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743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自卸车后厢门的锁紧装置是自卸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自卸车后厢门的锁紧装置多为杠杆式锁紧装置,这种杠杆式锁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车厢的升降带动锁紧装置的杠杆连动机构进行开启或锁紧后厢门。由于杠杆式锁紧装置的杠杆支点一般设置于后厢门后轴前一定尺寸的位置上,因此,这种杠杆式锁紧装置容易导致自卸车在升降过程中后厢门晚开或者早锁的问题产生。而且,自卸车的后厢门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变形,以及杠杆式锁紧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由于磨损或变形,而造成杠杆式锁紧装置失效。即使经常修理或调整该杠杆式锁紧装置,也难以保证杠杆式锁紧装置正常工作。因此,由于该杠杆式锁紧装置的工作不可靠,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是锁空,也就是早锁的现象,从而会造成货物损失和环境污染;二是晚开现象,即当后厢门升到开锁的角度时,该杠杆式锁紧装置还没打开到位,从而影响了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开启和锁紧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不会造成后厢门晚开或者早锁的现象产生,从而避免了货物损失和环境污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提供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包括吊耳、双作用气缸、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双U形钩和锁钩,所述吊耳的一端焊接于车厢底板,所述吊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作用气缸的气缸座固定连接,所述双作用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双U形钩的一端连接,所述双U形钩的另一端与所述锁钩连接;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焊接于车厢尾部槽钢;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所述双U形钩的中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销轴。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之间的夹角为38°。所述双U形钩包括第一 U形钩和第二 U形钩,所述第一 U形钩和所述第二 U形钩之间通过螺栓连接。[0013]所述双作用气缸的气缸座设置有分别与气管连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缸杆顶出时,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车厢底板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9° ;所述气缸杆缩回时,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车厢底板之间形成的锐角为5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包括吊耳、双作用气缸、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双U形钩和锁钩,吊耳的一端焊接于车厢底板,吊耳的另一端与双作用气缸的气缸座固定连接,双作用气缸的气缸杆与第一摆臂的一端连接,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双U形钩的一端连接,双U形钩的另一端与锁钩连接;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焊接于车厢尾部槽钢;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双U形钩的中部可转动连接于第二销轴。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开启和锁紧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不会造成后厢门晚开或者早锁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货物损失和环境污染。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牢固,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大,从而便于生产制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双U形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双作用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锁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与自卸车后厢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7中包括有1-吊耳、2——双作用气缸、201——进气口、202——出气口、203——气缸杆、204——气缸座、3——第一摆臂、4——第二摆臂、5——双U形钩、501——第一 U形钩、502——第二 U形钩、503-螺栓、6——锁钩、7——车厢底板、8——车厢尾部槽钢、9——第一固定板、IO——第二固定板、11——第一销轴、 12——第二销轴、13——自卸车后厢门、14——第一销、15——第二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包括吊耳1、双作用气缸2、第一摆臂3、第二摆臂4、双U形钩5和锁钩6,吊耳I的一端焊接于车厢底板7,吊耳I的另一端与双作用气缸2的气缸座204固定连接,双作用气缸2的气缸杆203与第一摆臂3的一端连接,第一摆臂3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11固定连接,第二摆臂4的一端与第一销轴11固定连接,第二摆臂4的另一端与双U形钩5的一端连接,双U形钩5的另一端与锁钩6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摆臂4的另一端与双U形钩5的一端通过第一销14连接;双U形钩5的另一端与锁钩6的下端部通过第二销15连接。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均焊接于车厢尾部槽钢8 ;第一销轴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连接;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12 ;双U形钩5的中部可转动连接于第二销轴12。其中,第一摆臂3和第二摆臂4之间的夹角为38°。该夹角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开启和锁紧效果好。本实施例中,双U形钩5包括第一 U形钩501和第二 U形钩502,第一 U形钩501和第二 U形钩502之间通过螺栓503连接。其中,第一 U形钩501和第二 U形钩50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螺栓503的螺纹啮合的牙数来调节,从而使得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灵活可调,锁紧效果好,且使得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大,从而便于生产制造。本实施例中,双作用气缸2的气缸座204设置有分别与气管连接的进气口 201和出气口 202。本实施例中,气缸杆203顶出时,第一摆臂3与车厢底板7之间形成的锐角设置为49° ;气缸杆203缩回时,第一摆臂3与车厢底板7之间形成的锐角为5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自卸车进行卸料时,打开自卸车上设置的气动开关,使自卸车上设置的储气罐中的气体从双作用气缸2的进气口 201进入,并由双作用气缸2的出气口 202出来,同时气缸杆203回缩,并带动第一摆臂3绕第一销轴1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摆臂4转动,其中,第一摆臂3和第二摆臂4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夹角为38°,当第二摆臂4转动时便拉动双U形钩5,双U形钩5进而带动锁钩6绕第二销轴12转动,从而实现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开启状态;当自卸车上的货物卸完后,再按下自卸车上设置的气动开关,双作用气缸2的气缸杆203伸长,伸长的气缸杆203依次带动第一摆臂3、第二摆臂4、双U形钩5、锁钩6转动,使锁钩6触接于自卸车后厢门13,从而实现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锁紧状态,其中,第一摆臂3和第二摆臂4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夹角为38°。当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摆臂3与车厢底板7之间形成的锐角为54°,锁钩6的支点与第二销轴12的连线与车厢底板7之间形成的锐角为67° ;当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摆臂3与车厢底板7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9°,即形成的钝角为131°,锁钩6的支点与第二销轴12的连线与车厢底板7之间形成的锐角为80°,即形成的钝角为100°。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开启和锁紧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不会造成自卸车后厢门13晚开或者早锁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货物损失和环境污染。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牢固,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大,从而便于生产制造。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双作用气缸、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双U形钩和锁钩,所述吊耳的一端焊接于车厢底板,所述吊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作用气缸的气缸座固定连接,所述双作用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双U形钩的一端连接,所述双U形钩的另一端与所述锁钩连接;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焊接于车厢尾部槽钢;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所述双U形钩的中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销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之间的夹角为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U形钩包括第一 U形钩和第二 U形钩,所述第一 U形钩和所述第二 U形钩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作用气缸的气缸座设置有分别与气管连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杆顶出时,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车厢底板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9° ;所述气缸杆缩回时, 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车厢底板之间形成的锐角为5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其结构包括吊耳、双作用气缸、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双U形钩和锁钩,吊耳的一端焊接于车厢底板,吊耳的另一端与双作用气缸的气缸座固定连接,双作用气缸的气缸杆与第一摆臂的一端连接,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双U形钩的一端连接,双U形钩的另一端与锁钩连接。该自卸车后厢门气动控制的锁紧装置的开启和锁紧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不会造成后厢门晚开或者早锁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货物损失和环境污染。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牢固,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大,从而便于生产制造。
文档编号B60P1/273GK202827261SQ20122038301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
发明者耿丽, 张建福 申请人: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