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043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其中所述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包括可连接到机动车辆地板的基体、相对于基体在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之间可相对地调节的座椅架、分别铰接到基体和座椅架的成一对的前后振动杆、铰接到所述成一对的振动杆的其中之一并在其自由端区域包括锯形接合部件的调节臂、连接到调节臂自由端区域用于相对于基体调节座椅架的调节设备、以及用于朝着起始方向将压缩力施加到座椅架的弹簧构件。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已经提出了各种实施例,在这些实例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针对使用者的优化应用,底架允许机动车辆座椅的位置有很多种调节可能性。这些调节可能性通过相对于彼此可调节的车辆座椅的构成单元来实现,或者通过用于机动车辆的 底架的构成单元来实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构成单元可通过手动或电机移动。因为有很多调节可能性,因此经常形成复杂的底架,导致机动车辆座椅的高材料成本及其高制造成本。然而,在制造商这边为了提供特别低价的车辆,增加了机动车辆制造商对于经济、轻质、结构简单的机动车辆座椅的需求,而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损害关于机动车辆座椅的调节可能性的舒适感。但是,例如,必须方便地保证基本的调节可能性(例如应用于个别使用者的座椅长度)。这个目标涉及到可调节座椅的位置和可调节座椅的操作可能性。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其能够经济地、简单地且可靠地进行制造。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来实现。优选的改进的实例在本发明的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的特点配置为提供了小齿轮并提供了扭杆弹簧,所述小齿轮连接到调节设备用以改变调节臂的位置,所述调节臂用来相对于基体在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之间调节座椅架的位置,且所述小齿轮由操作单元驱动,用于朝着起始位置向座椅架施加压缩力的弹簧构件实际上无间隙地固定到所述扭杆弹簧。虽然基体从根本上可以可移动地连接到车辆地板,但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中,基体优选可以固定地连接到机动车辆地板。此时,用于固定使用者座椅的座椅架的调节仅由座椅架相对于基体的位置改变来引起。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有一种可能性是通过座椅架到基体的整体连接在最后位置和最前位置之间调节所述基体,座椅架到基体的整体连接通过成一对的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实现,由此能够在设定座椅架的长度位置的同时,改变座椅架的高度。相应地,实现了由使用者极好地调整座椅架到需要位置的可能性,为此补充长度设定就不必要了。可以设计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杆的形状使得当改变座椅架的位置时,通过振动杆获得的高度位置对应于使用者既有的对于个人长度位置的一般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最前位置不需要对应最高位置。相应地,最前位置可以配置在超过由振动杆的旋转可能性选择的高点的点上。相对于基体的座椅位置,换句话说,为了调节座椅架,一个振动杆,优选地,后振动杆铰接到调节臂,另外调节臂的自由端可以通过锯齿接合部段连接到调节设备的小齿轮,所述调节臂的自由端位于调节臂与振动杆连接点的相反的位置。通过手动或电机驱动的小齿轮允许所述座椅架的位置通过适当的机械设备相对于基体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基于环境提供的自动停止设备或锁定工具来理想地固定所调节的位置。特别地,当小齿轮通过手动驱动时,实际上无间隙地固定到小齿轮的扭杆弹簧可 以例如通过旋转轮用来支持调节运动,扭杆弹簧朝着起始位置向座椅架施加压缩力。此时,起始位置基本上是在所述底架的组合架中选择的随机的座椅架位置且处于最后位置和最前位置之间,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位置和最前位置都可以是起始位置。通过扭杆弹簧施加的压缩应力(在这种情况下,在弹簧构件中实际上没有间隙,换言之,仅存在通常的公差或略微超过公差的偏差),所述弹簧构件支持座椅架的调节运动,从而便利地调节朝着起始位置改变的座椅架位置。使用者可以非常简单的方式从起始位置调节对于其本身合适的座椅位置,此时,特别是当起始位置离开最后位置布置时,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因为在此情况下座椅架的向上运动得到了支持,所述向上运动是由振动杆从调节架的最后位置向最前位置的旋转运动引起的。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底架,当基体优选整体固定到车辆地板时,能够通过使用非常少量的构成元件经济且简单地制造底架,同时,座椅架的便利的长度调节和其针对个人使用者的需求的应用都是可以的。此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扭杆弹簧支持座椅架朝向起始位置的调节运动,所述起始位置将要在结构或组合架中确定。用于相对于基体调节座椅架的小齿轮的操作可以自由选择。相应地,如前所述,小齿轮可以形成以手动驱动操作构件或用电机对驱动单元进行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随机地确定联接到小齿轮的方式。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提供用以布置操作单元的驱动轴来驱动小齿轮。优选地,通过使用标准驱动轴,所述座椅架能够用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换言之,标准驱动轴可以用于通过电机驱动的操作单元,也可以用于手动驱动的操作单元。因此,相应地得以改善的底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形成针对不同舒适感的实施例中的底架,在此情况下,标准驱动轴允许简单地选择操作单元。可以自由地选择用于将操作单元形成为电机型驱动单元和形成为手动驱动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此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电机型驱动单元的情况下,所述驱动单元形成有附接有齿轮的电机,而在手动驱动设备的情况下,驱动设备形成有通过自由运行的压轮连接到所述驱动设备的操作杆。通过使用附接有齿轮的电机,可以实现座椅架相对于基体特别精确的调节,因此期望的座椅位置被精确地固定。优选地,通过使用由自由运行的压轮连接的操作杆,可以实现舒适的操作,在此情况下,基于座椅架相对于基体希望的操作方向,通过接收来自于运行的压轮的支持,操作杆必须被操作一次或几次。此时,在完成调节运动之后,运行的压轮保证了操作杆被布置到之前选择的起始位置。所述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的其中之一与调节臂之间的铰接点可以自由地选择。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调节臂在前振动杆或后振动杆铰接到基体的区域连接到所述振动杆。根据当前的实施例(其中调节臂的铰接点邻近基体与振动杆的铰接点布置),可以实现座椅架特别优异的步进式调节,从而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设定座椅的位置。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调节臂的整体连接能够使得调节臂紧凑且长度缩短。基体可以随机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基体可以形成为连续的板。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体包括彼此以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侧边构件,其中所述两个侧边构件通过基体横臂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底架通过形成基体的侧边构件连接到车辆地板。此时,为了保证基体足够的安全性,特别地,为了保证侧边构件的 相对定位,所述侧边构件通过至少一个基体横臂连接。相应形成的基体重量轻且同时具有安全性足够的特征,并且进一步保证以非常可靠的方式制造重量轻的底架。只要座椅架能够通过两个振动杆整体连接到基体,就可以随机的方式形成座椅架以及基体。但是,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实施例,座椅架包括彼此以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座椅架侧边部件,其中所述两个座椅架侧边部件通过至少一个座椅架横臂彼此连接。在座椅架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架能够非常简单且经济地形成为重量轻的结构。此时,座椅架的安全性,更特别地,碰撞安全性通过设定座椅架侧边部件的相对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座椅架横臂来保证。前振动杆和/或后振动杆相对于基体和座椅架的铰接型整体连接基于既有的布置空间和必要的调节可能性以随机的方式实现。当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形成提供有彼此以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侧边构件的基体并且/或者形成提供有彼此以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座椅架侧边部件的座椅架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前振动杆和/或后振动杆铰接到基体横臂和/或座椅架横臂。振动杆的对应整体连接避免了座椅架侧边部件或侧边构件额外的变弱,此时,如果在座椅架横臂具有圆形横截面区域和/或基体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铰接连接可以简单且经济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前振动杆和/或后振动杆通过一个支撑横臂彼此连接。基本上,不管如何选择振动杆相对于基体和座椅架的铰接连接,能够形成的通过支撑横臂的连接以辅助方式提高了底架的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支撑横臂由振动杆的相对支撑作用特别提高了碰撞安全性,从而明显地避免了底架的碰撞可能性。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且改进的实施例,关于用于固定起始位置的扭杆弹簧的布置,所述扭杆弹簧的一端固定到座椅架侧边部件,而其另一端固定到座椅架横臂,在所述起始位置处,通过接收来自扭杆弹簧的压缩力使座椅架开始移动。根据该实施例,可以简单地布置扭杆弹簧以节省空间,从而座椅架相对于基体的起始位置以可靠的方式被固定。进一步地,在如前所述的所述扭杆弹簧的布置状态中(此时扭杆弹簧必须被连接到座椅架侧边部件和座椅架横臂,仅当不接收负载时,椅架侧边部件和座椅架横臂在选择的起始位置处才实际上没有间隙),起始位置的固定可以自由地选择。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扭杆弹簧朝着起始位置将压缩力施加到座椅架,在所述起始位置,后振动杆相对于基体呈直角行进。在相应底架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扭杆弹簧在后振动杆的竖直位置被释放,而当座椅架从起始位置开始向前移动时,后振动杆离开其竖直位置,并且在底架的安装位置处依行进方向被向前引导,且扭杆弹簧产生依车辆方向向后的力。当座椅架向后移动时,后振动杆离开其竖直位置,依行进方向被向后引导,且扭杆弹簧产生依车辆方向向前的力。可以随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座椅架横臂布置扭杆弹簧,在座椅架横臂形成为侧向管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架横臂可以布置在侧向管的内部以节省空间。从根本上来说,用于避免当进行调节时产生噪音的没有间隙的支撑状态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简单且经济地实现。应理解,这里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语包括一般的机动车辆,例如包含运动型多功能车(sports utility vehicles, SUV)的乘用车、客车、卡车、各种商用车,包含各种船和舰的船舶,航空器以及类似物,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插电式混合电动车、氢气动力车以及其他可替换燃料车(例如,燃料来源于除石油外的资源)。在 本文中提及时,混合动力车是指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兼具汽油动力和电力的车辆。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根据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图I显示了座椅架在最前位置的立体图。图2显示了如图I所示的座椅架在最后位置的立体图。图3显示了如图I所示的座椅架提供有相对于基体实际上呈张紧角度行进的振动杆的侧视图,应了解附图呈现了阐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简化的表示,从而不需要按比例绘制。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取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确定。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全部的几个附图中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者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本发明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行描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里的各种替代、改进、等效结构以及其他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I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I可以包括基体2,底架I可以通过基体稳固地固定到车辆地板。这时,基体2可以形成有两个轨道型的侧边构件13a、13b,这两个侧边构件可以通过使用固定设备螺纹连接到车辆地板。基体2可以由两个振动杆对形成,振动杆对进一步可以由两个后振动杆4a、4b和两个前振动杆5形成,所述前振动杆5的一端铰接到所述侧边构件13a、13b,而另一端铰接到座椅架3,其中所述座椅架可以用来固定座椅面。
座椅架3可以由两个座椅架侧边部件14a、14b形成,所述侧边部件14a、14b通过两个座椅架横臂15a、15b彼此相对地固定。为了将座椅架3整体铰接到基体2,所述后振动杆4a,4b铰接到管状的后座椅架横臂15a,在这种情况下,后座椅架横臂15a穿过孔延伸进入到后振动杆4a、4b。前振动杆5铰接到座椅架侧边部件14a、14b,并且在此情况下,前振动杆5通过延伸其间的支撑横臂16彼此连接以提高稳定性。调节臂8可以用来在图I所示的最前位置和图2所示的最后位置之间调节所述座椅架3,其中所述调节臂的一端可以铰接到后振动杆4b,而所述调节臂的位于铰接点相反侦_自由端6可以通过锯齿接合部7连接到调节设备9的小齿轮11。所述小齿轮11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座椅架侧边部件14b上且通过操作单元可以旋转到期望的调节方向,所述操作单元形成为杆10且位于小齿轮11的驱动轴上。此时,操作杆10通过自由运行的压轮17连接到小齿轮11的驱动轴,因此能够便利地调节期望的座椅位置。为了提高调节舒适感可以使用扭杆弹簧18,其中所述扭杆弹簧的一侧固定到形成为管的座椅架横臂15a的内部,而其另一侧无间隙地固定到座椅架侧边部件14b。扭杆弹 簧18未施加压缩力的起始位置如图3所示,在这个位置,所述后振动杆4a、4b相对于基体2呈直角行进。所述座椅架3相对于基体2的调节从起始位置开始,并且向前和向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座椅架3向前下方或后下方移动。座椅架相对于基体的整体连接形状和座椅架相对于基体由此获得的调节区域基本上是以随机的方式形成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后振动杆能够在各自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起始位置旋转到75°,优选70°,更优选65°。特别地,当起始位置固定到后振动杆的竖直位置时,前面提供的后振动杆的旋转可能性允许底架大范围地被调节从而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卓越的应用可能性。基本上,构成车辆座椅的常规固定系统的安全带可以相对于底架以随机的方式布置。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布置接收构件以使安全带间接地或直接地且可释放地或不可释放地固定到其中一个侧边构件和/或其中一个振动杆。由于安全带可释放地或不可释放地固定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所以形成了极好操作的固定系统。相应地,自由选择的接收构件可以例如由布置在一个侧边部件或一个振动杆上的带锁定设备形成,且所述带锁定设备允许安全带间接地且可释放地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接收构件可以例如通过适当的铆接形成,通过所述铆接,安全带可以直接地且不可释放地连接到底架的端部区域。接收构件布置的方式和数量可以根据生产的规则而自由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在面对的侧边构件上或在一个震动杆对的相邻的振动杆(特别是后振动杆)上布置两个接收构件。当所述接收构件布置在一个震动杆上时,接收构件固定到震动杆上较低的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一个接收构件固定到后振动杆(振动杆较低的部分),而另一个接收构件固定到一个侧边构件,在这种情况下,所要布置的接收构件的种类可以自由地选择。为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中更方便说明和准确的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参考如附图中示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特征。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 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包括 基体; 座椅架,所述座椅架相对于所述基体在最后位置和最前位置之间能够相对地调节; 成一对的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所述成一对的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分别铰接到所述基体和所述座椅架; 调节臂,所述调节臂铰接到所述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的其中之一,且在所述调节臂的自由端区域上包括锯齿接合部件; 调节设备,所述调节设备能够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架并接合到所述调节臂的所述自由端区域,从而相对于所述基体调节所述座椅架的位置,其中,所述调节设备包括接合到所 述调节臂并被操作単元驱动的小齿轮;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附接到所述座椅架井向着起始位置对所述座椅架施加回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小齿轮由附接到所述小齿轮的驱动轴驱动,所述驱动轴联接到所述操作単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轴具有用于布置所述操作単元的连接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操作単元包括联接到电机型驱动单元或自由运行的压轮的操作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臂在所述前振动杆或后振动杆的其中之一铰接到所述基体的位置之间连接到所述前振动杆或后振动杆的其中之一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基体包括彼此以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侧边构件,所述两个侧边构件通过至少一个座椅架横臂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座椅架包括彼此以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座椅架侧边部件,所述两个座椅架侧边部件通过至少一个座椅架横臂彼此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铰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座椅架横臂。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通过支撑横臂彼此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固定到座椅架横臂和座椅架侧边部件的扭杆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扭杆弹簧向着所述起始位置对所述座椅架施加回复力,使得所述后振动杆相对于所述基体向上行迸。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所述后振动杆从所述起始位置向着各自的旋转方向旋转直到75°,优选70°,更优选65°。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装置,其中布置接收构件用以将安全带固定到侧边构件的其中之一和/或所述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的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底架,该底架装置可以包括基体;座椅架,所述座椅架相对于所述基体在最后位置和最前位置之间可相对地调节;成一对的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所述成一对的前振动杆和后振动杆分别铰接到所述基体和所述座椅架;调节臂,所述调节臂铰接到所述前振动杆和所述后振动杆的其中之一,且在所述调节臂的自由端区域上包括锯齿接合部件;调节设备,所述调节设备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架并接合到所述调节臂的所述自由端区域,从而相对于所述基体调节所述座椅架的位置,其中,所述调节设备包括接合到所述调节臂并被操作单元驱动的小齿轮;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附接到所述座椅架并向着起始位置对所述座椅架施加回复力。
文档编号B60N2/04GK102729846SQ20121008913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B·贝克, W·贝内克尔, 朴相度, 禹昌玩, 金学均 申请人:C·罗伯·哈默施泰因有限两合公司,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