所述儿保机构6包括中心齿轮61、解锁齿轮62、锁止齿轮63、拨板64、拨杆65,所述卷收器1的芯轴穿过所述内棘齿罩壳5设置的中心孔51并与所述中心齿轮61固定连接,所述拨板64与所述内棘齿罩壳5通过所述拨板64上设置的拨板轴孔641与所述内棘齿罩壳5上设置的拨板轴 52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拨板64顶部设置一弧形滑槽644,所述内棘齿罩壳5对应于所述弧形滑槽644位置上开有一开口槽53,所述开口槽设置销轴M连接所述拨杆65下端设置的销孔,使所述拨杆65与所述开口槽53的侧边活动连接,所述拨杆65上端设置一滑杆651, 所述滑杆651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滑槽644,所述拨杆65还设置一拨爪652,所述拨爪652 与所述外棘齿轮4上的外棘齿开合连接,所述拨板64设置解锁轮轴642与锁止轮轴643, 所述解锁齿轮62和所述锁止齿轮63分别与所述拨板64上的所述解锁轮轴642和所述锁止轮轴643转动连接并且与所述中心齿轮61啮合连接,所述中心齿轮61、解锁齿轮62和锁止齿轮63的同一侧面上个各设置有一个凸台611、621、631,当所述中心齿轮61转至其凸台611与所述解锁齿轮或锁止齿轮的凸台621、631相挤压时,在挤压力作用下,所述拨板 64绕所述拨板轴52转动,使所述拨杆65的所述滑杆651滑至所述拨板64的弧形滑槽644 的解锁位置或锁止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扭力帽711的多边形连接部分为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设置一锁环712,所述锁环712与所述卷筒11上设置的锁孔 114和呈η形的止动片卡113接,使所述扭力帽711与所述卷筒1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块82的内弧面821与所述预紧轴713相匹配面的圆弧面,所述离合块82的外弧面822与所述传动轮81的内腔侧壁812相匹配的弧面,所述离合块82 的第一端的外弧面至所述预紧轴713的轴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离合82块第二端的外弧面至所述预紧轴713的轴心线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轮81与所述框架10之间设置限位垫片83,所述限位垫片83 上设置销轴匹配连接所述离合块82上设置的销孔823,使所述离合块82与所述预紧轴713 相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块82的内接触面为细齿状或磨花状的粗糙表面;所述预紧轴 713表面为细齿状或磨花状的粗糙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预紧机构8还包括气体发生器84、以及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84的齿条85,所述齿条85与所述传动轮81设置轮齿813啮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位于所述中心齿轮61的两个齿轮之间的上方,所述解锁齿轮/锁止齿轮的凸台621、631位于所述解锁齿轮/锁止齿轮各一个齿轮的上方,且外侧的形状与轮齿相同。进一步地,当所述拨杆65的所述滑杆651置于所述弧形槽644的锁止位置时,所述拨爪652与所述外棘齿轮4上的棘齿卡合连接,当所述滑杆651置于所述弧形槽644的解锁位置时,所述拨爪652与所述外棘齿盘4上的棘齿脱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解锁齿轮62与锁止齿轮63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中心齿轮61和所述解锁齿轮62及锁止齿轮63的轮齿模数相同。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齿轮61从所述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与所述锁止齿轮 63上的凸台631相碰时的锁止位置回转至与所述解锁齿轮62上的凸台621相碰时的解锁位置,所述中心齿轮61共需回转6-10圈。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了预紧机构、限力机构、儿保机构,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将乘员相对固定在座椅上,同时利用限力机构吸收安全带对人体胸部的一部分压缩量,进一步增强了安全带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增强对儿童的保护作用。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的分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3是限力机构的分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4是限力机构的剖视图;[0021]图5是预紧机构的离合结构示意图之一;[0022]图6是预紧机构的离合结构示意图之二;[0023]图7是预紧机构的离合块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8是预紧机构的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9是预紧机构产生作用后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10是预紧机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0027]图11是预紧机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8]图12是儿保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9]图13是儿保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0030]图14是儿保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1]图15是儿保机构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0033]图17是儿保机构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0034]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B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卷收器1、织带2、锁扣机构3、外棘齿轮4以及罩住所述外棘齿轮的内棘齿罩壳5,卷收器1通过织带2上的锁舌20与锁扣机构3开合连接,外棘齿轮4设置于卷收器的第一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卷收器1的第一端的内棘齿罩壳5上设置了儿保机构6、在卷收器1的滑动内腔设置了限力机构7、在卷收器1第二端的预紧机构8。卷收器1包括框架10和卷筒11,卷筒11穿过框架两端设置的卷筒孔101、102与框架10形成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的限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限力机构包括芯轴头71、卷轴压盖72、扭力杆73,芯轴头第一端为扭力帽711,扭力帽711周边为六边形连接部,对应于卷筒11内设置一滑动腔111,滑动腔111第一端与扭力帽711的外形匹配,使得扭力帽711能够套接于滑动腔111第一端内,扭力帽711内部设置一内腔712连接扭力杆第一端731,其形状与扭力杆73的第一端731匹配,卷轴压盖 72上设置一扭力座721,其内腔与扭力杆73的第二端732匹配连接,在卷筒11的第二端上设置铆销112,在卷轴压盖72的对应端面上设置销孔722,卷筒11与卷轴压盖72通过铆销 112、销孔722固定连接。
6[0041]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扭力帽711的六边形连接部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其中间设置锁环712,扭力帽711套接于滑动腔111,通过在卷筒11上对应于锁环位置设置的锁孔114和对应的η形止动片113将扭力帽711固定于滑动腔111内,如图4所示的限力器剖视图。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车辆与乘员加速度方向突变,安全带车感与带感起作用,当作用于人体身上的能量超过设定值时,卷筒11与卷轴压盖72的铆销112被破坏,卷筒11与卷轴压盖72产生转动,限力器产生作用,通过扭力杆73的变形而吸收多余的碰撞能量,减少人体腹部及胸部的压缩量,最大限度地使乘员免遭额外的伤害。如图2、图5、图6所示,预紧机构8包括传动轮81,离合块82,离合块82为两块对称设置于传动轮内腔811与芯轴头71的第二端预紧轴713之间,安装时,将芯轴头71的第二端上的端头714穿过预紧机构8的传动轮81的内腔811,使预紧轴713置于传动轮81的内腔811中,离合块82分别对称安装在传动轮81的内腔811中,安装后离合块82内接触面821与预紧轴713的接触面715间隙配合。如图7、图8所示结构示意图。离合块82呈弧形结构,内弧面821与预紧轴713的接触面715相匹配的圆弧面,外弧面822与传动轮81的内腔壁812相匹配的弧面,离合块 82的外弧面822的第一端至预紧轴713的轴心线距离大于外弧面822的第二端至预紧轴 713的轴心线距离。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离合块82上开有与设置在预紧机构8的限位垫片83上的易折销轴相匹配连接的销孔823,以确保预紧机构8未产生作用时,离合块82与预紧轴713相分离,卷筒11可以自由的收缩安全带。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预紧机构8未发生动作时,离合块82与芯轴头71的预紧轴 713相分离,如图6所示;当预紧机构30发生动作时,产生力量将限位垫片83上的易折销轴剪断,离合块82与芯轴头71的预紧轴713为面接触紧连接,如图9所示。离合块82的内弧面821为有利于增强摩擦力的粗糙面,例如粗糙面为磨花状的表面或细齿状的表面;预紧机构8的预紧轴713与离合块82相接触的接触面为有利于增强摩擦力的粗糙面,例如粗糙面为磨花状的表面或细齿状的表面。如图10、图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预紧结构的使用状态,预紧机构8还包括气体发生器84,以及连接气体发生器84的齿条85,齿条85设置有数个齿槽与传动轮81的轮齿 813啮合连接,离合块82分别对称安装在传动轮81的内腔811中,图10是预紧机构8未动作时,离合块82由限位垫片83上的易折销轴固定,使离合块82与预紧轴713相分离的示意图;图11是车辆碰撞时,气体发生器84接收到车辆预警信号时使预紧机构8产生动作, 限位垫片83上的易折销轴被产生的冲量剪断,离合块82与预紧轴713面接触连接的示意图,传动轮81朝离合块82的弧度方向旋转,由于离合块82的外弧面的第一端至预紧轴713 的轴心线距离大于外弧面的第二端至预紧轴713的轴心线距离,离合块82的外弧面822在传动轮81的内腔侧壁812的挤压下,使离合块82径向靠近预紧轴713,当传动轮81转过一定角度,离合块82完全与预紧轴713的接触面接触并夹紧,夹紧过程完成后,预紧轴713在传动轮81的带动下同步旋转,完成动力传递,从而带动卷筒11同步旋转收掉乘员身上的安全带的间隙。如图12、图13所示的儿保机构结构示意图,儿保机构6设置于内棘齿罩壳5上,儿保机构6包括中心齿轮61、解锁齿轮62、锁止齿轮63,拨板64、拨杆65,内棘齿罩壳5上设置中心孔51,卷轴压盖72的轴723穿出中心孔51并与中心齿轮61固定连接,拨板64上设置拨板轴孔641,所述拨板64通过所述拨板轴孔641与固定在内棘齿罩壳5外侧上的拨板轴52转动连接,所述拨板轴孔641对应的所述拨板64顶部开有一弧形滑槽644,所述弧形滑槽644下方的所述内棘齿罩壳5上开有一开口槽53,所述拨杆65下端开设有一销孔,并对应于所述在开口槽53上设置有销轴M,所述拨杆65通过下端的销孔与销轴M转动连接,使拨杆65与外棘齿轮4上的棘齿开合连接,拨杆上端设置一滑杆651与所述弧形滑槽 644滑动连接,所述拨杆65前上端设置有一拨爪652,所述拨爪65与所述外棘齿轮4上的棘齿开合连接,如图15、图16所示。再结合图14,所述拨板64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解锁轮轴642与锁止轮轴643,所述解锁齿轮62和所述锁止齿轮63分别与所述拨板64上的所述解锁轮轴642和所述锁止轮轴643转动连接并且与所述中心齿轮61啮合连接。所述中心齿轮61、解锁齿轮62和锁止齿轮63的同一侧面上个设置有一个凸台 611、621、631,当所述中心齿轮61转至其凸台611与所述解锁齿轮62或锁止齿轮63的凸台621或631相挤压时,在挤压力作用下,所述拨板64绕所述拨板轴641转至解锁位置或锁止位置;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位于所述中心齿轮61的两个齿轮之间的上方,凸台621 和凸台631分别位于所述解锁齿轮62及锁止齿轮63各一个齿轮的上方,所述凸台621和凸台631外侧的形状与轮齿相同,如图15、图16所示,当所述锁止齿轮63上的凸台631与所述中心齿轮61的凸台611相碰接时,所述拨板64转动使所述拨杆上端的滑杆651在所述弧形滑槽644中置于锁止位置,拨爪652与所述外棘齿轮4上的外棘卡合连接;如图17、 图18所示,当所述解锁齿轮62上的凸台621与所述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相碰接时, 所述拨板64转动使所述拨杆上端的滑杆651在弧形滑槽644中置于解锁位置,拨爪652与所述外棘齿轮4上的外棘脱开连接。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解锁齿轮62与锁止齿轮63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中心齿轮61和所述解锁齿轮62及锁止齿轮63的轮齿模数相同,通过设置中心齿轮61和所述解锁齿轮62及锁止齿轮63的相对位置使所述中心齿轮61从所述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与所述锁止齿轮63上的凸台631相碰时的锁止位置回转至与所述解锁齿轮62上的凸台621 相碰时的解锁位置,所述中心齿轮5共需回转6-10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卷收器1装在座椅一侧的车厢上部或车体壁柱上, 所述织带2 —端固定并卷收在卷收器1的卷筒11上,另一端固定在车厢下部,所述锁扣机构3的锁舌20与所述织带2滑动连接,所述锁扣机构3的扣体固定在座椅的另一侧,使用时,拉出织带2,使锁舌扣在扣体上,则完成了普通三点式安全带的使用过程;所述卷收器1 一端设置有儿保机构6,在拉出织带2的过程中,儿保机构6的中心齿轮61同时转动并带动锁止齿轮63及解锁齿轮62转动,当中心齿轮61转动至设定圈数时,锁止齿轮63上的凸台631与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相碰、拨板64转动使拨杆上端的滑杆651在弧形滑槽644中置于锁止位置,如图16所示,拨爪652与外棘齿轮4上的棘齿卡接使外棘齿轮4 锁止,此时织带2只能收卷不能拉出,儿保机构6起保护作用,使儿童或儿童座椅相对固定在座位上,解锁时,松开锁舌与扣体的连接,织带2回收使中心齿轮61回转并带动锁止齿轮 63及解锁齿轮62回转,当中心齿轮61回转至设定圈数时,解锁齿轮62上的凸台621与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相碰、拨板64转动使拨杆上端的滑杆651在弧形滑槽644中置于解锁位置,如图18所示,拨爪652与外棘齿轮4上的棘齿脱开,使外棘齿轮4恢复正常转动状态,即织带2可以拉出或回收,此时儿保机构6不起作用;而当汽车发生紧急刹车或碰撞时,预紧机构30发生动作时,产生力量将限位垫片83上的易折销轴剪断,离合块82与芯轴头71的预紧轴713为面接触紧连接,如图9所示,离合块82的外弧面822在传动轮81的内腔侧壁812的挤压下,使离合块82径向靠近预紧轴713,当传动轮81转过一定角度,离合块82完全与预紧轴713的接触面接触并夹紧,夹紧过程完成后,预紧轴713在传动轮81 的带动下同步旋转,完成动力传递,从而带动卷筒11同步旋转收掉乘员身上的安全带的间隙,同时安全带车感与带感起作用,撞击能量达到设定值时,卷筒11与卷轴压盖72的铆销 112被破坏,卷筒11与卷轴压盖72产生转动,限力器产生作用,通过扭力杆73的变形而吸收多余的碰撞能量,减少人体腹部及胸部的压缩量,最大限度地使乘员免遭额外的伤害。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安全带,包括卷收器(1)、织带(2)、锁扣机构(3)以及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一端的外棘齿轮(4)以及罩住所述外棘齿轮(4)的内棘齿罩壳(5),所述卷收器通过织带 (2)与所述锁扣机构(3)开合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一端的儿保机构(6)、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的滑动内腔的限力机构(7)、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二端的预紧机构(8);所述卷收器包括框架(10)、设置有滑动内腔的卷筒(11),所述卷筒(11)穿过所述框架两端设置的卷筒孔(101)、(102)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限力机构(7)包括芯轴头(71)、 卷轴压盖(72)、扭力杆(73),所述芯轴头(71)第一端为具有内腔的扭力帽(711),所述内腔(712)连接所述扭力杆(731)的第一端,所述扭力帽(711)周边呈多边形连接部,套接于与所述多边形连接部相匹配的所述卷筒的滑动腔内(111),所述卷轴压盖(72)设置扭力座(721)匹配连接所述扭力杆的第二端(732),所述卷筒(11)的第一端上设置铆销(112), 对应于所述铆销(112)在卷轴压盖(72)上设置销孔(722)与所述卷筒(11)固定连接;所述预紧机构(8)包括传动轮(81)、以及置于所述传动轮的内腔与所述芯轴头第二端的预紧轴(713)之间的离合块(82),所述离合块(82)为二块或二块以上对称分布于所述预紧轴(713 )周边;所述儿保机构(6 )包括中心齿轮(61)、解锁齿轮(62 )、锁止齿轮(63 )、拨板 (64)、拨杆(65),所述卷收器(1)的芯轴穿过所述内棘齿罩壳(5)设置的中心孔(51)并与所述中心齿轮(61)固定连接,所述拨板(64)与所述内棘齿罩壳(5)通过所述拨板(64)上设置的拨板轴孔(641)与所述内棘齿罩壳(5)上设置的拨板轴(52)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拨板(64)顶部设置一弧形滑槽(644),所述内棘齿罩壳(5)对应于所述弧形滑槽(644)位置上开有一开口槽(53),所述开口槽设置销轴(54)连接所述拨杆(65)下端设置的销孔,使所述拨杆(65)与所述开口槽(53)的侧边活动连接,所述拨杆(65)上端设置一滑杆(651),所述滑杆(651)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滑槽(644),所述拨杆(65)还设置一拨爪(652),所述拨爪(652)与所述外棘齿轮(4)上的外棘齿开合连接,所述拨板(64)设置解锁轮轴(642)与锁止轮轴(643),所述解锁齿轮(62)和所述锁止齿轮(63)分别与所述拨板(64)上的所述解锁轮轴(642)和所述锁止轮轴(643)转动连接并且与所述中心齿轮(61)啮合连接,所述中心齿轮(61)、解锁齿轮(62)和锁止齿轮(63)的同一侧面上个各设置有一个凸台(611)、 (621)、(631),当所述中心齿轮(61)转至其凸台(611)与所述解锁齿轮或锁止齿轮的凸台 (621)、(631)相挤压时,在挤压力作用下,所述拨板(64)绕所述拨板轴(52)转动,使所述拨杆(65)的所述滑杆(651)滑至所述拨板(64)的弧形滑槽(644)的解锁位置或锁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帽(711)的多边形连接部分为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设置一锁环 (712),所述锁环(712)与所述卷筒(11)上设置的锁孔(114)和呈η形的止动片卡(113)接, 使所述扭力帽(711)与所述卷筒(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块(82)的内弧面 (821)与所述预紧轴(713)相匹配面的圆弧面,所述离合块(82)的外弧面(822)与所述传动轮(81)的内腔侧壁(812)相匹配的弧面,所述离合块(82)的第一端的外弧面至所述预紧轴(713)的轴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离合块(82)第二端的外弧面至所述预紧轴(713)的轴心线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81)与所述框架 (10)之间设置限位垫片(83),所述限位垫片(83)上设置销轴匹配连接所述离合块(82)上设置的销孔(823),使所述离合块(82)与所述预紧轴(713)相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块(82)的内接触面为细齿状或磨花状的粗糙表面;所述预紧轴(713)表面为细齿状或磨花状的粗糙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机构(8)还包括气体发生器(84)、以及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84)的齿条(85),所述齿条(85)与所述传动轮(81) 设置轮齿(813)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位于所述中心齿轮(61)的两个齿轮之间的上方,所述解锁齿轮/锁止齿轮的凸台 (621)、(631)位于所述解锁齿轮/锁止齿轮各一个齿轮的上方,且外侧的形状与轮齿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拨杆(65)的所述滑杆 (651)置于所述弧形槽(644)的锁止位置时,所述拨爪(652)与所述外棘齿轮(4)上的棘齿卡合连接,当所述滑杆(651)置于所述弧形槽(644)的解锁位置时,所述拨爪(652)与所述外棘齿盘(4)上的棘齿脱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齿轮(62)与锁止齿轮(63 )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中心齿轮(61)和所述解锁齿轮(62 )及锁止齿轮(63 )的轮齿模数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齿轮(61)从所述中心齿轮(61)上的凸台(611)与所述锁止齿轮(63)上的凸台(631)相碰时的锁止位置回转至与所述解锁齿轮(62)上的凸台(621)相碰时的解锁位置,所述中心齿轮(61)共需回转 6-10 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用安全带,卷收器、织带、锁扣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一端的外棘齿轮以及罩住所述外棘齿轮的内棘齿罩壳,所述卷收器通过织带与所述锁扣机构开合连接,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一端的儿保机构、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的滑动内腔的限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第二端的预紧机构。由于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了预紧机构、限力机构、儿保机构,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将乘员相对固定在座椅上,以及利用限力机构吸收安全带对人体胸部的一部分压缩量,进一步增强了安全带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增强对儿童的保护作用。
文档编号B60R22/28GK202098373SQ20112019478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宋金珍, 张海玲, 郑北松, 黄婵珠 申请人:广东大豪汽车零部件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