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载机的液压阻尼平衡式摆动车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948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装载机的液压阻尼平衡式摆动车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载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机的液压阻尼平衡式摆动车桥。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车辆结构技术的改进和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内外装载机的摆动车桥依然采用的是车桥与车架为刚性接触(如图1所示),当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路面对于整机的冲击很大,装载机车桥发生倾斜,容易造成车体失稳和增加司机的疲劳与恐惧感,进而对车辆的平稳性、舒适性、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都带来了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平衡式摆动车桥,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如图2、3所示,其结构特征是在装载机的车架3'下中部安装有三角架4',在三角架4'的下中心部制有轴孔与车桥2中部的轴孔通过销轴5 铰接,车架3'的左右两端的下面分别与左右活塞缸8、8'的活塞杆端部相连接,左右活塞缸8、8'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与车桥2相连接,车架3'以销轴5为回转中心,摆动角允许在10° 15°之间。左右活塞缸8、8'是由双层缸体9构成工作腔13和储油腔12,在双层缸体9的内壁的下部位制有只能将油液由工作腔13流入储油腔12的流通单向阀16和只能将油液由储油腔12流向工作腔13的补偿单向阀15,在缸体9的外壁制有注油孔14, 在活塞缸的顶盖上制有通气孔17将活塞后腔18与大气相连。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能自适应的调整装载机车架相对于车桥的位置,保证了车架的平稳性, 同时提高了驾驶员操纵的舒适度。2、本发明使装载机的轮胎与地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接触,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保证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正常稳定的工作。3、本发明有效地缓解了因路面不平而对车架的冲击,提高了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安全性。4、本发明采用了液压阻尼平衡装置,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优化和改善了装载机在恶劣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图1为现有技术采用的摆动桥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液压阻尼摆动桥装置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摆动车桥采用的活塞缸结构图。
在图中1-装载机车轮,2-车桥,3、3'-车架,4、-付车架,4'-三角架,5_销轴, 6-挡铁,7-地面,8、8'-左右活塞缸,9-双层缸体,10-活塞杆,11-活塞,12-储油腔,13-工作腔,14-注油孔,15-补偿单向阀,16-流通单向阀,17-通气孔,18-活塞后腔。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3所示,当装载机在不平路面行驶,如车桥左端车轮遇到障碍物(或右端遇到泥坑)被抬起时,安装在车桥2左上部的左活塞缸8的活塞杆会被压缩,工作腔13的容积减小、内部油压升高,在此种状态下,左端油缸工作腔的油液迅速通过底部的流通单向阀 16向储油腔12泄油。同时,安装在车桥2右上部的活塞缸8'的活塞杆会伸长,其工作腔 13容积增大、内部油压减小,在此种状态下,右活塞缸的储油腔的油通过补偿单向阀15向工作腔13补油来平衡车架。当左右车轮同时着地后、两端工作压力迅速达到平衡,车桥得以摆动、车架则保持平稳。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装载机的液压阻尼式平衡摆动车桥,属于装载机结构技术领域,其结构特征是在装载机的车架(3')下中部安装三角架),在三角架0')的下中心部制有轴孔与车桥O)中部的轴孔通过销轴( 相铰接,在车架(3')的左右两端的下面分别与左右活塞缸(8、8')的活塞杆的端部相连接,左右活塞缸(8、8')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与车桥(2)相连接,左右活塞缸(8、8')的构造是由双层缸体(9)构成储油腔(12)和工作腔 (13),在双层缸体(9)的内壁的下部位制有只能将油液由工作腔(13)流向储油腔(12)的流通单向阀(16)和只能将油液有储油腔(12)流入工作腔(13)的补偿单向阀(15),在双层缸体(9)的外壁上制有注油孔(14),在活塞缸的顶盖上部制有通气孔(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载机的液压阻尼平衡式摆动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3')以销轴(5)为回转中心摆动角为10° 15°。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装载机的液压阻尼平衡式摆动车桥,属于装载机结构技术领域。其结构特征是在装载机车架的下中部安装有三角架,在三角架的下中心部制有轴孔与车桥中部的轴孔通过销轴相铰接,在车架的左右两端的下面分别与左右活塞缸的活塞杆的端部相连接,左右活塞缸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与车桥相连接。左右活塞缸的构造是由双层缸体构成储油腔和工作腔,在双层缸体内壁的下部制有只能将油液由工作腔流向储油腔的流通单向阀和只能将油液由储油腔流入工作腔的补偿单向阀,在缸体的外壁上制有注油孔,在活塞缸的顶盖上制有通气孔。优点是采用了液压阻尼平衡装置,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减小了冲击振动,增加了装载机行驶的平稳性,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G13/06GK102555724SQ2012100261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吴新, 张启胤, 王飞龙, 连晋毅 申请人:太原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