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361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该装置通过姿态控制机构(70)中的滑轮(73)的绳带卷绕槽(73b)的剖面来补偿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之间产生的转动角度偏差,使得椅背(16)的倾斜角度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能够高精度地同步。因此,即便是椅背为任意倾斜度,作为传感器基准面的惯性体支撑面(33)都能够高精度地保持水平,从而能够实现提升加速度传感器(30)的精度。
【专利说明】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车辆内乘坐人员的安全带装置,尤其涉及将安全带卷收器安装在活动靠背椅椅背内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搭载在车辆内的安全带装置通过从安全带卷收器处拉出的安全带,束缚坐在座位上的乘坐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情况下,用于保护乘坐人员。安全带卷收器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情况下,当水平方向上大于规定值的加速度发生作用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此加速度,发动安全带的锁定机构,由此无法拉出安全带。作为使用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惯性体,已知的有使用了球体的物品、使用了自立惯性体的物品等。
[0003]然而,将具备了此种加速度传感器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在活动靠背椅的椅背上时,根据椅背的活动靠背角度(倾斜角度)不同,安全带卷收器的姿态完全发生变化,因此,就此而言,不能准确地检测出加速度。于是,就有了一种安全带装置,如参照专利文献1-3,其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不受座椅活动靠背角度的影响,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加速度。
[0004]专利文献1-3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在从椅垫上突出设置的椅背支撑臂和活动靠背转动轴的连接部分上,配置了绳带进退机构,使得绳带能在因应椅背倾斜角度的长度上进行进退,当椅背朝前后倾斜移动时,通过架通在绳带进退机构和安全带卷收器之间的绳带,进行控制使得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准线总是朝向铅垂方向,由此来进行控制,从而可准确地检测出加速度。
[0005]而且,为了确保可以顺畅地拉出安全带,安全带卷收器相对于椅背的车宽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安装角度因车辆种类、车辆的座椅样式等而各不相同。专利文献4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不仅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也可以对应车宽方向安装角度的变化,使得加速度传感器是朝向铅垂方向的姿态来进行调整。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0-79867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0-5292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11-326362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02-2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根据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可以对应椅背的活动靠背角度,即可以对应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应安全带卷收器的姿态变化,但是,无法对应车宽方向上安装角度的变化。
[0013]而且,专利文献4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通过激光熔敷或接合来固定惯性传感器的转动位置,由此,也可以对应车宽方向上安装角度的变化,但是,就绳带进退机构,并没有进行任何披露。并且,惯性传感器的转动位置以因座椅样式而异的各种角度来进行固定,因此,为了使得加速度传感器是通常朝向铅垂方向的姿态,需要配合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角度的专用零件。但是,关于专用零件配合多种样式而进行许多设计、制作、并拥有库存这将会成为增加成本的重要因素,并非优选。
[0014]就绳带进退机构而言,已知有这样一种支架.小齿轮方式的装置:组合支架和小齿轮,通过支架,将与椅背倾斜移动同步的小齿轮转动变换为绳带的进退动作。另一方面,就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而言,采用了直接方式的装置,根据直接卷起绳带的凸轮构件(专利文献3中叫做滑块,但有时也称作滑轮(pulley))和与椅背一体倾斜移动的壳体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通过凸轮构件上绳带卷起长度的变化,使得绳带进退。
[0015]此直接方式的绳带进退机构具体而言,具备了:壳体构件(专利文献3中称作机箱(case)),固定在椅背上,和椅背一体倾斜移动;杠杆构件(专利文献3中称作座椅部侧板),固定在椅垫上;凸轮构件,当绳带的终端部卷起,椅背在规定的倾斜移动范围内时,通过杠杆构件将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由此对于倾斜移动的壳体构件进行相对转动。在壳体构件的绳带导入部上,设置了滑动自如地保持绳带的外包装管终端固定部,由外包装管终端部抽出、卷绕在凸轮构件卷绕槽内的绳带终端部固定在凸轮构件上。
[0016]而且,为了使得椅背的倾斜移动角度通过绳带朝加速度传感器一侧呈线性传递,必须进行调整,在安装时消化绳带长度的不均匀度。因此,在上述绳带进退机构中,在设置在壳体构件上的外包装管终端固定部上,设置了绳带长度调节机构,来调节自外包装管终端部抽出的绳带长度(出长)。即是说,通过此绳带长度调节机构来改变固定在壳体构件上的外包装管终端位置,由此可以调节收纳在外包装管内的绳带(内在绳带)出长(自外包装管处抽出的长度)。
[0017]可是,在专利文献3中所提到的以往的安全带装置的绳带进退机构中,因绳带长度调节机构设置在壳体构件上的关系,实际上要在检测转动角度的凸轮构件的跟前的一侧(即是说绳带的中途)调整绳带长度。因此,在与绳带的终端部之间,可能会残留少许空余的绳带,由此转动角度的检测精度下降,加速度传感器的姿态控制精度下降,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可能会降低。而且,如果在作为包装构件的壳体构件上设置绳带长度调节机构,以此也可能会对绳带进退机构外形的小型化造成损害。
[0018]本发明借鉴所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可以在任意椅背倾斜角度上将传感器基准面高精度地保持在水平上,并可以实现提升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
[0019]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0]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由以下构成来达成。
[0021](I) 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具备:
[0022]安全带卷收器,安装在活动靠背椅的椅背上,必要时卷绕起安全带;
[0023]绳带进退机构,配置在所述活动靠背椅的椅背和椅垫的连接部上,检测出所述椅背朝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的倾斜角度,具有绳带用来将此倾斜角度传递至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所述绳带在所述绳带的长度方向上,以对应于所述椅背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前进或后退,其特征为:
[0024]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具有:
[0025]卷收器框,其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椅背左右方向中心的直线,朝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并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0026]主轴,其由所述卷收器框来支撑,用于卷绕所述安全带;
[0027]加速度传感器,其安装在所述卷收器框上,检测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加速度;
[0028]锁定机构,根据此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锁定安全带的抽出动作;
[0029]姿态控制机构,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准面保持水平,
[0030]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
[0031]传感器罩盖,固定在所述卷收器框上;
[0032]惯性体,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作用时,其朝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
[0033]传感器外壳,沿着车辆左右方向有摇动轴,并且有惯性体支撑面,其保持在所述传感器罩盖上用来载置所述惯性体;
[0034]动作构件,与所述惯性体朝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动作相联动,使得所述锁定机构朝锁定一侧动作,
[0035]所述姿态控制机构具备:
[0036]旋转构件,根据所述绳带进退机构的所述绳带前进或后退距离来转动角度;
[0037]旋转传递机构,将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传递至所述传感器外壳,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摇动,
[0038]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轴与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以规定角度进行交叉,以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而设置在水平方向上,
[0039]即便所述椅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倾斜移动,通过所述传感器外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摇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所述惯性体支撑面保持水平的状态,
[0040]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轨道面和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轨道面不是平行的,
[0041]在从所述绳带进退机构到所述姿态控制机构之间设置了补偿单元,该补偿单元用来在通过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将转动自所述旋转构件向所述传感器外壳传递时,补偿因所述两个转动轨道面不平行而产生的转动角度偏差。
[0042](2)如⑴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43]所述姿态控制机构设置有滑轮用来将所述绳带的进退移动变换为转动运动,向所述旋转构件传递转动,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可设定为,绳带卷绕半径根据所述滑轮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
[0044]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0045](3)如⑴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46]在所述绳带进退机构上设置有凸轮构件,其根据转动来卷绕或抽出绳带,使得绳带以相应于椅背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进退,此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可设定为,绳带的卷绕半径根据所述凸轮构件的转动角度而发生变化,
[0047]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0048](4)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49]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相互卡合的销和切缝,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和所述传感器外壳上,并配置在自所述摇动轴以及转动轴向半径方向偏离的位置上。
[0050](5) 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具有:
[0051]安全带卷收器,安装在活动靠背椅的椅背上,必要时卷绕起安全带;
[0052]绳带进退机构,配置在所述活动靠背椅的椅背和椅垫的连接部上,检测出所述椅背朝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的倾斜角度,具有绳带用来将此倾斜角度传递至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所述绳带在所述绳带的长度方向上,以对应于所述椅背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前进或后退,
[0053]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具有:
[0054]固定在所述椅背上的卷收器框,其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椅背左右方向中心的直线,朝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
[0055]用于卷绕所述安全带的主轴,由所述卷收器框来支撑;
[0056]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卷收器框上,检测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加速度;
[0057]锁定机构,根据此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锁定安全带的抽出动作;
[0058]姿态控制机构,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准面保持在水平,
[0059]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
[0060]传感器罩盖,固定在所述卷收器框上;
[0061]惯性体,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作用时,其朝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
[0062]传感器外壳,沿着车辆左右方向有摇动轴,有保持在所述传感器罩盖上,搭载了所述惯性体的惯性体支撑面;
[0063]动作构件,与所述惯性体朝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动作相联动,使得所述锁定机构朝锁定一侧动作,
[0064]所述姿态控制机构设置有滑轮,将所述绳带进退机构的绳带的进退移动变换为转动运动,该滑轮的转动轨道面和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轨道面不是平行的,
[0065]在从所述绳带进退机构到所述姿态控制机构之间设置了补偿单元,该补偿单元用来将转动自所述滑轮传递至所述传感器外壳时,补偿因所述两个转动轨道面不平行而产生的转动角度偏差。
[0066](6)如(5)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67]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可设定为,绳带卷绕半径根据所述滑轮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
[0068]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0069](7)如(5)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70]所述绳带进退机构设置了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根据转动来卷绕或抽出绳带,使得绳带以相应于椅背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进退,通过该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可设定为绳带的卷绕部半径根据所述凸轮构件的转动角度而发生变化,
[0071]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0072](8)如(5)-(7)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73]所述姿态控制机构具备:[0074]旋转构件,与所述滑轮的转动同步,并以通过所述绳带进退机构所进行的所述绳带的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所相应的角度来转动;
[0075]旋转传递机构,将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传递给所述传感器外壳,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摇动,
[0076]所述传感器罩盖与所述姿态控制机构分体设置,
[0077]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轴与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以规定角度进行交叉来形成所述传感器罩盖,以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而设置在水平方向上。
[0078](9)如⑶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79]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相互卡合的销和切缝,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和所述传感器外壳上,并配置在自所述摇动轴以及转动轴向半径方向偏离的位置上。
[0080](10)如(5)-(7)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81]所述绳带进退机构具有:
[0082]固定在所述椅垫上的杠杆构件;
[0083]壳体构件,与所述椅背的转动中心同轴,相对于所述杠杆构件而配置,可自由转动,固定在所述椅背上,伴随椅背的倾斜移动而转动;
[0084]凸轮构件,与所述椅背的转动中心同轴,相对于所述杠杆构件以及所述壳体构件而设置,可自由转动,若所述椅背的倾斜移动角度在规定范围内,当所述壳体构件伴随所述椅背的倾斜移动而转动时,被所述杠杆构件阻止了其移动,
[0085]所述壳体构件上设置有外包装管终端固定部,用于固定外包装管的终端部,保持所述绳带自由滑动,
[0086]所述凸轮构件上设置了绳带卷绕槽,沿着此凸轮构件的外周面而形成,用于卷绕自所述外包装管终端部抽出的绳带,
[0087]在所述凸轮构件上设置有绳带长度调节机构,其具备:绳带调节器,该绳带调节器具有将卷绕在此绳带卷绕槽状态下的所述绳带的终端部固定的绳带终端固定部,且被装配为在所述凸轮构件的外周部可自由地进行线性滑动;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其通过使得此绳带调节器滑动,来调节自所述外包装管终端部抽出的绳带长度。
[0088](11)如(10)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89]所述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包含:
[0090]形成于所述凸轮构件的螺丝受壁;
[0091]在此螺丝受壁上贯通形成的螺丝插通孔;
[0092]形成于所述绳带调节器滑动方向端面的螺丝孔;
[0093]调节螺丝,其在所述螺丝受壁承受其头部的状态下,其螺丝轴部的顶端一侧通入所述螺丝插通孔,并拧入所述绳带调节器的螺丝孔,
[0094]根据所述调节螺丝的转动操作,通过此调整螺丝,使得所述绳带调节器发生变位。
[0095](12)如(10)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096]所述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包含了使所述绳带调节器,向自所述外包装管的终端部抽出所述绳带的方向施力的弹簧。
[0097](13)如(10)-(12)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0098]在所述杠杆构件与所述壳体构件、所述凸轮构件上分别设置了定位孔,用来在定位时贯通这三个构件。
[0099](14)如(10)-(13)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0100]在所述凸轮构件的外周部安装所述绳带调节器,在以所述椅背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上自由滑动。
[0101]并且,本发明中的“上下”或者“上下方向”表示的是从车辆的中心向地板方向和天花板方向看时的方向,并且,“左右或左右方向”表示车辆的车宽方向。
[0102]而且,“水平”或者“水平方向”包含了水平(水平方向),也包含了即便在距此水平稍有变化,在制造时发生误差或设计产品时仍可体现本发明效果的范围。
[0103]而且,所谓“键槽曲线状”除了键槽曲线,还包含如将位于第I平面上的圆,相对于与此第I平面不平行的第2平面自其上方垂直投影在此第2平面时,与此不平行的第2平面上所投影出的此圆圆周上描画出的曲线等。
[0104]再者,在“朝向椅背车辆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上,椅背的倾斜角度检测范围被设定为,在自乘坐人员可落座程度下椅背直起状态,到此椅背向车辆后方一侧倒下状态之间的范围可进行检测。然而,也可以设计角度检测部分,以便检测从椅背向前方倒下状态到向后方倒下状态之间的所有角度,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任意设定椅背倾斜角度的检测范围。
[0105]而且,关于“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椅背左右方向中心的直线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只提到了相对于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在左右方向上分别以±15°倾斜的情况,但只要合理地设计,也可以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在0° -±45°之间进行设定。
[0106]并且,关于“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轴与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以规定角度进行交叉”,决定此规定角度时,使得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为水平方向。基本上,就是根据将卷收器安装在椅背上时,朝车辆左右方向倾斜的角度来决定的角度。即是说,此规定角度是根据卷收器的安装角度来设定的。
[0107]发明效果
[0108]在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中,从旋转构件或滑轮向传感器外壳传递对应椅背倾斜角度的转动角度时,旋转构件或滑轮和传感器外壳两者之间的转动轨道面不是平行的,因此,用于传递力的接触点位置根据转动角度位置向半径方向变化,接触点的轨道变为非圆形(椭圆形状)。由此,在旋转构件和传感器外壳之间,或滑轮和传感器外壳之间,会产生转动角度的偏差,造成椅背的倾斜角度和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角度不同步的状态,从而传感器外壳的惯性体支撑面不能正确保持水平。
[0109]然而,就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而言,通过设置在绳带进退机构和姿态控制机构之间的补偿单元,可以补偿其转动角度偏差,因此,可以精确地使得椅背的倾斜角度和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角度同步。所以,即便在任意椅背倾斜角度下,也可以精确地将作为传感器基准面的惯性体支撑面保持在水平,并且可以实现提高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
[0110]再者,绳带长度调节机构实际上设置在检测椅背倾斜移动角度的凸轮构件外周部,使用绳带调节器来抽出并移动绳带的终端部,由此,可以调节自外包装管终端部抽出的绳带的长度(出长),因此,可以精准地调整绳带的长度而不会发生松弛现象。因而,配合椅背活动靠背角度的绳带进退精度提高了,可以实现提高加速度传感器的机能。而且,将绳带调节器设置在凸轮构件的外周部,因此可以获得紧凑性的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111][图1](a)为具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装置的活动靠背椅的侧面图;(b)为该活动靠背椅左边座椅的背面图;(C)为该活动靠背椅右边座椅的背面图。
[0112][图2](a)为在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中,从车辆前方一侧看,向左侧仅以规定角度Θ倾斜安装的右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的截面图;(b)为从车辆前方一侧看,向右侧仅以规定角度Θ倾斜安装的左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的截面图。
[0113][图3]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分解透视图。
[0114][图4]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姿态控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0115][图5](a)为表示该加速度传感器和姿态控制机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b)为其侧面图。
[0116][图6]为图5(b)的V1-VI定位孔,用来在定位时贯通这三个构件截面图,该图表示了安全带卷收器朝右侧仅以规定角度Θ倾斜安装时的状态。
[0117][图7](a)为表示用于左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的传感器外壳结构的透视图,(b)为表示用于右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传感器外壳结构的透视图。
[0118][图8](a)为表示安全带卷收器向车宽方向(右方向)倾斜安装的侧面图;(b)是在作为姿态调节机构的调节器齿轮(旋转构件)的转动轨道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的面)上,从垂直方向表示调节器齿轮销移动轨迹的图;(C)是在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轨道面(铅垂面)上,从垂直方向(水平方向)表示调节器齿轮销移动轨迹的图;(d)是在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轨道面(铅垂面)上,从垂直方向(水平方向)表示切缝移动轨迹的图;(e)是(C)与(d)的移动轨迹合成图。
[0119][图9](a)是使用于左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的姿态控制机构滑轮的透视图;(b)为其截面图;(C)为(b)的IXc-1Xc箭头视图;(d)为使用于右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的姿态控制机构滑轮的透视图;(e)为其截面图;(f)为(e)的IXf-1Xf定位孔,用来在定位时贯通这三个构件截面图。
[0120][图10]自滑轮绳带卷绕槽转动中心起其半径[图9(c)、(f)中绳带卷绕槽73b的半径r]变化的示意图。
[0121][图11]表示绳带进退机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0122][图12]表示绳带进退机构内部结构的正面图。
[0123][图13](a)为表示椅背后倒15°标准状态下安全带卷收器和绳带进退机构状态的侧面图;(b)为表示此时绳带进退机构内部状态的正面图。
[0124][图14](a)为表示椅背后倒95°状态下安全带卷收器和绳带进退机构状态的侧面图;(b)为表示此时绳带进退机构内部状态的正面图。
[0125][图15](a)为表示椅背前倾75°状态下安全带卷收器和绳带进退机构状态的侧面图;(b)为表示此时绳带进退机构内部状态的正面图。
[0126][图16]使用绳带进退机构调节绳带长度时的方法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0127]以下基于图面,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装置的各实施方式。
[0128]如图l(a)_(c)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装置10安装在活动靠背椅15的椅背16上,具备了:安全带卷收器11,其可以卷绕安全带19 ;以及绳带进退机构100,其配置在可转动地连接活动靠背椅15的椅背16和椅垫17的连接部18上,根据椅背16的倾斜角度,使得绳带(也称作内部绳带)13a仅按照必要的长度来进退,由此,通过绳带13a将椅背16的倾斜移动动作传递至安全带卷收器11。安全带装置10具备了在车辆发生冲撞时,相对于活动靠背椅15来束缚车辆内的乘坐人员的功能。
[0129]绳带(内部绳带)13a由后述外包装管13b (参照图3)所覆盖,由此构成了绳带单元13,外包装管13b的两端终端构件13d固定在安全带卷收器11和绳带进退机构100的后述壳体构件120 (参照图11)上。由此获得了这样的结构,收纳在外包装管13b内部的绳带13a可以相对于外包装管13b,没有松弛地在延伸方向上顺畅地滑动,由此来进退。
[0130]安全带卷收器11根据椅背16的活动靠背角度,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以任意角度倾斜移动。而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可以自安全带卷收器11处顺畅地抽出安全带19,因此,根据车的类型、安全带样式不同,以各自不同的规定角度Θ来进行安装。在这里,安全带卷收器11的标准安装姿态为向车辆后方略微倾斜15° (后倒15° ),同时,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仅倾斜规定角度Θ ( = 15° ),以此姿态来安装在椅背16上。也就是说,如图1(b)所示,如果是左边座椅,从后侧来看,向左侧仅倾斜规定角度Θ ( = 15° )来安装;如图1(c)所示,如果是右边座椅,从后侧来看,向右侧仅倾斜规定角度Θ ( = 15 )来女装。
[0131]如图2及图3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1具备了卷收器框21,其相对于延伸通过椅背16左右方向的中心的直线,朝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并固定在椅背16上。在卷收器框21上,可转动地支撑着用于卷绕安全带19的主轴22。
[0132]在主轴22的轴方向一端侧,连接着在安全带19的卷绕方向上对主轴22进行转动施力的卷收器弹簧23,卷收器弹簧23收纳在罩盖23a里。
[0133]在主轴22轴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了:方向盘25,为锁定安全带19抽出动作的锁定机构24的一种构成元件;加速度传感器30,检测作用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加速度,根据检测出的加速度,启动锁定机构24 ;姿态控制机构70,不论椅背16的倾斜移动角度如何,将加速度传感器30的传感器基准面(后述惯性体支撑面33)保持在略微水平。
[0134]安装时使得方向盘25与主轴22以一体转动,同时,在外周面上有多个卡合抓手25a,与后述动作构件(第I传感器杠杆36)的上部抓手部36b相卡合,以规定间隔排列在周方向上,方向盘25被收纳在方向盘罩盖27的内部。而且,包含了加速度传感器30的安全带卷收器11的另一端侧侧面整体由卷收器罩盖29来覆盖。
[0135]如图3及图4所示,加速度传感器30具备了:传感器罩盖31,其固定在卷收器框21的外侧面,和椅背16 —体向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移动;传感器外壳32,以沿着车辆左右方向的摇动轴LI (参照图6)为中心,相对于传感器罩盖31而在车辆前后方向摇动自如地受到支撑,当椅背16倾斜移动时,通过姿态控制机构70,相对于传感器罩盖31朝车辆前后方向转动,由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将作为传感器基准面的惯性体支撑面33保持在略微水平的状态;铁制球体35,支撑在传感器外壳32的惯性体支撑面33上,当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在车辆前后方向发生作用时,从中立位置开始作为惯性体来发生变位;动作构件第2传感器杠杆37,当球体35向车辆前后方向变位时与其连动动作,并使得锁定机构24朝锁定一侧动作。
[0136]具体亦如图6所示,在传感器罩盖31的一对支撑孔31a、31b上,分别嵌合了突出设置在传感器外壳32外侧面上的一对轴套部32a、32b,由此构成了摇动轴LI,传感器外壳32以此摇动轴LI为中心,可朝着车辆前后方向摇动。而且,如图4所示,在形成于传感器外壳32的一对支架32c、32d上的杠杠杆支撑孔32e、32f上,嵌合了第2传感器杠杆37的一对转动突起37a、37b,第2传感器杠杆37相对于传感器外壳32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可转动地得到支撑。
[0137]传感器外壳32在上侧的内底面具备了惯性体支撑面33,即下方凹进去的研磨钵状凹面,此惯性体支撑面33上载置有球体35。惯性体即球体3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受到规定速度以上的加速度时,自中立位置发生变位,检测对车辆(即安全带卷收器11)发生作用的加速度。而且,所述所谓惯性体支撑面33处于略水平状态,指的是惯性体支撑面33的基准面(如惯性体支撑面33的上面)略为水平。
[0138]第I传感器杠杆36如图3所示,有在基端部设置了嵌合孔的轴套部36a,顶端部略呈Y字型,其设置了与方向盘25抵接的上部抓手部36b以及与第2传感器杠杆37抵接的下部抓手部36c。第I传感器杠杆36配置在方向盘25的下方,轴套部36a的嵌合孔转动自如地嵌合在固定在卷收器框21上的支撑轴(省略图示)上。然后,以拥有嵌合孔的轴套部36a为中心,朝上方转动,由此,上部抓手部36b卡合在方向盘25的卡合抓手25a上,从而限制方向盘25的旋转。因此,由方向盘25和第I传感器杠杆36构成了锁定机构24。
[0139]第2传感器杠杆37如图3及图4所示,具备了:形成于基端部的转动突起37a、37b ;碗部37c,形成于顶端一侧,罩在球体35的上面;肋条37d,形成于碗部37c的上面。转动突起37a、37b转动自如地嵌合在传感器外壳32的杠杆支持孔32e、32f里。第2传感器杠杆37在碗部37c与球体35的上侧接触的同时,第I传感器杠杆36的下部抓手部36c与肋条37d的上面相抵接。然后,一旦球体35由于加速度自中立位置发生变位,则朝上侧转动,通过下部抓手部36c将第I传感器杠杆36向上方推压,使得方向盘25的卡合抓手25a与上部抓手部36b卡合,从而锁定方向盘25。并且,第I传感器杠杆36与第2传感器杠杆37可设定为从球体35的中心来看时其转动轴线的位置互相反方向,使得当球体35发生变位时使其向相反方向转动。
[0140]而且,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控制传感器外壳32前后方向姿态的姿态控制机构70由如下构成:配置在卷收器框21的侧板内侧的第I滑轮机箱71以及第2滑轮机箱
72;收纳在由这些第I滑轮机箱71以及第2滑轮机箱72组合而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的滑轮
73;调节器齿轮74 ;对滑轮73进行转动施力的扭转弹簧75 ;将调节器74的转动传递给加速度传感器30的传感器外壳32的旋转传递机构76。
[0141]滑轮73以设置在第I滑轮机箱71上的支撑轴71c为中心,由第I滑轮机箱71以及第2滑轮机箱72来转动自如地支撑。滑轮73将通过绳带进退机构100所进行的绳带(内部绳带)13a的进退动作转化为转动运动,仅按照对应绳带13a进退动作的角度,在与椅背16的倾斜动作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来转动。在此滑轮73上,在外周面上设置了用于卷绕绳带13a的绳带卷绕槽73b,绳带13a的一侧端部(上端部)通过末端引线块13c固定在滑轮73上。并且,绳带13a自由滑动通过外包装管13b内部,安装在外包装管13b —端的终端构件13d固定在第I滑轮机箱71以及第2滑轮机箱72上。
[0142]扭转弹簧75(参照图3)在绳带13a的卷绕方向上,向滑轮73转动施力。而且,调节器齿轮74是一种旋转构件,与形成于滑轮73侧部的齿轮73a咬合,在与椅背16倾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同一转动角度进行同步转动。调节器齿轮74如图6所示,将一边的轴突起74a嵌入形成于第I滑轮机箱71的支撑孔71a内,将顶端成球状的另一边轴突起74b通过第I滑轮机箱71的开口窗71b (参照图4),嵌入传感器外壳32的轴套部32b的端面球面孔32g内,由此,调机器齿轮74得到了支撑,可以以转动轴L2为中心来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球面孔32g与球状轴突起74b的嵌合,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与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即便两轴处于任意角度关系,都可以以轴突起74b为中心在一点上交叉。也就是说,此结构为:转动轴L2和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不管是在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还是在位于拥有倾斜关系的情况下,也以一点交叉,转动轴L2相对于摇动轴LI拥有任意倾斜。
[0143]此结构为:不管是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与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还是是拥有倾斜的情况下,旋转传递机构76也可以将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传递给传感器外壳32,使得传感器外壳32发生摇动。由此,旋转传递机构7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使得加速度传感器30的传感器基准线Sl(相对于通过了位于中立位置的球体35的中心点的传感器基准面的垂直线)指向铅垂方向,将作为垂直于传感器基准线SI的传感器基准面的惯性体支撑面33保持在略微水平。因此,此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传递机构76由相互卡合的销74c和切缝32h组合构成,两者配置在自分别形成于调节器齿轮74和传感器外壳32上的摇动轴LI以及转动轴L2半径方向偏离的位置上。
[0144]在这里,销74c形成于调节器齿轮74 —侧,切缝32h形成于传感器外壳32 —侧,但是,反过来形成也可以。并且,切缝32h形成于突出设置在传感器外壳32侧部下方的臂部32i上。此臂部32i可切实地卡合切缝32h和销74c,而且,不必和其他部分相干扰。因此,如图7(a)所示的左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上所使用的传感器外壳32L(32)与如图7(b)所示的右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所使用的传感器外壳32R(32),臂部32i可以设计出若干不同的形状。
[0145]上述结构的安全带卷收器11因车的类型、座椅样式而有不同的标准安装姿态,如在车辆向后方略微倾斜15°,同时在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倾斜Θ = 15°的状态下,安装在椅背16上。之所以根据车的类型、座椅样式,在车宽度方向上以不同的倾斜方向、角度来安装安全带卷收器11,是因为要使主轴22朝向车宽度方向的倾斜与安全带19的抽出方向一致,从而可以顺畅地抽出。
[0146]因此,如图6所示,有以下两种安装姿态:仅以规定角度Θ ( = 15° )向右侧倾斜来安装安全带卷收器21,从而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调节器滑轮74的转动轨道面相对于铅垂面朝右侧仅以规定角度Θ倾斜的情况;与此相反,在此未予图示,仅以规定角度Θ向左侧倾斜来安装安全带卷收器21,从而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调节器滑轮74的转动轨道面相对于铅垂面朝左侧仅以规定角度Θ倾斜的情况。
[0147]由此安装姿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相对于沿着车辆左右方向的水平方向仅以规定角度Θ倾斜为前提,像这样,即便在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相对于水平而倾斜的情况下,根据左右座椅用各自的类型不同,分别准备了传感器罩盖31,以便加速度传感器30的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也保持在略微水平,从而加速度传感器30的传感器基准线SI指向铅垂方向。因此,相对于水平而倾斜的调节器齿轮74其转动轴L2与保持在水平的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并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在两轴之间设定了规定角度Θ。
[0148]于是,两轴(摇动轴LI与转动轴L2)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如上所述,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与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相互之间并不为一体,这两轴设定为以规定角度Θ在一点上交叉的关系,在此之上,通过所述销74c与切缝32h的组合,构成了旋转传递机构76。
[0149]并且,卷收器框21的安装角度也包含了 Θ =0°的情况,可任意进行设定,使用根据所设定的每个安装角度而准备的专用传感器罩盖31,将加速度传感器30安装在卷收器框21上,通常就可以将传感器罩盖32的摇动轴LI保持在略微水平。此时,无论是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与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还是倾斜交叉的情况(也就是说,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轨道面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轨道面相互平行的情况与相互不平行的情况),通过销74c与切缝32h的组合,可以将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顺畅地传递至传感器外壳32处。
[0150]在这里,需要保证椅背16的倾斜角度(活动靠背角度)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椅背16的倾斜移动方向与反向转动角度)精确的同步。如果没有保证椅背16的转动角度与传感器外壳32精确的同步,惯性体支撑面33将无法精确保持在水平,由此,加速度传感器30将无法正确做出反应。
[0151]然而,如上述结构,通过切缝32h与销74c,将转动由调节器齿轮74传递至传感器外壳32时,如果滑轮73、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轨道面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轨道面相互不平行,由此在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之间会发生转动角度的偏差。
[0152]就是说,例如,假定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两者的转动轨道面相互平行,两者的轴(转动轴L2与摇动轴LI)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当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转动时,用于传递销74c与切缝32h的力的接触点位置是一定的而不发生变化,因此,此接触点的轨道为正圆,但是,在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两者的转动轨道面相互不平行的情况下,接触点的位置就会根据转动角度在半径方向上发生变化,因此接触点的转动轨道就是非圆形(椭圆形)了。
[0153]以下将使用图8进行详细的说明。传感器外壳32的切缝32h其转动轨道Kl如图8(d)所示,从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轨道面(铅垂面)垂直的水平方向来看是正圆。然而,调节器齿轮74的销74c其转动轨道K2如图8 (b)所示,从与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轨道面(铅垂面)垂直的水平方向来看是正圆,但如图8(c)所示,从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轨道面(铅垂面)垂直的水平方向来看就是椭圆了。
[0154]因此,所述接触点的位置根据转动角度在半径方向上发生变化,接触点的轨道如图8(e)所示,由正圆偏离为非圆形(与椭圆形的销74c的轨道一致)。由此,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之间会发生转动角度的偏差。例如,当调节器齿轮74以60°转动时,传感器外壳32会以58°或62°转动。如果是这样,椅背16的倾斜角度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就会处于不同步的状态,传感器外壳32的惯性体支撑面33就无法正确地保持水平。[0155]在姿态控制机构70的倾斜方向与图8 (a)中情况相反的情况下也是,销74c与切缝32h的接触点位置根据转动角度在半径方向上发生变化,由此,接触点的轨道为椭圆状。但是,根据姿态控制机构70倾斜方向的不同,椭圆的形状不同。
[0156]于是,从绳带进退机构100到姿态控制机构70之间设置了补偿单元,用于补偿这样的转动角度偏差。然后,仅以估计的转动角度偏差来修正椅背16的倾斜角度,同时传递至传感器外壳32。由此,在补偿了转动角度偏差的状态下,传感器外壳32进行转动,因此,可以使得传感器外壳32与椅背16的倾斜角度基本同步来转动。
[0157]具体而言,在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上设置了补偿单元,由绳带进退机构100延伸的绳带13a的进退动作可正确反映椅背16的倾斜角度。即是说,在姿态控制机构70上,设置了滑轮73,将绳带13a的进退动作转换为转动运动,并将转动传递至调节器齿轮74,将此滑轮73的绳带卷绕槽73b的周方向路径形成为非正圆的键槽曲线状,从而进行设定,使绳带卷绕槽73b的半径r根据滑轮73的转动角度而变化。也就是说,由形成为键槽曲线状的滑轮73的半径变化的绳带卷绕槽73b构成了补偿单元。
[0158]在通过计算、实际测量所得到的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转动角度偏差数据的基础上,设定了绳带卷绕槽73b的剖面(键槽曲线)。图9(a)_(c)为使用于左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的滑轮(为方便称作“L15°滑轮”)结构图,(d)-(f)为使用于右边座椅用安全带卷收器的滑轮(为方便称作“R15°滑轮”)结构图。而且,图10为将L15°滑轮73L与R15°滑轮73R的绳带卷绕槽73b的剖面(自转动中心到半径r的变化)与正圆滑轮相比较的示意图。
[0159]无论是滑轮73L还是73R,都以可以补偿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偏差的剖面来决定绳带卷绕槽73b的半径r。因此,通过将这些滑轮73L、73R组合在姿态控制机构70中,可以使得椅背16的倾斜角度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精确地同步,即便在任意椅背倾斜角度下,也可以精确地将作为传感器基准面的惯性体支撑面33保持在水平,从而实现提高加速度传感器30的精度。
[0160]接下来就绳带进退机构100进行详细的说明。
[0161]绳带进退机构100如图11及图12所示,有杠杆构件110、壳体构件120、充塞壳体构件120开口面的罩盖130、可转动地收纳在壳体构件120内部的凸轮构件140、由绳带调节器150以及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201构成的绳带长度调节机构200。
[0162]杠杆构件110有:沿着壳体构件120的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臂部113 ;与臂部113的基端部为一体,在中央有与椅背16的转动中心同轴的圆形孔112的圆环部111 ;朝向轴方向突出设置在圆环部111的侧面的止动突起116。杠杆构件110通过臂部113的顶端部14固定在椅垫17上。
[0163]壳体构件120形成有覆盖凸轮构件140的周围的环状的外周壁121,以及在此外周壁121的内侧通过环状凹部122所形成的圆筒状的轴套部123,而且具有外周壁121的一部分朝外部突出的绳带导入部126。在此绳带导入部126上,设置了朝环状凹部122的接线方向延伸的绳带导引槽127a、127b。外侧的绳带导引槽127a的尺寸(槽宽大)为可以插入绳带单元13的外包装管13b终端及安装在此终端的终端构件13d,内侧的绳带导引槽127b的尺寸(槽宽小)为仅可以插入自外包装管13b末端抽出的绳带13a。而且,在外侧的绳带导引槽127a上,设置了外包装管终端固定部128,用来将外包装管13b的终端构件13d定位并固定。
[0164]而且,在壳体构件120的外周壁121的内周,设置了碰撞段部129,当壳体构件120朝图9中的箭头Y2方向转动时,与后述凸轮构件140的凸轮部143 —端143a碰撞,由此将凸轮构件140带回同一方向。
[0165]在轴套部123定位在转动自如地连接椅垫17与椅背16的连接部18 (参照图1)上的状态下,此壳体构件120与罩盖130 —起固定在椅背16上。而且,将壳体构件120的轴套部123嵌在杠杆构件110的圆形孔112上,从而,将壳体构件120,与椅背16的转动中心同轴,并相对于杠杆构件110以轴套部123为中心可转动地进行连接,且伴随椅背16的倾斜移动来转动。
[0166]凸轮构件140被设置为,与椅背16的转动中心同轴,相对于杠杆构件110与壳体构件120可自由转动,根据转动卷绕或抽出绳带13a,使得绳带13a以相应椅背16倾斜角度的距离来进退。而且,当椅背16的倾斜移动角度位于规定范围之间(使用加速度传感器30功能的范围),壳体构件120伴随椅背16的倾斜移动而转动时,凸轮构件140抵接在后述杠杆构件110的止动突起116上,从而阻止了移动。
[0167]凸轮构件140在圆环部141的中央形成了圆形孔142,同时,在圆环部141周方向的部分外周部,形成了扇形的凸轮部143,在此凸轮部143的外周面,沿着以凸轮构件140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形成了绳带卷绕槽144。凸轮构件140转动自如地嵌在壳体构件120的轴套部123内,由此收纳在壳体构件120的环状凹部122内。
[0168]扇形的凸轮部143周方向一端143a为抵接杠杆构件110止动突起116的部分,此一端143a抵接止动突起116,由此,阻止了凸轮构件140朝图12中箭头方向Yl转动。
[0169]并且,在壳体构件120的轴套部123上,设置了可挠抓手124,在嵌入杠杆构件110的圆环部111、凸轮构件140的圆环部141的状态下,防止其脱出。而且,在杠杆构件110、凸轮构件140、壳体构件120上,分别设置了定位孔115、145、125,用以在椅背16位于标准位置的状态下,相互配合位置时,使三个构件110、140、120贯通于该定位孔。
[0170]而且,在凸轮构件140圆环部141的部分周方向上,与扇形凸轮部143的另一端143b相邻接设置有调节器收纳凹部149,在此调节器收纳凹部149内,收纳了构成绳带长度调节机构200的绳带调节器150。此绳带调节器150相对于凸轮构件140,将顶端(上端)卷绕起来的绳带13a的基端(下端)一侧的终端部固定在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 (参照图4及图6)上,同时,不松弛地拉紧绳带13a来调节绳带13a的长度。
[0171]首先,此绳带调节器150具备了略为立方体形状的小片来作为调节器主体151。此调节器主体151安装在凸轮构件140上,在以凸轮构件140的转动中心(椅背16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的接线方向上,可以直线性滑动,为了引导此滑动动作,在调节器主体151的内侧面,设置了 C字型的导轨152,其嵌在形成于凸轮构件140的调节器收纳凹部149底部的截面T字型导轨146上。截面T字型导轨146与C字型的导轨152利用了作为成形材料的树脂材料的弹性来进行嵌入,在所述接线方向上,引导绳带调节器150使其能滑动。并且,也可以是截面T字型的导轨146设置在调节器主体151 —侧,C字型的导轨152设置在凸轮构件140 —侧。而且,调节器主体151可以相对于圆的接线方向倾斜而进行直线性滑动,也可以在圆的接线方向之外进行直线性滑动。
[0172]而且,在调节器主体151滑动方向的一端侧(靠近凸轮部143另一端的一侧),通过收纳末端引线块13c,其安装在卷绕于绳带卷绕槽144状态下的绳带13a的终端,由此设置了固定绳带13a终端部的绳带终端固定部154。此绳带终端固定部154由凹部构成,设置在收纳了绳带13a的绳带导引槽153的深端。并且,凸轮构件140的凸轮部143的绳带卷绕槽144上,以最大1/4周的程度卷绕了自外包装管13b终端部抽出的绳带13a的末端近旁部分。
[0173]而且,在调节器主体151滑动方向的另一端侧(离凸轮部143的另一端143b远的一侧),设置了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201,该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201通过使绳带调节器150移动,调节自外包装管13b终端部抽出的绳带13a的抽出长度。
[0174]此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201由如下构成:螺丝受壁147,形成于凸轮构件140的调节器收纳凹部149端部;螺丝插通孔148,贯通此螺丝受壁147而形成;螺丝孔156,形成于绳带调节器150滑动方向的端面(调节器主体151滑动方向的另一端面);调整螺丝160,在螺丝受壁147抵住其头部的状态下,螺丝轴部的顶端一侧通过螺丝插通孔148,从而拧入绳带调节器150的螺丝孔156内,且通过转动调节螺丝160的操作,通过调节螺丝160,可以使得绳带调节器150朝滑动方向的任意位置发生变位。
[0175]而且,绳带调节器150的调节器主体151的外侧面157形成为圆弧面,在调节器150滑动之时,尽量不与壳体构件120的外周壁121相干扰,且能够较大地确保绳带调节器150的滑动范围。而且,在与调节器主体151的导轨152相反一侧的外侧面157靠近的位置处,在板厚方向上,穿孔了用于将夹具钎子301 (参照图16)插入绳带调节器150的插入孔155。
[0176]并且,在壳体构件120的外周壁121上,设置了带开闭盖的服务窗口 170,以便在组装后的状态下,可以使用螺丝刀来进行转动调节螺丝160的操作。而且,罩盖130将凸轮构件140、杠杆构件110的圆环部111收纳在壳体构件120内部,在此之上,对壳体构件120拧上螺丝,来覆盖课题构件120的开口面。
[0177]接下来,就将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装置10组装在活动靠背椅15上的工艺进行说明。
[0178]作为将安全带装置10组装在活动靠背椅15上的时候的前提,组装时加速度传感器30的传感器外壳32需要准确的姿态。在这里,通过绳带进退机构100以及绳带13a来调整传感器外壳32的姿态,因此,在进行安全带装置10的组装之前,需要在对应椅背16初期状态(标准位置)的状态下预先调整好绳带进退机构100以及绳带13a的长度。
[0179]即是说,在将绳带进退机构100暂时固定至规定状态的同时,需要预先调整好绳带13a的长度。为了进行此暂时固定操作,如图16所示,要使得测钎(Marking Pin) 300贯穿分别形成于杠杆构件110、凸轮构件140、壳体构件120的定位孔115、145、125。通过此操作,使用测钎300可以暂时固定杠杆构件110、凸轮构件140、壳体构件120,使其不发生相对移动。
[0180]之后,维持这种暂时固定状态,将绳带进退机构100安装在活动靠背椅15或相当于其的治具等上,调整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201的调整螺丝160,调整绳带调节器150的位置。此时,因为外包装管13b的终端部固定于外壳构件120,通过绳带调节器150使得绳带13a的末端引线块13c发生移动,由此可以调整自外包装管13b终端部处抽出的绳带13a的抽出长度(出长)。然后,通过准确地调整绳带13a的抽出长度,将加速度传感器30的传感器外壳32向准确的方向调整。
[0181]在此调整中,首先如图16所示,将测钎300插入杠杆构件110、凸轮构件140和壳体构件120的定位孔115、145和125中,暂时固定杠杆构件110、凸轮构件140和壳体构件120。
[0182]接下来,将夹具钎子301插入绳带调节器150的插入孔155,在箭头方向Z施加一定荷重,使得绳带调节器150滑动,从而拉紧绳带13a。此时,由测压元件来监控挤压夹具钎子301的荷重。
[0183]接下来,在此状态下拧上调整螺丝160。调整螺丝160的头部贴紧凸轮构件140的螺丝受壁147的受面。进一步拧上调整螺丝160,绳带调节器150就会拉开,挤压夹具钎子301的力会降低。挤压夹具钎子301的测压元件荷重降低到设定的荷重时,就停止拧调整螺丝160。就此完成了绳带13a的长度调整操作。
[0184]接下来,就绳带进退机构100促使绳带13a进退的动作进行说明。
[0185]图13-15是椅背每个倾斜移动角度下安全带卷收器和绳带进退机构状态的示意图。图13表不椅背后倒15°处于标准姿态时的状态,图14表不后倒95°时的状态,图15表示前倾75°时的状态。
[0186]此绳带进退机构100在椅背16倾斜移动时,可以使得绳带13a仅以配合椅背16倾斜移动角度的长度来进退。例如,从图13所示的基准姿态到图14所示的位置,椅背16向箭头Yl方向倾斜移动时,凸轮构件140的凸轮部143的一端143a撞在杠杆构件110的止动突起116上,由此,凸轮构件140处于无法移动的状态,但壳体构件120与椅背16 —起转动,因此,绳带13a的外包装管13b与壳体构件120 —起移动。由此,相对于外包装管13b绳带13a的终端被抽出来,所以,会对绳带13a施加一个箭头NI方向的拉入动作(对于凸轮部143的绳带卷绕槽144而言相当于卷绕动作),并传递给姿态控制机构70。
[0187]而且,反过来说,在由图14所示位置到图13所示位置扳回椅背16的情况下,通过壳体构件120逆向(箭头Y2方向)转动,外包装管13b回到绳带13a的终端一侧,因此,被姿态控制机构70的扭转弹簧75拉开的绳带13a恢复到外包装管13b中的形状,对绳带13a施加一个箭头N2方向的挤出动作(对于凸轮部143的绳带卷绕槽144而言相当于抽出动作),并传递给姿态控制机构70。
[0188]并且,当椅背16从图13所示位置到图15所示位置在箭头Y2方向转动并折叠的情况下,壳体构件120与椅背16 —起转动,在壳体构件120的碰撞段部129与凸轮构件140的凸轮部143的一端143a抵接之后,凸轮构件140也和壳体构件120 —起转动,因此,不对绳带13a的外包装管13b进行拉入的动作。但是,像这样折叠后的椅垫17上没有乘坐人员落座,即便传感器外壳32没有保持在水平状态也不会造成障碍。
[0189]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190]如果调节了椅背16的活动靠背角度,绳带13a就仅以配合其活动靠背角度的长度来进退,根据绳带13a的进退,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转动。如果滑轮73与椅背16的倾斜移动方向同向转动,则调节器齿轮74仅以与滑轮73相同的角度逆向转动,此转动通过销74c和切缝32h传递至传感器外壳32,传感器外壳32仅以与椅背16倾斜移动角度相同的角度反向转动,传感器外壳32的惯性体支撑面33约略保持在水平。
[0191]此时如上所述,根据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位置会发生转动角度偏差,但是,此转动角度偏差可以通过滑轮73的转动来修正,即通过绳带卷绕槽73b的半径变化来补偿器转动角度偏差,因此,椅背16的倾斜角度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精确同步。结果就是,不论椅背16的活动靠背角度如何,传感器外壳32的惯性体支撑面33始终精确地保持水平。
[0192]在此状态下,如果因车辆冲撞等对加速度传感器30施加了大于规定值的水平方向加速度,则载置在惯性体支撑面33上的惯性体球体35自中立位置起发生变位。由此,第2传感器杠杆37转动,此转动传递至第I传感器杠杆36,通过第I传感器杠杆36的转动,上部抓手部36b卡合在方向盘25的卡合抓手25a上,从而限制方向盘25的转动,阻止安全带19抽出,并束缚住乘坐人员。
[0193]像这样,传感器外壳3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倾斜始终基本维持在水平状态,因此,在缓和的减速度对于车辆行进方向作用的情况,或由缓减速向急减速变化的情况等,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传感器30都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加速度,从而锁定安全带19的抽出动作,而不会发生安全带19锁定延迟的情况。
[0194]而且,在此安全带装置10中,绳带进退机构100的绳带长度调节机构200实际上设置在检测椅背16倾斜移动角度的凸轮构件140上,通过绳带调节器150拉出绳带13a的终端部并移动,由此来调节自外包装管13b终端部抽出的绳带13a的抽出长度(出长),因此,可以精确地调整绳带13a的长度而不会发生松弛现象。因而,配合椅背16活动靠背角度的绳带13a进退精度提高了,可以实现提高加速度传感器30的机能。而且,将绳带调节器150设置在凸轮构件140的外周部,由此可以获得绳带进退机构100剖面上的紧凑化。
[0195]而且,在此绳带进退机构100中,仅靠转动调节螺丝160这样的简单操作,就可以调节绳带13a的长度,使得绳带调节器150的位置发生移动,而不发生松弛现象。
[0196]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0,通过设置在从绳带进退机构100到姿态控制机构70之间的补偿单元来补偿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之间发生的转动角度偏差,因此,可以使得椅背16的倾斜移动角度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精确地同步。因而,即便是在任意椅背倾斜角度下,也可以将作为传感器基准面的惯性体支撑面33精确地保持在水平,从而实现提升加速度传感器30的精度。
[0197]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0中,作为姿态控制机构70中滑轮73的绳带卷绕槽73b (补偿单元)的剖面所造成的滑轮73的转动变化来进行吸收,因此,仅靠准备这样的滑轮73就可轻易实现。
[0198]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和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不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之间发生了转动角度偏差的条件下,因为设置了补偿单元(滑轮73的绳带卷绕槽73b的剖面),所以没有必要在卷收器框21上设置专用的弯曲部等安装部,可以将倾斜安装在左右座椅上的卷收器框21作为共用零件。因而,可以将加工繁琐的卷收器框21作成一种以实现零部件共用化,从而有助于成本缩减。
[0199]而且,姿态控制机构70还具备了调节器齿轮74和转动传达机构76,前者与滑轮
73的转动同步,并以相应通过绳带进退机构100所进行的绳带13a的前进或后退距离的角度进行转动,后者将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传递至传感器外壳32,使得传感器外壳3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摇动。而且,传感器罩盖31与姿态控制机构70没有设置成一体,为了使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设置在水平方向,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轴L2与传感器外壳32的摇动轴LI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以规定角度交叉,由此形成了传感器罩盖31。由此,即便在任意椅背16的倾斜角度,也可以将作为传感器基准面的惯性体支撑面33保持在水平,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加速度。
[020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右边座椅和左边座椅可以将传感器外壳32、传感器罩盖31、滑轮73等作成不同的零件,剩余的零件作成共用的,因此,即便是因左右座椅不同而安装姿态不同的安全带卷收器,也可以实现零部件共用化。
[0201]再者,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适当进行变化、改良等。此外,只要可以达成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构成元件的材质、形状、尺寸、数目、配置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不进行限定。
[0202](变形例I)
[0203]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装置中,通过将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的绳带卷绕槽73b的剖面做成键槽曲线状来构成了补偿单元,但是,也可以将绳带进退机构100的凸轮构件140的绳带卷绕槽144的剖面做成键槽曲线状来构成补偿单元。
[0204]也就是说,通过将绳带进退机构100的凸轮构件140的绳带卷绕槽144形成为键槽曲线状来进行设定,使得绳带13a的卷绕半径根据凸轮构件140的转动角度而发生变化。由此,可以补偿调节器齿轮74和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角度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的绳带卷绕槽73b的剖面就不是键槽曲线状,而是正圆。
[0205](变形例2)
[0206]而且,作为补偿调节器齿轮74与传感器外壳32转动角度偏差的补偿单元,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的支持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滑轮73的第I滑轮机箱71的支持轴71c的剖面即便是键槽曲线状,也可以同样奏效。
[0207](变形例3)
[0208]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调节器齿轮74卡合在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的齿轮73a上,将调节器齿轮74作为旋转构件,通过销74c和切缝32h的组合,将此调节器齿轮74的转动传递至传感器外壳32。虽然就此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滑轮73本身也可以构成旋转构件。
[0209]也就是说,如果将相对于滑轮73的绳带13a卷绕方向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相反的设定,就可以使得姿态控制机构70的滑轮73按照与椅背16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因此,通过在此滑轮73上设置销,使其与传感器外壳32的切缝32h卡合,可以使得传感器外壳32与椅背16逆向转动。
[0210]在这种情况下,滑轮73的转动轨道面与传感器外壳32的转动轨道面也不是平行的,将转动由滑轮73传递至传感器外壳32时,在绳带进退机构100到姿态控制机构70之间设置了补偿单元用来补偿因两个转动轨道面不平行而产生的转动角度偏差。
[0211]另外,在绳带进退机构100中,可采用如组合了小齿轮和支架的方式等。
[0212]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绳带进退机构100的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201,表示了采用使用了调节螺丝160的形式的物品,但是,也可以由向外包装管13b终端部抽出绳带13a的方向施力的弹簧来构成绳带调节器150。例如使用压缩线圈弹簧的时候,在绳带调节器150和凸轮部143的另一端143b之间插入压缩线圈弹簧,在离反凸轮部143的另一端143b的方向上对绳带调节器150施力就可以。像这样,通过使用弹簧,可以利用弹簧的施力来使得绳带调节器150发生移动,可以调整绳带13a的长度而不发生松弛现象。
[0213]再者,本发明基于2011年11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1-248981)、2011年11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1-248982)以及2011年12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1-273694),其内容在这里作为参照而提及。
[0214]符号说明
[0215]10安全带装置
[0216]11安全带卷收器
[0217]13a绳带
[0218]13b外包装管
[0219]13c末端引线块(绳带的终端部)
[0220]15活动靠背椅
[0221]16椅背
[0222]17 椅垫
[0223]18椅背与椅垫的连接部
[0224]19安全带
[0225]21卷收器框
[0226]22主轴
[0227]24锁定机构
[0228]30加速度传感器
[0229]31传感器罩盖
[0230]32传感器外壳
[0231]32h切缝(旋转传递机构)
[0232]33惯性体支撑面(传感器基准面)
[0233]35球体(惯性体)
[0234]36第I传感器杠杆(动作构件)
[0235]37第2传感器杠杆(动作构件)
[0236]70姿态控制机构
[0237]73滑轮
[0238]73b绳带卷绕槽(绳带卷绕部、补偿单元)
[0239]74调节器齿轮(旋转构件)
[0240]74c销
[0241]76旋转传递机构
[0242]100绳带进退机构
[0243]110杠杆构件
[0244]115定位孔
[0245]120壳体构件
[0246]125定位孔
[0247]128外包装管终端固定部[0248]140凸轮构件
[0249]144绳带卷绕槽(绳带卷绕部、补偿单元)
[0250]145定位孔
[0251]147螺丝受壁
[0252]148螺丝插通孔
[0253]149调节器收纳凹部
[0254]150绳带调节器
[0255]154绳带终端固定部
[0256]156螺丝孔
[0257]160调整螺丝
[0258]SI传 感器基准线
[0259]LI摇动轴
[0260]L2转动轴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具备: 安全带卷收器,其安装在活动靠背椅的椅背上,必要时卷绕安全带; 绳带进退机构,其配置在所述活动靠背椅的椅背和椅垫的连接部上,检测出所述椅背朝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的倾斜角度,具有绳带用来将该倾斜角度传递至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所述绳带在所述绳带的长度方向上,以对应于所述椅背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前进或后退, 其特征为: 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具有: 卷收器框,其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椅背左右方向中心的直线,朝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并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主轴,其由所述卷收器框来支撑,用于卷绕所述安全带; 加速度传感器,其安装在所述卷收器框上,检测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加速度; 锁定机构,其根据该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锁定安全带的抽出动作; 姿态控制机构,其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准面保持水平,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 传感器罩盖,其固定在所述卷收器框上; 惯性体,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作用时,其朝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 传感器外壳,其具有沿着车辆左右方向的摇动轴,保持在所述传感器罩盖上,并且具有用来载置所述惯性体的惯性体支撑面; 动作构件,其与所述惯性体朝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动作相联动,使得所述锁定机构朝锁定一侧动作, 所述姿态控制机构具备: 旋转构件,其以与由所述绳带进退机构所进行的所述绳带的前进或后退的距离相对应的角度转动; 旋转传递机构,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传递至所述传感器外壳,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摇动, 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轴与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以规定角度进行交叉,以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而设置在水平方向上, 即使所述椅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倾斜移动,通过所述传感器外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摇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所述惯性体支撑面保持水平的状态, 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轨道面和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轨道面是不平行的, 在从所述绳带进退机构到所述姿态控制机构之间设置补偿单元,该补偿单元用来在通过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将转动自所述旋转构件向所述传感器外壳传递时,补偿因所述两个转动轨道面不平行而产生的转动角度偏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姿态控制机构设置有滑轮用来将所述绳带的进退移动变换为转动运动,向所述旋转构件传递转动,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设定为,绳带卷绕半径根据所述滑轮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 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在所述绳带进退机构上设置有凸轮构件,其根据转动来卷绕或抽出绳带,使得绳带以相应于椅背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进退,该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设定为,绳带的卷绕半径根据所述凸轮构件的转动角度而发生变化, 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相互卡合的销和切缝,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和所述传感器外壳上,并配置在自所述摇动轴以及转动轴向半径方向偏离的位置上。
5.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具备: 安全带卷收器,其安装在活动靠背椅的椅背上,必要时卷绕安全带; 绳带进退机构,其配置在所述活动靠背椅的椅背和椅垫的连接部上,检测出所述椅背朝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的倾斜角度,具有绳带用来将该倾斜角度传递至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所述绳带在所述绳带的长度方向上,以对应于所述椅背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前进或后退, 其特征为: 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具有: 卷收器框,其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椅背左右方向中心的直线,朝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并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主轴,其由所述卷收器框来支撑,用于卷绕所述安全带; 加速度传感器,其安装在所述卷收器框上,检测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加速度; 锁定机构,其根据该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锁定安全带的抽出动作; 姿态控制机构,其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准面保持在水平,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 传感器罩盖,其固定在所述卷收器框上; 惯性体,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作用时,其朝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 传感器外壳,其具有沿着车辆左右方向的摇动轴,保持在所述传感器罩盖上,并具有用来载置所述惯性体的惯性体支撑面; 动作构件,其与所述惯性体朝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动作相联动,使得所述锁定机构朝锁定一侧动作, 所述姿态控制机构具有滑轮,其将所述绳带进退机构的绳带的进退移动变换为转动运动,该滑轮的转动轨道面和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转动轨道面是不平行的, 在从所述绳带进退机构到所述姿态控制机构之间设置补偿单元,该补偿单元用来在将转动自所述滑轮传递至所述传感器外壳时,补偿因所述两个转动轨道面不平行而产生的转动角度偏差。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设定为,绳带卷绕半径根据所述滑轮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 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滑轮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绳带进退机构上设置有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根据转动来卷绕或抽出绳带,使得绳带以相应于椅背所述倾斜角度的距离来进退,通过该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形成为键槽曲线状,从而设定为绳带的卷绕部半径根据所述凸轮构件的转动角度而发生变化, 所述补偿单元由形成为所述键槽曲线状的所述凸轮构件的绳带卷绕部来构成。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姿态控制机构具备: 旋转构件,其与所述滑轮的转动同步,并以通过所述绳带进退机构所进行的所述绳带的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所相应的角度来转动, 旋转传递机构,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传递给所述传感器外壳,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摇动, 所述传感器罩盖与所述姿态控制机构分体设置, 所述旋转构件的转动轴同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以指定角度交错,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摇动轴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而设置在水平方向上,进而形成所述传感器罩盖。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相互卡合的销和切缝,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和所述传感器外壳上,并配置在自所述摇动轴以及转动轴向半径方向偏离的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绳带进退机构具有: 固定在所述椅垫上的杠杆构件; 壳体构件,其与所述椅背的转动中心同轴地相对于所述杠杆构件可转动自如地配置,并固定在所述椅背上伴随椅背的倾斜移动而转动; 凸轮构件,其与所述椅背的转动中心同轴地相对于所述杠杆构件以及所述壳体构件可转动自如地设置,若所述椅背的倾斜移动角度在规定范围内,当所述壳体构件伴随所述椅背的倾斜移动而转动时,所述凸轮构件被所述杠杆构件阻止移动, 所述壳体构件上设置有外包装管终端固定部,用于固定外包装管的终端部,该外包装管滑动自如地保持所述绳带, 所述凸轮构件上设置了绳带卷绕槽,其沿着该凸轮构件的外周面而形成,用于卷绕自所述外包装管终端部抽出的绳带, 在所述凸轮构件上设置有绳带长度调节机构,其具备:绳带调节器,该绳带调节器具有将卷绕在该绳带卷绕槽状态下的所述绳带的终端部固定的绳带终端固定部,且被装配为在所述凸轮构件的外周部可自由地进行线性滑动;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其通过使得该绳带调节器滑动,来调节自所述外包装管终端部抽出的绳带长度。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包含:形成于所述凸轮构件的螺丝受壁; 在该螺丝受壁上贯通形成的螺丝插通孔; 形成于所述绳带调节器滑动方向端面的螺丝孔; 调节螺丝,其在所述螺丝受壁承受其头部的状态下,其螺丝轴部的顶端一侧通入所述螺丝插通孔,并拧入所述绳带调节器的螺丝孔, 根据所述调节螺丝的转动操作,通过该调整螺丝,使得所述绳带调节器发生变位。
12.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绳带调节器移动单元包含弹簧,该弹簧将所述绳带调节器,向自所述外包装管的终端部抽出所述绳带的方向施力。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杠杆构件、所述壳体构件、所述凸轮构件上分别设置了用来在定位时贯通这三个构件的定位孔。
14.如权利要求10- 13任一项中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绳带调节器以在以所述椅背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凸轮构件的外周部。
【文档编号】B60R22/40GK103946073SQ20128005535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伊东克弘, 新屋祐介, 日端岩太, 林原仁 申请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