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车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655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车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汽车的便携式车篷。
背景技术
小客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备受爱护的大件物品。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绝大多数小客车停放时只能在露天车位停放。车在露天停放,车面极易受到曰晒雨淋,沙尘污物及冰雹的损伤,冬季车面积雪,玻璃结冰,夏季阳光暴晒,漆面加速老化,车内温度极高,既影响车的外观清洁,又影响及时出行。所以车面的防护问题急待解决,车面的防护主要是车的平面防护,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篷布遮挡。根据小客车机动性强,停放频繁的特点,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一是篷布携带要方便,篷布收回后即可车载携带,也能卸下携带。二是篷布的打开、收回快捷,省时省力;三是篷布的支撑、固定操作简单有效。 车面防护的现有技术是通过车衣罩在车上,加以固定,防止雨雪、沙尘污物直接落在车面上,达到防护目的。车衣是用防水布料,根据车的外型尺寸缝制而成。对车面防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在实践中,人们极少使用。原因是车衣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I、车衣面积大,折点多。打开、收回繁琐不方便,费时费力。2、车衣直接罩在车面上,与车面没有间隙。这就造成了 I)操作时反复与车面摩擦,易损伤漆面;2)不能隔热降低车内温度;3)冬季易与玻璃漆面冻结粘连;4)不能防止冰雹对车面的损伤。为此,本设计人设计了一种便携式车篷,主要包括固定架和设于固定架上的两个篷布卷轴,两个篷布卷轴上分别卷有篷布。使用时,固定架固定于车顶,向两边分别扯动两个篷布卷轴上的篷布将车身遮挡。该便携式车篷携带方便,但两个篷布卷轴之间会有缝隙,使其不能完全遮盖车身。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汽车遮蔽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便携式车篷,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车篷,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防护完全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车篷,包括固定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上的一篷布卷轴和分别与固定架的两端铰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篷布卷轴上卷有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进一步,所述篷布卷轴包括芯轴,芯轴上设有对应的一对短径支撑和对应的一对长径支撑,其中短径支撑与长径支撑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绕短径支撑与长径支撑的外侧卷绕,所述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卷绕后的横截面呈菱形。[0016]进一步,所述短径支撑径向的长度与长径支撑的径向长度比为I : 2。进一步,所述芯轴为一截面呈矩形的管体,其两端具有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旋转轴。进一步,所述篷布卷轴转动连接于支臂上,所述支臂与固定架铰接。进一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卷轴罩,所述篷布卷轴位于卷轴罩内。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固定架铰接,第一支撑架与固定架之间及第二支撑架与固定架之间设有角度调整结构。进一步,角度调整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固定架和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上的调节孔,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杆上具有与调节孔相连接的两个凸块。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侧边均连接有加宽支撑的副支撑架。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上具有磁吸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篷布及第二篷布的宽度大于篷布卷轴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篷布卷轴与固定架之间设有使篷布卷轴回转的扭转弹簧。进一步,所述篷布卷轴连接有驱动电机。进一步,所述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的边缘设有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携带方便,其整体可以折叠或拆卸,从而减少了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2、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的篷布的打开、收回快捷,省时省力。3、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的支撑、固定操作简单有效。

图I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I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如图I和图2所示,便携式车篷,包括固定架I、转动连接于固定架I上的一篷布卷轴2和分别与固定架I的两端铰接的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篷布卷轴2上卷有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参见图I和图2和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篷布卷轴2包括芯轴201,芯轴201上设有对应的一对短径支撑202和对应的一对长径支撑203,其中短径支撑202与长径支撑203之间相互垂直,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绕短径支撑202与长径支撑203的外侧卷绕,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卷绕后的横截面呈菱形。短径支撑202径向的长度与长径支撑203的径向长度比为I : 2。与圆柱形的篷布卷轴相比,不但有效降低卷绕后的篷布厚度,而且便于旋转,同时可以调整篷布的高度,使整体高度降低,从而降低风阻。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排出如圆柱形等的其他形状的篷布卷轴。作为优选,芯轴201为一截面呈矩形的管体,其两端具有与固定架I转动连接的旋转轴。使用矩形的管体作为芯轴201,可以在选择扭转弹簧使篷布卷轴自动回转的时候,方便扭转弹簧的安装。篷布卷轴2转动连接于支臂3上,支臂3与固定架I铰接。通过支臂3的转动,可以使篷布离车顶更高,效果更换,同时,收起时,可以保持较低的高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可以为一体,自与篷布卷轴2的连接部分为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当然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也可以是独立的两个部分,分别与篷布卷轴2的长径支撑固定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参见图3,固定架I上还设有卷轴罩8,当将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收起后,用卷轴罩8罩住,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与固定架I铰接,第一支撑架4与固定架I之间及第二支撑架5与固定架I之间设有角度调整结构。固定架I与第一支撑架4及与第二支撑架5之间铰接能够达到折叠从而减小占用空间的目的,同时还能调整第一支撑架4及第二支撑架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而达到调整篷布与车体之间的距离的效果。如图2中所示,图中虚线表示角度调整后,第一支撑架4及第二支撑架5以及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的位置。通过与实线表示的原来的位置相比,明显看出调整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的角度能够调整第一篷布6与第二篷布7和车体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的位置。当然,通过设置角度调整结构可以更加方便,稳定地设置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的角度。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篷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角度调整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固定架I和第一支撑架4及第二支撑架5上的调节孔9,还包括调节杆10,调节杆10上具有与调节孔9相连接的两个凸块11,调节杆10上的其中一个凸块与固定架I上的调节孔连接,另一个凸块与第一支撑架4或第二支撑架5上的调节孔连接,通过调整调节杆10与不同的调节孔连接,达到调整第一支撑架4及第二支撑架5的角度的效果。当然角度调整结构也可采用其他形式,如固定架与第一支撑架和与第二支撑架之间具有连接部,连接部具有螺孔1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部的结合面具有对应的以螺孔12为中心的放射状的凸起的齿纹13。如图4所示,图4显示了第一支撑架的连接部的构造,图中显示了凸起的齿纹13,固定架及第二支撑架的连接部的构造参照图4,第一支撑架或第二支撑架与固定架连接并调整好一定角度后,拧紧螺栓,使对应的齿纹相互咬合,达到固定的目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的侧边均连接有加宽支撑的副支撑架。副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可以是可折叠连接,或者是插接,或者是螺纹连接等等。副支撑架用于增加车体宽度方向的支撑,同时,又便于拆卸或折叠收找,减小占据的空间尺寸。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固定架I上具有磁吸装置。通过磁吸装置可以快速地将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固定在车顶。同时又便于拆卸。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车顶,如带有行李架的汽车,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可以固定在行李架上。或者采用出租车灯箱的固定方式,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的固定架上设置卡勾,通过卡勾卡在车门的上框处,或卡在行李架上等部位,达到固定的目的。或吸盘的方式等等,均可将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固定于车顶上。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的宽度大于篷布卷轴2的长度。第一篷布6和第二篷布7可以折叠卷绕在篷布卷轴和上。而展开时,有足够的宽度能够将车体遮盖。在不增加篷布卷轴长度的情况下,解决了充分遮盖车体的问题。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篷布卷轴与固定架之间设有使篷布卷轴回转的扭转弹簧。这样可以通过扭转弹簧的作用,使篷布卷轴做恢复性转动,从而使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收回。当然也可采用手动旋转篷布卷轴的方式,或采用如下电机驱动的方式。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篷布卷轴连接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篷布卷轴转动从而将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收回。该驱动电机可以有独立的电源,也可用汽车提供电源。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的边缘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是挂钩等,用于与车体的某个部分固定。如钩挂在轮毂上或车体边缘等。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上的一篷布卷轴和分别与固定架的两端铰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篷布卷轴上卷有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卷轴包括芯轴,芯轴上设有对应的一对短径支撑和对应的一对长径支撑,其中短径支撑与长径支撑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绕短径支撑与长径支撑的外侧卷绕,所述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卷绕后的横截面呈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径支撑径向的长度与长径支撑的径向长度比为I : 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为一截面呈矩形的管体,其两端具有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卷轴转动连接于支臂上,所述支臂与固定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卷轴罩,所述篷布卷轴位于卷轴罩内。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固定架之间及第二支撑架与固定架之间设有角度调整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卷轴与固定架之间设有使篷布卷轴回转的扭转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卷轴连接有驱动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的边缘设有固定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篷,包括固定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上的一篷布卷轴和分别与固定架的两端铰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篷布卷轴上卷有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车篷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防护有效的特点。
文档编号B60J11/04GK202429046SQ20112056703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廉友 申请人:王军, 王廉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