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044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特别是利用电动机的驱动カ驱动左右ー对后轮而行驶的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鞍乘型的电动三轮车,其利用安装于车体架的前方侧的前叉支承前轮,并且在车体架的后方侧安装有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车体架上下摆动且能够左右倾动的后部车体,被电动机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支承于该后部车体。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电动机输出轴与后轮车轴之间具备由安装于主轴及副轴的齿轮对而构成的多级变速器的结构(式样一)的电动三轮车,以及在电动机输出轴与后轮车轴之间具备带式转换器(ベル卜コンバータ)的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式样ニ)的电动三轮车。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5-161221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所述式样一的电动三轮车中,因为将指向车宽度方向的电动机输出轴与支承多个变速齿轮的主轴配设在同轴上,所以存在増大收纳有上述部件的外壳在车宽度方向的尺寸的问题。另外,在所述式样ニ的电动三轮车中,因为需要将无级变速器的驱动侧带轮与从动侧带轮分离地配置,所以存在増大收纳有上述部件的外壳在车体前后方向的尺寸的问题,总之,依然存在努力减小包含电动机及驱动系统的动カ单元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改善驱动系统的轴配置而使动力単元的小型化成为可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发明的电动三轮车1,通过从蓄电池25供给电カ的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驱动左右ー对的后轮WR而行驶,并且将包含所述电动机M及所述后轮WR的后部车体30能够上下摆动并且能够左右倾动地安装在车体架2的后部,该电动三轮车I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从电动机输出轴36经由副轴38传递至所述后轮WR的车轴40,在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一端部同轴地配置离心式离合器80,该离心式离合器80当所述电动机M的转速超过规定值时向所述副轴38传递旋转驱动力,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副轴38配设在所述电动机M的外周的内侧,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所述副轴38及所述车轴40从车体前方按照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所述副轴38、所述车轴40的顺序配设,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副轴38的轴心38a配设在比连结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轴心36a与所述车轴40的轴心40a的线L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第二方面发明所述的电动三轮车,所述电动机M的外周与所述车轴40的外周接近地配置。
另外,第三方面发明所述的电动三轮车,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从形成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一端部的齿轮92传递至与该齿轮92啮合并且固定于所述副轴38的副齿轮37后,从形成于所述副轴38的一端部的齿轮94传递至与该齿轮94啮合并且固定在收纳有差动齿轮101的差动齿轮箱102的输出齿轮39。另外,第四方面发明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在从侧面观察车体吋,所述副齿轮37与所述差动齿轮箱102重叠地配设。另外,第五方面发明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在俯视车体吋,从车宽度方向左侧,按照所述离心式离合器80、所述电动机M、所述副轴38、所述差动齿轮101的顺序而被配设。另外,第六方面发明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具备禁止所述后轮WR旋转的停车锁止机构65,在与减速前的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同轴上固定有与所述停车锁止机构65的锁止臂71卡合的锁止齿轮70。 而且,第七方面发明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停车锁止机构65位于所述副轴38的车体上方或下方,并且配设在与所述电动机M重叠的位置。根据第一方面发明,电动机的旋转驱动カ从电动机输出轴经由副轴传递至后轮的车轴,在电动机输出轴的一端部同轴地配置离心式离合器,该离心式离合器当电动机的转速超过规定值时向副轴传递旋转驱动力,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副轴配设在电动机的外周的内侧,在从侧面观察车体吋,电动机输出轴、副轴及车轴从车体前方按照电动机输出轴、副轴、车轴的顺序配设,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副轴的轴心配设在比连结电动机输出轴的轴心与所述车轴的轴心的线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不另外设置变速器,就能够对电动机输出进行减速而提高转矩,并且能够使单元紧凑化。另外,即使在电动机输出轴的一端部同轴地配置离心式离合器并且需要高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与离心式离合器连接时充分地提高电动机的旋转,即使没有变速器也能够与副轴的减速比相符合并且输出足够的转矩。而且,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与将发动机输出轴、副轴及车轴沿车体前后方向直线地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减小车体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同时谋求降低重心。另外,因为在与电动机的同轴上设置离心式离合器,所以能够从低旋转效率良好地向后轮传递电动机的转矩。而且,能够在电动机的车体后方侧仅存在车轴,并且能够在不与车轴干涉的范围内扩大电动机外径。根据第二方面发明,因为电动机的外周与车轴的外周接近地配置,所以能够在不与车轴干涉的范围内扩大电动机外径。由此,在能够随着电动机外径的扩大而提高电动机输出时,通过减小电动机的厚度方向尺寸,能够减小动カ单元在车宽度方向尺寸。根据第三方面发明,电动机的旋转驱动カ从形成于电动机输出轴的一端部的齿轮传递至与该齿轮啮合并且固定于副轴的副齿轮后,从形成于副轴的一端部的齿轮传递至与该齿轮啮合并且固定在收纳有差动齿轮的差动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因此,能够通过少的部件数量及简单的结构实现从电动机输出轴向车轴输出传递。根据第四方面发明,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副齿轮与差动齿轮箱重叠地配设,因此,通过使副轴与差动齿轮箱尽可能地接近,能够减小动カ单元在车体前后方向的尺寸。根据第五方面发明,在俯视车体吋,从车宽度方向左侧,按照离心离合器、电动机、副轴、差动齿轮的顺序配设,因此,在俯视车体时,将外径大的电动机及差动齿轮分散地配置在副轴的左右,由此能够进ー步拉近电动机输出轴与车轴之间的距离。根据第六方面发明,具备禁止后轮旋转的停车锁止机构,在減速前的电动机输出轴的同轴上固定有与停车锁止机构的锁止臂卡合的锁止齿轮,因此,能够通过直径小的机构进行锁止,而且,能够将电动机输出轴与停车锁止机构接近地配置,从而能够谋求动カ单元的小型化。根据第七方面发明,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停车锁止机构位于副轴的车体上方或下方,并且配设在与电动机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于副轴的上方的空间而配设停车锁止机构。由此,能够抑制动カ单元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图I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三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拆下主要的外装部件的状态下的电动三轮车的立体图。图3是从比图2更靠车体前方的位置观察的电动三轮车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蓄电池周围的车体架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的动カ单元内的主要轴的配置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动カ单元的俯视剖面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カ单元的俯视剖面图。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蓄电池箱体支承架的立体图。图11是蓄电池箱体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将蓄电池箱体安装在蓄电池箱体支承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将蓄电池箱体安装在蓄电池箱体支承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蓄电池箱体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电动三轮车2车体架3 主架8 侧架10上升架11 后架21 车座22支承架23接触器24BMU25蓄电池26后部缓冲单元27 枢轴28上下摆动单元33PDU34倾动部件
36电动机输出轴38 副轴40 (40L.40R)车轴44蓄电池壳体支承架45a、49、58、60 充电ロ47下降调节器55上部交叉管56下部交叉管
57低电压蓄电池65停车锁止机构70锁止齿轮80离心离合器101差动齿轮102差动齿轮箱M电动机P动カ单元WR 后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三轮车I的侧视图。电动三轮车I是通过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驱动左右一对后轮WR而行驶的鞍乘型车辆。在构成车体架2的主架3的前端部,安装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转向套筒6的头管5。在转向套筒6的上部安装有转向把7,在另ー侧的下部,安装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前轮WF的底连接式的悬架(前叉)4。车宽度方向中央的下架9与主架3的下部连结,并且在主架3的下部安装有向车体左右后方延伸的侧架8。下架9的后端部通过指向车宽度方向的连结管与侧架8连结。左右一对侧架8的后部分别与左右一对上升架10连结,该左右一对上升架10与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后架11连结。在下架9的后端部的后方,在侧架8的下部,通过枢轴27上下自如摆动地轴支承有上下摆动单元28。上下摆动单元28的上部通过位于车宽度方向中央的后部缓冲单元26悬挂在上升架10。在上下摆动单元28的后端部轴支承有能够以指向前上方的车体前后方向的旋转轴28c为中心而旋转的倾动部件34。在上下摆动单元28的内部收纳有向相对旋转部29的倾动部件34的旋转动作施加减振效果的奈特哈特(橡胶)(ナィ卜ハル卜)的缓冲器(未图示)。倾动部件34固定在包含左右一对后轮WR和电动机M的后部车体30。通过该结构,电动三轮车I具备使后部车体30上下摆动的后轮悬架,并且通过相对旋转部29使车体架2相对于后部车体30进行倾动动作(倾斜动作),从而能够在使左右后轮WR在保持与路面G接地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行驶。在后部车体30包含有动カ单元P,该动カ单元P包含有电动机M,在动カ单元P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有左右一对后轮WR。具有电动机输出轴36的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经由固定于副轴38的副齿轮37及与车轴40同轴地配置的输出齿轮39,从车轴40向后轮WR传递。在电动机M的车体前方配置有作为电动机控制装置(电动机驱动)的TOU33。由此,通过将PDU33与电动机M接近地配置,而缩短从H)U33向电动机M供给电カ的三相配线的长度,从而能够降低电カ传递损失及噪音的混入。另外,通过将TOU33配置于后部车体30的前部,也能够提高TOU33的散热性。动カ单元P的上部被兼用于后轮WR的挡泥板的车体
罩31覆盖。向电动机M供给电カ的高电压蓄电池25配设在车体架2侧。大致长方体的蓄电池25配设在左右一对上升架10之间,并且其长度方向指向车体前后方向而配设。在蓄电、池25的车体前方配设有作为蓄电池控制装置的BMU24及接触器23。BMU24具有收集来自监视基板54 (參照图4)的信息的功能,该监视基板54监视蓄电池25的状态,另外,接触器23是具有开闭蓄电池25与驱动电动机M的驱动电路的连接的功能的电装部件。在上升架10与后架11之间的弯曲部分的上部安装有向车体上方突出并弯曲的拱形的支承架22。蓄电池25的后端部位于比支承架22的连接部更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在头管5的车体前方侧配置有具备前照灯16的前罩17。在前罩17的上部安装有左右ー对后视镜32、挡风玻璃14、挡风玻璃14的电动刮水器15。在前轮WF的上部安装有前轮挡泥板18。挡风玻璃14的上端部与作为乘员的防雨装置而起作用的车棚部件13连结,车棚部件13的后部与支承干支承架22的支柱19连结。在支承架22与后架11之间配设有大型的行李箱20,在后架11的后端部配设有尾灯装置12。在支承架22的车体前方配设有车座21,接触器23、BMU24、蓄电池25分别位于车座21的下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作为重物的部件的蓄电池25、接触器23及BMU24的各种电装部件配设在靠近车体的中央的位置,从而能够谋求质量的集中。另外,与将蓄电池等配设在后部车体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相对于车体架2能够上下摆动且能够左右倾动的后部车体30的重量,通过减轻后轮悬架的弹簧下重量,能够提高后轮WR的路面随动性。而且,通过减轻后部车体的重量,而不要求摆动机构和后部车体30的骨架等有那么高的刚性,因此能够谋求简化结构并且提高设计自由度。图2是拆下主要的外装部件的状态下的电动三轮车I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从比图2更靠车体前方的位置观察的电动三轮车I的立体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在与主架3连结的左右一对侧架8的上表面沿车宽度方向配设有支承脚踏板42的两个支承部件41。在脚踏板42的后部安装有支承车座21的底板21a的车座罩43。在车座罩43的车体前方侧形成有被开闭式的盖部件(未图示)塞住的开ロ部45。在开ロ部45的内部配设有向灯光装置等供给电カ的低电压蓄电池57。另外,在开ロ部45的内部,在低电压蓄电池57的上部能够设置用于利用外部电源对高电压蓄电池25进行充电的充电ロ 45a。根据该配置,仅在打开设置于开ロ部45的盖部件的情况下,能够使充电ロ45a与低电压蓄电池57双方连通。低电压蓄电池57保持在与上升架10连结的蓄电池支板57a。在车座罩43的内部配设有包围蓄电池25的车体前方及车体下方的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蓄电池25收纳在作为有底箱状的容器的蓄电池箱体25a,该蓄电池箱体25a固定在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
在连接上升架10与后架11之间的支承架22,在指向车宽度方向的上部管部分悬挂并固定有下调节器47。由此,有效利用支承乘员的靠背和车棚部件的支承架22,从而能够在散热性好的位置安装下调节器。另外,在支承架22安装有多个指向车体前后方向的板状的加强板46,即使在支承架22的车体前方侧设置靠背的外装板(未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于外力而使外装板变形,从而能够保证下调节器47的散热性。能够在后架11的上部设置具有行李箱20的加强架48及开闭盖50的蓄电池充电ロ 49。图4是表示蓄电池25周围的车体架结构的立体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左右一对上升架10通过指向车宽度方向的上部交叉管55及下部交叉管56而被左右连结。后部缓冲器单元26的上端部支承在上部交叉管55。另外,蓄电池支板57a固定在下部交叉管56。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与上部交叉管55的车体前方面及下部交叉管56的斜上方 面结合。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的形状为向蓄电池箱体25a的车体前方延伸后向车体上方弯曲,蓄电池箱25a位于上部交叉管55的上部位置,并且以被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从其前方侧覆盖的方式被固定。在蓄电池25的车体前方侧,在蓄电池支承架44之间的位置配设有BMU24及接触器23。BMU24具有收集来自监视蓄电池25的状态的监视基板54 (參照图4)的信息的功能,接触器23是具有开闭驱动电动机M的驱动电路与蓄电池25的连接的功能的电装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BMU24及接触器23也位于在蓄电池25的前方并且收纳在蓄电池箱体25a。另外,在接触器23的车体上部能够设置具有开闭盖59的充电ロ 49。根据该结构,仅在打开开闭式的车座21的情况下才能够打开充电ロ 49。在蓄电池25的上表面配设有用于监视蓄电池25的状态的两个监视基板54。支承架22经由角承板53而被固定,该角承板53竖直设置并焊接在上升架10的上方,在支承架22的左右管之间安装有支承车座限制部62的支承板63。车座限制部62具有将开闭式的车座21保持在关闭状态的功能。在车座限制部62的车宽度方向右侧,在支承板22的内侧的位置能够配设具有开闭盖61的充电ロ 60。根据该结构,利用支承架22将充电ロ设置在车辆的高位置,从而能够使充电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电动三轮车I设置至少ー个充电ロ即可。例如,行李箱20的加强架48通过从指向车宽度方向的两个交叉架52竖直设置的支承部件51而被支承,并且作为具有开闭盖50的蓄电池充电ロ 49的支架而起作用,但是,电动三轮车I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该加强架48、交叉架52及充电ロ 49。在此,參照图10至图13,对蓄电池箱体25a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的立体图。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构成为具有与上部交叉管55连接并且形成为包围蓄电池箱体25a的车体前方的形状的主体管44a ;从主体管44a的下部向车体后下方延伸并且与下侧交叉管56连接的左右ー对的加强管44b ;从车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与左右的加强管44b的上部连结的交叉件44c。图11是蓄电池箱体25a的立体图。在蓄电池箱体25a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在车体架2及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的安装支板。在蓄电池箱体25a的前侧下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用于固定在所述交叉件44c的上表面的前侧安装支板25d。另外,在蓄电池箱体25a的中央下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用于固定在上侧交叉管55的上表面的中央安装支板25c。而且,在蓄电池箱体25a的后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后架11的下表面的后侧安装支板25b。图12是表示将蓄电池箱体25a安装在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将蓄电池箱体25a安装在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的状态的主视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箱体25a通过共计六个安装支架固定在车体架2。详细地说,蓄电池箱体25a通过前侧安装支架25d及螺栓等联接部件固定在蓄电池箱体支承架44的交叉件44c,并且利用中央安装支架25c固定在上侧交叉管55,而且利用后侧安装支架25b固定在后架11。由此,即使在将蓄电池箱体25c配设在比上升架10向车体后方侧突出得更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固定蓄电池箱体25c。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蓄电池箱体25e的侧视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在本变形例中,蓄电池箱体25e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并且收纳有蓄电池25,另ー方面,接触器23及BMU24位于蓄电池箱体25e的前方,并且以包围蓄电池支承架44的主体管44a的方式配设。接触器23及BMU24能够固定在主体管44a。蓄电池箱 体25e通过前侧安装支架25d及螺栓等联接部件固定在交叉件44c,并且利用中央安装支架25c固定在上侧交叉管55,而且利用后侧安装支架25b固定在后架11。蓄电池箱体和安装支架的形状、安装支架的配设位置等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图5是从侧面观察车体时的动カ单元P内的主要轴的配置图。本实施方式的动カ单元P构成为将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经由副轴38传递至车轴40 (40L、40R)。这时,当使电动机M的电动机输出轴36的轴中心为轴心36a,使副轴38的轴中心为轴心38a,使车轴40的轴中心为轴心40a时,在车体前后方向,从车体前方按照轴心36a —轴心38a —轴心40a的顺序配设。在车体上下方向,如通过轴心36a、38a、40a的水平线36h、38h、40h所示,从车体上方按照轴心36a —轴心40a —轴心38a的顺序配置。换言之,在车体上下方向,副轴38的轴心38a配设在电动机输出轴36的轴心36a与车轴40的轴心40a之间。另外,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副轴38的轴心38a配设在比连结电动机输出轴36的轴心36a与车轴40的轴心40a的线L更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拉近电动机输出轴36与车轴40在车体前后方向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动カ单元P的车体前方向的尺寸。根据上述结构,例如,与将电动机输出轴、副轴及车轴排列在车体前后方向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车体前后方向的尺寸。另外,能够构成为在电动机M的车体后方侧不存在除车轴40以外的部件,并且能够在不干渉车轴40的范围内扩大电动机外径。由此,由于将电动机M的外径接近地配置在不干渉车轴40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将随着电动机外径的扩大而提高电动机输出的部分,用于能够减小电动机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减小动カ单元的车宽度方向尺寸。另外,因为与电动机同轴地配置离心式离合器,所以能够从低旋转向后轮WR效率良好地传递电动机M的转矩。另外,在动カ单元P具备当坡道停车等时使后轮WR不旋转的停车锁止机构65。通过使利用手动操作而摆动的锁止臂71的突起部72与固定于电动机输出轴36的锁止齿轮70卡合,进行停车锁止的动作。能够以支轴73为中心进行摆动的锁止臂71,当解除停车锁止吋,突起部72位于离开锁止齿轮70的位置。当乘员对设置于转向把4的附近等的停车锁止操作杆(未图示)进行操作吋,以摆动轴74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摆动臂75逆时针旋转,并且连杆部件76使锁止臂71逆时针旋转,从而使锁止臂71的突起部72与锁止齿轮70卡合(图虚线所示)。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动カ单元P将副轴38配置在比电动机输出轴36及车轴40更靠车体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在车体上方确保空出空间配设停车锁止机构65,从而能够使包含停车锁止机构65的动カ单元P的整体紧凑化。另外,如图虚线所示,停车锁止机构65能够配置在比电动机输出轴36及副轴38的车体下方侧的位置。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动カ单元P的俯视剖面图。另外,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动カ单元P构成为经由离心式离合器80及副轴38向后轮WR的差动机构101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力。动カ单元P不具有变速器,并且构成为,当电动机M的旋转速度(转速)超过规定值时,开始向后轮WR进行传递,车速与电动机M的转速呈比例地增加。内转子式电动机M构成为具有固定于右侧壳体91的定子78 ;固定在配设于电动机输出轴36的外侧的外侧电动机输出轴84的转子79。因为在电动机M的车体前后方向不 存在其他齿轮,所以电动机M能够在与车轴40不干渉的范围内确保大的外径。外侧电动机输出轴84通过轴承85、105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在电动机输出轴36。在电动机输出轴36的图示的左端部配设有离心式离合器80。在外侧电动机输出轴84的图示左端部固定有圆盘状的离合器内部81,另ー方面,在电动机输出轴36的图示左端部经由固定部件106固定有有底圆筒状的离合器外部83。在电动机M超过规定转速吋,即,当离合器内部81超过规定转速吋,多个配重辊108通过离心カ向径向外侧移动。对应于此,具有摩擦材料82的离合器闸瓦107与离合器外部83接触,离合器内部81的旋转驱动カ传递至离合器外部83。在外侧电动机输出轴84的图示右端部安装有由磁铁构成的被检测体99,该被检测体99用于通过电动机转速传感器79检测电动机转速。在电动机输出轴36的图示右方侧轴支承有右侧壳体91的轴承98、93。电动机输出轴36的旋转驱动カ通过与形成于电动机输出轴36的齿轮92啮合的副齿轮37传递至副轴38。被轴承95、96轴支承的副轴38的旋转驱动カ经由与形成于副轴38的齿轮94啮合的输出齿轮39向差动齿轮101的差动齿轮箱102传递。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少的部件数量及简单的结构实现从电动机输出轴36向车轴40输出传递。另外,能够缩短副轴38的长度。在电动机输出轴36的图示右端部固定有停车锁止结构65的锁止齿轮70。锁止臂71焊接在支轴73,支轴73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壳体部。经由连杆部件76与锁止臂71卡合的摆动臂75固定在被轴承104轴支承的摆动轴74。在摆动轴74的图示左端部固定有与操作金属线(未图示)连接的动作臂77。差动齿轮箱102通过右侧壳体91的轴承97、100而被轴支承。差动齿轮101具有被销110轴支承的ー对小齿轮109 ;沿车宽度方向的ー对侧面齿轮111,左侧车轴40L及右侧车轴40R分别与每个侧面齿轮111进行花键嵌合。由于通过使副轴38与差动齿轮箱102尽可能地接近,而减小动カ单元P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尺寸,因此,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副齿轮37与差动齿轮箱102被配置为相互重叠。左侧车轴40L通过轴支承在左侧壳体90的轴承86而固定在车轮87,另ー方面,右侧车轴40R通过轴支承在右侧壳体91的轴承103而固定在车轮87。在两个车轮87收纳有根据制动臂89而动作的闸皮88,该制动臂89通过金属线等的操作而摆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カ单元P中,在俯视车体时,从车宽度方向左侧按照离心式离合器80、电动机M、副轴38、差动齿轮101的顺序进行配设,因此,外径大的电动机M及差动齿轮101分散地配置在副轴38的左右,从而能够进ー步拉近电动机输出轴36与车轴40之间的距离。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カ单元Pl的俯视剖面图。另外,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动カ单元Pl构成为,经由离心式离合器151、带式转换器的无级变速器、副轴163向后轮WR的差动机构159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内转子式的电动机M具有固定于壳体150的定子170 ;固定于外侧电动机输出轴152的转子171。外侧电动机输出轴152通过轴承154a、179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在电动机输出轴154。在外侧电动机输出轴152的图不右端部固定有圆盘状的离合器内部177,另一方面,在电动机输出轴154的图不右端部固定有有底圆筒状的离合器外部176。在电动机M超过规定转速吋,即,当离合器内部177超过规定转速吋,多个配重辊180通过离心力向径向外侧移动,对应于此,具有摩擦材料的离合器闸瓦181与离合器外部176接触。由此,离合器内部177的旋转驱动カ传递至离合器外部176。在外侧电动机输出轴152的图示左端部安装有由磁铁构成的被检测体172a,该被检测体172a用于通过电动机转速传感器172检测电动机转速。电动机输出轴154在其图示左方侧轴支承于外壳150的轴承173,在图示右端部轴支承于离合器壳体153的轴承178。在电动机输出轴154的图示左端部安装有由固定带轮半体182及可动带轮半体175构成的驱动侧变速带轮155。驱动侧变速带轮155根据电动机输出轴154的旋转速度使配重辊174向径向移动,伴随于此,改变卷挂在从动侧带轮157之间的环状V形带部件156的卷挂直径。卷挂有V形带部件156的从动侧带轮157安装在从动轴192。从动侧带轮157由固定带轮半体204及可动带轮半体205构成,并且根据驱动侧变速带轮155的卷挂直径改变从动侧带轮157卷挂直径,通过规定的变速比对电动机输出轴154的旋转速度进行变速并传递至从动轴192。从动轴192轴支承在壳体150的轴承194、198。从动轴192的旋转驱动カ通过与形成于从动轴192的齿轮196啮合的副齿轮193传递至副轴191。副轴191的旋转驱动カ经由与形成于副轴191的齿轮191a啮合的输出齿轮162传递至差动齿轮159的差动齿轮箱183。在从动轴192固定有停车锁止机构166的锁止齿轮167。锁止臂196焊接在支轴199,支承199能够旋转地与壳体部卡合。经由连杆部件201与锁止臂196卡合的摆动臂202固定在摆动轴203。在摆动轴203的图示右端部固定有与操作金属线的端部连接的动作臂197。差动齿轮箱183通过壳体部的轴承189、190而被轴支承。差动齿轮159具有被销185轴支承的ー对小齿轮186、188 ;沿车宽度方向的ー对侧面齿轮184、187,左侧车轴158L及右侧车轴158R分别与侧面齿轮184、187花键嵌合。左侧车轴158L固定在左侧车轮160,右侧车轮158R固定在右侧车轮160。在两个车轮160收纳有根据制动臂165而动作的闸皮161,该制动臂165通过金属线等的操作而摆动。另外,电动三轮车的结构、后部车体的动カ单元的主要轴的轴配置、蓄电池和rou、等的电装部件的配置不限定于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三轮车(I),其通过从蓄电池(25)供给电カ的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驱动左右ー对的后轮(WR)而行驶,并且将包含所述电动机(M)及所述后轮(WR)的后部车体(30)能够上下摆动并且能够左右倾动地安装在车体架(2)的后部,该电动三轮车(I)的特征在干, 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从电动机输出轴(36)经由副轴(38)传递至所述后轮(WR)的车轴(40), 在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一端部同轴地配置离心式离合器(80),当所述电动机(M)的转速超过规定值时,该离心式离合器(80)向所述副轴(38)传递旋转驱动力, 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副轴(38)配设在所述电动机(M)的外周的内侧, 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所述副轴(38)及所述车轴(40)从车体 前方按照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所述副轴(38)、所述车轴(40)的顺序配设, 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副轴(38)的轴心(38a)配设在比连结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轴心(36a)与所述车轴(40)的轴心(40a)的线(L)更靠下方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M)的外周与所述车轴(40)的外周接近配置。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カ从形成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一端部的齿轮(92)传递至与该齿轮(92)哨合并且固定于所述副轴(38)的副齿轮(37)后,从形成于所述副轴(38)的一端部的齿轮(94)传递至与该齿轮(94)啮合并且固定在收纳有差动齿轮(101)的差动齿轮箱(102)的输出齿轮(3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干,在从侧面观察车体吋,所述副齿轮(37)与所述差动齿轮箱(102)重叠地配设。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三轮侧,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车体吋,从车宽度方向左侧,按照所述离心式离合器(80)、所述电动机(M)、所述副轴(38)、所述差动齿轮(101)的顺序进行配设。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干,具备禁止所述后轮(WR)旋转的停车锁止机构(65), 在减速前的所述电动机输出轴(36)的同轴上固定有与所述停车锁止机构¢5)的锁止臂(71)卡合的锁止齿轮(7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停车锁止机构(65)位于所述副轴(38)的车体上方或下方,并且配设在与所述电动机(M)重叠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电动三轮车,其能够通过改善驱动系统的轴配置而使动力单元小型化。电动三轮车,将包含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及左右一对的后轮的后部车体安装在车体架的后部,其中,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从电动机输出轴经由副轴传递至后轮的车轴。在电动机输出轴的一端部同轴地配置离心式离合器,该离心式离合器当电动机的转速超过规定值时向副轴传递旋转驱动力。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副轴配设在电动机的外径的内侧。从侧面观察车体时,从车体前方,按照电动机输出轴、副轴、车轴的顺序进行配设。在从侧面观察车体时,副轴的轴心配设在比连接电动机输出轴的轴心与车轴的轴心的线更靠下方的位置。
文档编号B60K17/12GK102729793SQ20121008965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味村政秀, 新妻桂一郎, 铃木仁, 锅谷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