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蓄力方法和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5502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弹簧蓄力方法和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通过对车辆减速收集动能蓄力和对车辆释放所收集的力助力提速的蓄力方法和蓄力助力器,尤其是一种弹簧蓄力方法和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用于对车辆减速收集动能蓄力和对车辆释放所收集的力助力提速的蓄力器,有弹簧蓄力的(包括卷簧、拉压弹簧、板簧),气压油压蓄力的,转换成电能蓄力的。其中,转换成电能充入蓄电池蓄力的装置已经被实际应用,但只能蓄力不能助力,不能在电动车起步阶段提供助力提速以降低电瓶起步电流来保护电瓶。分别存在以下问题1.蓄力容量小。2.蓄力和助力行程短。3.蓄力器蓄满后突然退出蓄力,造成车辆瞬时失去蓄力阻力,至使车辆出现安全性缺陷。4.结构和外形较不便于在整车上安装布置。5.未设置较完整便捷的操控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蓄力器前述的5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弹簧蓄力方法和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的一种弹簧蓄力方法是用滑轮弹簧组作为蓄力单元,采用滑轮组传动且其动滑轮与弹簧连接、定滑轮固定在框架上,滑轮组的拉索同时也作为蓄力绕线,由多组蓄力单元通过绕线轮和蓄力绕线及对应的滑轮组顺序逐组联动的方式作为蓄力器的蓄力机构,转动绕线轮拉动蓄力绕线,滑轮弹簧组即被拉动蓄力,或反之释力;配置绕线轮轴用于力的传递,由于蓄力绕线可以柔性延伸,使得绕线轮和绕线轮轴可根据需要在蓄力绕线能延伸到的空间选择合适的布置位置;蓄力单元的数量可根据蓄力容量的需要灵活增加扩容,并且其构成的滑轮弹簧组蓄力箱还可配置蓄力绕线过渡轮叠加扩容。此方法较大的增加了蓄力器的蓄力容量及行程,且由于滑轮组的传动特性,蓄力阻力和释力助力的大小波动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使困扰蓄力器的容量小、行程短、波动大的问题得以解决。此方法是本发明的核心之一,也是首创。基于此方法的一种蓄力助力器是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以下简称蓄力助力器),其构成如下蓄力系统的设计是,用动滑轮和拉簧构成滑轮弹簧组作为蓄力单元,采用滑轮组传动,用框架结构作为其安装的基础和支撑,定滑轮安装在框架上,滑轮组的拉索同时作为蓄力绕线,由多组蓄力单元采用滑轮组传动,通过蓄力绕线顺序逐组联动最后联动停蓄维阻联动装置,构成滑轮弹簧组蓄力箱(以下简称蓄力箱)并由蓄力绕线柔性延伸连接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拉动蓄力绕线,滑轮弹簧组即被拉动蓄力或反之释力,当需要增加蓄力容量时,可在蓄力箱内横向增加滑轮弹簧组扩容,或配置蓄力绕线过渡轮纵向叠加蓄力箱扩容(叠加蓄力箱的结构参见图19及其


);力的输入输出由独立配置的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承担,该系统采用功能组件同轴布置并与蓄力箱通过蓄力绕线建立力的传递,绕线轮安装固定在该系统的主轴上,既绕线轮轴的功能是由主轴兼代的,在该系统中,与绕线轮同轴安装在主轴上的的功能组件还有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总成、锁力棘轮机构、助力棘轮、主皮带轮带取力棘爪助力棘爪总成(以下简称主皮带轮总成),分别承担取力、锁力、助力和与外界的力的输入输出功能;操控系统由取力拉线机构和助力拉线机构组成,操作者只需拉动或松开取力拉线或助力拉线就可以达到目的。(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的整体结构参见图I及其

)蓄力箱的结构如前所述,由滑轮弹簧组总成和框架带定滑轮总成组成。薄的长方形框架是安装的基础和支撑,定滑轮安装在框架一端,拉簧固定在框架的另一端,蓄力绕线被安装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上并可拉动滑轮弹簧组蓄力或反之释力。框架设置为可折弯的结构,设置的框架前、后梁通过转销连接拔销固定,框架可旋转折弯,即蓄力箱也可旋转折弯,使蓄力箱结构适应在二轮车上经配置后替代车坐和书包架的应用。此蓄力箱的可折弯设计也是本发明的核心之一,也是首创。为便于对本发明整体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设置固定于框架用于安装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的大支架,在实际应用时,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还可以不安装在框架上,而是灵活布置在车架上并通过蓄力绕线柔性延伸来连接滑轮弹簧组蓄力箱。(蓄力箱的结构参见图3、图4、图5、图6及其

)在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设置停蓄维阻联动装置,以解决失阻问题。在停蓄维阻联动装置中,在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上设置安装维阻拉线和停蓄拉线,当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被拉动进入蓄力行程时即逐渐拉紧维阻拉线和停蓄拉线,当其蓄力行程将结束时,因维阻拉线另一端与维阻拉索连接,而维阻拉索与车刹连接,故带动车刹刹车产生与蓄力阻力大小接近的阻力,该刹车力的大小可由维阻力调节弹簧调整,同时停蓄拉线则带动与之连接的停蓄引线去撤消取力拉线机构的取力蓄力作用,即取力蓄力被停止。此停蓄维阻方法也是本发明的核心之一。(停蓄维阻联动装置的结构参见图2、图13、图15、图16及其

)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的重要部件是一根长轴和套在轴上的皮带轮,在此称之为主轴和主皮带轮。主轴由发兰珠挡结构安装在大支架预留的孔上,主轴上用键连接安装有绕线轮,可随主轴一起旋转,滑轮弹簧组的拉索被作为绕线轮的蓄力绕线,当主轴转动将蓄力绕线缠绕在绕线轮上时,滑轮弹簧组同时也被拉动,蓄力箱即被输入力并蓄力。在主轴的一端用键连接安装锁力棘轮,并设置锁力棘轮机构,利用棘轮副的单向锁特性限制主轴只能沿蓄力方向单向旋转,只有在锁力棘轮机构解锁时主轴才可以反向旋转,以此保证所蓄的力被存放在蓄力箱内不被释放。蓄力助力器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由主皮带轮来承担且只通过主皮带轮与外力连接(根据需要也可用多股式皮带轮或齿轮来代替主皮带轮)。主皮带轮套装在主轴上,可以不随主轴转动而自行转动。在主皮带轮一侧上装有取力棘爪,该取力棘爪与取力棘轮处于常不啮合状态,此侧称为取力侧,在取力侧,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套装在主轴上承担取力任务,其中取力棘轮和行星齿轮副的太阳轮相连接并可带动其同向转动,行星齿轮副最外面的内齿轮以键连接安装在主轴上可带动主轴转动,当操作取力棘轮与装在主皮带轮上的取力棘爪啮合时,主皮带轮通过取力棘爪带动取力棘轮同向转动,取力棘轮带动太阳轮同向转动,太阳轮通过行星轮使内齿轮反向转动,故内齿轮带动主轴做与主皮带轮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并将蓄力绕线缠绕在绕线轮上,此时滑轮弹簧组被蓄力绕线拉动,即为取力蓄力;当操作取力棘轮使之与取力棘爪脱离啮合时,主皮带轮只自行转动而不再带动取力棘轮转动了,即取力蓄力被停止了。在主皮带轮另一侧上装有助力棘爪,称为助力侧,在助力侧,助力棘轮被用键连接安装在主轴上且与助力棘爪处于常不啮合状态,承担助力任务,当操作助力棘爪,使之与助力棘轮啮合时,若锁力棘轮机构解锁,则蓄力箱内的力被释放出来,滑轮弹簧组拉动蓄力绕线带动绕线轮和主轴旋转,主轴带动助力棘轮通过助力棘爪带动主皮带轮转动,即释力助力,当锁力棘轮机构被重新锁定、或操作助力棘爪使之与助力棘轮脱离啮合、或蓄力箱内的力被释放完时,助力棘轮就不再带动主皮带轮转动了,即释力助力停止了。为提高蓄力绕线的使用寿命,设置了给绕线轮配置通用排线器,故合称为绕线轮机构。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采用了独立于蓄力箱、功能组件同轴布置、蓄力绕线接力的方法,使得结构紧凑,体积小,利用蓄力绕线可以柔性延伸的特点,当其在车辆上特别是在二轮车上布置时,利用蓄力绕线在被引出蓄力箱后可以柔性延伸的特点,可在蓄力绕线可延伸的一个平面内灵活选择适合车辆结构的安装空间,此种方法和结构也是本发明的核心之一。(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的结构参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及其

)取力拉线机构通过控制取力棘轮与取力棘爪的啮合和脱离啮合来达到控制蓄力助力器取力蓄力行程的启动与停止;助力拉线机构通过控制助力棘爪与助力棘轮的啮合和脱离啮合、锁力棘轮机构的解锁与复锁来达到控制蓄力助力器的释力助力行程的启动与停止。取力拉线机构被安装在框架上,在取力拉线机构中,设置取力拉线的一端固定在取力手柄上,拉动取力拉线,取力手柄即转动并带动取力拨板旋转,拨动取力棘轮去与取力棘爪啮合,从而启动了取力蓄力行程;松开取力拉线,在取力手柄扭簧和取力拨板扭簧的作用下,各零件回位,取力拨板同时也将取力棘轮拨回,取力蓄力停止(取力拉线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详见图13、图14、图16及其

)。助力拉线机构被安装在大支架上,在助力拉线机构中,拉动助力拉线,助力棘爪压环就压动助力棘爪去与助力棘轮啮合,之后解锁拉线也被助力拉线拉动,使得锁力棘轮机构解锁,释力助力即启动;松开助力拉线,解锁拉线首先被放松,锁力棘轮机构复锁,之后助力棘爪压环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回位,助力棘爪被助力棘轮顶开,释力助力既停止(助力拉线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详见图17、图18及其

)。蓄力助力器在车辆上的安装与布置由于蓄力箱外形为薄的长方体,对于二轮车,可方便的安装在车座和书包架的位置上,其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可安置在车座下车腹内,或安置在书包架尾部下方、后轮挡泥板上方的空间,或安装在蓄力绕线可延伸的一个平面内的合适空间,并可对蓄力箱上平面进行装饰和配置来代替车座和书包架功能。对于三轮以上车辆,可布置在底盘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多组滑轮弹簧组的连动结构和蓄力箱的叠加功能较大的增加了蓄力容量和蓄力行程,极方便按需对其灵活地增减。2,蓄力和释力大小稳定,波动小。3,设置了停蓄维阻联动装置,消除了突然失阻的安全性缺陷。4,配置了较完整的操控系统,操控者的操作十分便捷。5,能有效帮助提高电动车起步提速阶段动力性能,以降低起步提速电流延长电池寿命。6,外形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布置,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采用独立设置、同轴布置,使得蓄力助力器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特别是其蓄力箱的可折弯结构以及蓄力绕线可柔性延伸的特点,为经配置和装饰后在二轮车上可兼代车座和书包架功能提供了应用条件,以节省部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I——图18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即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的基本组成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三维示意图。图I是主要反映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助力侧外形及部件结构的的东北等轴测
三维示意图。图2是主要反映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取力侧外形及部件结构的的西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3是蓄力箱的外形及部件结构的东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4是折弯后的蓄力箱框架的东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5是动滑轮的东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6是框架局部剖切的西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7是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作了局部剖切的三维右视示意图。图8是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局部剖切的东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9是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西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10是主要反映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总成和绕线轮各主要零件在主轴上的装配关系的东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图11是绕线轮机构装配关系的西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图12是锁力棘轮机构装配关系的西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图13——图18是操控系统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关系的三维示意图。图13是取力拉线机构和助力拉线机构与蓄力箱框架的安装位置关系的西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图14是取力拉线机构内部零件结构的东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图15是维阻拉线和停蓄拉线安装位置的西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图16是停蓄维阻联动装置与取力拉线机构工作关系的西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图17是助力拉线机构的西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18是助力拉线机构的东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即双层叠加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的西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20——图21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即一种安装在二轮车车座、书包架及尾部位置的三维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东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21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东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即一种安装在二轮车车座、书包架及腹部位置的东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即一种配置为兼带车座和书包架功能的的西北等轴测三维示意图。图中1·蓄力箱,2.主皮带轮总成,3.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总成,4.绕线轮机构,5.锁力棘轮机构,6.助力棘轮,7.主轴,8.助力拉线机构,9.取力拉线机构,10.停蓄维阻联动装置,IL解锁拉线,12.助力拉线,13.取力拉线,14.滑轮弹簧组,15.前梁,16.拔销,17.转销,18.导出轮及支架总成,19.蓄力绕线,20.定滑轮,21.大支架,22.动滑轮,23.上压板,24.助力棘爪,25.珠挡,26.法兰,27.锥度顶尖,28.取力棘爪,29.取力棘轮压圈,30.带滑套取力棘轮,31.行星轮支架,32.行星齿轮副,33.绕线轮,34.排线器,35.锁力棘轮,36.排线器齿轮副,37.取力棘轮,38.滑套,39.并紧螺母,40.太阳轮珠挡,41.传动螺栓,42.行星轮,43.内齿轮总成,44.太阳轮,45.轴套,46.主皮带轮珠挡,47.排线器主动齿轮,48.排线器被动齿轮,49.排线器支架,50.锁力机构支架,51.抬起弹片,52.锁力棘爪弹簧,53锁力棘爪,54.解锁撬柄,55.取力拉线机构小支架,56.取力引线,57.接线铰链,58.停蓄引线,59.停蓄拉线,60.维阻拉线,61.维阻拉索,62.维阻力调节弹簧,63.取力手柄,64.取力手柄轴,65.铆销,66.取力手柄扭簧,67.上垫圈,68.轴销,69.滑套弹簧,70.传动滑套,71.内传动套,72.取力拨板,73.下垫圈及卡簧,74.紧固螺钉,75.取力拨板扭簧,76.停蓄旋转斜契,77.传动螺钉,78.调整弹簧,79.维阻拉索卡头,80.专用螺栓,81.助力拉线机构支架,82.助力拉爪,83.旋转压杆,84.复位弹簧,85.助力棘爪压环,86.助力压环压簧,87.助力限位螺栓,88.叠加过渡轮及支架总成,89.支撑销,90.安装支架,91.取力扳手,92.助力扳手,93.皮带及皮带轮,94.直角安装支架,95.专用导出轮及支架总成,96.车座及前梁总成。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蓄力助力器主要由蓄力系统的蓄力箱(I)、停蓄维阻联动装置(10),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的主皮带轮总成(2)、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总成(3)、绕线轮机构(4)、锁力棘轮机构(5)、助力棘轮(6)、主轴(7),控制系统的助力拉线机构(8)、取力拉线机构
(9)组成。在图2中,蓄力箱(I)为薄的长方体,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和控制系统均被安装在其一端的下方。停蓄维阻联动装置(10)分别联动取力拉线机构和车辆的刹车,承担停止取力蓄力和维持阻力的任务(停蓄维阻联动装置(10)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详见图13、图15、图16及其

)。解锁拉线(11)的作用是助力时对锁力棘轮机构(5)解锁,故其从锁力棘轮机构(5)中引出并接入助力拉线机构(8)中。若将蓄力器水平安置在二轮车的车座和书包架位置则蓄力箱(I)靠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的一端置于书包架位置尾端,另一端置于车座位置前端处。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则可布置在书包架尾端下方、后轮挡泥板上方。取力拉线(13)、锁力棘轮机构(5)处于二轮车的左手刹一侧,也称取力侧,助力拉线(12)则处于二轮车的右手刹一侧,也称助力侧。后续各图均按此确定。在图3中,滑轮弹簧组(14)横向排列。拉开拔销(16),前梁(15)可绕转销(17)向上旋转,放下前梁(15),则拔销(16)又将可其锁死。框架后端安装有导出轮及支架总成(18)、定滑轮(20)、大支架(21),蓄力绕线(19)由导出轮及支架总成(18)导出,大支架
(21)是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主要安装基础。在图5中,动滑轮(22)上设置的护线孔确保了在蓄力箱折弯时蓄力绕线不会滑出动滑轮(22)的绕线槽。在图6中,大支架(21)和上压板(23)内侦哳弯后形成的开口,限制了蓄力绕线通过时上下方向的偏移量,从而确保在蓄力箱折弯时蓄力绕线不会滑出定滑轮(20)的绕线槽。在图7中,主轴(7)两端由珠挡(25)和法兰(26)固定在大支架(21)预留的孔中,主皮带轮总成(2)由珠挡结构套装在主轴(7)上且受外力常转动,而主轴(7)则常不转动。助力棘轮(6)位于主皮带轮总成(2)的助力侧并与主轴(7)键连接,与助力棘爪(24)处为常不啮合状态,助力棘爪(24)安装在主皮带轮总成(2)上并受助力拉线机构控制(助力拉线机构详见图17、图18及其

),当要释力助力时,操作助力拉线机构使助力棘爪(24)与助力棘轮(6)啮合,助力棘轮(6)就带动主皮带轮总成(2)同向转动,也就是对主皮带轮总成(2)助力。在主皮带轮总成(2)被局部剖切处可以看到,主皮带轮总成(2)上还装有取力棘爪(28)和锥度顶尖(27),且锥度顶尖(27)常托着取力棘爪(28)使之与带滑套取力棘轮(30)处于常不啮合状态。在主皮带轮总成(2)的取力侧,带滑套取力棘轮
(30)、取力棘轮压圈(29)、行星轮支架(31)、行星齿轮副(32)组成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总成并承担从主皮带轮总成(2)上取力的任务。取力棘轮压圈(29)用于与取力拉线装置连接后需要取力时就轴向拨动带滑套取力棘轮(30)去与取力棘爪(28)啮合。取力棘轮压圈
(29)受取力拉线机构控制(取力拉线机构详见图13、图14、图16及其

),当操作取力拉线装置使取力棘轮压圈(29)轴向压动带滑套取力棘轮(30)时,带滑套取力棘轮(30)即压动锥度顶尖(27),取力棘爪(28)在扭簧的作用下随之落下与带滑套取力棘轮(30)啮合,主皮带轮总成(2)就带动其旋转,即取力蓄力开始(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总成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详见图10及其

)。绕线轮(33)和排线器(34)组成绕线轮机构,蓄力绕线(19)的一端经过排线器(34)固定在绕线轮(33)上,排线器(34)由其排线器齿轮副
(36)带动排线(绕线轮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详见图11及其

)。锁力棘轮机构
(5)的锁力棘轮(35)安装在主轴(7)上,其余零件组成总成件安装在大支架(21)上(锁力棘轮机构(5)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详见图12及其

)。在图9中,取力棘轮压圈(29)用于与取力拉线机构连接后需要取力时就轴向拨动带滑套取力棘轮(30)去与取力棘爪(28)啮合。排线器主动齿轮(47)键连接安装在主轴
(7)一端,带动排线器被动齿轮(48)。在图10中,取力棘轮(37)通过键槽压制在滑套(38)上成为一体,与轴套(45)之间夹有钢球以减少摩擦。开有4个孔的取力棘轮压圈(29)压套在滑套(38)的槽中通过孔中的钢球控制滑套(38)的轴向移动,太阳轮(44)通过其两端的太阳轮珠挡(40)以珠挡结构套装在主轴(7)上并由并紧螺母(39)并紧,滑套(38)套在太阳轮(44)上可以在太阳轮
(44)上滑动并通过槽孔中的传动螺栓(41)带动太阳轮(44)转动。内齿轮总成(43)与主轴(7)为键连接,太阳轮(44)通过行星轮(42)使内齿轮总成(43)带动主轴(7)反向旋转,主轴(7)带动绕线轮(33)做与主皮带轮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并将蓄力绕线(19)拉动缠绕。行星轮支架(31)安装固定在大支架上。在图11中,排线器主动齿轮(47)键连接安装在主轴(7) —端,带动排线器被动齿轮(48)。排线器支架(49)安装在大支架(21)上。在图12中,为便于清楚的观察,选择了西北等轴测三维剖切示意图。锁力棘轮机构除锁力棘轮(35)安装在主轴(7)上外,其余零件均安装在锁力机构支架(50)上。拉动解锁拉线(11),解锁撬柄(54)撬起锁力棘爪(53),锁力棘轮机构解锁,锁力棘爪(53)同时也压动了抬起弹片(51)被推向外旋转,放松解锁拉线(11),锁力棘爪(53)在锁力棘爪弹簧(52)的作用下被推回,同时脱离了对抬起弹片(51)压迫,且继续在锁力棘爪弹簧(52)的扭力作用下与锁力棘轮(35)啮合,即锁力棘轮机构复锁。在图13中,取力拉线机构(9)安装在取力拉线机构小支架(55)上,取力引线(56)从取力拉线装置(9)中引出并接于接线铰链(57)上,取力拉线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拉动取力拉线(13)带动接线铰链(57)旋转,取力引线(56)即被带动拉紧启动取力,同时接线铰链(57)的旋转也把通过其上的维阻拉索(61)撑起预紧;在最后进入蓄力行程的动滑轮上安装有停蓄拉线(59)和维阻拉线(60),停蓄引线(58)也是从取力拉线机构(9)引出并与停蓄拉线(59)连接,当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进入蓄力行程后,停蓄拉线(59)将被拉紧并带动停蓄引线(58)拉紧,取力拉线机构(9)的取力启动功能被撤消,取力被停止(停蓄引线(58)撤消取力拉线机构(9)的取力启动功能的结构关系参见图14、图16及其

),与此同时,维阻拉线(60)也被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拉紧并带动与其连接的维阻拉索(61),因维阻拉索(61)的另一端设置为与刹车连接,故带动车刹产生与蓄力阻力大小接近的刹车阻力,即进入维阻,刹车阻力的大小由维阻力调节弹簧(62)调整;松开取力拉线
(13),接线铰链(57)回位并撤消了对维阻拉索(61)的支撑和预紧,维阻拉索(61)被放松,维阻被停止,但停蓄引线(58)仍未放松,故取力拉线机构(9)的取力启动功能仍未恢复;只有当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释放后放松了停蓄拉线(59)使得停蓄引线(58)放松回位,取力拉线机构(9)的取力启动功能才能恢复。取力拉线机构小支架(55)、助力拉线机构(8)均安装在大支架(21)上,解锁拉线(11)是从锁力棘轮机构中引出的,被接入助力拉线机构
(8)上用于助力时解锁,助力拉线(12)从助力拉线机构(8)引出,用来被操控者操控助力拉线机构(助力拉线机构(8)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见图17、图18及其

)。在图14中,取力手柄(63)与取力手柄轴(64)用铆销(65)铆接,滑套弹簧(69)套在上垫圈(67)和传动滑套(70)上,传动滑套(70)上端开有开口槽,容纳轴销(68)插在其内,下端由传动螺钉(77)拧进其螺纹孔后插在内传动套(71)上端的开口槽内,内传动套
(71)与取力拨板(72)用紧固螺钉(74)连接紧固在一起。取力手柄轴(64)下端由下垫圈及卡簧(73)封闭。从取力手柄(63)到取力拨板(72)的传动过程如下取力手柄(63)通过铆销(65)带动取力手柄轴(64)转动,取力手柄轴(64)通过轴销(68)带动传动滑套(70)转动,传动滑套(70)通过传动螺钉(77)带动内传动套(71)转动,内传动套(71)通过紧固螺钉(74)带动取力拨板(72)转动。停蓄旋转斜契(76)的斜契夹在传动滑套(70)和取力拨板(72)之间,支撑着传动滑套(70)不使其滑下,当停蓄引线(58)被拉动时,停蓄旋转斜契(76)向外旋转撤出对传动滑套(70)的支撑,传动滑套(70)在滑套弹簧(69)对传动螺钉(77)的轴向力的作用下,沿内传动套(71)的开口槽向下滑落而脱离了轴销(68),此时,取力拨板(72)在取力拨板扭簧(75)的扭力作用下带动内传动套(71)及传动滑套(70)回位,即取力蓄力被停止。在此后即使让取力手柄(63)回位,传动滑套(70)在滑套弹簧(69)轴向力的作用下仍不能上移去卡入轴销(68),即停蓄维阻发生后,取力手柄(63)就失去了启动取力功能,只有当停蓄维阻结束,滑轮弹簧组释力后停蓄旋转斜契(76)回位,其圆弧斜契旋入重新将传动滑套(70)撑起并卡入轴销(68),取力手柄(63)才能恢复启动取力功能。从取力拨板(72)被局部剖切处可以看出,取力拨板扭簧(75)安装在取力手柄轴(64)下部并由下垫圈及卡簧(73)固定,且移动受到限制,取力拨板扭簧(75)既对停蓄旋转斜契(76)产生使其回位的压力,又对取力拨板(72)产生使其回位的压力,故为完整观察未对其进剖切,而是把影响对其观察的取力拨板(72)等零件作了适当的局部剖切。取力手柄(63)的回位由取力手柄扭簧(66)承担。在图15中,维阻拉线(60)安装在动滑轮上与维阻拉索(61)连接,调整弹簧(78)的作用是既使维阻拉索(61)不松垮又使维阻拉索(61)在框架折弯时不干涉。停蓄拉线
(59)也安装在动滑轮上与停蓄引线(58)连接,同样也设置了调整弹簧(78)。在图16中,取力拉线(13)的一端固定在接线铰链(57)上,取力引线(56)带有卡头的一端安装在接线铰链(57)上,维阻拉索(61)穿过接线铰链(57)且外端装有维阻拉索卡头(78)。维阻控制原理如下拉动取力拉线(13)就带动了接线铰链(57)旋转,使得取力引线(56)被拉动,维阻拉索(61)被撑起同时维阻拉索卡头(79)被推压使维阻拉索(61)预紧,但此预紧尚不足以产生刹车。当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进入蓄力行程并启动维阻时,维阻拉索(61)将逐渐被拉紧致车刹产生刹车阻力,实现维阻,其阻力大小由维阻力调节弹簧
(62)调整。放松取力拉线(13),接线铰链(57)回位并撤消了对维阻拉索(61)的支撑和对维阻拉索卡头(79)的推压,故维阻拉索(61)被放松,刹车维阻被停止。停蓄控制原理如下停蓄旋转斜契(76)被用专用螺栓(80)安装在取力拨板(72)上并可绕专用螺栓(80)为轴旋转,当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进入蓄力行程并启动维阻时,取力引线(58)被拉动,带动停蓄旋转斜契(76)旋转撤出对传动滑套(70)的支撑,同时取力拨板扭簧(75)反压取力拨板
(72)使其回位,从图14中取力拉线装置内部结构和说明可知,取力被撤消;当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释放后,取力拨板扭簧(75)将停蓄旋转斜契(76)压回,各零件均回位。在图17、图18中,助力拉线机构的零件都安装在助力拉线机构支架(81)上,拉动助力拉线(12),助力拉爪(82)被拉动,旋转压杆(83)首先被拉旋转,解除了对助力棘爪压环(85)的压阻,在图17中,助力棘爪压环(85)在助力压环压簧(86)的作用下去推转助力棘爪(24)使其与助力棘轮(6)啮合,其前行的位置由助力限位螺栓(87)来调整,解锁拉线
(11)随后也被拉动,带动解锁撬柄(54)解锁,此时释力助力即开始了。放松助力拉线(12),在回位弹簧(84)的作用下各零件复位,释力助力停止。在图19中,叠加过渡轮及支架总成(88)用于叠加后两箱蓄力绕线的过渡引导。支撑销(89)作为上层蓄力箱前梁的支脚,两箱后端用螺栓紧固。上层拔销(16)装置后移避免两箱向上折弯时发生干涉。由于叠加后最后一组滑轮弹簧组在上层滑轮弹簧组蓄力箱的取力侧,故维阻及停蓄拉线移装至此侧位置。在图20中,在二轮车上,蓄力箱(I)安装在车座和书包架位置,取力释力输入输出系统则安装在车减震器支座上的安装支架(90)上,维阻拉索(61)则安装连接在车刹上。取力拉线连接在取力扳手(91)上,扳动取力扳手(91),取力蓄力即启动,松开取力扳手(91),取力蓄力即停止。助力拉线连接在助力扳手(92)上,扳动助力扳手(92),释力助力即启动,松开助力扳手(92),释力助力即停止。在图21中,所示是从东北等轴测观察图20所示产品的另一侧,主皮带轮总成(2)通过皮带及皮带轮(93)与车轮连动,其中,皮带及皮带轮(93)的皮带轮也可与车轮铸为一体。在图22中,在二轮车上,蓄力箱安装在车座和书包架位置,取力释力输入输出系统由安装在车减震器支座上的直角安装支架(94)将其安装在车座下的车腹内,蓄力绕线
(19)通过专用导出轮及支架总成(95)与蓄力箱连通。
在图23中,在二轮车上,蓄力箱被配置车座和书包架功能,且其前梁被配置为车座及前梁总成(96)并可掀起,取力释力输入输出系统由车减震器支座上的直角安装支架(94)将其安装在车座下的车腹内,皮带及皮带轮(93)与其主皮带轮构成皮带轮副。
权利要求
1.一种弹簧蓄力方法,包括蓄力和释力,其特征是用滑轮弹簧组构成蓄力单元,采用滑轮组传动且其动滑轮与弹簧连接、定滑轮固定在框架上,滑轮组的拉索同时也作为蓄力绕线,由多组滑轮弹簧组通过绕线轮和蓄力绕线及对应的滑轮组顺序逐组联动的方式作为蓄力器的蓄力机构,转动绕线轮拉动蓄力绕线,滑轮弹簧组即被拉动蓄力或反之释力,配置绕线轮轴用于力的传递,蓄力单元的数量可根据蓄力容量的需要灵活增加扩容,并且其构成的蓄力箱还可叠加扩容。
2.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包括蓄力和助力,其特征是用动滑轮和拉簧构成滑轮弹簧组作为蓄力单元,采用滑轮组传动,用框架结构作为其安装的基础和支撑,定滑轮安装在框架上,滑轮组的拉索同时作为蓄力绕线,由多组蓄力单元采用滑轮组传动,通过蓄力绕线顺序逐组联动最后联动停蓄维阻联动装置,构成滑轮弹簧组蓄力箱并由蓄力绕线柔性延伸连接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可在滑轮弹簧组蓄力箱内横向增加滑轮弹簧组扩容,或纵向叠加滑轮弹簧组蓄力箱扩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其特征是设置的框架前、后梁通过转销连接拔销固定,框架可旋转折弯,即滑轮弹簧组蓄力箱也可旋转折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其特征是框架的前梁可配置为车座及前梁总成(9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其特征是停蓄维阻联动装置,在最后进入蓄力行程的动滑轮上安装维阻拉线和停蓄拉线,分别联动刹车维阻和撤消取力蓄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其特征是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功能组件主轴总成、绕线轮机构、取力棘轮行星齿轮副总成、锁力棘轮、主皮带轮总成、助力棘轮同轴布置,主皮带轮也可用多股式皮带轮或齿轮代替。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弹簧蓄力方法和滑轮弹簧组蓄力助力器,涉及一种能对车辆减速收集动能蓄力和释放出来助力的蓄力助力器。其由多组滑轮弹簧组采用滑轮组传动,用蓄力绕线顺序逐组联动,最后联动停蓄维阻联动装置作为蓄力机构,且构成的滑轮弹簧组蓄力箱可叠加扩容且可折弯,在二轮车上经配置后可替代车座与书包架以节省部件。独立设置的取力助力输入输出系统采用功能组件同轴布置,结构紧凑,利用蓄力绕线柔性延伸的特点,使安装灵活方便。操控便捷,只需拉动或松开取力拉线或释力拉线就可以达到目的。取力阻力和释力助力波动小,能有效帮助提高电动车起步提速阶段动力性能,以降低起步提速电流延长电池寿命。
文档编号B60K25/00GK102975618SQ20121051787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王磊 申请人:王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