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10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客室单纯用于通风的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汽车包括轿车、客车、载货汽车、牵引车、专用运输车和特种车等种类, 其驾乘空间面积是一定的。如果驾乘空间的空气不流通,人们需要吸入的氧气越吸越少,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人体排出废物、可吸入颗粒物及来自发动机的有害气体会越聚越多,反复呼吸这些带病菌和有害物质的循环混合废气,会使人头晕、恶心,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和窄小空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虽然,有的汽车内设置有空调来调节车内温度,空调的空气净化装置也可以清除一些有害物质,但是却不能增加氧气和负离子,空调的进气时进入的新鲜空气和排出的废气很少,不能满足人体健康需要。另外,使用时空调存在着消耗能源的不足。目前,对汽车驾乘空间换气采用的办法是打开驾驶室的门窗或位于车顶的天窗, 以加强室内空气的流动,进行换气。在这种方法中,流动的新鲜自然空气均是从门窗或天窗侧向进入到驾驶室中,存在着换气速度慢的不足。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自然空气从门窗或天窗侧向进入到驾驶室中存在着换气速度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驾驶室换气速度快的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其包括一驾驶室壳体,在该驾驶室壳体的前方壳体上开有前风挡窗,在该前风挡窗上设有前风挡玻璃,在驾驶室壳体的后方壳体上开有后风挡窗,在该后风挡窗上设有后风挡玻璃,在驾驶室壳体的左、右两侧壳体上分别铰接有封闭驾驶室的车门,在所述的车门上分别开有车窗,车窗上分别开有启、合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前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开有一进气窗,在该进气窗上配合设有一进气门,在所述的进气门上设有一第一启合装置,该第一启合装置将进气门与进气窗之间实现开启或闭合,在驾驶室壳体内侧对应进气窗设有一进气导流罩,该进气导流罩经一进气管与位于驾驶室壳体内的前台板上的进气口相连通;在后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开有一换气窗,在该换气窗上配合设有一换气门, 在所述的换气门上设有一第二启合装置,该第二启合装置将换气门与换气窗之间实现开启或闭合,驾驶室壳体内侧对应换气窗设有一换气导流罩,该换气导流罩与驾驶室内部相连
ο上述的设置在进气门上的第一启合装置,其包括第一油缸、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油路连通管,所述的第一油缸的缸体铰接于前车架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在进气门上,第一油缸经第一油路连通管与油泵、油杯相连通,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第一油路连通管相连接,并控制第一油缸的进油或回油;上述的设置在换气门上的第二启合装置,其包括第二油缸、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油路连通管,所述的第二油缸的缸体铰接于后车架上,第二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换气门上,第二油缸经第二油路连通管与油泵、油杯相连通,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油路连通管相连接,并控制第二油缸的进油或回油。上述的设置在进气门上的第一启合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推杆和一第一手柄,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一端铰接在进气门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手柄相铰接,所述的第一手柄铰装在位于驾驶室内的一第一支座上;上述的设置在换气门上的第二启合装置,其包括一第二推杆和一第二手柄,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换气门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手柄相铰接,所述的第二手柄铰装在位于驾驶室内的一第二支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启合装置将设置在前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的进气门与进气窗打开,通过第二启合装置将设置在后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的换气门与换气窗打开,自然风依次经对应进气窗的进气导流罩、进气管、前台板上的进气口进入到驾乘空间内,在驾乘空间进行交换后,再经换气导流罩由换气门与换气窗之间流出驾乘空间,形成 “穿堂风”,使车内空气清新,有效地改善了驾乘空间内的环境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换气速度快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驾驶室壳体,201.前车门,202.后车门,203.前车窗,204.前车窗玻璃, 205.后车窗,206.后车窗玻璃,301.前风挡窗,302.前风挡玻璃,401.进气窗,402.进气门,50.第一启合装置,501.第一油缸,502.第一电磁阀,5031.第一油路连通管,5032.第一油路连通管,504.第一推杆,505.第一手柄,506.第一支座,51.油泵,52.油杯,601.后风挡窗,602.后风挡玻璃,701.换气窗,702.换气门,80.第二启合装置,801.第二油缸,802. 第二电磁阀,8031.第二油路连通管、8032.第二油路连通管,804.第二推杆,805.第二手柄,806.第二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
图1中,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其包括一驾驶室壳体10。在驾驶室壳体10的左侧壳体上分别铰接有封闭驾驶室的前车门201和后车门 202,在前车门201开有前车窗203,前车窗203上设有前车窗玻璃204。在后车门202开有后车窗205,后车窗205上设有后车窗玻璃206。在驾驶室壳体的右侧壳体上同样分别铰接有封闭驾驶室的前车门和后车门,在前车门和后车门同样分别开有前、后车窗,在前、后车窗上分别开有车窗玻璃。(图中未给出该侧的车门结构)。在驾驶室壳体10的前方壳体上开有前风挡窗301,在前风挡窗301上设有前风挡玻璃302。在驾驶室壳体10的后方壳体上开有后风挡窗601,在后风挡窗601上设有后风挡玻璃602。在前风挡窗302下方的驾驶室壳体10上开有一进气窗401,在该进气窗401上铰装一进气门402,进气门402与进气窗401封闭配合。在进气门402上设有一第一启合装置 50。如
图1所示,第一启合装置50包括第一油缸501、第一电磁阀502和第一油路连通管 5031、5032。第一油缸501的缸体铰接于前车架上,第一油缸501的活塞杆铰接在进气门402上。第一油缸501经第一油路连通管5031、5032与油泵51、油杯52相连通,形成连通的油路。第一电磁阀502安装在第一油路连通管5031、5032的油路中,通过操控第一电磁阀502控制第一油缸501的进油或回油,使第一油缸501的活塞杆举升或下降,以实现进气门402与进气窗401之间的开启或闭合。在
图1中,在驾驶室壳体10内侧对应进气窗401设有一进气导流罩41,该进气导流罩41经一进气管42与位于驾驶室壳体内的前台板上的进气口 43相连通。如
图1所示,在后风挡窗601下方的驾驶室壳体10上开有一换气窗701,在该换气窗701上铰装一换气门702,换气门702同样与换气窗701封闭配合。在换气门702上设有
一第二启合装置80。如
图1所示,第二启合装置80包括第二油缸801、第二电磁阀802和第二油路连通管 8031、8032。第二油缸801的缸体铰接于后车架上,第二油缸801的活塞杆铰接在换气门702上。第二油缸801经第二油路连通管8031、8032与油泵51、油杯52相连通,而形成连通的油路。第二电磁阀802连接在第二油路连通管8031、8032的油路中,并控制第二油缸 801的进油或回油,使第二油缸801的活塞杆举升或下降,以实现换气门702与换气窗701 之间的开启或闭合。在
图1中,在驾驶室壳体10内侧对应换气窗701设有一换气导流罩71,换气导流罩71与驾驶室内部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油缸的活塞杆举升,将进气门402与进气窗401、换气门702与换气窗701分别打开,自然风依次进气门402与进气窗401之间的间隙、进气导流罩41、进气管42、前台板上的进气口 43进入到驾乘空间内,在驾乘空间快速进行交换后,再经换气导流罩71由换气门702与换气窗701之间的间隙流出驾乘空间,从而使车内空气清新,有效地改善了驾乘空间内的环境条件。实施例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一种电动汽车驾驶室的换气系统,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均包括一驾驶室壳体10。并且,在驾驶室壳体10的左侧壳体上同样分别铰接有封闭驾驶室的前车门201和后车门202,在前车门201开有前车窗203,前车窗203上设有启合的前车窗玻璃204。在后车门202开有后车窗205,后车窗205上设有启合的后车窗玻璃206。并且,在驾驶室壳体的右侧壳体上同样分别铰接有封闭驾驶室的前车门和后车门,在前车门和后车门同样分别开有前、后车窗,在前、后车窗上分别开有启合的车窗玻璃。 (图中未给出该侧的车门结构)。并且,在驾驶室壳体10的前方壳体上开有前风挡窗301,在前风挡窗301上设有前风挡玻璃302。并且,在驾驶室壳体10的后方壳体上开有后风挡窗401,在后风挡窗401上设有后风挡玻璃402。并且,在前风挡窗302下方的驾驶室壳体10上开有一进气窗401,在该进气窗401 上铰装一进气门402,进气门402与进气窗401封闭配合。在进气门402上设有一第一启合装置50。并且,在驾驶室壳体10内侧对应进气窗401设有一进气导流罩41,该进气导流罩 41经一进气管42与位于驾驶室壳体内的前台板上的进气口 43相连通。并且,在后风挡窗601下方的驾驶室壳体10上开有一换气窗701,在该换气窗701 上铰装一换气门702,换气门702与换气窗701封闭配合。在换气门702上设有一第二启合装置80。并且,在驾驶室壳体10内侧对应换气窗701设有一换气导流罩71,换气导流罩71 与驾驶室内部相连通。与实施例一不的是第一启合装置50和第二启合装置80与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构件不同。如图2所示,第一启合装置50包括一第一推杆504和一第一手柄505。第一推杆 504的一端铰接在进气门402上,另一端与第一手柄505相铰接。在图2中,第一手柄505 铰装在位于驾驶室内的一第一支座506上。第二启合装置80包括一第二推杆804和一第二手柄805。第二推杆804的一端铰接在换气门702上,另一端与第二手柄805相铰接。第二手柄805铰装在位于驾驶室内的一第二支座806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操纵手柄经推杆将进气门402与进气窗401、换气门702与换气窗701分别打开,自然风依次进气门402与进气窗401之间的间隙、进气导流罩41、进气管42、前台板上的进气口 43进入到驾乘空间内,在驾乘空间进行交换后,再经换气导流罩 71由换气门702与换气窗701之间的间隙流出驾乘空间,快速实现驾驶室内的通风换气。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例如, 第一启合装置和第二启合装置也均可由举升油缸、叠加截流阀、油路连通管与油杯、手动油泵组成,经操作手动油泵将举升油缸的活塞杆实现举升或下降,将进气门与进气窗、换气门与换气窗实现打开或关闭。因此,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其包括一驾驶室壳体,在该驾驶室壳体的前方壳体上开有前风挡窗,在该前风挡窗上设有前风挡玻璃,在驾驶室壳体的后方壳体上开有后风挡窗,在该后风挡窗上设有后风挡玻璃,在驾驶室壳体的左、右两侧壳体上分别铰接有封闭驾驶室的车门,在所述的车门上分别开有车窗,车窗上分别开有启、合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前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开有一进气窗,在该进气窗上配合设有一进气门,在所述的进气门上设有一第一启合装置,该第一启合装置将进气门与进气窗之间实现开启或闭合,在驾驶室壳体内侧对应进气窗设有一进气导流罩,该进气导流罩经一进气管与位于驾驶室壳体内的前台板上的进气口相连通;在后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开有一换气窗,在该换气窗上配合设有一换气门,在所述的换气门上设有一第二启合装置,该第二启合装置将换气门与换气窗之间实现开启或闭合,驾驶室壳体内侧对应换气窗设有一换气导流罩,该换气导流罩与驾驶室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进气门上的第一启合装置,其包括第一油缸、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油路连通管,所述的第一油缸的缸体铰接于前车架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在进气门上,第一油缸经第一油路连通管与油泵、油杯相连通,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第一油路连通管相连接,并控制第一油缸的进油或回油;上述的设置在换气门上的第二启合装置,其包括第二油缸、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油路连通管,所述的第二油缸的缸体铰接于后车架上,第二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换气门上,第二油缸经第二油路连通管与油泵、油杯相连通,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油路连通管相连接,并控制第二油缸的进油或回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进气门上的第一启合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推杆和一第一手柄,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一端铰接在进气门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手柄相铰接,所述的第一手柄铰装在位于驾驶室内的一第一支座上;上述的设置在换气门上的第二启合装置,其包括一第二推杆和一第二手柄,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换气门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手柄相铰接,所述的第二手柄铰装在位于驾驶室内的一第二支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驾乘空间的自然换气装置,其包括驾驶室壳体,在驾驶室壳体上分别设有带有风挡玻璃的前、后风挡窗,及带有车窗、车窗玻璃的车门,特点是在前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开有一配有进气门的进气窗,在进气门上设有第一启合装置,对应进气窗设有进气导流罩,该进气导流罩经进气管与位于驾驶室内的前台板上的进气口相连通;在后风挡窗下方的驾驶室壳体上开有一配有换气门的换气窗,在换气门上设有第二启合装置,对应换气窗设有换气导流罩,该换气导流罩与驾驶室内部相连通。自然风依次经进气窗、进气导流罩、进气管、前台板上的进气口进入到驾乘空间内,再经换气导流罩、换气窗之间流出,快速实现驾乘空间的通风换气。
文档编号B60J1/18GK202163280SQ20112022922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王政中 申请人:荣成中大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