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512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使力气弱的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地使内燃发动机起动的类型的,具有蓄力弹簧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具体地说,涉及靠牵引把手拉动回弹绳索而在蓄力弹簧中储存旋转驱动力后经由起动轮一举释放该蓄力而使内燃发动机起动的类型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的改良。
为解决这种问题下了工夫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虽然也是公知的,但是这种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是拉动回弹绳索而蓄力,靠手柄等的操作而释放蓄力的类型,因此,有必要分别进行拉动回弹绳索的动作与解除蓄力的动作,存在着使用困难这样的问题。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涉及每当进行回弹绳索的拉出操作都累加蓄力弹簧的蓄力量,在此一累加中在该蓄力弹簧中储存了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时刻经由起动轮一举释放该蓄力弹簧的蓄力而使发动机旋转起动的类型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是具备靠回弹绳索的拉出操作的重复而累加蓄力弹簧的蓄力量的蓄力累加机构部,在该累加产生的蓄力量成为大于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瞬间允许蓄力弹簧的释放的蓄力释放机构部部,以及在蓄力弹簧刚释放蓄力后立即恢复前述累加开始前的状态的恢复机构部部而成者。
图2是沿

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该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在棘爪的接合状态下示出的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在棘爪的脱开状态下示出的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在起动爪的接合状态下示出的沿图2的D-D线的剖视图。
图9是在起动爪的脱开状态下示出的沿图2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是在棘爪的接合状态下示出的沿图10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在棘爪的脱开状态下示出的沿图10的E-E线的剖视图。
标号的说明1 回弹弹簧2 回弹绳索3 卷轴4 驱动部5 蓄力弹簧机构部6 驱动侧离合机构部7 从动部8 从动侧离合机构部9 计数器机构部10 释放机构部11 起动器壳体12 中心轴13 中心辅助轴14 轴套部15 凹陷部16 回弹绳索槽17 弹簧室20 座21 轴孔22 轴承部23 离合器室24 单向离合器26 偏心轴承27 蓄力弹簧29 盖部30 筒形部31 传动用接合突起32 棘轮33 中心螺钉35 制动弹簧36 挡板38 棘爪39 摆动中心轴40 环形部41 棘爪系止用突起42 棘爪伸出用导向爪43 棘爪拉入用导向爪44 可动范围限制用爪45 支承部46 螺母部47 起动轮48 起动爪50 停止杆51 支撑物52 支轴53 一方端部54 接合突起55 另一方端部56 支轴构件57 A推杆58 B推杆59 下侧低处60 上侧低处61 下侧高处62 上侧高处63 倾斜面64 向上凸轮65 向上凸轮67 加压弹簧68 驱动侧计数器齿轮69 从动侧计数器齿轮70 离合用棘轮机构部71 筒形部72 伞形头部73 挡板支轴部74 周围部75 弹簧室76 摩擦弹簧78 棘爪79 挡板80 摆动中心轴81 环形部82 起动轮83 棘爪系止用从动突起84 棘爪伸出用导向爪85 棘爪拉入用导向爪86 可动范围限制用爪也就是说,图1~图9中所示的第1实施例,是具有靠回弹弹簧1卷回的回弹绳索2的拉出力旋转的驱动卷轴3为驱动源的驱动部4,靠驱动卷轴3的旋转在蓄力弹簧27中蓄力的蓄力弹簧机构部5,作为这些驱动部4、蓄力弹簧机构部5的动力传递系统在回弹绳索2的拉出动作的场合呈接合状态,在回弹绳索2的返回动作的场合呈解除该接合的状态用的驱动侧离合机构部6,受到蓄力弹簧机构部5的释放力而从动的从动部7,以及作为这些蓄力弹簧机构部5、从动部7的动力传递系统在回弹绳索2的拉出动作的场合呈接合状态,在回弹绳索2的返回动作的场合呈解除该接合的状态用的从动侧离合机构部8的蓄力型起动器装置,是具备计数回弹绳索2的拉出操作的次数的计数器机构部9,和在该操作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前阻止蓄力弹簧27的释放,在达到时允许该释放的释放机构部10而成者。
驱动部4在起动器壳体11内竖立设置中心轴12,在此一中心轴12的前端设置比该中心轴稍细的中心辅助轴13并且在中心轴12上旋转自如地支承驱动卷轴3,在此一驱动卷轴3的内侧侧面上设置围绕该驱动卷轴3的轴套部14的凹陷部15,此外在此一凹陷部15的外周壁上设置朝外周方向开口的回弹绳索槽16,在该回弹绳索槽16上卷绕回弹绳索2并且使该回弹绳索2的前端部经由拉出口(未画出)向起动器壳体11之外拉出自如,此外在驱动卷轴3的外侧侧面上整体地设置以中心轴12为中心的弹簧室17,在此一弹簧室17中以该回弹弹簧1给前述回弹绳索2赋予卷回力的状态装入回弹弹簧1。
蓄力弹簧机构部5构成向发动机一侧开口的碟形的座20,在此一座20的底面壁的中心开设轴孔21并且在该轴孔21的切割边缘外面整体地设置筒形轴承部22,把此一筒形轴承部22旋转自如地套在前述中心辅助轴13上,借此旋转自如地支承座20,在该座20的底面壁的内面上以包围轴孔21的状态设置筒形的离合器室23,在此一离合器室23内内藏使座20和中心辅助轴13成为接合状态或脱开状态的单向离合器24,该单向离合器24在前述回弹绳索2的拉出时呈接合状态而在卷回时呈脱开状态也就是说取为座20仅能单向旋转的状态。
进而,在离合器室23的外周上旋转自如地镶嵌偏心轴承26并且在座20内插入蓄力弹簧27,该蓄力弹簧27在单向离合器24接合时成为蓄力方向状态并成为单向离合器24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存在于该蓄力弹簧27的内径空间内的状态,把此一蓄力弹簧27的内端卡固于偏心轴承26的外周面同时把外端卡固于座20的内周面。
此外,在偏心轴承26的发动机侧端整体地设置封闭座20的开口的状态的盖部29,在此一盖部29的中央的外面经由筒形部30设置左右一对传动用接合突起31,借此形成棘轮32,靠中心螺钉33对中心辅助轴13不能拔出而能旋转地支承此一棘轮32。
驱动侧离合机构部6由单向离合器24的接合/脱离部和下面说明的挡板36等的接合/脱离部来形成。
此一挡板36等形成的接合/脱离部,在前述座20的轴承部22的周围卷装制动弹簧35,靠前述卷轴3的轴套部4围绕此一制动弹簧35的周围并且在该轴承部22中在制动弹簧35与座20的底面之间支承挡板36,该挡板36以轴承部22为中心能够旋转且靠制动弹簧35的弹性始终成为受制动的状态,进而在挡板36与卷轴3之间配置棘爪38,把该棘爪38的摆动中心轴39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卷轴3,此外在座20的底面外面上整体地设置围绕该棘爪38的移动空间的环形部40,在此一环形部40的内周面上周围设置多个棘爪系止用突起41。
前述挡板36包括棘爪伸出用导向爪42和棘爪拉入用导向爪43和该挡板36的可动范围限制用爪44,在回弹绳索2的拉出时,棘爪伸出用导向爪42向外引导棘爪38而呈接合于棘爪系止用突起41的状态,此外在回弹绳索2的卷取时棘爪拉入用导向爪43向内引导棘爪38而解除与棘爪系止用突起41的接合状态,进而挡板36的可动范围限制用爪44接合于支承部(未画出)的周壁时棘爪拉入用导向爪43限制棘爪38向外的摆动。
此外,从动侧离合机构部8,使包括螺纹固定于内燃发动机的曲轴(未画出)的螺母部46的起动轮47与前述棘轮32成为对向的状态,此外在起动轮47内与前述传动用接合突起31相对应的部位上,把起动爪48分别设定成在该起动轮47在规定的旋转速度以下时呈与传动用接合突起31接合的状态,在以上时呈脱开的状态。
进而,在起动器壳体11内在棘轮32旁边配置杠杆形式的停止杆50,靠支撑物51和支轴52把此一停止杆50挺动自如地支承于起动器壳体11并且作为在该停止杆50横向状态时与该停止杆50的一方端部53相对应的配置在棘轮32的外周缘部的外面设置接合突起54,在停止杆50的一方端部53处于此一接合突起54的移动轨迹内而该一方端部53系止于接合突起54的场合,阻止棘轮32的旋转,在脱开时解除该旋转阻止。
再者,在本第1实施例中,虽然作为从脱开停止杆50的状态恢复到旋转阻止的状态的复原机构装设了螺圈弹簧(未画出),但是图中没有示出。
在前述停止杆50的另一方端部55的下方竖立设置支轴构件56,把A轴套57不能旋转和不能上下动地固定于此一支轴构件56的周围并且在该支轴构件56中的A轴套57之上的部位周围能够旋转和能够上下动地配合B轴套58,进而在A轴套57的上端面上设置由下侧低处59和上侧低处60和下侧高处61和上侧高处62和使这些各处成连接状态的多个倾斜面63...所形成的左右一对向上凸轮64、65并且在B轴套58的下端面上设置前述向上凸轮64、65的支承面(未画出)。再者,图中标号67表示把B轴套58向下推压的加压弹簧。
进而,作为始终相互啮合的状态分别在B轴套58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在前述座20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驱动侧计数器齿轮68,在这些计数器齿轮68、69的啮合位置关系下B轴套58达到最远离A轴套57的位置的眼前的级(也可以是另一级)时前述停止杆50的一方端部53脱离到接合突起54的移动轨迹外。
也就是说,前述第1实施例在棘轮32靠停止杆50停止的状态下,如果向回弹绳索2施加拉出操作,则卷轴3旋转而卷紧回弹弹簧1并且随着此一驱动卷轴3的旋转挡板36的棘爪伸出用导向爪42确保棘爪38与棘爪系止用突起41的接合状态,此外单向离合器24确保座20与中心辅助轴13的接合状态,由此整体地旋转驱动卷轴3与座20而开始向蓄力弹簧27蓄力。
随着此一开始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经由设在座20的侧面上的驱动侧计数器齿轮68而旋转,该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沿着设在A轴套57上的向上凸轮64、65上升。
在座20达到规定的转数而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位于向上凸轮64、65的上侧高处62时该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上推停止杆50,解除棘轮32的止动。
随着此一棘轮32的止动的解除,被卷紧的蓄力弹簧27释放而使棘轮32旋转,使发动机起动。
发动机起动后,如果通过牵引回弹绳索2而卷轴3和座20旋转,则驱动侧计数器齿轮68和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旋转,B轴套58下降到最接近A轴套57的位置,随着此一下降停止杆50复位再次与棘轮32接合。
这样一来在蓄力弹簧27中储存了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时刻经由起动轮一举释放该蓄力弹簧27的蓄力,此一释放力经由曲轴使发动机旋转起动。
而且,如果发动机起动,则靠来自前述曲轴一侧的驱动力经由起动爪48和传动用接合突起31的接合使起动轮47旋转,在此一旋转超过规定的转速时起动爪48靠离心力向外摆动而自动地解除与前述传动用接合突起31的接合,继续前述发动机的稳定的旋转。
此外,如果拉回回弹绳索2,则驱动卷轴3靠回弹弹簧1开始逆转,挡板36的棘爪拉入用导向爪43解除棘爪38与棘爪系止用突起41的接合而使棘爪38成为拉入状态并且随着前述驱动卷轴3的逆转把回弹绳索2卷取在该驱动卷轴3上。
接下来说明图10~图12中所示的第2实施例。再者,对与前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位赋予同一标号。
也就是说,是具有以靠回弹弹簧1卷回的回弹绳索2的拉出力旋转的卷轴3为驱动源的驱动部4,靠卷轴3的旋转在蓄力弹簧27中蓄力的蓄力弹簧机构部5,受到蓄力弹簧机构部5的释放力而从动的从动部7,以及作为这些驱动部4、从动部7的动力传递系统在回弹绳索2的拉出动作的场合呈接合状态,在回弹绳索2的返回动作的场合呈解除该接合的状态用的离合用棘轮机构部70的锁定式蓄力型起动器装置,是具备计数回弹绳索2的拉出操作的次数的计数器机构部9,和在该操作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前阻止蓄力弹簧的释放,在达到时允许该释放的释放机构部10而成者。
前述驱动部4在起动器壳体11内的中央部位竖立设置中心轴12,在此一中心轴12上旋转自如地支承卷轴3,在此一卷轴3的内侧侧面上设置围绕该卷轴3的轴套部14的凹陷部15,此外在此一凹陷部15的外周壁上设置朝外周方向开口的绳索槽16,在该绳索槽16上卷绕回弹绳索2并且使该回弹绳索2的前端部经由拉出口(未画出)向起动器壳体11之外拉出自如,此外在卷轴3的外侧侧面上整体地设置以中心轴12为中心的圆形的弹簧室17,在此一弹簧室17中以该回弹弹簧1给回弹绳索2赋予卷回力的状态装入回弹弹簧1。
进而,与这些分开地,构成堵住前述凹陷部15的开口的盖部29,靠中心螺钉33不能拔出但能旋转地把此一盖部29支承于中心轴12的前端并且在前述盖部29的中央部位的内面侧上设置筒形部71,把该筒形部71旋转自如地嵌合在前述轴套部14的外周上。
此外,蓄力弹簧机构部5把蓄力弹簧27收容于前述凹陷部15内,把此一蓄力弹簧27的内、外端卡固于前述盖部29的筒形部71和凹陷部15的外周部内。再者,蓄力弹簧27的卷绕方向取为使得在牵引回弹绳索时对该蓄力弹簧27储存旋转驱动力。
进而,在前述中心螺钉33的头部上设置带伞形头部72的挡板支轴部73并且在盖部29的外侧面上设置围绕该挡板支轴部73的筒形的周围部74而形成弹簧室75,在此一弹簧室75内卷装摩擦弹簧76并在此一摩擦弹簧76与挡板支轴部73的前端伞形头部72之间弄成能够旋转的状态和靠摩擦弹簧76的弹性始终受制动的状态支承着发挥后述的棘爪78的离合功能的挡板79。
此外,在挡板79与盖部29之间配置作为驱动爪发挥功能的棘爪78,把该棘爪78的摆动中心轴8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盖部29,此外在具有围绕该棘爪78的移动空间的环形部81的起动轮82的内侧面上整体地设置并且在此一环形部81的内周面上等间隔配置地周围设置多个作为从动突起发挥功能的棘爪系止用从动突起83。
前述挡板79包括棘爪伸出用导向爪84和棘爪拉入用导向爪85和该挡板79的可动范围限制用爪86,在拉出回弹绳索2时棘爪伸出用导向爪84向外引导棘爪78而呈接合于一个棘爪系止用从动突起83的状态,此外在卷取回弹绳索2时棘爪拉入用导向爪85向内引导棘爪78而解除与棘爪系止用从动突起83的接合状态。
此外,从动部7是包括螺纹固定于内燃机的曲轴(未画出)的螺母部46的起动轮47,在把起动器壳体11安装于发动机一侧(发动机侧)的风扇壳体时,成为与前述盖部29对向的状态。
进而,在起动器壳体11内在盖部29(相当于棘轮32)旁边配置杠杆形式的停止杆50,与前述第1实施例同样地靠支撑物和支轴挺动自如地支承此一停止杆50并且作为在该停止杆50横向状态时与该停止杆50的一方端部53相对应的配置在盖部29(棘轮32)的外周缘部的外面设置接合突起54,在停止杆50的一方端部53处于此一接合突起54的移动轨迹内而该一方端部53系止于接合突起54的场合,阻止盖部29(棘轮32)的旋转,在脱开时解除该旋转阻止。
在前述停止杆50的另一方端部55的下方竖立设置支轴构件56,把A轴套57不能旋转和不能上下动地固定于此一支轴构件56的周围并且在该支轴构件56中的A轴套57之上的部位周围能够旋转和能够上下动地配合B轴套58,进而在A轴套57的上端面上设置由下侧低处、上侧低处、下侧高处、上侧高处和使这些各处成连接状态的多个倾斜面所形成的左右一对向上凸轮(这些由于与前述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所以省略了图示)并且在B轴套58的下端面上设置前述向上凸轮64、65的支承面(未画出)。
进而,作为始终相互啮合的状态分别在B轴套58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在前述座20的外周面上周围设置驱动侧计数器齿轮68,在这些计数器齿轮68、69的啮合位置关系下B轴套58达到最远离A轴套57的位置的眼前的级(也可以是另一级)时前述停止杆50的一方端部53脱离到接合突起54的移动轨迹外。
前述第2实施例在盖部29(棘轮32)靠停止杆50停止的状态下,如果向回弹绳索2施加拉出操作,则卷轴3旋转而卷紧回弹弹簧1并且随着此一卷轴3的旋转钩型挡板79的棘爪伸出用导向爪84确保棘爪78与棘爪系止用突起85的接合状态,由此整体地旋转卷轴3而开始向蓄力弹簧27蓄力。
随着此一开始,经由驱动侧计数器齿轮68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旋转,该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沿着设在A轴套57上的向上凸轮64、65上升。
在卷轴3达到规定的转数而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位于向上凸轮64、65的上侧高处62时该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上推停止杆50,解除盖部29(棘轮32)的止动。
随着此一盖部(棘轮32)的止动的解除,被卷紧的蓄力弹簧27释放而使盖部(棘轮32)旋转,使发动机起动。
发动机起动后,如果通过牵引回弹绳索2而卷轴3旋转,则驱动侧计数器齿轮68和从动侧计数器齿轮69旋转,B轴套58下降到最接近A轴套57的位置。
随着此一下降停止杆50复位再次与盖部29(棘轮32)接合。
这样一来在蓄力弹簧27中储存了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时刻一举释放该蓄力弹簧27的蓄力,此一释放力经由曲轴使发动机旋转起动。
而且,如果发动机起动,则靠来自前述曲轴一侧的驱动力经由棘爪78和棘爪系止用从动突起83的接合使从动部(起动轮7)旋转,在此一旋转超过规定的转速时棘爪78自动地解除与前述棘爪系止用从动突起83的接合,继续前述发动机的稳定的旋转。
此外,如果拉回回弹绳索2,则卷轴3靠回弹弹簧1开始逆转,钩型挡板79的棘爪拉入用导向爪85解除棘爪78与棘爪系止用从动突起83的接合而使棘爪78成为拉入状态并且随着前述卷轴3的逆转把回弹绳索2卷取在该卷轴3上。
本发明是前述这样的构成,收到如下所述的诸效果。
①虽然以前公知的发明靠发动机的压缩力使弹簧蓄力,但是本发明靠停止杆自动地使向发动机侧的传动机构锁定,借此可以分段地累加蓄力。
②前述历来例那样的,利用发动机的压缩力的类型,如果快速牵引回弹绳索则弹簧的蓄力增加,如果慢慢地牵引绳索则存在着不蓄力的倾向,但是根据本发明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与牵引回弹绳索的速度无关地可以得到决定的蓄力量,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起动发动机。
③前述历来例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存在着必须区分牵引回弹绳索而进行蓄力的操作和靠手柄等释放蓄力的操作的状态这样的使用困难,但是根据本发明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具有可以接着牵引回弹绳索蓄力的操作来进行蓄力的释放的便利。
④锁定机构是自动地动作的简单的杆,解除该杆的机构仅靠齿轮上升就可以自动地进行,结构简单,可以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零件数、提高组装性。
⑤虽然历来通过变更弹簧来调整蓄力量,弹簧的选定要仔细考虑,但是在本发明中仅靠变更计数器卷轴就可以调整蓄力量和蓄力速度(通过计数器卷轴的分段数,可以改变弹簧座的转数=蓄力量)。
权利要求
1.一种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涉及每当进行回弹绳索的拉出操作都累加蓄力弹簧的蓄力量,在此一累加中在蓄力弹簧中储存了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时刻经由起动轮一举释放该蓄力弹簧的蓄力而使发动机旋转起动的类型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靠回弹绳索的拉出操作的重复而累加蓄力弹簧的蓄力量的蓄力累加机构部,在该累加产生的蓄力量成为大于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瞬间允许蓄力弹簧的释放的蓄力释放机构部,以及在蓄力弹簧的蓄力刚释放后立即恢复前述累加开始前的状态的恢复机构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靠牵引手把拉动回弹绳索而在蓄力弹簧中储存旋转驱动力后经由起动轮一举释放该蓄力而使内燃发动机起动的类型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涉及每当进行回弹绳索的拉出操作都累加蓄力弹簧的蓄力量,在此一累加中在蓄力弹簧中储存了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时刻经由起动轮一举释放该蓄力弹簧的蓄力而使发动机旋转起动的类型的锁定式蓄力起动器装置,是具备靠回弹绳索的拉出操作的重复而累加蓄力弹簧的蓄力量的蓄力累加机构部,在该累加产生的蓄力量成为大于为要起动发动机所需的转矩的瞬间允许蓄力弹簧的释放的蓄力释放机构部,以及在蓄力弹簧刚释放蓄力后立即恢复前述累加开始前的状态的恢复机构部而成者。
文档编号F02N5/02GK1472436SQ0310208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日
发明者纲川勲, 村上真之, 山下贵志, 之, 志, 纲川 申请人:昭和机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