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729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以LNG (液化天然气)做为发动机燃料的商用车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受制于续驶里程的影响,汽车制造厂家往往需要在驾驶室后部布置两个或三个LNG气瓶,鉴于此种情况下气瓶重心位置较高,为了增加气瓶支架的抗冲击性,人们往往将支架做成一个焊接式的整体框架结构。该结构虽然提高了支架的刚性,但安装时人们只能将气瓶一个个塞进框架内,然后由工人整体吊装到驾驶室后端的支架上,装配性非常不好,同时焊接型框架增加了汽车的整体重量,有悖于现在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ー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安装方便的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中部设有中间支架,下部设有下气瓶托架,在下气瓶托架处设有固定气瓶用的紧固拉带,紧固拉带上端穿过中间支架后与气瓶连接。所述紧固拉带内壁还设有垫带。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一对竖直钢管和焊接在两者间的横直槽型钢,从而构成桁架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支架、下气瓶托架、中间支架、紧固拉带、垫带和气瓶。下气瓶托架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支架上,气瓶通过紧固拉带置于下气瓶托架上,中间支架亦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且通过紧固拉带分别与上、下层气瓶相连,从而使得上、下气瓶及固定支架形成一个整体固定在汽车驾驶室后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固定支架是整个气瓶的承载机构,其通过竖直的钢管和横直的槽型钢焊接而成。竖直的钢管可以保持支架的刚性,横直的槽型钢可以缓冲支架所受的来自于车架扭曲所帯来的扭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抗冲击力强且性能优越,解决了气瓶置于驾驶室后端所帯来的重心较高,支架容易损坏的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其中,I.固定支架,1-1.竖直钢管,1-2横直槽型钢,2.下气瓶托架,3.中间支架,4.垫带,5.紧固拉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说明。图I、图2中,本具体实施例包括固定支架I、下气瓶托架2、中间支架3、垫带4和紧固拉带5。下气瓶托架2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支架I上,气瓶通过紧固拉带5置于下气瓶托架2上;中间支架3亦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支架I上,且通过紧固拉带5分别与上、下层气瓶6相连,从而使得上下气瓶6及固定支架I形成ー个整体。安装时,首先将固定支架I安装在车架上,然后通过螺栓固定下气瓶托架2,为了增加该LNG装置支架的刚度,下气瓶托架2可借助角板等结构与车架相连。安装工人将下层气瓶6置于下气瓶托架2上,在垫带4的作用下通过紧固拉带5牢牢地固定,该紧固拉带5同时穿过中间支架3,而后通过螺栓将中间支架3固定于固定支架I上,从而保持下气瓶托架2、气瓶6、中间支架3与固定支架I紧紧组合在一起,其既对上部气瓶起承载作用,又通过拉带将下侧气瓶与上层气瓶连为一体,从而增加气瓶固定装置的抗冲击性。上气瓶6在垫带4的作用下通过紧固拉带5牢牢地固定与中间支架3上,进而保证该LNG气瓶固定装置形成ー个整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固定支架I由竖直钢管1-1和横直槽型钢1-2通过焊接构成桁架结构。竖直钢管1-1可以保持固定支架I的刚性,横直槽型钢1-2可以缓冲固定支架I所受的扭力。
权利要求1.一种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中部设有中间支架,下部设有下气瓶托架,在下气瓶托架处设有固定气瓶用的紧固拉带,紧固拉带上端穿过中间支架后与气瓶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紧固拉带内壁还设有垫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支架包括ー对竖直钢管和焊接在两者间的横直槽型钢,从而构成桁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安装方便的后置式LNG气瓶固定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中部设有中间支架,下部设有下气瓶托架,在下气瓶托架处设有固定气瓶用的紧固拉带,紧固拉带上端穿过中间支架后与气瓶连接。所述紧固拉带内壁还设有垫带。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一对竖直钢管和焊接在两者间的横直槽型钢,从而构成桁架结构。通过紧固拉带分别与上、下层气瓶相连,从而使得上、下气瓶及固定支架形成一个整体固定在汽车驾驶室后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抗冲击力强且性能优越,解决了气瓶置于驾驶室后端所带来的重心较高,支架容易损坏的问题。
文档编号B60K15/07GK202413403SQ20122003478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3日
发明者安东, 张志刚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