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车辆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用于特种设备运输车在运输状态时约束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的上下左右跳动,在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起竖、吊装及向其他特种车辆挂接前,能自动打开夹抱臂和运输固定装置,且不影响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起竖、吊装和挂接动作。
背景技术:
[0002]运载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的特种车辆在运输状态时,必须同时约束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跳动的作用,原特种运输车中分别采用两套机构来实现上述功能,即抱紧机构和运输固定装置,抱紧机构由一个油缸驱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再带动曲柄摇杆机构实现机构的打开和抱紧,这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曲柄滑块机构存在死点,故障率高;第二,机构不具有适应特种车辆底盘大梁变形的能力;第三,原结构抱紧机构为自动机构,运输固定装置为手动机构,增加了装车时间;第四,因原结构为靠液压锁紧机构运动,故自锁功能不好。实用新型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本实用新型将上述抱紧机构和运输固定装置整合到一套系统中,使得装运更加方便、快速,运输更加可靠。[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主要由抱臂、夹抱座、运输固定油缸、运输固定器、调节螺杆螺母、碟板弹簧组合、夹抱基座耳轴、丝杆、轴承、小齿轮、大齿轮和摆线液压马达组成,所述抱臂包括左抱臂和右抱臂,分别对称安装于夹抱座左、右侧面的上方,左抱臂和右抱臂下方分别与调节螺杆螺母的上端相连接,调节螺杆螺母的下端与丝杆连接;所述丝杆包括左丝杆和右丝杆,左丝杆和右丝杆分别通过小齿轮、轴承与夹抱座左、右两边中下部的安装孔相连;大齿轮安装于小齿轮下方,与小齿轮啮合;大齿轮外侧连接摆线液压马达;所述碟板弹簧组合包括左碟板弹簧组合和右碟板弹簧组合,对称安装在夹抱座正面下部;所述夹抱基座耳轴与夹抱座下部的夹抱基座耳轴孔相连;运输固定器穿过运输固定油缸安装在夹抱座正面中部。[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左缓冲装置和右缓冲装置,左右对称安装于夹抱座左、右侧面上部。[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为①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和滑动螺旋副传动,相对于曲柄滑块传动机构,运动更加可靠、故障率低;②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装置可以限制抱臂展开过头,消除死点现象;③本实用新型适应特种运输车底盘大梁变形的能力强;④本实用新型将抱紧机构和运输固定装置整合到同一套系统中,使得结构更为简单,且为全自动产品,便于操作,装运和挂接时间快本实用新型采用滑动螺旋副,具有自锁功能,稳定性好。
[0007]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0008]图2是图I的左侧视图;[0009]图3是图2的A向视图;[0010]图中1_抱臂;2_夹抱座;3_运输固定油缸;4_运输固定器;5_调节螺杆螺母; 6_碟板弹簧组合;7_夹抱基座耳轴;8_缓冲装置;9-丝杆;10_轴承;11-小齿轮;12_大齿轮;13-摆线液压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0012]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主要由抱臂I、夹抱座2、运输固定油缸3、运输固定器4、调节螺杆螺母5、碟板弹簧组合6、夹抱基座耳轴7、丝杆9、轴承10、小齿轮11、大齿轮12和摆线液压马达13组成,所述抱臂I包括左抱臂和右抱臂,分别对称安装于夹抱座2左、右侧面的上方,左抱臂和右抱臂下方分别与调节螺杆螺母5的上端相连接,调节螺杆螺母5的下端与丝杆9连接;所述丝杆9包括左丝杆和右丝杆,左丝杆和右丝杆分别通过小齿轮11、轴承10与夹抱座2左、右两边中下部的安装孔相连;大齿轮12安装于小齿轮11下方,与小齿轮11啮合;大齿轮12外侧连接摆线液压马达13 ;所述碟板弹簧组合6包括左碟板弹簧组合和右碟板弹簧组合,对称安装在夹抱座 2正面下部;所述夹抱基座耳轴7与夹抱座2下部的夹抱基座耳轴孔相连;运输固定器4穿过运输固定油缸3安装在夹抱座2正面中部。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缓冲装置8,所述缓冲装置8包括左缓冲装置和右缓冲装置,左右对称安装于夹抱座2左、右侧面上部。[0013]为实现以上功能,在回平过程中,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与夹抱座2接触时表示回平结束,实现对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的支撑,摆线液压马达13和齿轮传动机构执行夹抱动作;夹抱动作完成后,夹抱臂再进行微角度的回平,保证其与夹抱座2的限位面接触,实现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的前支撑处与夹抱臂分离;油缸执行固定的动作,整个夹抱动作结束。夹抱座2安装在铰链支座上,夹抱机构的主体可以绕其晃动。[0014]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两摆线液压马达13同时分别驱动两边大齿轮12转动,大齿轮12带动小齿轮11转动。因已将小齿轮11与滑动螺旋传动的螺母设计为一体,故小齿轮11转动通过滑动螺旋传动带动丝杆9转动(两螺杆旋向相反), 同时将两丝杆9的转动转换为作直线运动。再由丝杆9带动调节螺杆螺母5在同一平面内转动,并由调节螺杆螺母5带动抱臂I围绕转点作往复转动即实现夹抱机构打开和抱紧的动作。且在运输过程中底盘大梁变形使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和夹抱臂承受横向力时,夹抱基座耳轴7可使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和夹抱臂与夹抱机构有一个左右小弧度晃动的自由度,以适应大梁变形,同时碟板弹簧组合6可减少晃动对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的冲击;通过运输固定油缸3的伸缩带动压块实现夹抱臂的运输固定和解锁,可防止夹抱臂和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上下跳动。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抱臂(I)、夹抱座(2)、运输固定油缸(3)、运输固定器(4)、调节螺杆螺母(5)、碟板弹簧组合(6)、抱弹基座耳轴(7)、丝杆(9)、轴承(10)、小齿轮(11)、大齿轮(12)和摆线液压马达(13)组成,所述抱臂(I)包括左抱臂和右抱臂,分别对称安装于夹抱座(2)左、右侧面的上方,左抱臂和右抱臂下方分别与调节螺杆螺母(5)的上端相连接,调节螺杆螺母(5)的下端与丝杆(9)相连接;所述丝杆(9) 包括左丝杆和右丝杆,左丝杆和右丝杆分别通过小齿轮(11)、轴承(10)与夹抱座(2)左、右两边中下部的安装孔相连;大齿轮(12)安装于小齿轮(11)下方,与小齿轮(11)啮合;大齿轮(12)外侧连接摆线液压马达(13);所述碟板弹簧组合(6)包括左碟板弹簧组合和右碟板弹簧组合,对称安装在夹抱座(2)正面下部;所述夹抱基座耳轴(7)与夹抱座(2)下部的夹抱基座耳轴孔相连;运输固定器(4)穿过运输固定油缸(3)安装在夹抱座(2)正面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8 ),所述缓冲装置(8 )包括左缓冲装置和右缓冲装置,左右对称安装于夹抱座(2 )左、 右侧面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大直径圆柱体夹抱装置,主要由抱臂(1)、夹抱座(2)、运输固定油缸(3)、运输固定器(4)、调节螺杆螺母(5)、碟板弹簧组合(6)、夹抱基座耳轴(7)、缓冲装置(8)、丝杆(9)、轴承(10)、小齿轮(11)、大齿轮(12)和摆线液压马达(13)组成。本实用新型将特种车辆上原有圆柱体抱紧机构和运输固定装置整合到一套系统中,使得特种车辆装运压力容器或大直径圆柱体设备时更加方便、快速,而且运输更加可靠。
文档编号B60P7/12GK202728064SQ20122034371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谌洪兴, 穆松, 李劲平, 阮国民 申请人: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