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543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目的是提供的装置与相关设备配置后,能够有效解决车辆的防盗及信息管理问题,并具有安装使用灵活方便、检测迅速灵敏、安全可靠的特点。技术方案是: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包括用于安装在车圈上的内胎以及安装在内胎中的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由一防护材料包覆后形成一标签条,所述内胎的气门嘴为利于标签条插入的活动式气门嘴。所述的活动式气门嘴包括气门座以及通过螺纹结构与气门座旋紧配合的气门主体。所述防护材料为橡胶、聚氨酯发泡片材以及高密度珍珠棉片材中的一种。
【专利说明】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机动车辆防盗及车辆信息管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前,以电动车为主的非机动车辆已经在我国城乡得到普及;但随之产生的失窃现象相应增加,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给车主带来经济损失。虽然车锁生产厂家不断改善车辆锁具的性能,开发出性能更为优越、更为坚固的车锁,但是收效不大。显然,现有的从车锁角度出发的车辆防盗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车辆管理手段,已经成为目前很多城市的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非机动车辆防盗及管理装置,该装置与相关设备配置后,能够有效解决车辆的防盗及信息管理问题,并具有安装使用灵活方便、检测迅速灵敏、安全可靠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包括用于安装在车圈上的内胎以及安装在内胎中的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由一防护材料包覆后形成一标签条,所述内胎的气门嘴为利于标签条插入的活动式气门嘴。
[0005]所述的活动式气门嘴包括气门座以及通过螺纹结构与气门座旋紧配合的气门主体。
[0006]所述防护材料为橡胶、聚氨酯发泡片材以及高密度珍珠棉片材中的一种。
[0007]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先拧开活动式气门嘴上的气门主体,然后通过气门座将所述的标签条插入内胎中,再将气门主体的螺纹拧紧,安装即完成。
[000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与201320061861.1类同;见图4)是:根据射频自动识别(RFID)的布置,在每个出入大院的门口(或者道路路边)都安置检测设备,本社区(或单位)每辆车上配备一个装有电子标签的车辆智能内胎作为车辆的识别标记,每个电子标签有唯一的64位(bit) ID号,和被识别的车辆一一对应,所有车辆的资料、车主的资料和其对应的ID号都输入到数据库中;车主也持一张电子标签,同样车主的资料也输入到数据库,数据库中所设置车辆的电子标签和驾车人的电子标签相关联。
[0009]车辆在出入大门或道路上时,检测设备读取到车辆电子标签和驾车人电子标签的ID,检测设备将读取到的ID输送至控制主机及服务器,控制主机在数据库查找电子标签ID对应的资料;如果资料找到,车辆可自由出入;如果驾车人没有电子标签,系统则报警,提示执勤人员拦截车辆进行检查。这样就能确保有问题的车辆准确被拦截。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活动式气门嘴,RFID电子标签的安装更为灵活方便(只需封装在条状防护材料中,插入内胎即可),并且不会对内胎的制造工艺产生影响,使用更为安全可靠。【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式气门嘴的展开、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RFID电子标签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是在201320061861.1号专利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
[0016]如图所示,该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安装于车辆的车圈上,外部还由一外胎包覆(内胎安装方式与常规内胎相同);所述内胎中还安装固定一个或两个RFID电子标签(安装两个RFID电子标签时,应当分开一定角度,一般为100-140度,以更便于检测设备的检测),以使设置在车辆周围的检测设备准确读取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ID号,然后进行数据核实。
[0017]本实用新型中的RFID电子标签的安装方式是:由一防护材料包覆RFID电子标签后形成一标签条3,然后插入内胎I的内腔中;为此,所述内胎的气门嘴2需要改制为可开启的活动式气门嘴,以利于标签条插入安装。
[0018]所述标签条,是在RFID电子标签4外部用防护材料包覆后形成一可插入内胎内腔的条状物;该防护材料主要是对RFID电子标签提供一定的减震、隔热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减震、隔热的非金属材料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推荐采用橡胶、聚氨酯发泡片材以及高密度珍珠棉片材中的一种。通常制作时,可先将防护材料(如高密度珍珠棉片材)裁剪成条状(推荐长度30-60cm、宽度3-5cm、厚度0.5_2cm即可),接着剖开端部后植入RFID电子标签,然后用胶水将剖开处粘合封闭即成为标签条。
[0019]由于标签条具有一定的厚度及宽度,所述的气门嘴就需要改制成活动式结构。该活动式气门嘴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气门座2-1以及通过螺纹结构与气门座旋紧配合的气门主体2-1 (含有气门芯);其中气门座上制作有内螺纹,而气门主体的连接端2-11相应制作有用于配合的外螺纹。显然,气门座需要与内胎一起注射、硫化成型。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可采用专用设备制作;检测设备和控制主机可直接外购。
[0021]本实用新型能够配置在各非机动车辆上,配有检测设备的检测点能够快速读取每辆车胎衬中的RFID电子标签的ID号,进而准确识别存在问题的车辆,及时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因而防盗功能更优越。此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0022](I)可实现区域联网:即使车辆在外丢失,当该车辆进入安装该检测系统的其他社区内同样会产生报警并显示车主相关信息。
[0023](2)可实现路面检测。检查人员持手持设备可在路面对行驶和停放车辆进行检测,有效地判别是否是失窃车辆。
[0024](3)防伪性能良好: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RFID电子标签技术,每个车辆和驾车人拥有一个具有全球唯一序列号,该序列号不能更改。同时操作时采用验证机制和多重加密技术,唯一识别,无法伪造仿制,而且只有该系统发行认可的电子标签才能识别认可。
[0025](4)读取车辆智能内胎采取无接触动作,感应通讯无方向性,读写器在0.02秒内就可以完成读卡操作,方便用户的使用。
[0026](5)相对于传统的防盗方式智能化更高,安全性也更强。
[0027](6)减少车主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失窃后带来的种种麻烦。
【权利要求】
1.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包括用于安装在车圈上的内胎(I)以及安装在内胎中的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由一防护材料包覆后形成一标签条(3 ),所述内胎的气门嘴(2 )为利于标签条插入的活动式气门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式气门嘴包括气门座(2-2)以及通过螺纹结构与气门座旋紧配合的气门主体(2-1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机动车辆智能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材料为橡胶、聚氨酯发泡片材以及高密度珍珠棉片材中的一种。
【文档编号】B60R25/24GK203544208SQ20132064803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张波, 方国元 申请人:张波, 方国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