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遮阳板限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在遮阳板装置中使遮阳板停止在关闭位置的遮阳板限位器。
背景技术:
在形成于车辆的顶棚的开口部设置有透明的固定板或活动板。进而,在该开口部的车厢内侧设置有遮阳板装置。遮阳板装置具备导轨和沿着该导轨滑动移动的遮阳板。通过使该遮阳板相对于开口部开闭,能够调节车厢内的光量。例如,在专利文件I所记载的遮阳板装置中,在导轨内设置有当关闭遮阳板时使遮阳板停止在关闭位置的遮阳板限位器。并且,在专利文件2所记载的遮阳板装置中,在车辆的车身的一部分设置有供遮阳板的端部抵接的遮阳板限位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29777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6 - 320956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遮阳板装置中,由于遮阳板限位器设置在导轨内,因此遮阳板限位器与遮阳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当遮阳板限位器与遮阳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时,有可能难以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遮阳板装置中,由于遮阳板限位器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因此上述接触面积根据车身的形状而变化。并且,在本结构中,由于不会考虑上述接触面积来构成遮阳板及遮阳板限位器等,因此认为遮阳板与遮阳板限位器并非面接触而是点接触或线接触。因而,与上述同样,有可能难以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
发明内容
该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的遮阳板限位器。以下,说明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遮阳板限位器,该遮阳板限位器设置于壳体,并且,该遮阳板限位器位于当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时能够与所述遮阳板的端部抵接的位置,所述壳体将一对导轨之间连结在一起,该一对导轨将所述遮阳板支承于车厢内的顶棚,使得所述遮阳板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滑动,该遮阳板限位器的主旨在于,具备对应部,该对应部位于当所述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时与所述遮阳板的端部对应的位置;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对应部,当所述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遮阳板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并且,所述抵接部形成为与该抵接部所抵接的端部对应的形状;以及安装部,该安装部固定地安装于车辆, 并且,该安装部处于所述对应部的与所述顶棚相反侧、并沿所述遮阳板的打开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遮阳板限位器、进而壳体通过安装部被固定地安装于车辆。并且,该安装部处于对应部的与顶棚相反侧、且向遮阳板的打开方向延伸。因此,安装部也具有抑制从车厢内看到对应部、这一所谓的遮蔽的功能。并且,对应部的抵接部呈与遮阳板的端部的遮阳板限位器所抵接的部位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使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的遮阳板限位器与遮阳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能够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遮阳板限位器中,所述对应部形成为与所述遮阳板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高度,比与所述遮阳板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低。在遮光板打开的状态下,与对应部的两端部相比,车厢内的用户更容易看到对应部的中央部。根据上述结构,对应部形成为,中央部比两端部低。因而,即使遮阳板处于打开的状态,也由于存在安装部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车厢内看到对应部的情况。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记载的遮阳板限位器中,所述抵接部形成在与所述遮阳板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对应部的两端部;所述对应部的位于所述两抵接部之间的部位,以随着趋向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而与所述遮阳板分离的形态形成。根据该结构,抵接部形成在对应部的两端部。因此,能够抑制遮阳板与遮阳板限位器单侧接触的情况。通过遮阳板与两抵接部抵接,能够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并且,对应部的两抵接部之间的部位,以随着趋向其中央部而与遮光板分离的形态形成。因而,即使遮阳板处于打开的状态,也由于存在安装部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车厢内看到对应部的情况。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遮阳板限位器中,所述抵接部形成为随着趋向所述导轨而趋向所述遮阳板侧的面状。根据该结构,抵接部形成为随着趋向导轨而趋向遮阳板侧的面状。因而,能够抑制当遮阳板存在于关闭位置时、遮阳板由于两抵接部而在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偏移的情况。因此,能够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I 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遮阳板限位器中,所述遮阳板的端部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翘曲的方式形成。根据该结构,遮阳板的端部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翘曲的方式形成。因而,能够使当遮阳板存在于关闭位置时遮阳板的端部与抵接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根据本发明,在遮阳板限位器中,能够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的顶棚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遮阳板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遮阳板关闭状态下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遮阳板打开状态下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沿着图3的B — B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前壳体的主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遮阳板打开状态下的遮阳板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遮阳板关闭状态下的遮阳板装置的立体图。标记说明10···遮阳板装置,11···导轨,12···遮阳板,12a···前端部,12b···遮阳板侧曲面,15…内饰物,20···前壳体,30···遮阳板限位器,31···限位器侧曲面,32···对应部,33···弯曲部,33a…上表面,34…安装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顶棚I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顶棚开口部2。在顶棚开口部2设置有日光等能够透射的活动板3。在车厢内的与顶棚开口部2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对从活动板3透射的日光等进行遮挡的遮阳板装置10。如图2所示,遮 阳板装置10具备导轨11、前壳体20以及遮阳板12。导轨11例如由铝合金的挤压件构成,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导轨11在车辆宽度方向、且在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一对。前壳体20以连结两导轨11的前端部之间的方式安装在两导轨11的前端部。遮阳板12例如通过设置多层树脂材料而构成,沿着导轨11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具体而言,遮阳板12在遮蔽顶棚开口部2的关闭位置和使顶棚开口部2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前壳体20内置有马达21。马达21通过进行驱动而使前壳体20、延伸到导轨11内的带(省略图示)以及与该带连结的功能部件(省略图示)沿着导轨11的延伸方向移动。该功能部件与活动板3连结,因此,通过马达21向一个方向驱动而使活动板3从全闭位置开始向上倾斜,通过马达21向另一个方向驱动而使活动板3从全闭位置向下倾斜并向后方滑动。由此,能够使活动板3开闭。另外,在功能部件连结有雨水槽R,雨水槽R在活动板3向后方移动的同时向后方移动。在遮阳板12的后方部设置有向车辆上方突出的突起部12A,雨水槽R的后方部Rl能够与该突起部12A抵接。因此,当活动板3从全闭位置向下倾斜并向后方滑动时,遮阳板12也与之联动地向后方滑动,从而能够自动地打开遮阳板12。并且,在遮阳板12的内表面(车厢内侧的面)上形成有把手19。可通过把手19手动地使遮阳板12达到关闭位置。当然,也能够通过把手19手动地使遮阳板12达到打开位置。并且,如图5所示,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形成为相对于遮阳板12的上表面向上方翅曲。即,前端部12a以沿着车辆高度方向的方式形成。如图3及图4所示,在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中的各导轨11侧形成有遮阳板侧曲面12b。该遮阳板侧曲面12b以随着趋向各导轨11而与前壳体20分离的形态形成。图3是遮阳板12处于全闭状态时的俯视图,图4是遮阳板12处于稍稍打开的状态时的俯视图。并且,如图2所示,前壳体20具备遮阳板限位器30。该遮阳板限位器30通过注塑成型而与前壳体20的其他树脂部分一体成型。遮阳板限位器30以与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对应的形态形成。具体而言,遮阳板限位器30具有对应部32和安装部34。如图6所示,对应部32以与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对应的方式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进而,在对应部32的两端部形成有与上述遮阳板侧曲面12b对应的限位器侧曲面31。如图3及图8所示,当遮阳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遮阳板侧曲面12b与限位器侧曲面31面接触。另外,限位器侧曲面31相当于抵接部。如图5所示,安装部34处于对应部32的下侧,并向遮阳板12的打开方向(图中的右侧)延伸。该安装部34经由捆束部件16安装于车厢内顶棚的内饰物15。由此,遮阳板限位器30、进而前壳体20被固定于车辆。如图5的箭头的视线所示,该安装部34设置在对应部32与车厢内之间,以便抑制车厢内的用户看到对应部32的情况。并且,如图8所示,在对应部32形成有弯曲部33,该弯曲部33随着趋向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而与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分离。S卩,该弯曲部33在其中央部相对于遮阳板12以最大的间隙L分离,且随着趋向各导轨11侧而该间隙L变小。进而,当到达限位器侧曲面31时,间隙L消失。 并且,如图6所示,弯曲部33的上表面33a以随着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各导轨11侧趋向中央部而高度降低的方式形成为曲面状。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如图7所示,通过把手19手动地使遮阳板12从遮阳板12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关闭方向移动。进而,如图8所示,当遮阳板12到达关闭位置时,遮阳板侧曲面12b与限位器侧曲面31面接触。由此,限制遮阳板12的向关闭方向的移动。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I)对应部32上的限位器侧曲面31 (抵接部)呈与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中的遮阳板侧曲面12b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使遮阳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的遮阳板限位器30与遮阳板1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能够使遮阳板12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并且,通过安装部34,遮阳板限位器30、进而前壳体20被固定地安装于内饰物15。并且,该安装部34处于对应部32的与顶棚相反侧、并向遮阳板12的打开方向延伸。因此,安装部34也具有抑制从车厢内看到对应部32、这一所谓的遮蔽的功能。因而,从车厢内观察遮阳板限位器30的美观度变好。并且,通过增大上述接触面积,能够降低遮阳板12与遮阳板限位器30接触时产生的接触音。此外,也能够降低遮阳板12接触时施加在遮阳板限位器30的每单位面积的力。因此,能够提高遮阳板限位器30的耐久性,或者将遮阳板限位器30的与限位器侧曲面31对应的部位等形成得较薄,能够更简易地构成遮阳板限位器30。并且,遮阳板限位器30通过树脂注塑成型。因而,与切削加工等相比,能够将遮阳板限位器30容易地制作成与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对应的形状。此外,与以往的在导轨内设置弹性材料的遮阳板限位器的结构相比,能够以更少的工时数使遮阳板12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2)在遮阳板12打开的状态下,比较容易从车厢内看到遮阳板限位器30 (对应部32)的中央部。因此,在遮阳板限位器30形成有随着趋向其中央部而与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分离的弯曲部33。由此,即使遮阳板12处于打开位置时,也由于存在安装部34而能够使弯曲部33处于车厢内的用户不能看到的位置。因而,从车厢内观察的遮阳板限位器30的美观度变好。
(3)弯曲部33的上表面33a以随着从各导轨I侧趋向中央部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形成为曲面状。由此,即使遮阳板12处于打开位置时,也由于存在安装部34而能够使弯曲部33处于车厢内的用户不能看到的位置。因而,从车厢内观察的遮阳板限位器30的美观度变好。(4)限位器侧曲面31形成在对应部32的两端部。因此,能够抑制遮阳板12与遮阳板限位器30单侧接触的情况。通过遮阳板12与两限位器侧曲面31抵接,能够使遮阳板12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5)限位器侧曲面31以随着趋向各导轨11而朝向遮阳板12的打开方向的形态形成。因而,能够抑制当遮阳板12存在于关闭位置时、遮阳板12由于两限位器侧曲面31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偏移的情况。因此,能够使遮阳板12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 (包含遮阳板侧曲面12b)以朝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方式翘曲地形成。因而,当遮阳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遮阳板侧曲面12b (翘曲部分的外表面)与限位器侧曲面31面接触。由此,能够使遮阳板12与遮阳板限位器3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使遮阳板12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对其进行适当变更的以下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壳体20相对于导轨11设置在车辆前方。但是,前壳体20也可以相对于导轨11设置在车辆后方。在该情况下,遮阳板12向车辆的后方关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相对于导轨11设置在车辆前方。但是,也可以相对于导轨11在车辆后方设置后壳体(未图示),来支承马达21。即,前壳体只要将导轨11之间彼此连结即可,也可以不作为对马达21进行支承的部件。在该情况下,遮阳板12向车辆的前方关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阳板12基本上通过手动进行开闭,但例如也可以通过遮阳板用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来开闭遮阳板12。在该情况下,前壳体20也可以对遮阳板用马达进行支承。当然,在该情况下,前壳体20也可以对遮阳板用马达进行支承,而不对马达21进行支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轨11是对遮阳板12及活动板3进行支承而使之移动自如的部件,但导轨11也可以是仅对遮阳板12进行支承而使之移动自如的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遮阳板限位器30形成有一对限位器侧曲面31。但是,也可以省略这些限位器侧曲面31,而将它们形成平面状。在该情况下,遮阳板12的遮阳板侧曲面12b也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也可以形成为,省略弯曲部33,而使对应部32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在该情况下,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跨越整个区域而与对应部32接触。因而,能够使对应部32与遮阳板1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也可以将弯曲部33的上表面33a形成为平面状,而不形成为曲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以向上方翘曲的方式形成。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前端部12a不翘曲,而是沿着遮阳板12的平面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阳板限位器30也可以与前壳体20分体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遮阳板限位器,该遮阳板限位器设置于壳体,并且,该遮阳板限位器位于当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时能够与所述遮阳板的端部抵接的位置,所述壳体将一对导轨之间连结在一起,该一对导轨将所述遮阳板支承于车厢内的顶棚,使得所述遮阳板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滑动, 所述遮阳板限位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遮阳板限位器具备 对应部,该对应部位于当所述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时与所述遮阳板的端部对应的位置; 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对应部,当所述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遮阳板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并且,所述抵接部形成为与该抵接部所抵接的端部对应的形状;以及 安装部,该安装部固定地安装于车辆,并且,该安装部处于所述对应部的与所述顶棚相反侧、并沿所述遮阳板的打开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限位器,其中, 所述对应部形成为与所述遮阳板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高度,比与所述遮阳板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板限位器,其中, 所述抵接部形成在与所述遮阳板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对应部的两端部; 所述对应部的位于所述两抵接部之间的部位,以随着趋向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而与所述遮阳板分离的形态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板限位器,其中, 所述抵接部形成为随着趋向所述导轨而趋向所述遮阳板侧的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遮阳板限位器,其中, 所述遮阳板的端部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翘曲的方式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遮阳板限位器,能够使遮阳板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对应部(32)的遮阳板侧曲面(31)(抵接部)呈与遮阳板(12)的前端部(12a)的遮阳板侧曲面(12b)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使遮阳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的遮阳板限位器(30)与遮阳板(1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能够使遮阳板(12)稳定地停止在关闭位置。
文档编号B60J7/00GK103057385SQ20121036227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长嶋洋二, 石川政司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