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425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操作换档部件来变更档位的换档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变速杆装置中,通过螺线管的销与锁止板的凹槽卡合,来限制变速杆的操作。并且,在变速杆的换档锁定按钮被操作时或制动踏板被踩下时,销与凹槽的卡合被解除,变速杆的操作被允许。然而,在该变速杆装置中,在不向螺线管供给电力时,在变速杆的全部的档位中,为变速杆的操作总是被限制,或者变速杆的操作总是被允许中的一方。这里,在不向螺线管供给电力时,有优选能够将变速杆配置于规定的档位(例如停车档次)的情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44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在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时将换档部件配置于规定的档位的换档装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换档装置具备换档部件,通过操作该换档部件来变更档位;限制机构,通过对该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上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并且允许上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通过不对该限制机构供给电力,允许上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并且限制上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换档装置,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换档装置中,上述换档装置具备操作部,通过不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并朝上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上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并不向上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允许上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换档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换档装置中,通过不对上述操作部进行操作并不向上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上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通过对上述操作部进行操作并向上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允许上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换档装置,在技术方案2或者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换档装置中,上述操作部设置于上述换档部件。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换档装置中,通过操作换档部件来变更档位。并且,通过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限制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并且允许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这里,通过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允许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并且限制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因此,当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时,在换档部件的档位是规定档位以外的档位的情况下,将换档部件向规定档位操作,由此限制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并且,当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时,在换档部件的档位是规定档位的情况下,限制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由此,在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时,能够将换档部件配置于规定档位。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换档装置中,通过不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朝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并且,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允许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因此,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将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从限制切换至允许。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换档装置中,通过不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并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并且,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并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允许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因此,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将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从限制切换至允
许O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换档装置中,将操作部设置于换档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操作部。


图1是从车辆右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从车辆左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的卡合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车辆右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 (A)以及图4 (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中变速杆被操作至“D”档位时的图,图4 (A)是从车辆左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4 (B)是从车辆左斜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 (A)以及图4 (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中变速杆被操作至“N”档位时的图,图4 (A)是从车辆左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5 (B)是从车辆左斜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 (A)以及图6 (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中变速杆被从“N”档位操作至“D”档位时的图,图6 (A)是从车辆左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6 (B)是从车辆左斜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 (A)以及图6 (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中变速杆被从“D”档位操作至“N”档位时的图,图7 (A)是从车辆左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7 (B)是从车辆左斜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8是从车辆右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中变速杆被操作至“P”档位时的侧视图。图9是从车辆右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速杆装置中变速杆被从“P”档位操作至“R”档位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10···变速杆装置(换档装置);14···变速杆(换档部件);20···按钮(操作部);30···卡合机构(限制机构);66…制动器(操作部);72…锁定机构(限制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用从车辆右方观察的侧视图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装置的变速杆装置10。此外,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用箭头RH表示车辆右方,用箭头UP表示上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杆装置10为所谓地板(floor)式且为直式或者门式的变速杆。如图1所示,在变速杆装置10设置有作为设置部件的箱状的壳体12,壳体12固定于车辆的车厢的底板部(地板)的车辆前侧部并且车辆左右方向(车宽度方向)中央部,并设置于车身侧。另外,壳体12的上面朝上侧敞开。在壳体12设置有作为换档部件的大致长条圆棒状的变速杆14。变速杆14的下端被转动轴16支承,转动轴1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2的下端。由此,变速杆14能够以转动轴16为中心向车辆前后方向操作(转动)。变速杆14与大致板状的辅助杆18连结,辅助杆18的下端被转动轴16支承。由此,辅助杆18能够与变速杆14 一体地以转动轴16为中心向车辆前后方向转动。变速杆14从壳体12向上侧伸出,在变速杆14的上端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把持部的球形握手14A。对于变速杆14而言,在被车辆的乘员(驾驶员)把持球形握手14A的状态下,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操作,档位从车辆前侧朝车辆后侧从作为第I档位(规定档位)的“P”档位(驻车位置),按顺序分别变更为作为第2档位的“R”档位(后退位置),“N”档位(空档位置),“D”档位(前进 位置)。另外,在球形握手14A设置有作为操作部的按钮20,按钮20能够操作(按压)。在壳体12与变速杆14之间设置有节制(節度)机构22。在节制机构22设置有作为节制部件的板状的节制板24,节制板24固定于壳体12的车辆前侧端。在节制板24贯通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剖面三角形状(也可以是剖面梯形状)的节制槽26,节制槽26在节制板24的端面敞开。在节制机构22设置有作为节制施力机构的长尺板状的节制弹簧28。节制弹簧28的基端固定于辅助杆18 (也可以是变速杆14),节制弹簧28的前端向节制板24侧突出。变速杆14在配置于“P”档位、“R”档位、“N”档位、“D”档位时,节制弹簧28通过作用力使前端与节制板24的节制槽26卡合(插入),来限制变速杆14在车辆前后方向的转动(移动),变速杆14的档位被保持。在变速杆14的档位被变更时,节制弹簧28克服作用力而前端脱离节制槽26从而作用力增大后,节制弹簧28通过作用力使前端插入其他的节制槽26作用力减小。因此,变速杆14的操作力在由于节制弹簧28的作用力增大之后减小,赋予变速杆14的操作节奏感。如图2所示,在壳体12与变速杆14之间设置有构成限制机构的卡合机构30。在卡合机构30设置有作为第2卡合部的金属制的大致板状的锁止板32,锁止板32固定于辅助杆18 (也可以是变速杆14)的车辆左侧,能够与变速杆14以及辅助杆18 —体地朝车辆前后方向转动。如图4 (B)详细所示,在锁止板32贯通形成有作为卡合位置(卡合部位)作为的“R”槽34、“N”槽36以及“D”槽38,“R”槽34、“N”槽36以及“D”槽38从锁止板32的端面向上侧敞开。“R”槽34、“N”槽36以及“D”槽38,从车辆后侧朝车辆前侧按该顺序配置,“R”槽34、“N”槽36以及“D”槽38为剖面三角形状,车辆后侧面(限制面)与车辆前侧面(允许面)相比,在底部的相对于变速杆14的转动切线方向的倾斜角度大。如图2所示,在卡合机构30设置有卡合单元42,卡合单元42组装于壳体12的车辆左侧。在卡合单元42设置有金属制的箱状的外壳44,外壳44固定于壳体12从而卡合单元42组装于壳体12。另外,外壳44的车辆右侧面敞开。在外壳44内固定有作为卡合机构的螺线管46,在螺线管46中,柱塞46B从主体部46A向车辆后侧突出。柱塞46B能够相对于主体部46A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螺线管46被供给电力而被驱动,柱塞46B在主体部46A内克服施力机构(图示省略)的作用力而被吸弓I。在向螺线管46的电力的供给停止,螺线管46的驱动停止时,柱塞46B由于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主体部46A向车辆后侧移动。在外壳44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作为动作部件的树脂制的侧面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动作连杆48,在动作连杆48分开地设置有驱动部50和动作部52。驱动部50的上端与动作部52的车辆前侧端(基端)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组装,驱动部50从动作部52的车辆前侧端向下侧伸出,动作部52从驱动部50的上端向车辆后侧伸出。在驱动部50与动作部52之间架设有作为卡合施力机构的受扭螺旋弹簧62,受扭螺旋弹簧62通过相对于驱动部50向下侧对动作部52施力,来卡止驱动部50向动作部52的下侧的转动。驱动部50与螺线管46的柱塞46B卡合,驱动部50与柱塞46B —体地移动,由此动作连杆48能够旋转。动作部52俯视观察为L字状,动作部52的前端部52A向车辆右方伸出,并且形成为圆柱状。在外壳44内设置有作为第I卡合部(限制部件)的金属制的大致矩形板状的限制连杆54,在车辆前侧部,限制连杆5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2的车辆左侧(也可以是外壳44内)。在限制连杆54的车辆后侧部贯通形成有长孔58,通过在长孔58内插入动作连杆48中的动作部52的前端部52A,限制连杆54与锁止板32卡合。动作部52的前端部52A能够沿长孔58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动作连杆48旋转,动作部52的前端部52A沿长孔58的长度方向移动,限制连杆54转动。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壳体12与变速杆14之间,设置有构成限制机构的锁定机构72 (换档锁定机构)。在锁定机构72设置有作为第2限制部的金属制的大致板状的锁定板74,锁定板74固定于辅助杆18 (也可以是变速杆14)的车辆右侧,能够一体地与变速杆14以及辅助杆18朝车辆前后方向转动。在锁定板74贯通形成有作为限制位置(限制部位)的“P”槽76,“P”槽76从锁定板74的端面向上侧敞开。“P”槽76为剖面三角形状,“P”槽76形成为车辆前侧面(限制面)与车辆后侧面相比,在底部中的相对于变速杆14的转动切线方向的倾斜角度大。在锁定机构72设置有锁定单元78,锁定单元78组装于壳体12的车辆右侧。在锁定单元78设置有金属制的箱状的锁定外壳80,锁定外壳80固定于壳体12,从而锁定单元78组装于壳体12。另外,锁定外壳80的车辆左侧面敞开。在锁定外壳80内固定有作为限制机构的锁定螺线管82,在锁定螺线管82中,柱塞82B从主体部82A向车辆后侧突出。柱塞82B能够相对于主体部82A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锁定螺线管82被供给电力而被驱动时,柱塞82B被吸引至主体部82A内并向车辆前侧移动。在锁定外壳80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作为驱动部件的树脂制的侧面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驱动连杆84。在驱动连杆84设置有驱动部86,驱动部86向下侧伸出。驱动部86与锁定螺线管82的柱塞82B卡合,由于驱动部86与柱塞82B —体地移动,驱动连杆84能够旋转。在驱动连杆84设置有动作部88,动作部88从驱动部86的上端向车辆前侧伸出,并且与驱动部86形成为一体。动作部88俯视观察为L字状,动作部88的前端部88A向车辆左方伸出,并且形成为圆柱状。在驱动连杆84的动作部88的车辆左侧,设置有作为第I限制部的金属制的大致矩形板状的锁定连杆90,锁定连杆90在车辆后侧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2的车辆右侧(也可以是锁定外壳80内)。在锁定连杆90的车辆前侧部贯通形成有长孔92,在长孔92内插入有驱动连杆84中的动作部88的前端部88A。动作部88的前端部88A能够沿长孔92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驱动连杆84旋转,动作部88的前端部88A沿长孔92的长度方向移动,锁定连杆90转动。在锁定外壳80与驱动连杆84之间架设有作为限制施力机构的扭转弹簧94(受扭螺旋弹簧),扭转弹簧94对驱动连杆84向驱动部86朝车辆后侧的方向并且动作部88朝下侧的方向施力,并对锁定连杆90向下侧施力。因此,借助扭转弹簧94的作用力,锁定连杆90与锁定板74卡合。上述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螺线管46以及锁定螺线管82与控制装置64电连接。控制装置64与作为车辆的操作部的制动器66电连接,通过操作(按压)制动器66来制动车辆。控制装置64能够控制螺线管46以及锁定螺线管82,控制装置64能够根据按钮20的操作停止向螺线管46的电力的供给而停止螺线管46的驱动,并且能够根据按钮20的操作以及制动器66的操作向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而驱动锁定螺线管82。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上的构成的变速杆装置10中,变速杆14在被乘员把持球形握手14A的状态下,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操作,档位变更为“P”档位、“R”档位、“N”档位、“D”档位。在节制机构22中,当变速杆14配置于“P”档位、“R”档位、“N”档位、“D”档位时,节制弹簧28由于作用力而前端与节制板24的节制槽26卡合,从而变速杆14的档位被保持。并且,在变速杆14的档位被变更时,节制弹簧28的前端从节制槽26脱离后插入其他的节制槽26,从而在变速杆14的操作力增大后减小,对变速杆14的操作赋予节奏感。如图8所示,在锁定机构72中,当变速杆14被操作至“P”档位时,由于扭转弹簧94的作用力锁定连杆90与锁定板74的“P”槽76卡合(插入)。因此,锁定连杆90的车辆前侧面卡止于“P”槽76的车辆前侧面,由于变速杆14向车辆后侧的操作被限制(锁定),所以变速杆14从“P”档位向“R”档位的操作被限制。如图9所示,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P”档位的状态下,在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以及制动器66被操作时,根据控制装置64的控制,向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锁定螺线管82被驱动。因此,柱塞82B由于向主体部82A内的吸引而向车辆前侧移动,克服扭转弹簧94的作用力,驱动连杆84旋转,锁定连杆90向上侧转动。由此,锁定连杆90与P槽76的卡合被解除,从而变速杆14向车辆后侧的操作被允许,变速杆14从“P”档位向“R”档位的操作被允许。因此,能够通过按钮20以及制动器66的操作将变速杆14从“P”档位向“R”档位的操作从限制切换至允许。例如如图4的(A)以及(B)和图5的(A)以及(B)所示,在卡合机构30中,根据控制装置64的控制,向螺线管46供给电力,螺线管46被驱动,从而柱塞46B克服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被吸引至主体部46A内。因此,当变速杆14被操作至“R”档位、“N”档位、“D”档位时,限制连杆54分别借助受扭螺旋弹簧62的作用力而卡合(插入)于锁止板32的“R”槽34、“N” 槽 36、“D” 槽 38。此时,限制连杆54的下表面没有卡止于“R”槽34、“N “槽36、“D”槽38的车辆前侧面。因此,例如如图6的(A)以及(B)所示,限制连杆54分别克服受扭螺旋弹簧62的作用力而借助“R”槽34、“N”槽36、“D”槽38的车辆前侧面向上侧转动,并且在动作连杆48中动作部52相对于驱动部50向上侧转动,从而限制连杆54与“R”槽34、“N”槽36、“D”槽38的卡合被解除,变速杆14向车辆后侧的操作被允许。由此,变速杆14从“R”档位向“N”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N”档位向“D”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D”档位向车辆后侧的操作被允许。因此,即使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不被操作,也能够顺利地进行变速杆14从“R”档位向“N”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N”档位向“D”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D”档位向车辆后侧的操作。另一方面,限制连杆54的车辆后侧面卡止于“R”槽34、“N”槽36、“D”槽38的车辆后侧面。因此,变速杆14向车辆前侧的操作分别被限制(锁定),变速杆14从“R”档位向“P”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N”档位向“R”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D”档位向“N”档位的操作被限制。例如如图7的(A)以及(B)所示,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R”档位、“N”档位、“D”档位的状态下,在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被操作时,通过控制装置64的控制,向螺线管46的电力的供给被停止,螺线管46的驱动被停止。因此,柱塞46B由于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向车辆后侧移动,从而动作连杆48旋转,限制连杆54向上侧转动。由此,限制连杆54向“R”槽34、“N”槽36、“D”槽38的卡合分别被解除,变速杆14向车辆前侧的操作被允许,变速杆14从“R”档位向“P”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N”档位向“R”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D”档位向“N”档位的操作被允许。因此,通过按钮20的操作,能够将变速杆14从“R”档位向“P”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N”档位向“R”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D”档位向“N”档位的操作从限制切换
至允许。这里,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R”档位、“N”档位、“D”档位的状态下,当不向螺线管46供给电力时,变速杆14的车辆前侧的操作被卡合机构30允许,变速杆14从“R”档位向“P”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N”档位向“D”档位的操作、变速杆14从“D”档位向“N”档位的操作被允许。
并且,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P”档位的状态下,当不向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时,变速杆14向车辆后侧的操作被锁定机构72限制,变速杆14从“P”档位向“R”档位的操作被限制。因此,当不向螺线管46以及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时,在变速杆14的档位是“P”档位以外的“R”档位、“N”档位、“D”档位的情况下,通过将变速杆14操作至“P”档位,从而变速杆14离开“P”档位的操作被限制。并且,当不向螺线管46以及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时,在变速杆14的档位是“P”档位的情况下,变速杆14离开“P”档位的操作被限制。由此,特别是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例如即使由于车辆的系统错误而不向螺线管46以及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时(车辆紧急情况下),能够将变速杆14操作至“P”档位,并且能够限制变速杆14离开“P”档位的操作,能够简单地将变速杆14配置于“P”档位。因此,即使在不向螺线管46以及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之后,乘员离开车辆而将车辆放置时,也能够将变速杆14配置于“P”档位,能够避免变速杆14的档位成为“P”档位以外的档位,能够抑制乘员在放置车辆时感到不协调。并且,在乘员再次启动车辆的发动机时,因为变速杆14的档位为“P”档位,所以能够抑制乘员对变速杆14的档位产生误解。另外,在变速杆14被从“R”档位操作至“N”档位时、在变速杆14被从“N”档位操作至“D”档位时、在变速杆14被从“D”档位操作至车辆后侧时,分别克服受扭螺旋弹簧62的作用力,限制连杆54借助“R”槽34、“N”槽36、“D”槽38的车辆前侧面向上侧转动,并且动作连杆48旋转,由此受扭螺旋弹簧62的作用力增大,限制连杆54与“R”槽34、“N”槽36、“D”槽38的卡合力增大。因此,不仅能够通过如上述那样的节制弹簧28的作用力对变速杆14的操作赋予操作感,而且能够通过受扭螺旋弹簧62的作用力对变速杆14的操作赋予操作感。由此,能够有效地对变速杆14的操作赋予节奏感。并且,在球形握手14A设置有按钮20。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按钮20,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R”档位、“N”档位、“D”档位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解除变速杆14的操作的限制。另外,因为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与卡合机构30电连接,所以不需要将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与卡合机构30连接的机械式的连接机构。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使变速杆14 (包括球形握手14A)的构成变简单,能够减少成本,并且能够实现变速杆14的电气化,能够提高球形握手14A外观设计性(例如能够在球形握手14A设置照明)。而且,能够抑制操作按钮20时的操作音的产生,并且能够提高按钮20的操作感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P”档位的状态下,在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以及制动器66的双方被操作时,变速杆14的操作的限制被解除。但是,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P”档位的状态下,也可以在球形握手14A的按钮20以及制动器66的一方被操作时,变速杆14的操作的限制被解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机构30中,将锁止板32设置于变速杆14侧,并且将卡合单元42设置于车身侧。但是,在卡合机构30中,也可以将锁止板32设置于车身侧,并且将卡合单元42设置于变速杆14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机构72中,将锁定板74设置于变速杆14侧,并且将锁定单元78设置于车身侧。但是,在锁定机构72中,也可以将锁定板74设置于车身侧,并且将锁定单元78设置于变速杆14侦U。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节制机构22中,将节制板24设置于车身侧,并且将节制弹簧28设置于变速杆14侧。但是,在节制机构22中,也可以将节制板24设置于变速杆14侦U,并且将节制弹簧28设置于车身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变速杆装置10设为地板式的变速杆而设置于车厢的底部,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变速杆装置10设置于车辆的转向柱、或将变速杆装置10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
权利要求
1.一种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档装置具备 换档部件,通过操作该换档部件来变更档位; 限制机构,通过对该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所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并且允许所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通过不对该限制机构供给电力,允许所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并且限制所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档装置具备操作部,通过不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并朝所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所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并不向所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允许所述换档部件朝规定档位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不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并不向所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限制所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并向所述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来允许所述换档部件从规定档位离开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换档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换档装置,当不向限制机构供给电力时将换档部件配置于规定档位。在变速杆装置(10)中,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P”档位以外的状态下不向螺线管供给电力时,允许变速杆(14)朝“P”档位的操作。并且,在变速杆(14)被操作至“P”档位的状态下不向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时,限制变速杆(14)从“P”档位离开的操作。因此,在不向螺线管以及锁定螺线管(82)供给电力时,即使是变速杆14的档位是“P”档位以外的档位的情况下,通过将变速杆(14)操作至“P”档位,能够限制变速杆(14)从“P”档位离开的操作,能够将变速杆(14)配置于“P”档位。
文档编号B60K20/02GK103042916SQ2012103873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森村邦弘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