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推压按钮式车辆座椅致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787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电推压按钮式车辆座椅致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概括地涉及对车辆座椅的改进。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对下述车辆座椅的改进,所述车辆座椅具有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机电致动机构和倾斜(recliner)能量装置旁通机构。
背景技术
提供可调节的车辆座椅通常是已知的。提供用于在车辆内调节车辆座椅前后位置的可调节轨道组件通常也是已知的。已知这种轨道组件适用于给诸如“captain' s chair”的车辆座椅或其它类型的车辆座椅提供前后调节。线性可调的车辆座椅允许乘员获得更舒适的就座位置以及提供车辆座椅前方或后方的空间。通常情况下,已知致动机构用于致动倾斜机构,这样座椅可在前后方向上沿所述座椅轨道进行调节,从而座椅靠背可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调节。这种致动机构通常被称为操作杆或手柄。还通常已知的是在车辆座椅中使用倾斜机构来允许座椅乘员相对于座椅基部来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这种已知的倾斜机构可通常由座椅乘员致动以便相对于座椅基部选择性地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位置。已经开发出了具有座椅靠背调节或倾斜机构的各种车辆座椅,座椅靠背调节或倾斜机构提供座椅靠背将被调节的倾斜角度,上述提供座椅靠背旋转回到向前位置(包括倾倒(dump)位置),以便易于进入(EZ进入)到车辆座椅后面的车辆区域内。这种倾斜机构还可提供将座椅靠背旋转到座椅底部上方的装载平坦位置,用于将座椅存储于车辆内或用于存储从该车辆所取下的座椅。已知的车辆座椅还可包括能量存储和释放控制装置,用于在用户减少输入力的情况下促进车辆座椅的重新配置。当这种已知的能量存储设备被激活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无论座椅是否被占用或空置,倾斜机构可被释放。座椅必须循环回到一个完全倾倒(EZ进入/折叠)位置,然后返回到设计(使用)位置以便重新接合到倾斜机构上,由此产生一些诸如安全的问题。这种能量存储装置的各种实施例中在下述通过引入并入本文的美国专利申请中阐明由Tomandl于2007年8月22日提交的序号为2008/0067851的美国专利申请。此外,还有以Laframboise等人的名义于2009年3月4日提交的、共同转让的序号为61 / 157,481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其标题为车辆座椅致动机构;以及以赛博尔德等人的名义于2009年10月29日提交的序号为61 /256,17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其标题为能量装置旁通机构;和于2010年3月3日提交的序号为12/716,708的美国专利申请,所有这些都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因此,仍然继续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座椅,特别是更容易操作和/或调节的车辆座椅,其需要较少的努力和力来进行操作和/或调节。此外,还仍继续需要提供一种能量储存和释放控制系统,其有利于进出车辆,提高安全性,并在设计上也相对简单。

发明内容
一种适用于车辆中的座椅,其具有通过倾斜机构而枢转地联接到座椅基部的座椅靠背,这样所述座椅靠背可相对于所述座椅基部在前后方向上枢转。所述座椅还包括联接到车辆和座椅的轨道组件,这样所述座椅可相对于车辆内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座椅还包括机电致动机构,其具有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能量存储装置,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座椅运动而产生的能量以及选择性地释放所存储的能量以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中的至少一个被致动时协助座椅重新定位。致动所述第一致动器导致所述座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而致动所述第二致动器使得座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一种适用于车辆中的座椅,其具有通过倾斜机构而枢转联接到所述座椅基部的座椅靠背,这样所述座椅靠背可相对于所述座椅基部在前后方向上枢转。所述座椅还包括联接到所述车辆和座椅的轨道组件,这样所述座椅可相对于车辆内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座椅还包括致动机构,其具有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以及诸如致动器或电动机的能量存储装置,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座椅运动而产生的能量以及选择性地释放所存储的能量以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的至少一个被致动时协助座椅重新定位。利用推压按钮致动所述第一致动器导致座椅通过电动机以及连接到座椅释放机构的力传递装置的运行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而致动所述第二致动器使得座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所述座椅还可包括能量旁通机构,其防止当座椅被占用时释放存储于能量存储装置中的所储存能量,以及当座椅不被占用时释放存储于能量装置中的所储存能量。本公开的一个优点是车辆座椅利用机电致动器以便易于控制座椅的操作。本公开的另一个优点是所述机电致动器可防止座椅的意外运动。本公开的又一个优点是利用机电致动器的车辆座椅的操作方法易于操作和调节。本公开还有的又一个优点是通过减少由于座椅的意外运动而伤害座椅乘员的风险而增强机电致动器的安全性。在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说明后将很容易意识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也同样变得更好理解它们。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车辆座椅的车辆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车辆的车辆座椅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图4是图3所不车辆座椅处于易于进入位置时的侧视图;图5是图3所不车辆座椅处于折叠平放位置时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用于致动车辆座椅的推压按钮式致动机构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图7是图6所示车辆座椅的第一推压按钮式致动器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是图6所示车辆座椅从设计位置直到易于进入位置的进展侧视图;图9是图6所示车辆座椅的第二推压按钮式致动器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0是图6所示车辆座椅的包括动力致动器的座椅基部的局部放大顶视图11是图6所示车辆座椅的包括变矩器和能量存储装置的座椅基部的后部底面视图;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能量存储旁通机构的侧视图;图1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具有能量存储旁通机构的座椅组件的透视图;图14A-14C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能量存储旁通机构的处于初始模式下,处于座椅空置时的激活模式下,以及座椅被占用时的激活模式下的一系列侧视图;图15A-1 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能量存储旁通机构以及相应的座椅构造在设计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转换且回到设计位置的进展侧视图;图16A-16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占用座椅和从非激活模式转换到激活模式的能量储存旁通机构的侧视图;图1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座椅乘员检测系统的图;图1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座椅乘员检测系统的图;图19A-19B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座椅乘员检测系统的图;图20和21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座椅乘员检测系统的图;图22是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机电推压按钮式致动器的车辆座椅的图;图2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适于图22所示车辆座椅的机电推压按钮式致动器的图;图2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适于图22所示车辆座椅的机电推压按钮式致动器的另一视图;图2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适于图22所示车辆座椅的机电推压按钮式致动器各种实施例的图;图26是不出使用适于图22所不车辆座椅的机电推压按钮式致动器的车辆座椅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常参照各图,特别是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10。车辆10可包括给车辆10乘员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座椅组件12。虽然车辆10示出为四门轿车,但应当理解,座椅组件12可用于微型厢式汽车,越野车,飞机,船只,或任何其它类型的车辆内。现在参照图2,示出座椅组件12的一个实例。座椅组件12包括座椅靠背14,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支撑椅垫16的座椅基部20。座椅靠背14和座椅基部20给就座乘客提供舒适性、支撑和保护。头靠18定位于座椅靠背14的上端处,并且还给就座乘客提供舒适性、支撑和保护。座椅组件12还可包括倾斜机构22,其具有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靠背14和座椅基部20的致动器,以便提供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基部20的可转动调节。座椅组件12还可利用轨道组件24固定到车辆10。在该实例中,轨道组件24能够使得座椅组件可相对于车辆地板重新定位,以提高舒适性和实用性。座椅12还可以包括附加特征,诸如侧垫26,28,若干垫子30,座椅/装饰罩32等。现在参照图3-5,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2。车辆座椅12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座椅致动器36,38的致动机构34,上述致动器用于调节车辆座椅12且可为手柄,操作杆,按钮,推压按钮等形式。第一致动器36操作以致动座椅12,这样座椅靠背14在向前的方向上放倒,且整个座椅12在联接到车辆10的座椅轨道组件24上向前滑动,如图4中所示。上述将座椅12从使用位置40重新配置成易于进入位置42,其有利于进出车辆10,增大内部载货空间等。第二致动器38操作以致动座椅12,这样座椅靠背14向前折叠,使得座椅靠背14基本平坦地搁置于椅垫16的顶表面上,如图5中所示。上述将座椅12置于折叠平放位置44,有利于进出车辆10,甚至进一步增加内部载货空间。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6,38还可位于座椅靠背14,座椅基部16等的其它部位处。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推压按钮用于第一和第二致动器46,48。在一个实例中,第一推压按钮46可位于座椅基部16的内侧或外侧上,且朝向座椅基部16的后部,而第二推压按钮48可位于座椅靠背14的内侧或外侧上,且朝向座椅靠背14的下端,如图3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推压按钮46,48也可位于座椅靠背14,座椅基部16等的其它部位处。虽然示出座椅12为第二排座椅,但是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座椅,诸如第一排座椅,乘客座椅,驾驶员座椅,长条座椅等。现在参照图6-11,示出车辆座椅12,车辆座椅12具有用于诸如通过铰接,调节,移动,折叠,重新定位,滑动等操作的致动机构34。可以利用致动机构34来协助从各种位置调节车辆座椅12或将车辆座椅12调节到各种位置,例如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使用位置,设计位置,易于进入位置,折叠平放位置等。例如,如果利用机构34来协助车辆座椅12移动至折叠位置,当座椅12向上折叠到使用位置时,该机构34储存能量,且释放能量,以协助座椅12从使用位置移动到折叠位置。致动机构34包括第一和第二致动器46,48,变矩器50,能量存储装置52和动力致动器54。致动机构34可诸如通过电开关而被电子激活,或诸如通过手动推压按钮而被机械激活,或其组合。在一个实例中,第一致动器46可以是位于座椅靠背14内侧或外侧上的手动推压按钮,如图6和7中所示。致动第一致动器46,诸如通过倾斜,枢转,旋转等使得座椅靠背14向前移动,以及诸如通过滑动等使得座椅12向前沿着轨道组件24从使用或设计位置移动到有利于进出车辆10的易于进入位置,如图8中所示。然而,第二致动器48可以是位于椅垫16内侧或外侧上的电气开关,如图6和9中所示。致动第二致动器48,诸如通过倾斜,枢转,旋转等使得座椅靠背14向前移动,以及搁置于椅垫16的大致平坦的顶表面上,从设计位置移动到有利于进出车辆10和/或增大车辆10载货空间的折叠平放位置。能量存储装置52,动力致动器54和变矩器50可位于椅垫16下面并且到达座椅12的内侧或外侧,如图10和11中所示。能量存储装置52,动力致动器54和变矩器(如逻辑方框)50将机构34提供成通过利用存储于存储装置52内的能量而可以较小的力气轻松地致动座椅12。手动或电动开关可以以任意组合来致动,且可用于任意合适的应用,诸如第一排座椅,长条座椅,驾驶员座椅,乘客座椅等,且可用于从任意的就座位置来调节座椅12或将座椅12调节到任意的就座位置,诸如设计位置,使用位置,易于进入位置,折叠平放位置,折叠翻转位置等。在一个实例中,例如通过使用钥匙链(keyfob)等可远程激活致动机构34,或第一致动器,或第二致动器。相对于图22至24来描述致动机构的另一实例。现在参照图12,示出适于在车辆座椅12内使用的能量存储旁通机构56。能量存储旁通机构56包括在下面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壳体58,旋转构件或枢转构件60,滑块或齿条构件62,小齿轮构件64,互锁构件66,偏压构件68,缆线构件70,以及一个或多个倾斜激活装置72。能量存储旁通机构56可联接到车辆座椅12,诸如座椅靠背,座椅基部等,且可定位于任何合适的位置内,诸如定位于座椅内,座椅下面,紧靠座椅,外侧,内侧等。壳体58包括一个内部区域或空间72和一个中心孔76,内部区域或空间72具有若干有形特征74,诸如延伸构件,侧面,壁,凸起,通道,槽,脊等,用于罩盖/封闭、支撑和引导能量储存旁通机构56的内部组件,诸如旋转构件,滑块构件,小齿轮构件,互锁构件,偏压构件等。壳体58还可包括若干附接构件或托架78和/或紧固件80,其用于联接到其它结构,诸如能量存储旁通机构部件,车辆座椅结构等。壳体58可以由任意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塑料,金属等。旋转/枢转构件60的形状基本上是圆形的,且包括中心孔82,用于经由中心孔76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58和车辆座椅12。然而,可以设想到该旋转/枢转构件60可具有其它合适的形状且还可设计成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发挥作用,诸如直线地方式,作为凸轮,旋转止动特征等。旋转/枢转构件60预先装载有诸如弹簧等的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起到能量储存机构的作用,且将旋转/枢转构件60在预定的方向上(诸如顺时针,逆时针等)偏压,以便当滑块构件62从旋转/枢转构件60脱离时,用最小的力气来重新配置车辆座椅12。该滑块构件62包括第一端86和第二端88。第一端86具有倾斜的特征90,诸如表面,边缘,轮廓等,用于接合旋转构件60。第二端88包括经由附接构件或夹子用于附接到小齿轮构件64的附接区域92。滑块构件62定位于壳体58中的第一通道94内,这样当由小齿轮构件64激活时,滑块62可诸如通过滑动,轮转等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诸如向上,向下等)移动。滑块构件62还包括诸如弹簧,F-弹簧等的偏压构件96,该偏压构件96在向上方向上偏压滑块构件62以便保持滑块构件62与旋转/枢转构件60接合。小齿轮构件64为具有第一端98和第二端100的基本细长构件。第一端98包括用于联接到滑块构件62的诸如夹子等的偏压构件102。第二端100包括用于与互锁构件66接合的特征104,诸如表面,边缘,轮廓等。小齿轮构件64定位于壳体58内的基本垂直于滑块构件通道94的通道106内,这样当脱离互锁构件66时,小齿轮构件64可诸如通过滑动、轮转等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诸如前后,向前和向后等)移动。小齿轮构件64还包括具有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的偏压构件108。第一端110联接到小齿轮构件64,而第二端112联接到壳体58。偏压构件108在小齿轮构件64上形成预定方向(诸如向上和向左方向)上的偏压力。互锁构件66为具有第一端114和第二端116的基本细长构件。第一端114包括特征118,诸如表面,边缘,轮廓等,用于与小齿轮构件64接合。第二端116包括用于附接到诸如弹簧等的偏压构件122的表面120,偏压构件122将小齿轮构件64偏压远离滑块构件62。互锁构件66定位于壳体58内的基本垂直于小齿轮构件通道106的第三通道124内,这样当被激活时,互锁构件64可诸如通过滑动、轮转等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诸如向上和向下等)移动。当车辆座椅12空置时,互锁构件66与小齿轮构件64接合,从而使得小齿轮构件64与滑块构件62接合。反过来,如果被激活则使得能量储存旁通机构56被释放。相反,当车辆座椅12被占用时,互锁构件66脱离小齿轮构件64以及小齿轮构件64脱离滑块构件62,从而防止滑块构件62从旋转/枢转构件60脱离(接合),从而防止被激活时释放能量存储机构56。该特征起到安全锁定的作用,其使得能量储存机构56被激活时是无效的。倾斜激活装置126激活能量储存机构128,从而使得能够将车辆10从设计位置重新配置到便于从车辆10进出的倾倒或易于进入位置。倾斜能量存储机构128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手柄,操作杆,推压按钮,开关和/或激活倾斜能量机构128等的装置。一个或多个倾斜激活装置130可被执行以及倾斜激活装置130可以各种位置联接到车用座椅12上,诸如座椅靠背,座椅基部,座椅靠背的后表面,座椅基部的外侧或内侧等,其可便于由车辆10乘员容易地触及。现在参照图13,示出了具有本公开的能量存储旁通机构56的车辆座椅组件12。在一个实例中,车辆座椅组件12包括第一倾斜激活装置132和第二倾斜激活装置134,第一倾斜激活装置132诸如按钮,操作杆,手柄等,其安装到可由车辆乘员(诸如就座于车辆第三排等内的乘员)触及的座椅靠背14的后面上,第二倾斜激活装置134诸如与座椅靠背操作杆等成一体的按钮,其安装到可从车辆10外部触及的座椅基座16的那侧上。现在参照图14A-14C,示出处于各种模式下的能量储存旁通机构56的一系列侧视图。在初始模式136下,互锁构件66与小齿轮构件64接合,小齿轮构件64保持滑块构件62与旋转/枢转构件60接合,从而保持能量存储机构56接合闩锁,锁定等。当车辆座椅12未被占用且倾斜装置激活备130被激活时,互锁构件66保持与小齿轮构件64接合,并导致滑块构件62脱离旋转/枢转构件60,从而脱离能量储存旁通机构56,从而使得存储于能量储存机构128中的能量通过该旋转/枢转构件而被释放,并从而使得车辆座椅12能够进行重新配置。当车辆座椅12被占用以及倾斜装置激活装置130被激活时,互锁构件66脱离互锁构件66,从而防止存储于能量储存机构128中的能量被释放,从而防止当车辆座椅12被占用以及能量储存机构128被释放时的安全问题。现在参照图15A-15D,示出能量存储旁通机构56以及相应的座椅构造在设计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转换且回到设计位置的进展侧视图。当倾斜激活装置132被激活时,滑块构件62经由小齿轮构件64向下拉动脱离与旋转/枢转构件60的接合,从而脱离能量储存旁通机构56。上述释放存储于旋转/枢转构件内的存储能量,使得车辆座椅12能够重新配置成EZ进入位置,这样以最小的力气使得座椅靠背向前转动以及车辆座椅在向前方向上移动/滑动,以便于进出车辆10。偏压构件84被预先加载,使这样当车辆座椅12移动回到设计位置时,能量存储旁通机构56重新接合或复位,并准备再次被激活。现在参照图16A-16B,示出占用座椅12和从非激活模式转换到激活模式的能量储存旁通机构的两个侧视图。当座椅12被占用时,互锁构件66被向下拉动,并从小齿轮构件64脱离。因此,当倾斜激活装置132被激活时,小齿轮构件64远离滑块构件62移动,而不是在滑块构件62拉动,从而脱离能量储存旁通机构56。虽然这是将从缆线输入传递到滑块构件62的力进行终止的方式,但是可以采用和预期其它技术,诸如位于缆线中的止动特征,当止动部被移除时,其可在壳体58内滑动。现在参照图17至21,示出座椅12乘员检测系统146。座椅乘员检测系统146取决于座椅12是否被占用或空置来调节能量储存旁通机构56的接合或脱离接合。在一个实例中,缆线70可横跨座椅12的顶表面148而被放置,诸如座椅基部,座椅靠背等,并且联接到互锁构件66,如图17中所示。一旦座椅12被占用,乘员的重量使得缆线70被拉动,导致互锁构件66脱离小齿轮构件64,由此防止倾斜结构脱离接合。在另一实例中,缆线70可横跨座椅12的悬置表面150而被放置,诸如座椅基部布线/框架等,且联接到互锁构件66,如图18中所示。一旦座椅12被占用,乘员重量将导致拉动缆线70,导致互锁构件66脱离小齿轮构件64,由此防止倾斜机构脱离接合。根据又一实例,缆线70可联接到车辆座椅12的前连杆152以及互锁构件66上,如图19A-19B所示。一旦座椅12被占用,乘员重量将导致缆线70被拉动,导致互锁构件66脱离小齿轮构件64,由此防止倾斜机构脱离接合。可采用利用在车辆座椅12下面(在图21中所示)的弹簧加载转鼓154和缆线系统(在图20中所示),缆线和槽系统156,以及触发装置158的类似技术。参照图22-25,示出适于车辆座椅1012的机电致动机构1034。类似的特征具有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标记增加1000。为了以前述方式致动车辆座椅1012,致动机构1034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座椅致动器1036和1038。第一座椅致动器1036或第二座椅致动器1038中的任一个可利用相应的推压按钮1046或1048来致动,如前所述。在该实例中,推压按钮1046,1048中的任一个是手动式推压按钮,诸如压下或推动以便进行操作的推压按钮。然而,第一致动器1036或第二致动器1038可通过其它类型的手柄被致动,诸如操作杆,推压按钮,开关等,这取决于各种因素,诸如包装,人体工程学,可触及性,成本等。与第一座椅致动器1036相关联的第一推压按钮1046可位于座椅靠背1014的侧面部分上,或位于座椅基部1020上。可设想到推压按钮位于座椅1012上的其它位置,且座椅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推压按钮1048,每个位于座椅1012上的不同位置,并且可操作地连接。与第二座椅致动器1038相关联的第二推压按钮1048同样可为推压按钮类型,且可选择性地定位于座椅上1012上。致动机构1034包括经由电连接(诸如1160所示的有线连接)与第一致动器1036可操作连通地的能量存储装置1052。例如,有线连接1160可以是与座椅1012的操作相关联的布线线束的一部分。如果存在多个第一推压按钮1046,那么每个第一推压按钮1046被电连接到能量存储装置1052。在该实例中,能量存储装置1052是一个致动器,诸如以1162所示的电动机。可使用各种类型的致动器或电机1162,诸如线性电动机,旋转电动机,螺线管等。电动机可位于合适的位置,例如在椅垫1016下面等。电动机1162可操作地连接到力传递装置1164。力传递装置1164的一个实例是推挽式缆线,杆等。力传递装置1164的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到电动机的输出构件,以及力传递装置的相对端部可操作地连接到以1166示出的与第一座椅致动器相关联的倾斜激活装置。座椅释放机构1166可操作地致动座椅以便使得座椅靠背1014向前或放倒位置移动,以及整个座椅1012向前移动或滑动到座椅轨道组件1024上,如先前相对于便于进出车辆的易于进入位置进行描述的那样。此外,座椅组件1012可包括以1170示出的手柄,其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提供紧急释放。在操作过程中,诸如通过按压运动来致动推压按钮1046,信号经由有线连接1160被发送到能量存储装置1052或该实例的电动机。电动机被通电,且将力传递到力传递装置1164,或该实例的缆线,导致力传递装置的线性位移,上述致动座椅释放机构1166从而通过放倒座椅靠背且使得座椅组件在向前方向上沿轨道位移而将座椅靠背移动到第二位置。有利的是,仅需要最小的力气来在使用位置1040和第一位置1042之间致动座椅。机电致动机构1034可操作地与先前描述的能量存储旁通机构56连通,用于在设计位置或使用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转换座椅,并回到如前所述的设计位置。参考图26,描述了一种致动机构1034的操作方法。有利的是,该方法可防止致动机构的意外操作,诸如当推压按钮1046被无意地致动时。该方法在方框1200开始于将能量存储装置1052,或该实例的致动器1162与动力源1172连接的步骤。动力源的一个实例是电池。该方法前进至方框1205,且用户激活推压按钮1046以便经由有线连接将信号发送到致动器1062。该方法前进至方框1210,以及致动器1062确定信号是否是有意或无意的信号。例如,如果传感器检测到乘员位于座椅上,则致动器将确定该信号是一个无意信号。在另一实例中,可测量该信号的持续时间,并且如果持续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段,则致动器将确定该信号是一个无意信号。可设想到用于确定该信号是否是有意或无意的其它技术。如果确定该信号是一个无意信号,则致动器不通电。如果确定该信号是一个有意信号,则该方法前进至方框1215。在方框1215,致动器被通电,且将力传递到力传递装置1164或该实例的缆线。缆线在壳体内直线行进,即,缆线被拉动。该方法前进至方框1220以及缆线的拉动运动释放座椅释放机构1166 (也称为倾斜机构)以启动从使用位置到倾斜位置的座椅运动,以及座椅组件在向前方向上沿所述座椅轨道位移。倾斜座椅位置提供进出,诸如从第三排座椅的进出。该方法前进至方框1225,且座椅返回到标称或使用位置。例如,用户在使得座椅组件在向后方向上沿着轨道移动时,用户可抓住座椅且将座椅靠背返回到直立位置。备选地,通过力传递装置的相对运动,座椅组件的返回可为机电式的。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座椅致动器1038可利用推压按钮和电动机进行类似地操作以便可操作地移动座椅1012,这样座椅靠背1014向前折叠以及座椅靠背1014基本上平坦地搁置于如前所述的处于平坦位置的椅垫的顶表面上。鉴于上述教导,本公开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公开可以具体描述之外的其它方式进行实践。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车辆中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通过倾斜机构而可枢转地联接到座椅基部的座椅靠背,这样所述座椅靠背可相对于所述座椅基部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枢转;联接到车辆和座椅的轨道组件,其使得所述座椅相对于车辆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倾斜机构可操作地使所述座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致动机构,其具有位于座椅上的第一机电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机电致动器是推压按钮;与所述第一机电致动器电连通的致动器;以及力传递装置,其具有连接到所述致动器的第一端和连接到所述倾斜机构的第二端,这样致动器通电来致动所述力传递装置以释放所述倾斜机构和使得座椅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位于座椅上的第二机电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二机电致动器是推压按钮,其与所述致动器连通,且当被按压时将座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三位置是折叠平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紧急释放手柄,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倾斜机构,并且在拉动时脱离所述倾斜机构从而使得能够调节座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是使用位置,且所述第二位置是易于进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利用钥匙链在车辆外部远程激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与所述致动机构可操作地连接的能量旁通机构,以便当座椅被占用时防止所述致动器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旁通机构还包括壳体;枢转构件,其设置于壳体内且联接到所述能量存储装置并具有中心孔,其中,所述枢转构件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壳体和所述座椅,以及所述能量存储装置在预定方向上偏压所述枢转构件;滑块构件,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枢转构件接合的表面;小齿轮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用于联接到所述滑块构件的偏压构件;互锁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用于与小齿轮构件接合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端包括具有偏压构件的表面,所述偏压构件将小齿轮构件偏压远离所述滑块构件,这样当座椅被占用时,所述互锁构件与滑块构件接合,从而当座椅被占用时使得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中的至少一个致动而使存储于所述能量存储装置中的能量被释放,以及互锁构件脱离小齿轮构件且小齿轮构件脱离滑块构件,从而防止所述滑块构件脱离所述枢转构件,并由此防止储存于所述能量存储装置中的能量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的至少一个致动时被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还包括 用于调节所述能量存储旁通机构接合和脱离接合的座椅占用检测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传递装置是推挽式缆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还包括座椅乘员检测系统,其检测乘员是否就座于座椅上,并且根据座椅是否被占用或空置来调节能量存储旁通机构的接合和脱离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乘员检测系统包括横跨座椅一部分而放置的缆线,且可操作地接合到所述能量存储旁通机构,这样乘员重量导致缆线被拉动以便停用能量存储旁通机构且防止倾斜机构脱离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横跨座椅基部的悬置表面而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是线性电动机,旋转电动机,或螺线管。
14.一种利用机电致动机构调节车辆座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致动器与和车辆座椅相关联的动力源相连接; 通过激活与所述致动器成可操作连通的推压按钮而将信号传递到所述致动器,其中,所述推压按钮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 经由座椅乘员检测系统确定车辆座椅是否被占用或空置; 如果座椅被占用,则将信号识别为意外信号,以及如果座椅空置,则将信号识别有意信号; 如果该信号被确定为有意信号,则给所述致动器通电,用于将力传递到力传递装置,其释放倾斜机构以便使得座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信号的持续时间,且如果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段,则防止给所述致动器通电。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通过座椅倾斜机构而可枢转地联接到座椅基部的座椅靠背,这样所述座椅靠背可相对于座椅基部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枢转。所述座椅包括联接到所述车辆和座椅的轨道组件,这样座椅可相对于车辆内部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座椅还包括致动器机构,所述致动器机构具有位于座椅上的推压按钮的第一致动器和与推压按钮电连通的致动器,力传递装置具有连接到所述致动器的第一端和连接到所述座椅倾斜机构的第二端,这样所述致动器通电来致动所述力传递装置以释放所述座椅倾斜机构和使得座椅在使用位置和向前放倒位置之间移动。
文档编号B60N2/12GK103038094SQ201180031091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E·B·米夏拉克, J·库马尔, M·科瓦尔斯基, V·哈瓦利, J·P·梅德韦茨基 申请人: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